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黄庭坚
导 入
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抒发了诗人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凌云壮志。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飘零他乡,登高望远思亲人。
古往今来,仁人志士,才子政客,他们满腹的愁怨,一腔的豪情,都抛撒在华夏大地的名山古迹中。或登高抒豪情、遣悲怀;或抒发怀才不遇之悲歌、凌云之壮志,或抒发羁旅之乡情、忧国忧民之国愁……试问人生,何以解忧?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庭坚及写作背景,进而体会诗中复杂的情感。
2、把握意象传意,用典言志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诗人思想内涵,感受诗人狷介自持的生命气质,和而不同的人生智慧。
第一部分
知人论世
作者介绍
黄庭坚
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fú)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帜,与苏轼、米芾和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1045-1105
“江西诗派”的鼻祖: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祖:杜甫
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一祖三宗”
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
江西诗派
夺胎换骨:汉语成语,意思是本为道家语,指夺人之胎以转生,易去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学习前人不露痕迹,并能创新。出自《冷斋夜话》。
点铁成金:古代神话故事,用手指点一下,铁石就能变成金子。比喻修改文章,略加改动,就能使文章增色许多。也做“点石成金”。
江西诗派
作者生平
父亲黄庶庆历二年(1042)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舅父李常(字公择)也是一位诗人兼藏书家。使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书香家庭。
五岁
能背诵五经
七岁
写《牧童诗》。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二十一岁
第二次参加省试,中了第一名。
二十二岁
到汴京参加礼部考试,中了三甲进士,登上仕途。
三十五岁
入京改官,被任为吉州太和县(今江西省太和县)知县。为了了解人民的生活实际情况,他常常深入穷乡僻壤,将农民的疾苦,如实上报,减轻农民负担。
黄庭坚被任命为吉州太和县知县后,于元丰四年(1081)到达任所。这是他入仕以来首次担任地方官,处理公事十分认真负责。王安石新法在实行过程中受到扭曲,并不能给人民带来实际好处,甚至有时还加重他们的负担。黄庭坚对这一切深感忧虑而又无能为力,所以时时生出归隐之念。
元丰五年(1082)秋天的一个傍晚,他在处理公事之余,登上赣江边上的快阁,目有所见,心有所感,即将其所见所感写入了《登快阁》这首诗。
登,即点明诗人登临望远。
快阁:在太和(今江西泰和)东的赣江边,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登快阁》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登临快阁时的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
初读课文
疏通诗意
自己办完了公事,登上了快阁,趁着傍晚雨后初晴倚栏欣赏。
(举目远望),千山落叶,天远地阔,赣江澄澈如练,在朗朗明月下分外鲜明。
我早已不再抚琴,因为知己不在,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真想乘上归隐的船、吹着笛子漂流而去,与白鸥做伴逍遥于山海间。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了却:完成。
落木:落叶。
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跟“白眼”相对。
与“青眼”有关表示对人的赏识或者喜爱的成语:青睐有加、青眼相看、青眼有加、青眼相待
第三部分
文本研读
①首联化用典故,开篇自比“痴儿”,认为只会“了官事”的是痴子,非大器,颇有自我嘲笑的意味,表达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②公务繁杂,完成公事之后的诗人急欲排遣心中的失意无聊,于是在晚晴之际登上快阁,追求精神上的放松与舒展。快阁之上,一个“倚”字,表现了作者对晚晴美景的沉醉。
1.首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问题探究
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导 入
①“了却”,“办完”之意;渲染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轻快心情;含蓄表达诗人了对官场的厌烦。
②“倚”,“倚栏欣赏”之意;指斜靠栏杆远眺晚晴余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请分析首联中“了却”和“倚”两个词的内涵。
问题探究
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3.颔联这两句诗使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问题探究
意
象
落木:落叶(化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千山:千万座的山(夸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天远大:天远地阔
澄江: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谢眺
明月:明净
辽阔
明净
3.颔联这两句诗使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问题探究
