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谏太宗十思疏
—— 魏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反
正
排比句
排比句
↓
↑
→
→
↓
↑
2
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关于内容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第1段
1.《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_____ ,______ ”的结论。
2.《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_____ ,______ ”。
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_____ ,______,_____”从反面来说明问题,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3.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阅读第一段思考: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原文: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当:主持,掌管(当国者) 神器:帝位. 休:美好,福祉(休戚相关)
以:第一个同“而”表并列;第二个表转折。
当 当机立断
一夫当关
敢做敢当
奸臣当道
安步当车
赏罚得当
面对
把守
承担
掌管,主持
当作
合适
一词多义——当
1.人君当神器之重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4.崖限当道者
1.主持、掌握
2.面对
3.对等,比得上
4.挡住
积累成语
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戒奢以俭: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休戚相关:休:喜悦。戚:忧愁。形容关系密切,祸福、利害一致。
休戚与共: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中心论点
语境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
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自谦的口吻,强调明智之人(帝王)比自己更懂得不积德义不可能安定国家的句子是: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3.《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1、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
2、以 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
3、用古人的论述以 的关系比喻 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能否竭诚待下,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设问
水和舟
民和君
第 2段思路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假设论证
重点词义理解
原文: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诗经》中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为人们大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元首:指帝王. 今义:国家最高领导人。 景:大。 善始:开头做得好。
克:能够。 终:坚持到底. 盖:语气副词,大概.
克 克勤克俭
克己奉公(以公事为重)
攻无不克
能够
克制,约束
攻破,战胜
结合前后语境、结构、词性、巧借成语,推测文言词语的意思
语境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_____ ,______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
_____ ,______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取江山
守江山
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人
既得志 则纵情以傲物
胡越为一体
骨肉为行路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语境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2.《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句子: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3.《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舟”与“水”作比,指出君王应该敬畏人民力量的句子是: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 。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5.《谏太宗十思疏》中,用“车驾”和“绳索”作比,说明不重视人民力量之危险性的句子是: , !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感兴趣的东西
建造,兴建
自我克制
使百姓安定
谦虚
(加强)自我修养
骄傲自满
居于……之下
猎网只布三面
打猎取乐
限度
堵塞蒙蔽
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排斥奸恶小人
不恰当的赏赐
滥用刑罚,过度刑罚
第
3
段
3.念高危
4.惧满溢
5.乐盘游(狩猎)
6.忧懈怠
7.虑雍蔽
8.惧谗邪
9.恩所加
10.罚所及
1.见可欲
2.将有作
思知足以自戒
思知止以安人
思谦冲而自牧
思江海以为度
思慎始而敬终
思虚心以纳下
思正身以黜恶
思无因喜以谬赏
思无以怒而滥刑
思三驱以为度
十思(由什么→想到什么)
戒奢侈扰民
戒骄傲自满
戒纵欲过度
戒轻信人言
戒赏罚不公
(生活)
(待人)
(处事)
(用人)
(执法)
(克制欲望)
(适可而止)
(谦虚自养)
(广开言路)
(三面为限)
(慎始慎终)
(虚心纳谏)
(端身黜恶)
(奖赏得当)
(用刑有度)
讨论分析:魏征所言“十思”有何现实意义?
(1)“十思”对青年学生培养自律勤奋、慎始敬终、勤俭节约的习惯,涵养谦虚包容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提高自我修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等都是有意义的。
(2)对于国家社会管理者,“十思”也有益于其保持清廉、节俭、谨慎、谦虚的作风,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作出利国利民的决策。
语境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句子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贪求之物要知足的句子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加强自我修养的句子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句子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句子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终如始的句子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7.《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之喜而奖赏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之怒而刑罚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臣下意见的句子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1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句子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使……光大
选拔
好的意见
献出
百官
第
3
段
3.听从善言
1.宏九德
2.选拔任用人才
智者尽其谋
除十思外, 还要
文武
并用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垂拱
而治
宽宏大量而又严肃恭谨,性情温和而又有主见,态度谦虚而又庄重严肃,具有才干而又办事认真,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而又刚毅果断,行为正直而又态度温和,直率旷达而又注重小节,刚正不阿而又脚踏实地,坚强勇敢而又合符道义。能在行为中表现出这九种品德,就会吉祥顺利啊!
