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1课时《5.1.1频数与频率 》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让学生通过参与数据的收集、处理、并根据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等 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感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者分析 学生通过填表,找出问题的答案,锻炼学生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会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能用合适的方法表示数据; 2.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频数、频率等概念.
教学难点 会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能用合适的方法表示数据.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 师: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收集数据的方法?又有哪些加工整理数据的方法呢? 生: 我们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 师:各有什么优点呢? 生:条形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项目的具体数目 生:折线图: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变化趋势 生:扇形图:可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占的百分比 师: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数据的另一种统计方法 学生活动1: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回忆相关问题. ? 带着问题参与新课. 活动意图说明: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理解学生思考,进行探索.锻炼学生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新知探究教师活动2: (出示课件) 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某单位组织员工进行爬山比赛,50名报名者的年龄如下: 22 25 27 35 37 49 48 52 57 59 60 26 58 39 41 45 47 23 26 30 32 33 36 43 29 20 23 20 51 53 50 34 38 58 26 48 34 37 51 55 21 38 40 54 42 60 21 25 26 55 为了公平起见,拟分成青年组(35 岁以下)、中年组 (35~50 岁)、老年 组、(50 岁以上)、进行分组竞赛. 请用整理数据的方法,借助统计图表将上述数据进行表述. 请用整理数据方法,借助统计图表将上述数据进行表述。 师:象这样的表格称为频数、频率分布表 师: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呢? 生:简单明了,一眼可以看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生:根据上表可以发现,青年组报名人数最多,中年组其次,老年组最少。 师:我们把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频数 我们把每一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叫作这一组的频率 频率=频数/数据总量 师:频数与频率有什么特点: 生: 4、频率具有稳定性 师: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有什么数量关系? 生: (1)频率=频数/数据总数 (2)频数=频率×数据总数 (3)数据总数=频数/频率 师:计算一下三组的频率各是多少? 生:青年组:频率= / = . 中年组:频率= / = . 老年组:频率= / = . 师: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 各对象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各对象的频率之和等于单位1. 学生活动2: 学生自学、互动。在具体计算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猜想、发现结论.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适时的进行提示 学生思考 活动意图说明:从旧知识出发,呼应引课问题,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合作.会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能用合适的方法表示数据.环节三:典例精析 例:小芳参加校射击队,在一次射击训练中,她先射击了15次,教练对其射击方法作了一些指导后,又射击了15次。 她两次射击得分情况如下表所示: (1)用表格表示小芳射击训练中前15次和后15次射击得分的频数和频率. (2)分别求出前15次和后15次射击得分的平均数(精确到 0.01),比较射击成绩的变化. 学生活动3: 参与教师分析和讲例题. 活动意图说明:熟练掌握.巩固学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在对n个数据进行整理的频率分布表中,各组的频数与频率之和分别等于( ) A.n,1 B.n,n C.1,n D.1,1 选做题: 2. 某中学一位同学调查了八年级60名学生观看自己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情况,其中有10人爱看动画片,15人爱看连续剧,23人爱看体育节目,12人爱看新闻节目.在上面问题中,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为各节目出现的频数,其中爱看动画片的频率约为________________. 【综合拓展类作业】 3.德国有个叫鲁道夫的人,用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π算到小数点后面35位. 3.141 592 653 589 794 238 462 643 383 279 502 88 (1)试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圆周率的上述近似值中各数字出现的频数,并完成下表; (2)在这串数字中,“3”,“6”,“9”出现的频率各是多少?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 频数 :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 频率:每个数据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频率=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某地上半年每月的平均气温是5℃,8℃,12℃,18℃,24℃,30℃,为了表示出气温变化的情况可以把它绘制成( ) A.扇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条形统计图 D.以上都可以 选做题: 2.把50个数据分成六组,其中有一组的频数是14, 有两组的频数是10,有两组的频率是0.14,则另一组的频数是____ ,频率是____ 。 【综合拓展类作业】 3.为了进一步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体育老师对七年级(1)班50位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测试,以测试数据为样本,绘制出部分频数分布表,如下表所示: 组别次数x频数(人数)第1组80≤x<1006第2组100≤x<1208第3组120≤x<140a第4组140≤x<16018第5组160≤x<1806
请结合上表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的a=__ (2)若七年级学生一分钟跳绳次数(x)达标要求是x<120为不合格;120≤x<140为合格;140≤x<160为良;x≥160为优,根据以上信息,请你给学校或七年级同学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