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学习目标
认识社会问题剧,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理解戏剧冲突,分析作品的“突转”手法。
分析人物的个性化台词,鉴赏主要人物形象。
思考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剧作对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社会问题剧:直接揭示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现实主义戏剧。
侧重:社会问题剧提出问题而不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易卜生所说“我的工作是提出问题,我对这些问题没有答案“,在剧中直接讨论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
社会问题剧(《创新设计》P125-126)
知识链接
文体知识
挪威戏剧家、诗人,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少年时期,因父亲破产,家道中落,没有读大学,不满十六岁就到一家药店当学徒。社会的势利,生活的艰辛,培养了他愤世嫉俗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在繁重而琐碎的学徒工作之余,他刻苦读书求知,并学习文艺写作。
挪威民族戏剧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现代戏剧之父”。
《创新》P125
认识作者
作者简介
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前者激发了他创作《玩偶之家》的热情,如1889年,他给女权运动活动家的信中所说:“您开始通过您的精神生活道路,以某种形式进入‘我’的作品。”随后,他们发动的强大女权运动,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
创作背景
《创新》P125
【解 题 】
玩偶:供儿童玩耍的人形玩具。
喻指:女主人公娜拉像“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家庭地位。
《玩偶之家》是当时男权社会中妇女没有独立自主地位的社会现实。
又译《娜拉》或
《傀儡家庭》。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
《
》
梳理情节
把握突转
活动一
理清冲突
走进文本,理清人物关系
海尔茂
娜拉
阮克医生
柯洛克斯泰
林丹太太
同学(现为同事)
昔日恋人
老朋友
夫妻
朋 友
第一幕
时间:圣诞节前一天
圣诞节前,海尔茂即将升职为银行经理。娜拉兴高采烈地买来圣诞树等,准备过圣诞节。娜拉与丈夫讨论开销闲聊时,林丹太太来访。林丹太太想在城里找一份工作,娜拉欣然答应让丈夫帮忙。
阮克医生是海尔茂的朋友,极度消沉的他常常到海尔茂家来寻找精神寄托,并暗恋着活泼热情的娜拉。
品行不正的银行小职员柯洛克斯泰曾冒犯过新升任银行经理的海尔茂,海尔茂便抓住他的过错,想借此把他辞退。
作为曾经借钱给娜拉,帮助她挽救丈夫生命的债主,柯洛克斯泰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以娜拉背着海尔茂假冒父亲签名借款的事来要挟娜拉在丈夫面前为他说情,但海尔茂并不听娜拉的劝说。
第二幕
时间:圣诞节当天
圣诞节,林丹太太在娜拉家帮她整理参加舞会的衣服。海尔茂家的老友阮克医生来了。阮克医生一直爱着娜拉,他病重将死,向娜拉表达了爱慕之意。柯洛克斯泰赶到,又一次威胁娜拉,二人谈判最终破裂,柯洛克斯泰便将事先写好的信放进海尔茂家的信箱。娜拉内心不安,但她对海尔茂还存在幻想,她相信一旦海尔茂知道了真实情况,必定会出现奇迹:他将主动承担全部责任。但她做好准备,宁肯牺牲自己也不愿丈夫的名誉受到损害,于是娜拉想到自杀。
柯洛克斯泰早年爱恋林丹太太,林丹太太决定为了帮助娜拉摆脱困境,去找柯洛克斯泰谈谈。
第三幕
时间:圣诞节第二天
海尔茂表面上也很爱娜拉,装出一副愿意为妻子牺牲一切的模样,然而当他看到柯洛克斯泰的信,得知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时,便暴跳如雷,辱骂娜拉“犯罪”葬送了他一生的幸福,却丝毫不考虑娜拉那样做正是为了给他治病,不得已而为之的。
克洛克斯泰在旧日情人林丹太太的劝告下,为了自己的生计,把那签了字的借据退还给了海尔茂,当海尔茂看到这第二封信时又化悲为喜,快活的叫起来,“没事了,我没事了!”
