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2 18:4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楷(kǎi) 硕果(shuò) 气冲斗牛(dòu)
B.地壳(ké) 校补(jiào) 锲而不舍(qiè)
C.疏懒(shū) 慷慨(kǎi) 炯炯目光(jiǒnɡ)
D.典籍(jí) 独裁(cái) 潜心贯注(qiǎ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哀微 独裁 沥尽心血 慷慨淋漓
B.梳头 澎湃 目不窥园 警报叠起
C.抱歉 秩序 迥乎不同 昂首挺胸
D.赫然 卓越 一反既往 形式紧张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领域中,用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
B. 漫画往往用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暗寓犀利的讽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C. 峨眉山的猴子,或相依相偎,或交头接耳,或追逐嬉戏,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D. 林清玄在浪漫至真的文字中融入超然的禅趣,创作出的文化散文耐人寻味。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强烈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B.为了杜绝溺水事故不再发生,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闲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
D.中国自古就有崇尚自然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调查显示:消费投诉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服务类消费关注度高,二是互联网广告投诉增长。
B. 是大半夜里起来看球赛?还是美美地睡上一觉呢?作为球迷,很多人心里会有些纠结。
C. 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游客都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传统文化。
D. 在“做一天上海人”的特色活动中,全体师生一起了解了上海的历史、体验了上海的生活。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哲学,一门深奥晦涩的学科;儿童,一个直接简单的群体。这两者似乎风牛不相及。 。 。 。 。 。也因此,不少思想家认为:儿童天生就是哲学家。
①不少大人都对哲学退避三舍,小孩子就更没办法学。
②而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爱提问的儿童无时无刻不表现出一种“爱智慧”的天性。
③因此,不少人初听到“儿童哲学”这个名词时,都觉得不可思议。
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大多教对世界司空见惯、冷漠麻木的成人相比,儿童离哲学要近得多。
⑤实际上,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就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
③①⑤②④ B. ⑤②③①④
C. ⑤④②①③ D. ③①②⑤④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B.《说和做——辑闻一多先生先生言行片段》是一篇人物传记,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C.臧克家,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
D.《红烛》《死水》都是闻一多的诗集,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8.仿照画线句子,结合闻一多的事例,再写一句,要求所写句子与前两句形成排比,且句式相近(字数不要求一致)。
