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登快阁》课件(共2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课件(共2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2 08:2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登快阁
黄庭坚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庭坚生平,了解写作背景。
2.品读诗歌,赏析诗歌的写作手法。
3.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缺少知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登快阁
①登:即点明诗人登临望远。
②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清一统志》:快阁在太和县治东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故名。
登临诗:指诗人登临某处(山、亭、台、楼、阁等),情思涌动,赋诗兴叹,抒发胸怀的诗歌。
内容:可感怀身世,可言志抒情,可思乡怀亲、可怀古伤今。
题目类型:“登**”“上**”“望**”等。常见手法:直抒胸臆,远近结合,借古讽今,对比衬托,用典,比兴
常写景物:山、江海、树、草、日、云等意象
常见情感:①人:不得见用之愁;思乡怀人之情;贬谪异乡之苦;
②国家:忧国忧民之心;吊古伤今之叹;③时代:盛衰无常、世事变迁④哲理之思,生命与自然的赞美与热爱
登临诗常识积累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清风阁、山谷道人、涪翁、山谷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豫章黄先生等,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谥号文节,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苏门四学士之首。
知人论世:黄庭坚
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在文学界,黄庭坚生前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词与秦观齐名,号秦七、黄九,词风疏宕,俚俗处甚于柳永。作品有《山谷词》《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知人论世:黄庭坚
“山谷体”指北宋江西诗派诗人黄庭坚所开创的诗体。总体风格特征是生新硬瘦、奇峭倔强。主要艺术特点是好用拗句。
黄庭坚敬仰杜甫,主张作诗“无一字无来处”,化用古人诗文入诗,炼字造句,即所谓的“点铁成金”“脱胎换骨”。
“山谷体”重典故,黄诗用典故特多,不容易读懂,他化用典故,以求创新,以求化腐朽为神奇。
山谷体
江西诗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地域命名的诗歌流派,形成于北宋后期,以黄庭坚为开山祖师。诗派成员并非都是江西人,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依据。
江西诗派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强调“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创作理念,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创作上“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即通过借鉴前人作品,推陈出新。
《简斋诗集引》里转述陈与义的话说:“东坡赋才也大,故解纵绳墨之外,而用之不穷;山谷措意也深,故游泳涵味之余,而索之益远。”
江西诗派
写作背景
黄庭坚写《登快阁》时,正任职太和县令,年三十八岁。当时他深陷繁琐公务,倍感压抑疲惫。在某个晚晴时分,他登上快阁,借眼前开阔之景排遣内心烦闷,遂作此诗,诗中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及对自由归隐生活的向往。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文本分析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了却:完成。
~~~~
~~~~
~~~~
晚晴:傍晚晴朗的天色。
~~~~~~~~~~~~~~
“落木”句:群山上,树木的叶子都已飘落,天空显得辽远广阔。落木:落叶。远大:辽远广阔。
~~~~
东西:东边和西边 。即阁子四周。
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
~~~~
~~~~~~
分明:明亮。
~~~~~~~~~~~~~~
“吾此心”的倒装。
]
[
傍晚时分,天气晴朗,我登上快阁,倚栏欣赏周围的美景。
~~~~
(我想)坐上船,吹着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万里,形容极远。
翻译文意
我这个呆子办完了公事,在这傍晚雨过天晴之时,登上快阁,倚栏欣赏四周景色 。
千山万岭,树叶纷纷飘落,天空显得更加辽远阔大;一道清澈的江水在月光的辉映下,显得格外分明。
那美好的琴弦,已为知心的佳人断绝弹拨;我姑且只有用青眼,来关注这杯中的美酒。
想着自己将驾着小船,在万里江面上吹奏着长笛归去;我愿与白鸥结为好友,相伴余生,坚守这份淡泊宁静的心意。
首联
化用
1.化用用典《晋书·傅咸传》所载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
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
2.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痴儿?
