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望海潮》课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望海潮》课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2 09:4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望 海 潮
柳永
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其人其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学生识记背诵柳永的词;明确鉴赏诗句的角度并鉴赏诗句;
2、反复吟咏,感受柳永词的意境特点;赏析名句,体会作者词中蕴含的情感;
3、领会作者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对诗词热爱之情。
作者简介:
柳永,北宋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因此世称柳七、柳屯田,崇安(今属福建)人。
柳永生于“太平时,朝野多欢”的年代,但是,他碰上了号称“留意儒雅,务本向道”的宋仁宗,宋仁宗认为他“好为淫冶讴歌之曲”,只能去“填词”,从此柳永便打出“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招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柳永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他通晓音律,其词多为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之作,“尤工于羁旅行役”之题。
奉旨填词:
宋真宗年间,柳永到京城赶考。他认为以自己的才华定能金榜题名,大有作为。
然而两次当考落第,柳永满腹愤懑写下《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首《鹤冲天》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一心向道的宋仁宗本就不喜俗世儒生,看到诗文更是大为恼火。
在京城困顿潦倒三年后,柳永再次参考科举,此次 终于登榜,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故勾掉其名。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经此一事,柳永借仁宗之语戏称自己“奉旨填词”,以表示对朝廷的不满。直至54岁方才考取进士,世称柳屯田、柳郎中。终客死襄阳,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慢词之祖,婉约之宗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他以词抒写落魄文人的羁旅情怀、描绘都市生活的繁华旖旎、表达市井儿女的男欢女爱,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拓展了词的审美境界,在词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倡导长调(慢词)创作 ,首创词牌100多个。
用俗语、俚语填入词中 ,雅俗共赏。(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风格以纤细婉丽,幽怨低回为主。
词的分类
按长短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按风格
豪放派
婉约派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词的有关知识
这是一首投赠之作。据说,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柳永写了这首词投赠他。因为是写给镇守一方的官员的,所以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借此表达对官员的赞美,并希望得到提携奖掖。
写作背景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
柳永
诵读正音: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雕饰华丽的桥。遮挡门窗的帘子与青绿色的帷幕,阁楼房屋高低不齐,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树木环绕着沙堤,汹涌的波涛卷起如霜似雪的白色浪花,天然的壕沟(钱塘江)广阔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诗词大意: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西湖的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峰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花,十里的荷花。
羌笛在晴空下吹奏,采菱的歌声在夜空中飘荡,钓鱼的老翁和采莲的姑娘在戏乐。
很多人马簇拥着长官缓缓而来,乘着酒兴听吹箫击鼓,吟咏欣赏山水景色。
他日把杭州美景描绘出来,回到朝廷,夸耀杭州的美景。
诗词大意:
整体感知: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杭州的特征?
形胜 繁华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这首词,思考这首词上片写了什么?下片写了什么?
上片: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片:西湖盛景和杭州百姓安居、官民同乐的和乐景象
精读赏析:
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杭州的形胜与繁华?
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
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
钱塘自古繁华--有长期繁盛的历史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三吴都会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东南形胜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繁华
总写 分写
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的“绕”和“卷”的妙处。
精读赏析
绕”有“围着某事物转动”的意思,体现的是一个动态过程,诗中借此表现茂密如云的绿树分布在江堤之上,这就收到了化静为动的表达效果。
“卷”体现出强壮有力的形象特点,一个“卷”字,就写出了江水奔腾,铺天盖地而来的汹涌之势,可谓简练传神。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出杭州的“繁华”。
精读赏析
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
二是人们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
“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简单几笔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因景明情
上片小结
东南形胜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三吴都会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钱塘自古繁华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生活富足
都市繁盛
景色壮观
上阙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就杭州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再现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精读赏析:
词的下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风貌?
重湖
西湖湖山之美 桂子
荷花
羌管
百姓生活愉悦 菱歌
嬉嬉
千骑
长官生活休闲 乘醉
吟赏
祝愿官员: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诗歌赏析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思是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嬉嬉钓叟莲娃”是说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少女喧闹嬉戏。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景。
根据写作背景,结合词结尾“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的诗句,分析诗人创作诗歌的目的是什么?
精读赏析
1、赞美杭州的美好景致。
2、拜谒孙何,借以赞颂他政绩卓著,赞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
3、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并委婉表达希望孙何举荐提拔自己的愿望。
因景明情
下片小结
西湖湖山之美
重湖、叠巘(水碧山青)
三秋桂子(山上)
十里荷花(水中)
百姓生活愉悦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
长官生活休闲
千骑(仪仗队的气派、威风)
乘醉
吟赏
互文
(宴酣之乐)
(山水之乐)
下阕极力描写西湖美景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和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
本是国画术语。
在古典诗歌中,多用于写景抒情。简言之:
“点”是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是具体的描述(分述)。
点染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西厢记·送别
(元·王实甫)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
(1)从上阕看
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染——居民区繁华,钱塘壮丽,国富民安,西湖繁华,长官威仪。
(2)从下阕看
点——重湖叠巘清嘉
染——山色之美:“三秋桂子”
湖荷之美:“十里荷花”
人文之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
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点明了词人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借以赞颂他二政绩卓著。“好景”,表层意思是指杭州的美好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 直接称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最末两句虽有粉饰升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课文小结: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