《尚书》九德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人们会各尽其才的句子是: , , ,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2.《谏太宗十思疏》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亲力亲为的两句是: , 。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3.《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 , 。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多用“下愚”“明哲”“臣闻”(而非“臣以为”)这样的词语,表达谦恭之意。
魏征在进谏时,有着清醒的头脑。他虽然知道唐太宗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他没有因唐太宗对自己的赏识而得意忘形,仍是坚持一贯的谨言慎行的风格。
文中语言真诚谦虚,委婉而又通达,合情而又合理,极富艺术魅力。
本文在措辞上有何特点?试简要分析。
课堂小结
“顺境逆境看襟怀,大事难事看担当。”古代优秀的士人,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在其位,谋其政,以期有补于世用;不在其位,仍能心系庙堂,时时牵挂国事,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拳拳之心。
时至今日,我们每一个人仍需涵养勇于担当的精神品格,心有所系、行有所戒,练就责任之心,成就“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
思
固本浚源(比喻)论证: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为什么思
分析问题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本课小结
总结历史(对比)说明
善始实繁
克终盖寡
引出警告
反面
思些什么
提出十思
正面
文武争驰
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25
1.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这篇奏疏虽然也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2.正反论述,务尽其旨
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这样,说理更加透彻。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再从反面阐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反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3.比喻排比,生动有力
文章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比喻作为一种推理手段,起到了生动、直观的效果;全文的论述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6
写作特点
居安思危 择善而从
知足常乐 水能载舟
善始善终 骨肉分离
恃才傲物 根深蒂固
文武兼备 百川纳海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成语积累
27
必固其根本
居域中之大
不念居安思危
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形→使动,使……牢固
形→名,帝王之位
形→名,安乐的环境,危险的可能
形→使动,使……安宁
名→动,居……下
词类活用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形→意动,以……为乐
形→意动,以……为忧
形→使动,使……虚
形→使动,使……正 / 形→名,奸恶的人
形→名,有才能的人 / 好的意见
而况于明哲乎
固定句式,“况……乎”译为“何况……呢”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固定句式,“岂……乎”译为“难道……吗”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⑤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意念被动句,被蒙蔽,受蒙蔽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译: 国君主持着帝王的重权,拥有天地间重位,应(将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
31
重点句子翻译
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如)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那种敦厚(厚实),感情不能克服自己的欲望,这也像砍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住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
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译:所有的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不是(处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一旦)功业建成却德性衰减,有的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32
4.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因为)处在深深的忧患中,一定会竭尽诚心地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情感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成为一个整体(和自己联合) ,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5.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译: 即使(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
33
6.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译: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老百姓;(百姓如水)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事)。
1. 《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2. 《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 ,________________ 。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5.《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必浚其泉源
____”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断。
语境默写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夫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 则纵情以傲物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6.《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7.《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将有作 则思知止以安人
诚能见可欲 思知足以自戒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 则思三驱以为度
1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 , ; , 。
1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敬终
恩所加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虑壅蔽 则思虚心以纳下
惧谗邪 则思正身以黜恶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
18.《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
是:_________,________。
19.《谏太宗十思疏》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几句是: ,_________, , ?
20.《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
21.《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21《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百元首 承天景命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役聪明之耳目 亏无为之大道哉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4.《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道德不宽厚,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挖根求木茂,堵源求泉流远的句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人们会各尽其才的句子
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则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锐眼力,抓住了唐太宗“忘本”“忘危”等根本问题,从生活、修养、用人、执法四个方面提出了“十思”,意在以“思”治“忘”。奏议用“思”字贯穿始终,阐明了国君要“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
整体感悟
谈谈“十思”的现实教育意义
如:魏征劝唐太宗对天下黎民要竭诚以待,赏罚分明。
我们今天强调健全法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这与魏征的观点是一致的。
如: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这些句子,对我们的修身养性极有启发性,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