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文本,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知识。
2.分析文本,结合背景探究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重点】
3.理解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习他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难点】
新课导入
在1600多年前,一位诗人向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社会——桃花源。这位诗人就是陶渊明,他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一个清醒的理想主义者。受贵族家庭的影响和儒家学说的熏陶,在少年时他就立下了“大济苍生”的壮志,可黑暗的现实却让他成为了一位隐士。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文学家。因宅边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其创作包括诗与文两部分,以诗歌成就最高。他是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之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主要作品:《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作品回顾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生平
早年·出入未定:29岁以前。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早死,生活贫困,但家庭教育较好,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儒道两种精神。
中年·仕海挣扎:29-41岁,沉浮12年。起初为江州祭酒,后“自解归”,在家闲居五六年。后任刺史桓玄属下,又因母丧辞职归家,后桓玄篡晋。改国号为楚,陶渊明仍在家闭户高吟。后刘裕讨伐桓玄得胜,陶渊明入刘裕幕下,后又转任刘敬宣的参军,8月出任彭泽令,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即日解职而归。
晚年·归田躬耕:41岁后,归田耕作,家遭大火,生活日益贫困。后朝廷又征他为著作郎,被拒绝,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归田后二十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浔阳柴桑(今九江)人。其曾祖陶侃,以军功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做过太守之类的官;外祖父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
陶渊明生平
其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29岁,为江州祭酒,不久辞归;召为主薄,不就。
36岁,入桓玄幕府;后归家居母丧。
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不久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
40岁,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11月,辞归。
29岁以前,少年青年闲居读书时期
29—41岁,为时官时隐时期
41—62岁,归隐时期
写作背景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陶渊明29岁出仕,任官十三年,然而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权力斗争激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鱼肉乡里的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整齐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过上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这组诗写于陶渊明辞官归田之后,是田园诗的代表作。
——《宋书·陶渊明传》
陶渊明思想
陶渊明一生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任职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他逐渐认清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田园。第二年,家乡遭焚,他的生活陷入极度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一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是道家思想,后来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解题
回去
语气助词
一种文体
“辞”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比诗自由,比散文整齐,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
特点:①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
②语音上要求声律(声调、音韵、格律等)和谐协调;
③文辞上讲究藻饰(指文辞丰富华丽)和用典;
④内容上侧重于写景(铺排渲染,精于雕饰)和 借景抒情。
助词,无义
chóu chàng
yáng
xī
惆怅
飏
熹微
zūn
樽
shāng
miǎn
kē
觞
眄
庭柯
jiǎo
矫
xiù
yì
huán
岫
翳
盘桓
zhào
棹
yǎotiǎo
miǎn
huáng
窈窕
眄
遑遑
gāo
皋
读音
小序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急迫
思念的样子
为什么呢
本性
造作勉强
身心都感到痛苦
指做官
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
庄稼成熟
收拾衣装,连夜离去
失意的样子
不久
像骏马一样奔驰
小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耕田种植
形作名,小孩
维持生活
凭借
满
营生的本领
忧虑解除而放松的样子
没有门路
恰逢
战乱
害怕
到远方供职
被
距离
因为
解读小序
①维持生计。“家贫”“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②亲故劝说。“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
③有施展抱负之可能。“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
④合适的地点。“彭泽去家百余里”
⑤嗜好的满足。“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五柳先生传》:“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思考:从序文内容看,陶渊明为何接受官职?
解读小序
思考:辞官的原因有哪些 你觉得哪一点是最根本的
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不愿扭曲天性,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②“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不愿折节为吏,哪怕饥冻难以忍受,违背本心就会身心都痛苦。
③“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④“程氏妹丧于武昌” ——亲妹过世,需要去奔丧。
根本原因
第一段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田地荒废
为什么
役使
为什么
挽回
确实
出来做官
行人
怨恨
漂流摇荡的样子
船缓缓前进
光线微弱
①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②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③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④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1.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从中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情变化?
第一段
①归隐之志的坚决、辜负田园的自责
②回顾为谋生而出仕,感到痛苦后悔
出仕:“已往”“昨非”
归隐:“来者”“今是”
③对过去的醒悟,对未来的期待
④作者乘舟归家的轻松愉快,归家的迫不及待
自责
自悔
自醒
自恕
保洁守志的倔强
对官场的厌恶
归途的欢快与急切
归去之因
自责自悔
轻松惬意
急切渴望
第二段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简陋的房屋
看到
拿
酒器
看
使…愉快
寄托傲世的情怀
深知
使…安心
归舍图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每日
拄着
抬起头
无意
峰峦
日光
阴暗的样子
徘徊
归园图
2.文章第二段作者抵家后有哪些活动?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归家之乐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天伦之乐
饮酒之乐
远望之乐
园中之乐
第三段
归田图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
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
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停止
驾:驾车;言:助词
疑问词,什么
知心话
幽深的样子
耕种之事
到
田地
有车帷的小车
桨,用作动词,用桨划
羡慕
将要终结
4.赏析第三段作者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既窈窕以寻壑
亦崎岖而经丘
交往之乐
悠闲之乐
田中之乐
出游之乐
第四段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寄托身体
归之悟
为什么
生死
惊恐匆忙
期求
留恋
独自外出
拄着
高地
放声长啸
除草
顺随自然
到生命的尽头
归却来兮辞
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挣脱名利的羁绊,摆脱生死的束缚,达到淡泊、平静、自由的境界。有他乐天安命的思想,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
面对如此惬意的生活,作者发出了什么感叹?
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
辞官归田
田园生活
乐天安命
室中之乐
归去来兮辞
(第1节)
(第2,3节)
(第4节)
故事线索
园中之乐
交往之乐
田中之乐
出游之乐
感情线索
自责自悔
自醒自恕
自安自乐
乐天安命
主旨归纳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表达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视,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显示了归隐的决心。
陶渊明的作品,今存诗125首,文7篇,辞赋2篇。
作品展读
他的辞赋与散文均写得很出色,《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桃花源记》均是其中的代表作。
他的《归去来兮辞》,欧阳修曾称道说:“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知识链接
田园诗内容
《归园田居》其一 P.327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写日出而作,带月而归,道狭草长,夕露沾衣的劳动生活和诗人的感受,极为生动逼真。
但使愿无违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云:“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西田获早稻》一诗在备述农家事之后,亦云:“但愿常如此,躬耕非所叹。”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丙辰岁八月中于下巽田舍获》其一)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西田获早稻》)
杨恽《拊缶歌》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
种一顷豆,落而为萁。
人生行乐耳,须(等待)富贵何时!
《汉书·杨恽 报孙会宗书》
田园诗内容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前四句说明了一个哲理:心远地偏。“远”指超脱世俗利害,远离争名夺利的环境。内心做到了这一点,居处也就自感偏远了。
这四句结构紧密,第一句发端,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设问,第四句作答,自然妥帖。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移居二首(其二)
田园诗内容
移居二首(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平淡与醇美统一的风格
善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把平淡无奇的田园生活写得充满诗情画意。
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景物描的写上。
写自然景物不求形似,而是着意于神貌的点染。
通过平凡的事物与通俗的语言表现自己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言有尽而意无穷。
01
02
浑融完整,意境高远,诗歌包含哲理,使情、景、理有机融合。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