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辽宁省高考历史训练卷(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辽宁省高考历史训练卷(1)(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2 18:0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辽宁省高考历史训练卷(1)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公元前513年,晋卿荀寅在赵鞅的协助下,收缴民间铁器,熔铸成鼎,将当年范宣子时代所制定的法度立于鼎上,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轰动,遭到以孔子为首的一批儒家先贤的唾骂。这反映了当时(  )
A. 社会治理逐渐转型 B. 政府实行冶铁官营政策
C.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 法治成为主流治国思想
2.董仲舒认为,帝王作为天子,所作所为皆应顺应天时。故庆、赏、罚、刑应与春、夏、秋、冬相应。若非如此则是与天命相悖,招致灾祸。该论调(  )
A. 使儒学走向世俗化和社会化 B. 进一步强化了儒学正统地位
C. 完成了儒学信仰理论的重建 D. 意在以天命来约束君主行为
3.近代以来,学者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徽商财富流向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建牌坊、修祠堂,二是买房置地、修造园林,三是艺术情结、纵情声乐,四是结交官府、逢迎权贵。徽商财富的这一流向(  )
A. 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逐渐废止 B. 反映了当时社会消费观念的转变
C. 一定程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D. 表明徽商积极践行儒家的义利观
4.面对西夏和金的威胁,宋朝有大臣上书皇帝:“国朝旧制,以中书制民,枢密主兵。故元昊反,边奏皆不关中书。”此后,宋廷开始让宰相兼任与财政和军事相关的职位。对宋朝而言(  )
A. 边防危机推动了制度调整 B. 政治变革削弱了专制皇权
C. 社会矛盾加速中央集权瓦解 D. 制度的变革缓解了边疆危机
5.乾隆帝在回复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要求时提到:“向来西洋各国及尔国夷商赴天朝贸易,悉于澳门互市,历久相沿,己非一日。……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循所请……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该回复反映出(  )
A.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拒绝与英国通商贸易
B. 清统治者处理对外关系时,充满天朝上国心态
C. 清朝对各国平等视之,拒绝给予英国优惠待遇
D. 中外贸易悠久、畅通,无需另外开特例给英国
6.太平军攻占绍兴后,地主“向佃户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给数斗,黠者不理。”这反映了
A.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   B. 农民依靠太平天国政权进行抗租斗争
C. 太平天国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 农民拥护太平天国“有饭同食”的原则
7.19世纪中叶,中国茶商在宁州茶区用原来制作绿茶的茶叶制出了一批红茶运往广州销售,颜受广州外商赞赏,宝顺洋行买下这批红茶运往英国,销路甚佳。这使原产绿茶的宁州变成了专门生产红茶的茶区,宁红茶的贸易增加。这反映了(  )
A. 近代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B. 农产品商品化的区域差异
C. 中国产品积极适应世界市场 D. 自然经济主导地位的丧失
8.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第7卷第6号第一次公开纪念“五一”劳动节,这标志着《新青年》的视野已经从过去注重“人”—青年学生,转向了社会底层—“工人阶级”。这表明(  )
A. 独立的工人阶级已登上历史舞台 B. 五四运动受到广大民众积极支持
C. 中共的成立具备了一定的阶级基础 D. 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9.1938年至1943年间敌后战场抗击日军情况统计表。据表可知(  )
日军对敌后战场作战的兵力 54万人 47万人 46万人 33.2万人 35万人
敌后战场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不含关东军) 62% 58% 75% 63% 58%
A. 日本侵略者将全部兵力投入敌后战场 B. 正面战场不再发挥抵御日军侵略作用
C. 抗日战争从此开始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D. 敌后战场发挥抗击日军主战场的作用
10.红色漫画是将艺术性和革命性融合,兼具审美和教育宣传功能的一种艺术形式。如图为红色漫画《先耕红军公田》,该漫画(  )
A. 再现了苏区农民农耕繁忙的场景 B. 体现了苏区政治宣传的巨大成功
C. 是苏区人民支持革命的真实写照 D. 激发了苏区各界参与建设的热情
11.据统计,从1979年至1982年,全国共制定颁布355件地方性法规,其中经济领域占37.2%。依据地方立法的运行实践,八二宪法在肯定1979年《地方组织法》的基础上,对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进行了重新配置。就国家立法而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但不是唯一立法机关。这表明我国(  )
A. 依法治国原则得到有效落实 B. 民主法制建设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C. 国家资源配置形式出现转型 D. 基层民主建设范围得以不断扩展
12.唐朝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些现象反映了唐朝(  )
A. 理学受到官方推崇 B. 思想呈现多元特征 C. 佛教影响经济发展 D. 道教成为思想主流
13.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整修桃渚城以抗倭,整修后的桃渚“城上有台,台上有楼,高下深广,相地宜以曲全,悬嘹城外,纤悉莫隐。”史学家认为这一年是明代抗倭历史由守转攻,最终获得胜利的转折点。下列关于抗倭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倭寇”侵扰沿海始于明初 B. 戚家军在台州抗倭九战九捷
C. 戚继光和俞大猷曾联手抗倭 D. 倭寇曾得到海盗和奸商支持
14.19世纪晚期,德国和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相同的政治因素是(  )
A. 制定了殖产兴业的方针 B. 国家统一且政局稳定
C. 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没有封建残余的阻碍
