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教案 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考点梳理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2022年版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新增)、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注:彩色部分为2022版课标新增内容)
2.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新增)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3.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福建七年考情分析
考点 年份 题号 分值 题型 考查内容 学科素养
河姆渡居民 2021 1 2分 选择题 河姆渡居民 历史解释
2019 1 2分 选择题 河姆渡居民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2017 1 2分 选择题 河姆渡居民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半坡居民 2018 1 2分 选择题 半坡居民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原始农业 2020 1 2分 选择题 种粟、“蒸谷为饭” 历史解释
2023 1 2分 选择题 史前时期彩陶盆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课时安排
建议1-2课时
◎教学过程
【单元概述】
一、时空坐标
二、阶段特征
1.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曾孕育着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2.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为我们研究中国原始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3.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核心考点巩固】
考点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
元谋人 概况 距今约170万年;位于云南元谋县;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地位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 时间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人复原头像
发现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体貌特征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
生活与生产状况 (1)会制作石器,使用打制石器 (2)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3)结成群体生活,共同劳动
地位及发现意义 (1)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2)意义: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蓝田人 概况 距今约115万到110万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使用打制石器
地位 目前亚洲北部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考点2原始农耕生活
居民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时间 距今约7000年 距今约6000年
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房屋
原始农业 遗址中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制作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
原始畜牧业 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原始手工业 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最具特色的陶器为彩陶;有装饰品和乐器,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二、良渚遗址、陶寺遗址
良渚遗址 距今5300—4800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
陶寺遗址 距今4300—4000年,位于山西襄汾东北。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阶级分化也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三、原始农业
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概况 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意义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四、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概念 考古发现的文物是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遗存,包括建筑遗址、墓葬、生活用品等
意义 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为人们探究历史尤其是了解原始社会提供了重要证据
考点3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炎黄联盟 (1)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阪泉之战后,黄帝、炎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2)炎黄部落联盟在涿鹿打败蚩尤部落,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炎帝、黄帝的传说 炎帝 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黄帝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造船,炼铜,并发明了弓箭。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会缫丝纺织
二、传说与神话中蕴含的历史信息:传说与神话含有夸张的成分,但也反映了某些历史事实,这需要考古资料的证实。证实史前社会历史的主要依据是考古发现。
【福建中考链接】
1.(2023福建T1,2分)如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 A )
A.先民的审美观念B.国家的政治形态
C.汉字的基本结构D.青铜的冶炼技术
2.(2021福建T1,2分)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A )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3.(2019福建T1,2分)若要了解史前时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最可信的证据是其遗址上发现的( D )
A.木器B.彩色陶器
C.石器D.炭化稻谷
4.(2018福建T1,2分)据考古发现,半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B )
A.种植水稻B.种植粟
C.建造干栏式建筑D.使用青铜器
5.(2020福建T1,2分)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 A )
A.出现原始农业B.进入青铜时代
C.实行分封制度D.掌握冶铁技术
【布置作业】请完成《分层精练》第1~2页练习。
【教师独具题目】
1.在“周口店遗址文化节”的活动现场,阿龙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当主办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最佳工具应该为( A )
A.石制工具
B.铁制工具
C.棍棒
D.硬质土块
解析:根据材料"阿龙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和所学可知,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是打制石器,A项正确;铁制工具是春秋时期才出现的,排除B项;棍棒不是最佳的切割工具,排除C项;土块不是最佳的切割工具,排除D项。故选A项。
2.博物馆以“衣食之源,文明之根为主题举办了-期农耕文化展。根据所学,下面哪一项不是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C )
A.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B.会种植庄稼,从事原始生产
C.会建造船只,海上活动兴盛
D.会饲养家畜,以备不时之需
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海上活动兴盛体现的是海外贸易,属于商业文明的特征,不能体现农耕文明的特点,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农耕文化的典型特征,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会种植庄稼,从事原始生产是农耕文化的特征,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会饲养家畜,以备不时之需是农耕文化的特征,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3.考古发掘、上古传说和文献资料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阅读材料一,观察图一所示石器的制作方式,并写出考古学上对使用这种石器时代的称呼。
(2)说说图二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遗址居民的房屋样式和主要粮食作物。
材料二 甲同学说:黄帝的妻子嫘祖救会人们养蚕缫丝,人们就有了衣服穿。乙同学说:那是神话传说,我国原始农耕时期,人们会搓合绳索,逐渐掌握了纺织技术。
(3)依据材料二,指出哪位同学的观点更符合纺织技术起源的史实。以上三件文物中哪一项(写序号),最能说明这位同学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神话传说和史实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
(4)出土文物与文献史籍相互印证,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三,文物1、文物2分别印证了图中哪部史籍记载的历史(写序号)。
答案:(1)称呼:旧石器时代。
(2)信息:使用黑陶、饲养猪作为家畜;房屋样式:干栏式建筑;农作物:水稻。
(3)同学:乙同学;序号:②;关系:陶器底部有编织物印痕;传说中可能蕴含着历史史实,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传说是历史史实。
(4)搭配:文物1印证了史籍2;文物2印证了史籍1。
解析:(1)石器的制作方式: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一,图一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
(2)历史信息: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一,图二为河姆渡猪纹陶罐,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主要饲养猪、狗和水牛。房屋样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居住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房屋;粮食作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3)根据材料二“甲同学说:黄帝的妻子嫘祖教会人们养蚕缫丝,人们就有了衣服穿。”可得出甲同学所说的嫘祖是传说中的黄帝妻子,具有神话色彩,神话传说具有艺术加工成分;根据材料二“乙同学说:那是神话传说,我国原始农耕时期,人们会搓合绳索,逐渐掌握了纺织技术。”并结合图②可得出半坡遗址属于原始农耕时期,陶器底部有编织物印痕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纺织技术;乙同学的观点更符合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可能蕴含着历史史实,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传说是历史史实。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史籍①“昔武王克商,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晨在斗柄,星在天。”可得出,时间在西周武王时期。史籍②“《史记:殷本纪》所载商王世系表局部”可得出,发生时间在商朝时期;文物2为西周利簋及铭文,与其时间相符的为史籍①;所以,材料中文物2可以印证图中史籍①所记载的历史;材料中文物1可以印证图中史籍②所记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