冷酷的现实教育了娜拉,使她看透了海尔茂自私卑劣虚伪的灵魂,也认识了现实社会的不合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宗教道德等问题,她跟海尔茂的见解完全不同。她最终和海尔茂决裂,毅然离开了那个玩偶之家。
梳理主要情节
娜拉舞会归来,海尔茂甜言蜜语盛赞娜拉。
看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一封信,海尔茂怒骂娜拉。
阮克医生到访,在信箱留下名片。
第二封信来了,海尔茂又变得甜言蜜语。
认清了海尔茂,娜拉出走。
线索:
看信之前
看第一封信后
看第二封信后
信
文中出现了哪些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包括外部冲突(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和内部冲突(人物自身的冲突)。
《创新》P127
请结合人物关系简表和故事情节,看一看剧中人物之间有哪些矛盾关系。
矛盾冲突的类型
简述矛盾冲突的具体表现
娜拉与海尔茂:男权思想和女权思想交锋,是围绕着妇女在家庭与社会中的权利、地位而展开的,这一冲突是戏剧的主要冲突。
娜拉与柯洛克斯泰:娜拉用假的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柯洛克斯泰以此作为威胁,让娜拉说服海尔茂不要将自己辞退。
人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人与他人的矛盾冲突
人与内心的矛盾冲突
娜拉内心冲突:娜拉受到柯洛克斯泰的要挟时,她既害怕事情真相被丈夫知晓,又盼望着奇迹的发生,希望海尔茂为了自己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责任。
人物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人物的情感与外在的自然环境不协调、不融合。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圣诞节前后,天气寒冷,寒风呼啸,而娜拉带着“奇迹会发生”的期盼走出了家门,她对未来的期盼与此时外界的寒冷环境是极不融洽的,使故事蒙上了一层悲凉的气氛。
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体现为娜拉追求平等、独立、自由的女权思想,与海尔茂所代表的男权思想当行的社会之间的冲突。
突转
戏剧情节的“突转”
又称 “陡转”“突变”,指剧情在发展过程中突然发生急剧的转变,使剧情走向与观众或读者原本的预期完全不同,从而产生强烈的戏剧张力和冲击力。
思考:节选部分发生了几次“突转”?
海尔茂对妻子娜拉浓情蜜意,但看到柯洛克斯泰的信并了解借债并伪造签名的事情后,他态度剧变,对娜拉进行了一番劈头盖脸的怒骂。
第一次突转:
第二封信送来,柯洛克斯泰归还了借据,海尔茂放下心来,转而安抚妻子。
第二次突转:
海尔茂态度大变,以为娜拉会接受自己的饶恕,重归于好。没想到娜拉毅然离家出走。
第三次突转:
情节的每一次突转,都使得娜拉进一本认清丈夫的本质。海尔茂的怒骂,让娜拉意识到丈夫对自己所谓的“爱”,不过是把她当作一个“玩偶”。
突转的作用
1.使戏剧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2.推动人物成长,充分揭示人物立体复杂的形象。
3.显露主题,实现揭示、深化、升华主题、讽刺等目的。
参考答案:①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 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②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无(“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③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④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与标题“一种美味”构成呼应。
教考衔接:2017 年浙江省高考卷《一种美味》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题目: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读语言
分析形象
活动二
发现借据之前
不同时期 对娜拉的称呼 舞台说明(动作等) 形象特点
看信前
看第一封信后
看第二封信后
分析人物形象
在不同的阶段,海尔茂对娜拉的称呼有何变化?关于海尔茂的动作,有哪些舞台说明?说明了海尔茂怎样的形象特点?
发现借据之前
不同时期 对娜拉的称呼 舞台说明(动作等) 形象特点
看信前
看第一封信后
看第二封信后
分析人物形象
我的小鸟儿、迷人的小东西、我的好宝贝、我的一个人的亲宝贝、我的娜拉、娇滴滴的小宝贝儿、不懂事的孩子
亲她的前额\对她看了一会儿\把身子凑过去;跟过来\搂着她……
柔情蜜意、深情款款
你这坏东西、伪君子、撒谎的人、犯罪的人、下贱女人
拉住她\惊慌倒退\把出去的门锁上\走来走去\吓了一跳\走过去开门
恶毒冷酷、自私怯懦
我的可怜的娜拉、受惊的小鸟儿、小鸽子、她丈夫的孩子、可怜的小宝贝儿
把信抢过来\慌忙拆信\快活得叫起来\朝着借据瞟了一眼\把借据和信撕掉,烧掉
自私虚伪、假仁假义
品读人物台词
海尔茂:娜拉!喔,别忙!让我再看一遍!不错,不错!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
娜拉:我呢?