15.二战爆发前,英法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了不干涉政策;1938年9月同德意共同签定《慕尼黑协定》宰割捷克;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但出现“奇怪战争”;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对上述历史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一战后至二战前德日两国成为世界的中心
B. 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两国实施绥靖政策的结束
C.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新的国际组织的建立
D. 英法等国的做法都是以维护本国利益为出发点
16.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欧”,美国采取贸易保护、控制移民等措施,德国政府表示支持跨国公司回迁产业链或加强本国产业保护。这体现了(  )
A. 发达国家维护经济霸权 B. 经济全球化的风险
C. 贸易保护主义全球盛行 D. “逆全球化”的现象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劳动力充足,适宜种植桑,棉等经济作物。明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主要的产棉基地。全国各地前往江南收购棉花、棉纱、棉织品的商人云集,如松江和嘉定所属的枫泾镇、朱泾镇、新泾镇、罗店镇、朱家角镇等,都是棉布业中心和棉花集散地。当时“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甚至“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都)从此出”。棉花之外,江南许多地区“乡间隙地,无不栽桑”,“桑拓遍野,无人不习蚕矣”,“蚕桑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蚕不稔,则公私俱困,为苦百倍”。杭嘉湖不少地区,出现了植桑农户,专以桑叶出卖,形成了桑叶专业市场,被称为“叶市”。
——摘编自朱子彦《论明代江南农业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 19世纪末,清政府大面积放垦官荒,将大面积的生熟官荒地贱价出售,鼓励民间开垦,移民大量涌入东北开荒种地。大批地主、资本家、商人等纷纷筹款贱价领荒,并组织农场型经济实体——农垦公司。1912年4月,奉天省(今辽宁省)清室三陵衙门委托崔洵生等人组织溥丰农场公司,承租奉天昭陵(今沈阳北陵)余地及昭陵私垦地亩“倡办稻田,种植果木”。1913年,辽中县参事会参事员李文华等在辽中县设立试办稻田事务所,招股2万余元,承租县境辽河退地两块,引水种稻。1928年,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辽宁省经营土地6公顷以上的“大农”有258264户,占农户总数的19.4%,有的组织承领荒地达16000亩。——摘编自衣保中《论近代东北地区的“大农”规模经济》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江南地区农村经济领域的变化。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辽宁“大农”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
18.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说:“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侵犯;欺侮),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材料二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N.S.D在1871年12月24日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繁华惊叹不已:“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
--据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广州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
材料三 “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择偶标准。男性对女性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妇德,“贤妻良母”就是封建礼教中最“标准”的妇女形象。此外,对女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等传统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演变》材料四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项目 年代
1948-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份、政治面貌 30.5 23.5 15.1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3)材料三中的择偶标准是建立在怎样的一种经济基础之上的?根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以来人们的择偶观念呈现的基本趋势。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方殖民主义者来到非洲之后,一方面对当地原住民进行残酷剥削和大量屠杀,另一方面还对当地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和掠夺。 19世纪末,在西方国家的操控下,非洲国家出现大量平直的边界,无情地穿过许多不同民族的聚集区,这造成的结果是,一些敌对的种族被划归到一个国家,而一个种族又被划分到两个、三个,甚至四个国家。它严重地破坏了非洲国家和民族间的传统疆界。
——摘编自高志平《论殖民主义统治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
材料二二战后,一些老牌的殖民帝国深深感到再也不能在殖民地按照自己的心愿为所欲为地照旧统治下去了。殖民帝国主义虽然不愿意看到资产阶级在殖民地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但是他们更不愿意看到无产阶级在殖民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当这两种前景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出于其阶级本性,他们当然要选择前者,因而接受了资产阶级的独立要求,允许非洲一些国家的民族资产阶级以和平的方式建立起民族国家,以尽可能地保留殖民主义与其既得利益。在非洲,从民族资产阶级方面来说,他们的经济地位、阶级素质、思想意识,以及他们所奉行的非暴力的、过渡渐进的斗争原则,必然要对独立运动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正是非洲独立运动之所以能够在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和平取胜的一个更重要的因素。
