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庖丁解牛》课件(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庖丁解牛》课件(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2 10:4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丁解

一、常识介绍
二、范读正音
三、初读感知
目录

常识介绍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主要作品是他和他的门人及
后学者著的《庄子》,也称《南华经》。
这本书是道家的经典之一。其中名篇有
《消遥游》《养生主》《秋水》等。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题目是后来加的。
庄子其人
《庄子》现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来表达思想,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庄子》其书
范读正音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ǐ),砉(xū)然向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zhòng)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zhòng)《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hé)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xì),导大窾(kuǎn),因其固然,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而况大軱(gū)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íng)。彼节者有间(jìan),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chù)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huò)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关注标题
研读文本
落实字词

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解 题
思考
题目“庖丁解牛”能不能换成“庖丁杀牛”或者“庖丁宰牛”?
“杀”太血腥
“宰”太无情
“解”技巧性更强,具有艺术性!
不能换!
活动一
庖丁解牛的技术有多高超?请细读文本,描绘庖丁解牛的画面,欣赏解牛之美。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①动词连用和谐流畅:四个接触牛的部位用力也轻重有别,而且极富动作的美感,一气呵成。
②解牛场景合乎音乐:动作优美,声音悦耳,韵律和谐,视听盛宴。
③拟声词的运用,形象生动;几个之的连用也有调节音节的作用。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ǐ),砉(xū)然向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zhòng)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zhòng)《经首》之会。
在这一段“解牛”的描写中,我们看不见牛挣扎之状,听不到牛的惨叫之声,也没有血腥的场面,却像在欣赏乐舞表演,妙不可言!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ǐ),砉(xū)然向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zhòng)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zhòng)《经首》之会。
“庖丁之解牛,伯牙之操琴,羿之发羽,僚之弄丸,古之所谓神技也。”
—— 清·龚自珍《明良论四》

研读文本
寻因悟道
观照人生

活动二
细读文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庖丁具有怎样的“解牛之道”?
三个方面 对应原文 解牛之道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怵然为戒,视为迟,行为止。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解牛理念
解牛态度
解牛境界
顺应自然
避实就虚
小心谨慎
心怀敬畏
不懈实践
专心致志
尊重规律
运用规律
活动三
文惠君听完庖丁的解说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文惠君懂得了怎样的“养生之道”呢?“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
庖丁解牛,不仅是在解牛,也在解人生,牛象征着世界,刀象征着自己。不能像族庖那样和世界死磕,也不能像良庖那样和困难纠缠,要像庖丁那样找准事物规律,抓住事物的关键,久练技艺,才会达到目无全牛之境界,游刃有余于天地间,这样方能踌躇满志。
养生之道:
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探讨
有人认为道家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不像儒家那样积极进取,你怎么看?
春秋战国是一个纷乱的时代,儒家热衷于重建社会秩序,以道德礼制重整人心,克制当时人们泛滥的私欲。主要做的是“加法”,注重的是群体社会,要求人们加强自身修养,为国以礼、发政施仁,从而治国、平天下,建立起一个大同社会。
道家主张既然万事万物皆摆脱不了自然规律,人也必须遵照自然规律而生活。主要做的是“减法”,关怀的是个人,即如何于乱世中找寻个人的自我救赎,可以保身,可以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儒家思想是粮店,每个人都要吃粮食,它是社会的主流,可是我们会生病,当我们生病的时候,道家思想就成了药店,我们可以从道家思想中寻求东西替我们疗伤。”
——南怀瑾
儒家教我们拿起,
道家教我们放下!
儒家让我们学会承担重任,
道家让我们懂得举重若轻!
小结
庖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对牛的内部结构认识非常透彻。世间万物虽有千差万别,但在庄子看来,世间万物皆有规律可循,规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生活中,如果我们对规律的掌握也如此,那么我们在学习工作中也会得心应手、 左右逢源。我们今天应该悟出的道,也就超越了解牛、养生的层面,这正是“庖丁解牛”的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

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