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3 15:1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
出示目标
1.品味、积累《答谢中书书》中写景的优美语言。
2.理解《答谢中书书》的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预习导学
新课导入
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作者链接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背景链接
谢中书即谢徴,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徴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 ( http: / / www.21cnjy.com )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合作探究
读准字音
颓(tuí)与(yù)
读准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疏通文意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教师点拨
◆重点实词
1.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四季)
3.晓雾将歇(消散)
4.夕日欲颓(坠落)
5.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一词多义
1.欲: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
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3.自: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自康乐以来(从)
◆词类活用
夕日欲颓: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古今异义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文本探究
1.“答谢中书书”中的两个书该如何理解?
【交流点拨】
书①:中书,南朝时候的官员称谓。
书②:即书信,是文体的一种。
所以由此我们知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
2.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请问,美在哪里?
【交流点拨】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拓展延伸
佳句运用:本文和《三峡》一样,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说一段话来描绘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好。
【交流点拨】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当堂训练
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第二课时《记承天寺夜游》
出示目标
1.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在短文中含蓄表达的特殊心境,理解苏轼的人格魅力。
2.掌握《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常见实词、虚词。
3.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内容。疏通文意,学习凝练含蓄、流畅自如的语言风格。
预习导学
新课导入
学生说出关于“月”的诗句。听王菲演唱的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歌大家都比较熟悉,也知道《水调歌头》是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咏月怀古的词。同为一轮或圆或缺的明月,不同的赏月者却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在他们的笔下自然也就别有一番情致。因此在我国的古诗文中就有很多描写到月亮的语句,如刚才这首《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我们非常熟悉的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心境下对月亮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就如苏轼,他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抒发的月夜下的感受就与《水调歌头》中的不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的这篇游记《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链接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 ( http: / / www.21cnjy.com )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合作探究
读准字音
解(jiě)衣藻荇(xìng)遂(suì)至未寝(qǐn)
读准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疏通文意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教师点拨
◆重点实词
1.月色入户:门
2.欣然起行:高兴地
3.念无与乐者:想……的人
4.遂至承天寺:于是
5.相与步于中庭:一起散步
6.庭下积水空明:清澈透明
7.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
8.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罢了
◆一词多义
1.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
2.寻: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文本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交流点拨】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2.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交流点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交流点拨】清闲的人。
4.“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交流点拨】“闲”字饱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心情的寂寞,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面对孤独人生的感慨……也使我们看到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故其笔下的月夜才如此空灵、皎洁。
语言赏析
1.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交流点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 http: / / www.21cnjy.com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句中无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
用“藻、荇交横”四字,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给人以一池春水静谧之感。
“藻、荇交横”是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这个世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无尘俗的胸襟。
拓展延伸
1.穿越时空的对话:苏轼,我想对您说……
2.文人与山水
中国的文人似乎与山水、自然有着特别的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好像永远无法割断的情愫。人生得意时,他们走向自然,向山山水水一花一草笑谈自己心中的万丈豪情;仕途失意时,他们退隐江湖,自然就成了他们最好的倾诉对象。多情文人与美丽山水结合的结果就是那一篇篇传诵千古的至情至性的美文,景以人名,人以景传。
3.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交流点拨】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
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4.描写月亮的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 ( http: / / www.21cnjy.com )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当堂训练
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