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第三课时 中和反应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2 第三课时 中和反应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02 20:40:35

文档简介

第三课时 中和反应
[footnoteRef:0]探新知 自主学习 [0: 重点点拨
● 技巧点拨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微观图示
NaOH与HCl反应的实质:OH-与H+反应生成H2O。
● 温馨提示
(1)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与NaOH的反应就不是中和反应,因为反应物不是酸和碱。
(2)中和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3)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发生中和反应时溶液温度会升高。] 01
核心知识
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的定义
与 作用生成 和 的反应。
2.盐的定义
离子(或铵根离子)和 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3.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酸中的 和碱中的 结合生成H2O,可以写成:H++OH-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医疗方面的应用
常用含Al(OH)3的药物来中和胃酸,化学方程式为 。
2.处理工厂污水
如用 来处理含硫酸的废水,化学方程式为

3.调节土壤的酸碱性
(1)常用 来改良酸性土壤。
(2)用碳酸水浇灌植物有利于改良碱性土壤。
破疑难 重点探究 02
探究点 中和反应及其探究
向10 mL NaOH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并振荡,观察现象。
1.两者反应了吗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分组交流汇报实验
方案。
[实验]分组实验,按下表内容探究。
活动内容及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向10 mL NaOH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并振荡,观察现象 无明显现象 因NaOH与HCl反应生成NaCl和H2O,没有颜色变化,没有气体、沉淀生成
(2)在烧杯中加入10 mL 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 溶液由 色变成 色 加入稀盐酸前溶液呈 性,加入稀盐酸后呈无色,溶液呈 ,而 (填“是”或“不是”)呈碱性
(3)再向上述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由 色变成 色 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呈碱性
[归纳] 溶液褪色后不显碱性,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再加氢氧化钠溶液又显碱性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实质] H++OH-H2O。
酸溶液与碱溶液的反应,实质上是酸溶液中的H+与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H2O,NaOH+HClNaCl+H2O。
2.实验中能否用紫色石蕊溶液代替无色酚酞溶液
实验前忘了加入酚酞溶液,实验过程中再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未变色,能否证明恰好完全反应
精评价 综合演练 03
基础巩固
知识点1 中和反应
1.下列物质不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盐酸 B.氯化钠
C.醋酸 D.硫酸
2.将稀盐酸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NaCl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间均未发生化学反应
B.变化中都有新物质产生
C.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不变
D.图甲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
知识点2 中和反应的应用
3.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用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制硫酸铜
C.用氢氧化钙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
D.将肥皂水涂抹在蚊子、蚂蚁叮咬处以止痛止痒
4.少数人接触山药黏液里的植物碱,会引起过敏而发痒。为了缓解不适,可利用下列厨房中的哪种物质( )
A.料酒 B.食醋
C.植物油 D.酱油
能力提升
1.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了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是( )
物质 食醋 橘子汁 食盐水 炉具清洁剂
pH 2 4 7 12
A.食醋 B.橘子汁
C.食盐水 D.炉具清洁剂
2.(2025昭阳区一模)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食醋除去水垢中的氢氧化镁
B.用硼酸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
C.用盐酸除去铁锈
D.用氨水处理工厂的硫酸
3.(2025保山一模)某实验小组测得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B.40 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该实验是将稀盐酸加入稀NaOH溶液中
D.60 s时,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4.(2024重庆)用NaOH溶液与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开始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像表明是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c段溶液颜色逐渐变浅,d点溶液为无色
C.d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大于b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
D.ac段溶液升温明显高于cd段,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5.在探究《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课上,某同学向盛有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没有观察到现象。请教老师后,他发现自己在滴加稀硫酸前忘了加入酸碱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反应情况,于是他对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 探究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
[实验原理]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作出猜想]
猜想1: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
猜想2: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猜想3: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硫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另用试管取该溶液1~2 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变 溶液呈碱性
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酸性或中性
[分析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向试管里的溶液中逐滴加入FeCl3溶液,将产生红褐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滴入酚酞后溶液不变色,为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该同学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1 用pH试纸测其酸碱度,若pH (填“>”“<”或“=”)7,则溶液呈酸性
方案2 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第三课时 中和反应
[footnoteRef:0]探新知 自主学习 [0: 重点点拨
● 技巧点拨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微观图示
