初中语文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短文两篇》(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短文两篇》(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3 15:22:4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短文两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流利诵读文言文,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义。感受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以及共工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  
2、过程与方法: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古代神话的意义,学习人物的品质内涵。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的共工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钦佩。www.21-cn-jy.com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处于童年和少年两个阶段过渡期。七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处于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一般还比较幼稚,“孩子气”很浓,学生相对来说比较愿意学习带有神话色彩的文章。所以《夸父逐日》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古神话有所了解。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共工怒触不周山》可使学生感受共工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4、教学重点:
流利诵读文言文,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义。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五、教学难点:
多角度解读故事蕴涵的寓意。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有谁曾与太阳赛跑!为什么日月星辰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朝西北移动,滔滔江河尽朝东南流去?下面两篇神话故事记载着远古人民丰富的想象,其中所体现的先民的英雄气概值得我们思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如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www-2-1-cnjy-com
二、学习《夸父逐日》
1、作品简介。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传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夸父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夸父逐日》一文选自《山海经》。《山海经》共18篇,分《山经》5篇,《海经》13篇。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课件3、4)2-1-c-n-j-y
2、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词语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3、理解词语.(课件5、6)
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河:黄河
渭:渭水
北:向北
大泽:大湖。
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邓林:桃林。
未至:没有赶到。
弃:遗弃。
4、学生翻译课文,课件出示译文。(课件7)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21·世纪*教育网
三、品味探究
1、这样的一篇小短文好在哪里?
——运用了想象、夸张手法,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和魅力。
2、怎样理解 “弃其杖,化为邓林”?(课件8)
——富有诗意般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的内涵。夸父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一个英雄,他神奇、力大无比,喝干黄河、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21*cnjy*com
3、有人认为夸父与太阳赛跑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你是怎样看待的?(课件9)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人活在世要有一种精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追求,不能只求物质生活,更要追求精神生活,那怕是给他人一点警示,那也是崇高的贡献。勇敢追求、不畏艰苦、意志顽强、坚持不懈、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出处:21教育名师】
——我同意此种看法。有勇无谋、鲁莽、自不量力明知跑不过,还去一较高低,是一种多么愚蠢的行为,他的死是自蹈死路。是做蠢事的最好证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这则神话的主题是什么?(课件10)
反映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四、小结(课件11)
《夸父逐日》这篇神话表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我们要像夸父那样在学习上做到坚持不懈、敢于探索。
五、学习《共工怒触不周山》
1.新课导入:如果说夸父 ( http: / / www.21cnjy.com )逐日体现了古代人民对太阳的认识,那么古代人民对日月星辰、江河湖泊又是怎样的看法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共工触怒不周山》。希望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与老师一起翱翔于中国古代神话世界。
这两则神话故事都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可贵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认识自然的探索精神,我们应该发扬这种精神,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发掘未知世界的秘密,即使是幼稚的,也是新的发现的开端。
2、作品简介:《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李尚、苏飞、伍被等共同编著。据《汉书·艺文志》云: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注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说的内篇所遗。据高诱序言,“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全书内容庞杂,它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份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汉书·艺文志》则将它列入杂家。(课件13)【版权所有:21教育】
3、资料补充:
据传说,颛顼是上古五帝之一,(“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于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据说共工氏是炎帝的后代。他的部落在现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对农耕、水利很重视,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用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2·1·c·n·j·y
传说共工氏力大无穷,但计谋却不如颛顼 ( http: / / www.21cnjy.com )。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由于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有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捍卫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
六、整体感知课文:
1、读课文。
(1) 教师范读课文(听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和句子停顿。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 看谁读的好,指名学生读(读-听-评)
(4) 学生齐读课文。
(5) 学生参考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意,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2、词语解释:(课件14)
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  
触:碰,撞。
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
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
潦:积水。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归向,这里指流向
3、出示译文:(课件15)
从前,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并斩断鳌 ( http: / / www.21cnjy.com )足以作天柱。后来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与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争为帝王,共工失败后,气极之下一头撞向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所以天向西北方倾斜,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21cnjy.com
4、问题理解:
(1)与我们以往了解的战争描写有所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它没有写战斗场面,没有写战争规模,甚至没有写战斗过程,那么本文主要抓住了战争哪一角度,共工哪一方面,即文中的哪一字来写的呢? “怒”【来源:21cnj*y.co*m】
“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课件16、17)
(2)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课件18)
明确:《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请你作一点推测。(课件19)
明确: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4)“怒”反映了共工怎样的心理状态?从“怒”中,你看出了什么?(课件20)
明确:不顺心。a.从“怒”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表现——“触” b.从“怒”看其后果——天柱折地维绝c.从“怒”看其战斗过程——激烈(文中并没有写,但是从“怒”中,我们不难看出共工的心不甘,且造成了如此破坏性的后果,如此神勇,想想他与颛顼的争斗的激烈程度,自可不言而喻。)
(5)我们从共工身上学到了什么?(课件21)
明确:面对挫折、困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挑战精神)
七、主题思想探讨:(课件22)
去掉神话色彩还原本色(即去掉想象和夸张),这则神话故事实际反映了哪些内容?