是作者自嘲,显示出一种孤傲不羁的神情,反用“痴”字,通过虚实结合,勾勒出一幅作者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都画面,为下文细致写景铺垫渲染。表现厌倦官场和渴望登快阁欣赏美景。
3.“了却”二字,渲染出诗人什么心情
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
诗人已厌倦为官之事。终于从案牍中得以短暂休憩,有闲暇登上快阁“倚晚晴”,心情是多么的愉悦。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
首联
化用
4.一个“倚”字,超脱了前人的窠臼,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表现了作者对晚晴美景的沉醉。
“倚晚晴”三字,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5.点明了作者登快阁的目的:排遣内心的不快,赏景寻快
手法:叙事、倚栏赏景
以自嘲口吻称自己为“痴儿”,忙完公事,趁着傍晚雨过天晴登上快阁。这里既透露出对繁琐官场事务的厌倦,又有一种如释重负后的轻松之感,展现出诗人渴望摆脱俗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心境。
颔联
写景: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
景象:落木、千山、天、澄江、月
意境:高远辽阔、空旷明净、开阔明净,
情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襟怀的辽阔、轻松明快的心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颔联
颔联运用了哪些手法 怎样体现作者所倡导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①对比,夸张“千山”,极言山之多。“千山”对“一道”,极言眼前景色之开阔简练;
②衬托,借落木、月影衬托天地的宽广、清明的美丽秋景。
③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用典)
1.宋·张戒在《岁寒堂诗话》道:“此但以“远大”“分明”之语为新奇,而究其实,乃小儿语(一作“乃小人语”)”。
2.张宗泰:“至宋之山谷,诚不免粗疏涩僻之病。至其意境天开,则实能辟古今未泄之奥妙。而《登快阁》诗亦其一也。顾诋为小儿语,不知何处有此等小儿能具如许胸襟也。(《鲁岩所学集》)
3.胡晓明、秦静梅:此诗气势豪放,明白如话,却无曲折之致,正显黄诗平易之风格。(《宋代诗歌评点》)
问题:
有人认为诗中“远大”“分明”之语并不新奇,只是“小儿语”,也有人反驳说“不知何处有此等小儿能具如许胸襟也”,请结合颌联谈谈你的想法。
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钟子期伯牙鼓琴,最能知音。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吕氏春秋·本味》)
史容注说:“用钟期事,不知谓谁。”
按黄庭坚此处不一定有所专指,只是慨叹自己的心怀志事,世无知者,所以如伯牙之绝弦不复鼓琴,而聊且借美酒以遣怀自娱而已。
“青眼”,用阮籍故事。阮籍能为青白眼,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颈联:
抒情
“横”字用得生新。“青眼”的动作用“横”来描写,大词小用,在表现动态的同时更显力度。诗歌语言笔力雄健,境界阔大。
第二句“倚晚睛”之“倚”字,此处“聊因美酒横”之“横”字,都是极平常的字,但是经过黄庭坚的运化,即能点铁成金,可见黄诗炼字之法。
颈联:
抒情
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用典
①“朱弦”句用伯牙绝弦的典故,表明诗人因知音难觅,不再弹奏琴弦,抒发了他在世间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知音难觅的孤独寂寞;
②青眼”句则以阮籍能为美酒而青眼相待,体现诗人唯有借酒消愁,在美酒中寻求一丝慰藉,进一步凸显了他内心的苦闷与无奈。为下文直抒胸臆做铺垫。
颈联:
抒情
问:为什么用“白鸥”的意象 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①运用典故:与白鸥结盟表示归隐之心已决,再无俗念牵挂。
②弃官归隐:诗人因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
面对澄江秋月的无限美景,产生弃官归隐之心。希望自己能坐上归船吹着长笛回到故乡,和白鸥相伴,过上逍遥自得的生活。
尾联:
言志
问:为什么用“白鸥”的意象 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①运用典故:与白鸥结盟表示归隐之心已决,再无俗念牵挂。
②弃官归隐:诗人因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
面对澄江秋月的无限美景,产生弃官归隐之心。希望自己能坐上归船吹着长笛回到故乡,和白鸥相伴,过上逍遥自得的生活。
尾联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期望坐上归船归隐故里,呼应开头,意味隽永。“长笛”“白鸥”体现作者想摆脱纷乱现实的末缚,追求酒脱自在的人生境界。
鸥鸟
①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首联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②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颔联描写了深秋空阔辽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皎洁的月,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无不蕴含喜爱之情;③对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苦闷惆怅和感慨。颈联巧用俞伯牙为知音摔琴绝弦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④归隐情怀。远离世俗,回归自然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尾联“归船”“吾与白鸥盟”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
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感情
问题:
翁方纲评黄庭坚诗云:“东坡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请结合相关诗句,说明全诗是怎样表现“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