NaOH与HCl反应的实质:OH-与H+反应生成H2O。
● 温馨提示
(1)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与NaOH的反应就不是中和反应,因为反应物不是酸和碱。
(2)中和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3)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发生中和反应时溶液温度会升高。] 01
核心知识
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的定义
 酸 与 碱 作用生成 盐 和 水 的反应。
2.盐的定义
 金属 离子(或铵根离子)和 酸根 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3.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酸中的 H+ 和碱中的 OH- 结合生成H2O,可以写成:H++OH-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医疗方面的应用
常用含Al(OH)3的药物来中和胃酸,化学方程式为 Al(OH)3+3HClAlCl3+3H2O 。
2.处理工厂污水
如用 熟石灰 来处理含硫酸的废水,化学方程式为
 Ca(OH)2+H2SO4CaSO4+2H2O 。
3.调节土壤的酸碱性
(1)常用 熟石灰 来改良酸性土壤。
(2)用碳酸水浇灌植物有利于改良碱性土壤。
破疑难 重点探究 02
探究点 中和反应及其探究
向10 mL NaOH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并振荡,观察现象。
1.两者反应了吗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分组交流汇报实验
方案。
[实验]分组实验,按下表内容探究。
活动内容及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向10 mL NaOH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并振荡,观察现象 无明显现象 因NaOH与HCl反应生成NaCl和H2O,没有颜色变化,没有气体、沉淀生成
(2)在烧杯中加入10 mL 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 溶液由 红 色变成  无 色 加入稀盐酸前溶液呈 碱 性,加入稀盐酸后呈无色,溶液呈 中性或酸性 ,而 不是 (填“是”或“不是”)呈碱性
(3)再向上述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由 无 色变成  红 色 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呈碱性
[归纳] 溶液褪色后不显碱性,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再加氢氧化钠溶液又显碱性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实质] H++OH-H2O。
酸溶液与碱溶液的反应,实质上是酸溶液中的H+与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H2O,NaOH+HClNaCl+H2O。
2.实验中能否用紫色石蕊溶液代替无色酚酞溶液
答案:不能。因为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变蓝,与本身的紫色很接近,用肉眼不好区分。
3.实验前忘了加入酚酞溶液,实验过程中再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未变色,能否证明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不能。酚酞溶液遇到酸性溶液也不变色。
精评价 综合演练 03
基础巩固
知识点1 中和反应
1.下列物质不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的是(B)
A.盐酸 B.氯化钠
C.醋酸 D.硫酸
2.将稀盐酸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NaCl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物质间均未发生化学反应
B.变化中都有新物质产生
C.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不变
D.图甲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
知识点2 中和反应的应用
3.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B)
A.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用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制硫酸铜
C.用氢氧化钙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
D.将肥皂水涂抹在蚊子、蚂蚁叮咬处以止痛止痒
4.少数人接触山药黏液里的植物碱,会引起过敏而发痒。为了缓解不适,可利用下列厨房中的哪种物质(B)
A.料酒 B.食醋
C.植物油 D.酱油
能力提升
1.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了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是(D)
物质 食醋 橘子汁 食盐水 炉具清洁剂
pH 2 4 7 12
A.食醋 B.橘子汁
C.食盐水 D.炉具清洁剂
2.(2025昭阳区一模)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C)
A.用食醋除去水垢中的氢氧化镁
B.用硼酸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
C.用盐酸除去铁锈
D.用氨水处理工厂的硫酸
3.(2025保山一模)某实验小组测得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该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B.40 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该实验是将稀盐酸加入稀NaOH溶液中
D.60 s时,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4.(2024重庆)用NaOH溶液与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开始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图像表明是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c段溶液颜色逐渐变浅,d点溶液为无色
C.d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大于b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
D.ac段溶液升温明显高于cd段,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5.在探究《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课上,某同学向盛有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没有观察到现象。请教老师后,他发现自己在滴加稀硫酸前忘了加入酸碱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反应情况,于是他对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 探究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
[实验原理]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
[作出猜想]
猜想1: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
猜想2: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猜想3: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硫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另用试管取该溶液1~2 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变  红色 溶液呈碱性
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酸性或中性
[分析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向试管里的溶液中逐滴加入FeCl3溶液,将产生红褐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NaOH+FeCl3Fe(OH)3↓+3NaCl 。
(2)若滴入酚酞后溶液不变色,为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该同学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1 用pH试纸测其酸碱度,若pH < (填“>”“<”或“=”)7,则溶液呈酸性
方案2 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