带着信念出发吧!因为有了信念,科学家邓稼先以身许国,在大漠深处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因为有了信念,探险家刘雨田克服了艰难困苦,徒步走完了万里长城;因为有了信念,                           。让我们带着信念出发,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说和做(节选)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9.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两个“说”的不同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为更好地刻画学者闻一多的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请品析下面句子。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说说开头第①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闻一多先生前后期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请结合闻一多先生的一生,谈谈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上天的九级浪
迟子建
①楼下的农家,大约在白山黑水间生活久了的缘故,他家饲养的家禽,非黑即白。看门的狗呢,也是一黑一白。白的是大狗,黑的是小狗。女主人六十多岁了,她一早一晚地,蒸了馒头,拿到小市场卖。她出门的时候,由白狗率领着,那条威猛的白狗看上去就像翻卷在她前面的一团云。
②白狗在家,小黑狗是老实的。白狗和主人一出门,小黑狗大约觉得天下是自己的了,立刻神气起来了。它会翻越木栅栏,跳到鸭子和鹅的领地,把鸭子撵得四处奔逃。鸭和鹅平素也是掐架的,但小黑狗一旦欺负鸭子了,鹅就会昂首挺胸的,梗起它气贯长虹的脖子,雄赳赳地出击。小黑狗此时会落荒而逃,溜回果树下的老窝。别以为它受了威胁后会长记性,小黑狗下次照样去骚扰鸭子。
③这些鸭子和鹅居于园田的角落。鹅一律是白色的,鸭子呢,大多是灰黑的。有一只鸭子,羽毛是黑的,惟有胸脯那儿是白的,好像这只鸭子给自己开了一扇窗。这只鸭子,便也遭同类的嫉妒,不仅黑鸭子对它群起而攻之,傲慢的大白鹅,也时常袭击它。它们那架势,似乎不合力把它胸前那扇窗撞碎,就绝不罢休。所以只要听到楼下的鸭子发出受惊的叫声了,十有八九是那只黑白花的鸭子。
④狗对鸭子和鹅的食物,是不闻不碰的,它们吃的不是一路的。狗捡主人的剩饭,鹅和鸭呢,啄食的多半是谷物。冬天的时候,尤其雪大的日子,山上的麻雀寻觅不到吃的了,就会惦记这家院落家禽的食物。麻雀密密麻麻地落下来,往往刚偷个三口两口的,鹅就会张开蒲扇似的翅膀,驱赶它们。麻雀一轰而起,逃向天空。我想鹅身上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气概,大概缘自它与众不同的眼睛吧。老人们说鹅眼是收缩的,所以往往把人和风景都看小了。人在它眼里也许只是谷穗一般大,麻雀呢,不用说就是一缕浮尘了。
⑤我观察了,不仅人喜欢看风景,动物也是一样的。起风的时候,果树抖得厉害,狗就喜欢钻出窝,歪着脖子看摇摆的树,赏它的万种风情吧。正午的阳光将大地照得泛出白光时,鸭子和鹅就格外欢实,“嘎嘎——呱呱——”地叫着,且歌且舞。它们张开翅膀的时候,一定是把阳光当成了上天垂下的长发,而把自己的翅膀当成了梳子。
⑥傍晚,天空本来晴朗着,可是突然,一团连着一团的阴云从西南方向飞涌而出。它们气势宏大,像一支无坚不摧的铁甲部队,顷刻间横跨天际,占领了东北部的天空。灰云压顶,天色黯淡,它们却还嫌兵力不够,继续增兵,阴云厚起来,天黑起来,一看,就是大暴雨要来了。果然,我刚把窗子关上,雷声轰隆隆响起,闪电在云层中游鱼似地穿梭,暴雨已经来了。它们把玻璃窗打得劈啪劈啪响,像是放爆竹。我站在窗前,看了一眼楼下的农家小院,发现家禽都已回棚了,小黑狗也回窝了,只有白狗,站在窗棂下,随时准备出发的样子。
⑦大兴安岭的暴雨就是这样,来得猛烈,去得也快。一刻钟吧,云薄了,雨小了。又一刻钟,天放晴了。本该落山的太阳,又明晃晃地跳了出来,大约雷声把它给打回来了吧。山上的水雾与阳光交融,生出了今年的第一道彩虹!好像老天嫌山河还缺乏春意,特意为它加上一只妩媚的眼。本来它要加一双的,可是第二条彩虹只是隐隐约约眨了眨眼,就不见了。而第一条彩虹,也很快被轰轰烈烈的云霓所淹没。
⑧并不是所有的阴云都能演化成雨水。暴雨过后,天空还飞涌着大片大片的云。这些云带着股重生的喜悦,翩翩起舞,姿态万千。灼灼的夕阳把西边天空的云照得一片嫣红,而东方的云,却是一派金黄。给人的感觉就是西方的天空在炼丹,而东方的天空则在炼金,在这嫣红和金黄之间,又有逐渐化开的蓝天,一块块地,散发着宝石色的光泽。风云变幻的天空,其壮丽之色,让我想起了艾伊瓦佐夫斯基的《九级浪》都说天空如海,那多半是指它平静广阔的一面;而这场暴雨后的天空,让我明白天空之所以如海,是它也能卷起层层波浪!而且每一条波浪,都那么的惊险,又那么的绚丽!