——摘编自陈香苓《试论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道路》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非洲国家的边界线特点,并谈谈你对这一特点的看法。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平取胜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机构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商朝。作为负责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和边疆机构,其发展过程经历了萌生、完善和规范三个时段。商朝中央设置“宾”,掌诸侯朝觐。秦朝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中央继续设“典客”,并以长城为主,设置了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边防体系。隋朝沿袭秦汉羁縻制,任用当地民族首领为羁縻郡、州长官,轻徭薄赋,允许以土产代纳租税,进行相对宽松的统治。唐王朝还在边陲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帝师和宣政院机构。明朝委派流官管理少数民族地区。清朝边政最先是着力完善国家行政建制,派军队驻守边疆,监督与管理并发展边疆经济和文化。
——摘编自谷家荣《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材料二:民族问题是关乎国家兴衰的一个重要问题。抗战时期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初步探索阶段,不仅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讨,而且大大调动了少数民族抗战积极性,为之后该制度的推广奠定了重要基础。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之后,党提出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并作为民族工作的基本政策。其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探索我党自己的民族区域自治方式;第二,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各项权益;第三,创建民族自治政权。政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众志成城、浴血奋战的抗战时期。
——摘编自刘娜《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族工作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和意义。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B
15.【答案】D
16.【答案】D
17.【答案】【小题1】变化:经济作物的种植普遍得到推广;棉布业中心和棉花集散地;棉花已是商品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江南农民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蚕桑叶的发展,形成桑叶专业市场。
【小题2】特点:组建农垦公司;具有封建和资本主义双重性质;具有近代化性质;官商合作经营。
原因:东北拥有广阔的平原,土地面积广大,农户平均占有耕地多;近代资本主义经营模式的推动;清末新政;中华民国成立,政府推动;闯关东的推动。
18.【答案】(1)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清廷之腐败”可以得出原因是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日重).第二小问的目的,依据材料一“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可以得出目的是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2)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清代闭关锁国后,广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深受外来文化影响;广州是第一批开放通商口岸,近代生产方式产生较早;毗邻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
(3)第一小问的经济,依据材料三“男性对女性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妇德”、“对女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等传统道德观念”可知,经济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第二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四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的内容可知,趋势是择偶标准的多元化;政治色彩减弱,重个人能力;男女双向性选择.
故答案为:
(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日重).
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2)原因:清代闭关锁国后,广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深受外来文化影响;广州是第一批开放通商口岸,近代生产方式产生较早;毗邻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
(4)经济:小农经济,男耕女织.
趋势:择偶标准的多元化;政治色彩减弱,重个人能力;男女双向性选择.
19.【答案】【小题1】特点:边界线平直;人为划分种族和边界线。看法:是欧洲列强瓜分非洲,无视非洲国家主权,完全不顾非洲传统,在地图上划分势力范围,导致了非洲的落后和混乱。
【小题2】原因:二战后,殖民国家实力的衰弱;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加强;非洲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殖民国家想要尽可能保留既得利益的需求;非洲资产阶级对非暴力、过渡渐进的斗争原则的宣传。
20.【答案】【小题1】主要措施:设立专门机构加强行政管辖;派驻军队,完善边疆防御体系;任用当地首领,笼络和安抚少数民族上层;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任答两点即可)政治智慧:对前代的继承创新;政策的灵活多变(因俗而治);尊重各民族历史传统;坚持“大一统”的原则,加强中央集权;构建边疆防御体系。(任答两点即可)
【小题2】原因:抗击日本侵略,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增强民族凝聚力,巩固根据地政权;对少数民族基本状况的认识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整体性意识增强。(任答两点即可)意义: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积极抗战;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提供了经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