①意象:颔联写到了“落木(叶)””千山“ ”天”“澄江 ”“明月“的意象,用到了夸张、化用的手法;
②画面:描绘出一幅千山落叶,天远地阔,赣江澄澈如练,在朗朗明月下分外鲜明的画面;
③意境:营造了辽阔、明净的深秋意境;
④情感:以景物的描绘衬托诗人胸襟的开阔,胸怀的远大。表现了诗人了却官事后登上快阁欣赏美景无比愉悦的心情。
颈联: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4.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问题探究
①前一句使用“伯牙绝弦”的典故。俞伯牙为知音摔琴绝弦,写出了诗人因知己不在,已不再抚琴,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
②后一句使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阮籍用白眼看世俗礼法之士,用青眼看他喜欢的人。而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借此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的情怀。
《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晋书·阮籍传》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
补充鸥鸟意象内涵:
问题探究
尾联——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列子·黄帝》载:鸥鸟善猜疑,有心机之人与之相交,则盘桓空中不肯接近。后人常以“与鸥订盟”表达归隐之心坚定,再无世俗牵挂。
补充鸥鸟意象内涵:
1.潇洒自由,睥睨天下
2.远离机心,与世无争
3.淡泊寡欲,闲适归隐
4.漂泊无依,凄凉孤独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除却伴谈秋水外,野鸥何处更忘机。《甫里集》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客至》
江浦寒鸥戏,无他亦自饶。《鸥》
5.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① 尾联用典,使用了“白鸥”的意象,
②诗人因胸怀无人理解,面对澄江秋月的无限美景,产生了弃官归隐之心,希望自己能坐上归船吹着长笛回到故乡,和白鸥相伴,过上逍遥自得的生活。
③表现了诗人弃官归隐的愿望。
问题探究
尾联——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全诗结构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记叙。照应题目,写登楼一事。
写景。描写登楼所见美景。
抒情。抒发登楼所生之感。
言志。弃官归隐,向往自由。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整首诗意蕴隽永,语势流贯,近代文人潘伯鹰评价此诗“一气盘旋而下”。
诗歌小结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对世无知音,怀才不遇的苦闷
远离世俗,回归自然,追求自由的向往
艺 术 特 色
多处用典
善于炼字
意境新奇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登临之作,抒发的是诗人的自我感受和情感,并未直接反映当时的时事政治和民生疾苦,却真实地记录了封建社会中比较正直的知识分子的心声,透露出对尔虞我诈的现实官场的不满,反映了他们的苦闷和追求,显示出他们的个性和人格。
第四部分
知识拓展
对比阅读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快阁
北宋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登临诗”即登山临水所作诗歌。诗人登山(或亭台楼阁),从高处观景,抒发感怀。同为“登临诗”,《登高》与《登快阁》的颔联在写景上有何异同
知识拓展
“登临诗”即登山临水所作诗歌。诗人登山(或亭台楼阁),从高处观景,抒发感怀。同为“登临诗”,《登高》与《登快阁》的颔联在写景上有何异同 (6分)
(1)相同点:两首诗描绘了秋景,都运用落木和江水意象(具体景物意象,1分)营造阔大辽远的意境。(意境概括,1分)。
(2)不同点:
①两首诗描绘的江景的角度一动一静。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动态,气势恢宏,暗含时光流逝的感慨(1分);黄诗着眼于江水明净之静态,空明澄澈,表现内心澄明宁静(1分)。
②两首诗展现的落木一萧条一诗意。杜诗写落木萧萧,营造了萧瑟的意境,传达出对生命枯败的悲秋之情(1分);黄诗落木不带萧瑟之意,而是与“千山”“远天”构成阔大意境,表达了投身自然的喜悦之情(1分)。
背默检测
1.黄庭坚《登快阁》中运用浅近诙谐的通俗之语点题,渲染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的语句是: , 。
2.黄庭坚作诗善于锻炼熔造前人诗句,诗中化自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 , ”。
3.《登快阁》中“ , ”两句写的意境辽远间大、空明澄澈。清代学者张宗泰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
4.《登快阁》中,表达作者辞官归乡,回归自然过自由自在生活愿望的两句是: , 。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5.《登快阁》中,巧用典故,“ ”化用伯牙捧琴谢知音,“ ”化用阮籍青白眼事,表达自己抱负无法实现、自己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
6.《登快阁》中“ , ”道出了作者的希望,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
7.黄庭坚在《登快阁》中借用典故表达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的两个句子是: , 。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背默检测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