⑨农家小院的鸭和鹅,抖着翅膀出来了。它们看上去欢欣鼓舞的,大概知道彩虹出来后,河水就会暖了,它们离下河嬉戏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只是它们不知道主人还有没有时间放牧它们。暴雨过后,小黑狗侧着身子蹭着果树玩耍,而白狗又引领着老迈的女主人,去小市场卖馒头去了
(选自迟子建《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链接材料)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节选自茅盾《白杨礼赞》)
14.迟子建笔下有很多鲜活的生命状态,阅读①~⑤段,根据文章内容补充相关信息。
动物 活动
鸭子 ①________;在正午阳光下且歌且舞
大白鹅 雄赳赳出击小黑狗;②________;在正午阳光下且歌且舞
黑狗 撵鸭子;____③
麻雀 ④________

15.迟子建善用色彩再现画面,营造氛围,表现情感,请从色彩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
16.本文开头和结尾都写白狗领着女主人,去小市场卖馒头,结合全文谈谈这样写的妙处。
17.迟子建的散文意蕴丰富,就文章主旨,同学们众说纷纭,你赞同谁的观点?或者你还能读出什么?结合文章具体内容,选择感受最深刻的一点写下你的理解和分析。
小华:活泼可爱的小动物让我看到生命的活跃美好。
小龙:我感到了不同生命在风雨中的坦然和华美。
小飞:我被这种人与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感动
……
18.暴风雨让迟子建体悟“天空如海”的深邃含义,白杨树让茅盾感受“倔强挺立”的北方精神,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景或物,触动你的情感,引发你的感悟或联想,写一段文字,50字左右。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傻 子
阿城
北京的傻子不多,多还成个什么世界?可也不少,少怎么会差不多各处都有那么一两个?
我在北京搬过五次家。每回收拾停当,就到街口站那么一会儿,看看。看什么呢?直到看见一个人身上脏得不正常,眼神儿不对头,心里踏实了:这个地方也有傻子。
见的傻子多了,就给他们分了等儿。不是傻的程度,而是身上干净的程度。有的傻子,四季一身衣裳,脏的赛铁,皮肉也见不着原色。第二等的是有四季衣服,但脏是第一等的。第三等是不太脏,有四季衣服,但是旧。第四等是衣服皮肉与常人一样,只剩一个傻。这四个等级的傻子走在街上,实在是有傻子的家的四等旗帜。
我第五次的搬家,几天了,还没有发现一个傻子,心里就有些不舒服。于是上班就和对面的老李说起来。老李听了,笑一笑,说:“你太认真。各家有各家的事,哪儿就什么道德不道德的?”我知道老李有一个极漂亮的女儿小雯儿,常来单位走动,于是不再说什么。
临到下班,老李对我说:“上我那儿喝点儿去?”我很敬重老李,他写得一手好颜体,很像他的人;又有些量,喝到酣时,便说些让你觉得又对又不对的字经。比如:“其实这个字就像人。不是说字如其人的那个像,而是体面。人都要体面,字就是人的一面旗。骨力?谁看骨力呢?这街上的人,你看他什么?你看他一身衣裳顺不顺,写字就是写衣。”我弄不清楚老李的道理,就说:“我就不信罗锅能穿出衣裳样来。骨力不在,衣裳白搭。”老李说:“可我写到这份上,写的是衣不是架。说字如其人,可严嵩的字怎么说呢?蔡京的字怎么说呢?所以写字是体面。”我发现一喝酒论字,就被老李绕了。
现在,老李请我去他家喝酒,这倒是第一次。