海尔茂:当然你也没事了,咱们俩都没事了。
虚伪、自私。
思考:获知安全后,海尔茂对娜拉说的高频词是什么?有什么意味?
我的可怜的娜拉,我明白了,你以为我还没饶恕你。
娜拉,我赌咒,我已经饶恕你了。
娜拉,我已经饶恕你了。我赌咒不再埋怨你。
要是男人饶恕了他老婆——真正饶恕了她,
从心坎里饶恕了她——他心里会有一股没法子形容的好滋味。
海尔茂
海尔茂是维护男权形象的代表,是家庭关系的绝对主宰,对妻子全盘操控,随心所欲,任意抹杀。在遇到利害冲突时,自己的荣誉地位大过天,他的气急败坏将他虚情假意,自私无情的面目显露无遗。
海尔茂的形象
表面上:
在外:奉公守法的公民、一个颇为“敬业”的职员;
在家:好丈夫、好父亲。
实际上:
他冷酷、自私、虚伪、专制、怯懦。
①虚伪暴戾的男权思想拥护者。
②自私自利,冷酷无情。
③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伪君子。
海尔茂控制家庭经济权,把娜拉当宠物对待,不尊重娜拉,是男权至上的社会培养的男权范本。
海尔茂的形象意义
虚伪暴戾的男权思想拥护者,海尔茂的形象的社会意义:
《玩偶之家》是对“法律”“道德”“名誉”等一系列“男权社会的主导信念”的批判。
作为“一家之长”“社会中坚”的海尔茂,是这些观念的化身,是剧作主要的批判对象。
《玩偶之家》通过批判海尔茂,批判他维护的这些观念,以及以这些观念为基石的社会秩序。
小组合作
品读娜拉台词和舞台说明。探索娜拉心理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娜拉的性格特点。
不同时期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心理变化
看信前
看第一封信后 (威胁)
看第二封信后 (借据退回)
分析人物形象
发现借据之前
不同时期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心理特点
读信前
是,我很累。我就要去睡觉。/喔,你做的事都不错。/是,是,是,我知道你的心都在我身上。/大概是吧。托伐,你出去干什么?/一定是孩子们/那封信!喔,托伐,别看!/托伐,现在你可以看信了。
走到桌子那边/吃惊/心不在焉/急忙接嘴/从他怀里挣出来,斩钉截铁的口气/低声自言自语
痛苦不安
幻想奇迹
发现借据之后(看第一封信)
不同时期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心理特点
读到第一封信后
全是真的。我只知道爱你,别的什么都不管。/让我走—你别拦着我!我做的坏事不用你担当!/嗯,现在我才完全明白了。/我死了你就没事了。
叫起来/竭力想脱身/走近他一步/眼睛盯着他,态度越来越冷静/娜拉不作声,只用眼睛盯着他/冷静安详
伤心绝望
日趋冷静
发现借据之后(看第二封信)
不同时期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心理特点
读到第二封信后
我呢/这三天我真不好过/谢谢你饶恕我/你不了解我,我也到今天晚上才了解你/你们何尝真爱过我,你们爱我只是拿我消遣/在这儿我是你的“玩偶老婆”/你不配教育我怎样做个好老婆/所以现在我要离开你/首先我是一个人/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可是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的/我现在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莫名其妙地瞧着他/摇头/满不在乎/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她从门厅走出去
心灰意冷
清醒冷静
决心反抗
追求独立
和个性解放
娜拉人物形象
娜拉
无忧无虑,单纯任性
善良,富有同情心
性格坚毅,勇于担当
觉醒前
觉醒后
对尊严的需求,冷静,追求平等、独立和个性解放,具有勇敢坚毅的品格和反抗精神。
品读人物台词
娜拉
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之后——也许有。
我不能在陌生人家里过夜。
“泥娃娃”指的是娜拉,“陌生人”指的是海尔茂。娜拉这样称呼自己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在家中,在丈夫眼中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由,得不到尊重,只是一个玩偶;这样称呼海尔茂是因为海尔茂与娜拉之间缺乏沟通,丈夫就像一个陌生人,形同路人。
品读人物台词
“奇迹中的奇迹”: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娜拉通过这句话向他表示出自己已不相信与海尔茂之间的婚姻能有美好的结果;建立真正平等的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探究主题
女性觉醒
活动
探究一:娜拉为什么会出走?