a.远古时期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
b.先祖对自然界的巨变的认知。
八、拓展延伸
1、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课件23)
①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③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九、课堂小结:(课件24)
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在自然面前显得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结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等等传奇人物来。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1*cnjy*com
7、板书设计(课件25)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历程:入日、渴饮、道死、弃杖化林
人物形象:褒:勇敢追求、不畏艰苦、
意志顽强、坚持不懈、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
手法:想象、夸张
共工怒触不周山
原因:二雄相斗争帝
经过:败后怒触不周
结果:日月星辰移位
8、教学反思
《夸父逐日》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时,一开始我就出示提示,学生只要简单地填一填,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的提高。总结夸父追日的原因时学生的回答不够概括,一方面是我的问题设置的不够具体,没有引导学生怎么样回答;应该让学生们先试着说一说,并从中进行方法上的指导,等学生说的不好或者说不出来时,再做提示,这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21教育网
《共工怒触不周山》在走入文本环节当中,穿 ( http: / / www.21cnjy.com )插了一些相关的背景故事,学生兴趣浓厚,且有助于对共工这一形象进一步的更为客观的全面理解,也避免了在学习文言文时开篇就介绍背景的枯燥无味;在“感受、鉴赏”环节中,对于从“怒” 看“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斗场景这一设置,则有效地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任其思维肆意驰骋……
整篇文言文的教学又贯穿以“读”的内涵,初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悟读——鉴赏读。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文言文教学离不开“读”,在“读”中,每位学生都有着各不一样体会和感悟,这也是我们教学当中所追求的独特的个性解读文化气息。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8张PPT)
中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
情景导入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夸父逐日
初读课文 夯实基础
古代地理名著。作者不详。18篇,分《山经》5篇,《海经》13篇。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初读课文 夯实基础
解释下列词语。
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河:黄河
渭:渭水
初读课文 夯实基础
解释下列词语。
北:向北
大泽:大湖。
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邓林:桃林。
未至:没有赶到。
弃:遗弃。
初读课文 夯实基础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
精读课文 深入体验
富有诗意般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夸父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一个英雄,他神奇、力大无比,喝干黄河、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怎样理解 “弃其杖,化为邓林”?
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
有人认为夸父与太阳赛跑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你是怎样看待的?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人活在世要有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不能只求物质生活,更要追求精神生活,那怕是给他人一点警示,那也是崇高的贡献。勇敢追求、不畏艰苦、意志顽强、坚持不懈、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
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
有人认为夸父与太阳赛跑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你是怎样看待的?
我同意此种看法。有勇无谋、鲁莽、自不量力明知跑不过,还去一较高低,是一种多么愚蠢的行为,他的死是自蹈死路。是做蠢事的最好证明。
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
这则神话的主题是什么?
反映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总结全文
《夸父逐日》这篇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我们要像夸父那样在学习上做到坚持不懈、敢于探索。
第二课时
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李尚、苏飞、伍被等共同编著。据《汉书·艺文志》云: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注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说的内篇所遗。据高诱序言,“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全书内容庞杂,它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份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汉书·艺文志》则将它列入杂家。
精读课文,交流提高
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  
触:碰,撞。
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
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
潦:积水。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归向,这里指流向。
精读课文,交流提高
从前,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并斩断鳌足以作天柱。后来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与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争为帝王,共工失败后,气极之下一头撞向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所以天向西北方倾斜,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精读课文,交流提高
与我们以往了解的战争描写有所不同,它没有写战斗场面,没有写战争规模,甚至没有写战斗过程,那么本文主要抓住了战争哪一角度,共工哪一方面,即文中的哪一字来写的呢?

精读课文,交流提高
“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精读课文,交流提高
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明确:《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精读课文,交流提高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明确: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精读课文,交流提高
“怒”反映了共工怎样的心理状态?从“怒”中,你看出了什么?
明确:不顺心。1.从“怒”看其表现——“触” 2.从“怒”看其后果——天柱折地维绝 3.从“怒”看其战斗过程——激烈(文中并没有写,但是从“怒”中,我们不难看出共工的心不甘,且造成了如此破坏性的后果,如此神勇,想想他与颛顼的争斗的激烈程度,自可不言而喻。)
精读课文,交流提高
我们从共工身上学到了什么?
