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语文园地四
交流平台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是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直接写出人物对事物的感受,表露人物的内心活动。
也可以通过对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暗示人物的心理状态。比如人害羞的时候会脸红,犯错的时候会耷拉着脑袋不吭声,兴奋的时候会眉飞色舞……,这些心理活动都可以借助对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反映出来。
交流平台
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打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他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
……
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他吩咐护士:“准备手术。”
……
沃克医生的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情。……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
交流平台
①“岸英!岸英!”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②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拓展积累
(1)直接描写:这种方法最常见。常以“想”等字眼为标志,有的还使用逗号或冒号作提醒。
(2)动作暗示:人的动作、行为总是受心理活动的支配。可以从行动中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
(3)环境衬托:恰当的环境描写能衬托出人物的心理。
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悲痛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愤怒
◇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感动、心疼
焦急地等人
期待落空
久别重逢
选定一种情景,描写当时人物的表现,突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焦急地等人”,人物心理应为“焦急、急切”。
“期待落空”,人物心理应为“伤心、失望”。
“久别重逢”,人物心理应为“高兴、欣喜”。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下面就通过三个不同的情景,来学习如何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情景一:焦急地等人
描写关键词:踱步、张望、盯着钟表、自言自语、眉头紧皱
仿写示例 1:
小军在车站来回踱步,时不时抬头看着钟表,又转头望向车来的方向,嘴里不停嘀咕着:“怎么还没到……不会出事吧?”
仿写示例 2:
妈妈站在雨中,撑着伞朝校门内张望,脚在地上来回跺着,喃喃自语:“平常早就出来了呀,今天怎么迟了这么久?”
情景二:期待落空
描写关键词:愣住、叹气、嘴角强笑、低声自语
仿写示例 1:
小红抱着礼物盒站在门口,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她望着空空的巷口,小声说:“他说好了来的……怎么还没出现?”
仿写示例 2:
爸爸看着餐桌上已经凉了的饭菜,默默坐下,夹起一口菜,又放下,说:“也许又加班了吧……”
仿写示例 3:
他兴冲冲打开快递盒,发现里面不是他期待已久的模型,而是一本书。他愣了几秒,挤出一个笑说:“也挺好的吧……”
情景三:久别重逢
描写关键词:激动、落泪、紧握手、扑进怀里、声音颤抖
仿写示例 1:
老奶奶一见到孙子,激动得握住他的手,眼眶立刻红了:“你长大了啊……奶奶每天都盼着这一天。”
仿写示例 2:
小林一看见老同学,兴奋得拍着对方的肩膀,大笑着说:“天啊,我们都十年没见了吧!你一点都没变!”
仿写示例 3:
母亲扑进儿子的怀里,泪水一下子夺眶而出:“你终于回来了!妈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肉!”
书写提示
第2课时
◎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
目的位置。
◎段落要分明。
所谓篇章书写,是指对一篇文章的整体安排。书写篇章不仅要写好单个的字,还要使许多字组成的篇布局合理、和谐统一。篇章书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纵写,一为横写,而横写格式是运用最普遍的章法形式。
日积月累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王之涣(688—742) 字季凌,并州(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将进酒》等。
作者简介
《凉州词》 这首诗作于王之涣辞官居家的十五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年)至二十九年(741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是李白出蜀远游期间的作品。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于送别之际写下了这首诗。
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