(一)美好爱情生活理想的破灭
她为了所爱的人,做出当时违反法律的事,甚至可以为之牺牲名誉和生命;她渴望得到丈夫同样的真爱, “耐着性子整整等了八年”。但是,柯洛克斯泰的信让她清醒地看到,丈夫并不是真的爱自己, 对于爱情,她彻底绝望了。
(二)为了获得人格尊严和平等地位
她没有人格和尊严,只是丈夫的“玩偶”,丈夫认为,“正经事跟你有什么相干 ”,二人在八年中“从来没在正经事情上头谈过一句正经话”。丈夫不了解她,并不真正爱她,只是拿她消遣;她被赋予“一个老婆,一个母亲”的“神圣的责任”,却没有任何人对她负责任,丈夫可以随意羞辱、责骂她。
探究一:娜拉为什么会出走?
(三)在家里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八年里, “简直像个要饭的叫花子,要一口,吃一口”,靠着给丈夫“耍把戏过日子”;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活”,最终成为一个只能和丈夫“说说笑笑凑个热的’没出息’的人”。
(四)对孩子的教育和抚养失去了信心
娜拉害怕自己撒谎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她说“我不配教育孩子。要想教育孩子,先得教育我自己”。对娜拉而言,只有出走,才能让孩子摆脱撒谎妈妈的阴影,娜拉自己的内心才能获得解脱。
探究二: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有西方文学史家评论,《玩偶之家》结尾娜拉出走时“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与拿破仑战争的枪炮声一样,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历史进程。
1.女性意识的觉醒。她用反叛的行动向“物化”女性的社会庄严宣告:首先我是一个人,不是玩偶。她的宣告成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这对广大妇女争取自由、平等、人格的独立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2.娜拉反抗的不仅是传统的婚姻家庭道德,更是西方社会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她的出走是对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法律、家庭、婚姻制度的挑战,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奋勇冲击。
3.娜拉的觉醒不仅是妇女的觉醒,更是人的觉醒。她的出走,震惊了男权社会,震醒了昏睡的女性,使整个社会鼎沸起来,引起人们对现存制度的怀疑。
探究三:娜拉出走后会如何?
1923年,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发表了题为《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在演讲中,鲁迅提问道:“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走了以后怎样?”鲁迅认为,“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你能说说鲁迅持此观点的理由吗?
1、从社会环境来看, 社会还没有为妇女的独立生存提供充分的空间。
2、从主观条件来看,娜拉没有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
3、从娜拉出走时的状况来看,她没有可以立足于社会的条件。
4、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来看,娜拉很可能成为女权运动的牺牲品。
拓展素材
“一位1960年代出生的普通女性走入婚姻,某种意义上是在进行一场豪赌。56岁的我实在不属于幸运的那个。回头观望自己的人生,判断这场持续了30多年的婚姻就像「从一个隧道进入另一个隧道」,昏暗、无声、压抑。在2020年的某一时刻,我下定决心要为自己活一次:离开家庭,开车自驾去。”
在苏敏的口中,那个跟她结婚几十年的丈夫,非但对金钱看得特别重,还对她毫无温暖和爱意,对他自己花钱大手大脚,对她却总是斤斤计较,冷漠自私挑剔大男子主义,甚至还对她有家庭暴力。
女儿赞助了三万块加上她自己的钱首付买了辆polo车,丈夫给车子装了ETC,由于绑的是他的卡,苏敏偶尔过一次高速,丈夫都会问她要钱。
现实版娜拉出走
——苏敏:56岁开车逃离婚姻
【探 讨】
可见,女性要想追求真正的解放和独立必须要有哪些条件?
自我意识的觉醒,自主追求精神独立,个性解放的勇气和决心。
社会环境对女性地位追求自我独立和个性解放的支持。
精神追求独立的同时,物质上也要追求独立。
屠呦呦
用一株青蒿拯救亿万人生命
张桂梅
照亮1600余名山区女孩的追梦人生
王亚平
我国首位太空中出舱的女航天员
【探 讨】
娜拉出走,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呢?她需要哪些条件
反抗、觉醒、经济独立、精神独立、质疑、奋斗
总结主旨
《玩偶之家》属于社会问题剧。易卜生的代表作,主要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
《玩偶之家》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在这个宣言书里,娜拉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以此作为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