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屠呦呦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的颁奖词
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主席习近平
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
青
青
蒿
素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解释说明
任务1:认识青蒿素,请就它的事物特征给青蒿素下一个定义。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 黄花蒿 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菇内酯 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其分子式为C15H2205,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
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青蒿素的医学地位和里程碑意义
任务2:文中哪些语句能说明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请找出来。
第四段: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中的一小步,……对传统医药的继续探索,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良药。
最后一段: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
首尾呼应
1-4
5-20
21-25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任务3:请从文中找出“一小步”的演变过程,并画一条时间线。
1967年
国家启动523项目
1986年
青蒿素获批一类新药
1971年
得到中性提取物
1972年
找到青蒿素分子
1973年
试用青蒿素胶囊
1977年
确立分子立体结构
1979年
获得“国家发明奖”
1982年
发表《青蒿素的化学研究》
时间顺序
研究工作漫长而复杂
时间 成就(成果) 时间 成就(成果)
1967年 国家启动523项目 2002年
1971年 2009年
1972年 2011年 获得拉斯克奖
1973年 2015年 获得诺贝尔奖
1977年 2016年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79年 2018年 获得“改革先锋”称号
1982年 2019年 获得“共和国勋章”
1986年 青蒿素获批一类新药
得到中性提取物
找到青蒿素分子
试用青蒿素胶囊
确立分子立体结构
获得“国家发明奖”
发表《青蒿素的化学研究》
世卫组织推荐使用
《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出版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任务4:在这“一小步”中,可以看到屠呦呦及其团队的精神品质?
要求:梳理文中体现科学家研究探索经历的句子,并用1-2个词或句子概括其精神品质。
示例:第三段中“1955年,我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开始了富有意义的工作,特别是在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那两年半的时间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彰显了屠呦呦对中医药学的浓厚兴趣、对学习的热衷。
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
——屠呦呦
演讲稿——语言的规范性、严谨性
1.演讲稿的格式与内容
第一部分(引言):讲述获奖事由,阐述现代科学和技术以及中国传统中医药学在发现和提取青蒿素过程中的作用。(表达荣幸与感谢)
第四部分(中医药学的贡献):总结全文,概述近年来中医药学的新贡献,说明自己的梦想。(写了意义和呼吁)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
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富有特点,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标题、称谓、引言(开场白)、正文、结束语、落款(可有可无)
2. 准确、客观、理性的严谨之美
(1)在文中,屠呦呦有时用的是第一人称“我”,有时用的是“我们”。在课本上圈画出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符号来标识文中的“我”和“我们”,通过观察这两个人称代词在文中的分布情况,思考:作者什么时候用“我”,什么时候用“我们”?为什么?
(2)文中出现了很多具体的数字,如:表时间的数字、2000个方药、640个、200个、380余种、156-157℃,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 我们
我在童年的时候,曾目睹民间中草药治病救人的事例。
1955年,我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
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
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成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
受临床疗效的鼓舞,我们转向分离提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生长在北方的青蒿的青蒿素含量比较低……
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我从传统中医文献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启示。
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
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
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协作下,我们确定了青蒿素分子的立体结构……
我们团队后来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
“我” “我们”
个人经历 研发阶段
“发现”阶段 “创造”阶段
致谢 成果、贡献
①尊重客观事实。童年的经历、求学的过程是屠呦呦自己的,在大会上作“青蒿素的化学研究”报告的还是她,所以就用“我”。
②冷静、谦逊:屠呦呦作为关键人物、领军人物的贡献和奉献是巨大的,有很多工作不是她一个人完成的,她也按照实际情况记录,用“我们”刻意削弱“小我”的成就,凸显了团队的力量。
列数字:以一系列数字贯穿全文,它们或与文献有关,或记录了实验的次数,或是实验的直接数据,或体现了青蒿素研究的成果,体现了议论文准确的严谨之美,同时表达了对科研成果的理性认识,体现了科学工作者的求真务实、一丝不苟、坚毅不屈的精神。
(2)文中出现了很多具体的数字,如:表时间的数字、2000个方药、640个、200个、380余种、156-157℃,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通过对青蒿素发现、临床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叙写,表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勇于探索、坚持目标、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传统中医精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必将得到有效利用 ,造福全人类。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