明确:面对挫折、困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挑战精神)。
精读课文,交流提高
去掉神话色彩还原本色(即去掉想象和夸张),这则神话故事实际反映了哪些内容?
a.远古时期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
b.先祖对自然界的巨变的认知。
精读课文,交流提高
1、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①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③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小结
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在自然面前显得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结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等等传奇人物来。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设计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历程:入日、渴饮、道死、弃杖化林
人物形象:褒:勇敢追求、不畏艰苦、
意志顽强、坚持不懈、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
手法:想象、夸张
共工怒触不周山
原因:二雄相斗争帝
经过:败后怒触不周
结果:日月星辰移位
板书设计
再见!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短文两篇》习题
1、基础题
1. 下列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共工与颛顼争为帝。(zhuān xū)
B.故水潦尘埃归焉。(liáo)
C.夸父与日逐走。(zhú)
D.饮于河、渭(wèi)
2、选出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夸父与日逐走。逐走:赛跑
B、河渭不足。足:脚
C、饮于河、渭。饮:喝
D、怒而触不周山。触:撞
3、判断正误。
A、《共工怒触不周山》这篇神话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
B、《夸父逐日》这篇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执著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1·c·n·j·y
C、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逐日”比喻人不自量力,有积极意义。( )
D、水神共工,神通广大,但脾气暴躁,不考虑后果,和颛顼战败后一气之下撞倒天地支柱不周山。这一神话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象。( )2-1-c-n-j-y
4、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的意思。
(1)夸父与日逐走,欲得饮( )( )
(2)北饮大泽 ( )
(3) 天柱折,地维绝( )
(4)故水潦尘埃积焉。( )
5、填空:
(1)《夸父逐日》一文选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本书共18篇,分()5篇,()13篇。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 ),保存了不少远古的( )。  21*cnjy*com
(2)《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汉淮南王( )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淮南子》又名( ),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李尚、苏飞、伍被等共同编著。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出处:21教育名师】
6、翻译下面的一句话。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7、你怎样理解夸父这个人物形象?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来源:21cnj*y.co*m】
8、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含着人们对日月星辰、江河湖泊的自然现象形成原因的探索。
B.这句话说明了人们对共工怒触不周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不认同。斥责了共工的鲁莽行为。
C.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可贵的认识自然的探索精神,即使是幼稚的,也是新的发现的开端。
D.反映了先祖对自然界的巨变的认知。
9、共工为什么要怒触不周山?
10、你怎样理解共工这一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注意生僻字的读音,如:颛顼 水潦等。B项中的水潦读音应为láo
【点评】这是基础知识考查,要注意常用字的字音,尤其是生僻字、易混易错字,平时要注意积累。
2、B 
解析:【分析】文言文对于初一学生来是新鲜的,只有掌握了文言文的字词意思才能度学会学好文言文。 “足”在这指的是“不足”的意思。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点评】这是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基本字词意思的掌握情况。文言文实词是考查的重点,平时一定要记实记牢固。21cnjy.com
3、 C
解析:【分析】C项中的夸父逐日指的是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点评】这是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要在掌握整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成语的内涵。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竞跑,赛跑 想要
⑵大湖
(3)断
(4)积水
解析:【分析】文言文对于初一学生来是新鲜的,只有掌握了文言文的字词意思才能学会学好文言文。
【点评】这是考查学生对基本字词意思的掌握情况。平时加强积累,做到活学活用。
5、答案:(1)《山海经》 《山经》 《海经》 地理知识 神话传说
(2)《淮南子》 刘安 《淮南鸿烈》
解析:【分析】填空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但如果要正确还要对课文熟悉。
【点评】这是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重在识记。
6、答案: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解析:【分析】翻译句子的含义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但如果要正确理解还得靠对文言文的熟悉和平时的积累。21·cn·jy·com
【点评】这是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译文的掌握情况,看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这样的题需要在课堂上读课文时认真记忆。www.21-cn-jy.com
7、答案:夸父的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 ( http: / / www.21cnjy.com )。《夸父逐日》中体现了夸父的矢志不渝,坚忍不拔,为了人类的利益不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何等崇高的思想和精神境界!正是因为夸父的崇高和伟大,使得他和射日的后羿,填海的精卫,治水的大禹一样,超越历史的时空,永远根植于民族文化深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古文主题的考查,看学生是否能够真正了解并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从而受到启发。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人物形象。
8、答案:B
解析:【分析】这句话反映了先祖对自然界的巨变的认知。共工这一人物形象是正面积极的形象,文中也没有表现斥责共工的情感。21·世纪*教育网
【点评】这是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掌 ( http: / / www.21cnjy.com )握情况。
9、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21教育网
解析:【分析】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掌握字词、译文还要通过所学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的内涵。www-2-1-cnjy-com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本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旨的理解。
10、答案:不怕强权,顽强不屈,敢作敢为,不怕牺牲,敢为心中不平而强力崛起.性格鲁莽,暴躁。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古文主题的考查,看学生是否能够真正了解并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从而受到启发。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人物形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