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教案2

文档属性

名称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教案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3 15:1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设计理念:
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抓手,重视多音字的多渠道理解、积累。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探索诗歌押韵和用词用句的精确性、趣味性等特点。以表演为途径,丰富课堂学习形式,以有梯度的仿写为手段,达到阅读与习作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有趣味地朗读、表演课文。
2. 学习多音字“哼、角”,理解、巩固“得”的用法。能体会课文用词用句表达准确、有趣等特点。(1、2为重点)
3.明白每个标点符号都有自己的用途,都很重要,团结力量大。
4.梯度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难点)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质疑导学
1. 根据提示,猜出老师说的是哪一样学习用品?(“以字为单位”、“部首检索表”、“康熙命名”)
师介绍字典的由来:第一部称为“字典”的书,是清朝由张玉书等30人花了6年时间编成的《康熙字典》。康熙皇帝看后曾说这部书“善美兼备”,可奉为“典常”,因此命名为“字典”。以后,凡是这类解释单字的书,就都称作“字典”了。
2. 板书:字典(认识典字的演变过程, ,了解“典”意思: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指导“典”字的书写)
3. 出示课题,齐读,针对课题质疑。
提炼初读要求:谁在争吵?为了什么而争吵?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尝试解疑。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把课文读正确。
(2)这是一首诗歌,想一想押的是什么韵?
(3)想一想:谁在争吵?为了什么而争吵?
2.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1)读准字音
第一组词语: 吵吵闹闹 标点符号 感叹号 铜鼓敲 讥笑 思考
头头是道 总结报告
A 指名读,读准字音
B 齐读,发现规律
C 根据押韵的特点,找一找其他的词语。
第二组词语: 瞪得多大 提得多高 急得蹦蹦跳 争得不可开交 说得没完没了
A 指名读,读准字音
B 齐读,找找规律
C 根据特点,自己说几个
尝试解疑:谁在争吵?为了什么而争吵?
出示句式:为了( ),( )、( )、( )、( )吵个不停。
三、围绕主题,研读感悟
1. 以“吵”为主题,学习课文第一、二小节。
(1)圈词句体会:你从哪些句子、词语中,体会到他们吵得很厉害?
(2)交流,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教师点拨:
比较:感叹号拄着拐杖,小问号张大耳朵,调皮的小逗号急得蹦蹦跳。
感叹号急得蹦蹦跳,小问号拄着拐杖,调皮的小逗号张大耳朵。
感受:写作中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
朗读表现吵得热闹的情景。
联系生活实际:日常生活中你看到过争吵的情景吗?能描述一下吗?
2. 以“演”为主题,学习课文三——七自然段。
(1)出示人物的语言,练习读准字音。
点拨学习:哼(heng)、(hng)读heng时,表示鼻子发出的声音,如痛得哼了几声,哼着歌曲。读hng时,表示不满意,或不相信。如哼,别信他的。
学生练习用hng说话。
点拨学习:主角(主要的角色),那不是主要角色呢?(配角),如京剧里专门饰演女性的叫旦角,饰演比较滑稽的叫丑角,无丑不成戏。这一些都统称为“角色”。
(2)确定各小队饰演的角色,练习感情朗读,角色表演:以书本中的文字为基础,增加适当的动作
(3)表演,再现争吵画面
学生分角色表演,指名一生读一、二两段。
点拨:再现“舟山锣鼓”表演画面,理解“嗓门就像铜鼓敲”
例举,理解:文章就像一根长长的面条。
3.以“悟”为主题,交流自己的感受
(1)话题一:从争吵中,你明白他们各自的重要性了吗?
(2)话题二: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同意的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
不同意的同学表达自己的想法。
(3)出示字典公公的话,齐读:
“孩子们,你们都很重要,少一个,我们的文章就没有这样美妙。”
补充原来文章的内容:“孩子们!你们都很重要, 少一个,我们的文章就没有这么美妙。 滴水汇成大江, 碎石堆成海岛, 大家不要总把个人作用片面强调, 任何时候,都不能骄——傲——!”
四、拓展升华,梯度仿写
1.除了这些标点符号,还有哪些标点符号?作者为什么没有把他们写进文章里?
仿写一:(其他标点符号也参与了争吵)选一种,按照课文的押韵特点也仿写一段。师出示其他标点符号的作用,供写作参考。
2. 师:片面夸大自己的作用,这样的争吵除了字典公公家里会发生,还有文具盒爷爷家里也曾发生过。
出示例文:
夜深人静,文具盒爷爷家里闹翻了天。
首先发言的是铅笔大姐,铅笔大姐骄傲地说:“每天小主人写字、画画、做作业都要用我,我的本领最大。”铅笔大姐的话刚说完,橡皮弟弟和削笔刀哥传来一阵嘲笑。橡皮弟弟生气地说:“要不是我帮你擦错别字,你也不会写这么好。”卷笔刀哥哥更不服气,愤怒地说:“要不是我帮铅笔大姐,橡皮老弟,你擦什么呀?”
文具盒爷爷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突然,文具盒爷爷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绝招妙计,他温和地说:“我给你们评评理,谁能在一分钟之内写出一行字,字写出来又正确又整洁,谁就是本领最大的那一个。”
铅笔大姐写着写着就写错了字,不知如何是好。橡皮弟弟写不成字,在纸上擦,竟然把纸擦出了小洞。卷笔刀哥哥想把字刻在上面了,还没写一划,纸就破了。
文具盒爷爷语重心长地说:“只有你们三个齐心协力,才能做好一行字呀。”铅笔大姐、橡皮弟弟、卷笔刀哥哥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能不能把这篇文章写成一首诗歌?
(四人小组合作:一人写总起段和文具盒爷爷,第二人写铅笔大姐 ,第三人写橡皮弟弟,第四人写卷笔刀哥哥)
3.课外延伸:
这样的争吵还发生在我们的脑袋上,想象一下,参与争吵的是谁?他们为了比谁更重要,可能会怎样夸大自己的作用?以《脑袋爷爷家的争吵》为题写一篇文章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