见惯了北京的院子里的拥挤与杂乱,你会以为老李的北屋是国家保护着的一级文物,心里忽然地敬重与舒服起来,屋里更是素雅。墙有些黄,但绝没有灰尘。大方砖墁地,暗暗地衬着屋里澄静。一张大漆有些残的条案上有两个胆瓶,彩绘着群仙祝寿,麒麟送子,清末的格式。胆瓶里插一个奇大的鸡毛掸子,油亮蓬松,还插着几个字轴。条案中央一架玻璃罩的座钟,罗马数字标一圈钟点。条案两边有一大一小两个沙发。大沙发上悬一轴字,漂亮潇洒。我看了看老李,老李笑一笑。老李的爱人在屋里走动着,既不夺钟,不夺胆瓶,也不夺字,显得那么稳实安静,似乎是颜体的贤惠二字,透着体面。
老李的爱人张罗去了,老李安安稳稳地坐下来说:“今天小雯的朋友来。我拉着你,为的是帮着看看。”说话间小雯儿来了,后面跟着一个小伙子。老李和他爱人的四只眼睛不松不紧地看着那小伙子,我不敢怠慢,也急忙去看小伙子。小雯儿介绍说:“这是严行,我们那儿的同事。”
老李的爱人站起来说:“洗洗手,吃饭吧!”大家摆好桌子,老李拉我在他旁边坐下。小雯儿和严行坐在一起,急着忙着就给严行夹菜。
我看看老李的爱人还不来,就转身找,见她拿着一碗盖了几样菜的饭进来,就招呼她说:“你来呀?”老李的爱人笑着摇摇头,说:“你们喝吧。”一掀墙上的大布帘,拨了一声销子,推一扇门进去了,布帘晃了晃又遮在那里,我回头对老李说:“你们家还这么大规矩?女人不上席?”老李很和善地瞧瞧我,略举举杯,说:“喝!”大家都呷了一口。
菜很多,而且好,在灯光下红红绿绿的让人觉得酒的滋味很大。我却忽然觉得让老李的爱人一个人在屋里吃,实在不过意,就站起来要去请。老李一把按住我:“她一会儿就完。”我有点儿不舒服,看看小文儿,刚要说,严行忽然问:”这幅字是谁写的?”小雯儿在我站起来的一刹那,把头低下去,这时抬起头来,很高兴地说:“我爸。”严行红了一下脸,说:“写得真好。”小雯儿高高兴兴地又说出几处地方的匾额也是他爸写的。严行愈发敬重地看着老李。
我忽然觉得背后门一响,急忙回头,只见老李的爱人一团喜气,拿着碗筷从里屋出来,进来走到灯影里,我给她斟酒,她用手推拦着,在灯光下抬起脸,笑眯眯地看着小雯儿和严行。我觉得酒暖烘烘得在身子里漫开,就往后靠在椅背上,说:“老李,你这日子!这样的住房条件,老伴儿这么贤惠,你写得一手好字,小雯儿也快了,真是——”
就在这时,里屋的门响了一下,我分明看到老李的爱人哆嗦了一下,眼睛凄凄地看着老李。老李的细眼里闪过一道光,额角儿腾腾地跳了两下。我回过身去,只见门帘掀开一些,一张脸向灯下的人们望着。我明白了,这是一个傻子。
我听见旁边老李低而快地说:“怎么不插门?”我回过身来,见老李的爱人慌乱地看着大家。老李顿了一下酒杯,她才醒悟过来,站起身走过去。小雯儿的脸在灯下白得不成样子,愣着眼儿看着严行。严行没有表情,静静地注视着老李的爱人走过去处置傻子。
老李垂下眼睛,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小雯儿这时恨恨地擦一下眼睛:“我妈真是的,老忘插这个门,爸跟他说多少回了,就是记不住。没人来,到正屋转转倒没什么。上回,都到院里去了,要不是我回来,他就上街了,像什么话!”
我说:“他多大了?”小雯儿看一眼里屋门;“哼,都二十六了!”
又看看老李,老李正看自己那幅字,身架塌下来,脸上暗暗的。又站起来走到里屋,半天,和爱人出来。老李的爱人眼睛红红的,走到灯影里,又笑着说:“吃呀。”小雯儿每样菜又都给严行夹了些,严行不看她。老李的爱人有点儿不自在,举着筷子,不知再给严行夹什么好。严行忽然说:“我赶明儿跟你学字吧。”老李两口子一下高兴起来。老李额头又渗出光来,把筷子作笔竖捏着在空中虚绕绕,说:“这写字,第一要骨力。人看字,看什么呢?就是看个骨力。你要学字,学颜体。颜体不易取巧,非要心宽心正,不能写好。先找多宝塔,得了气体,再看与夫人贴,争座位,放生池,漂亮,正,不俗不媚。再看裴将军,绝!字如其——”老李忽然发觉我在笑,就酒遮脸,对我说:“不对?”我连忙点头。
吃罢了饭,看看晚了,我站起来告辞,严行也说回去了,于是老李两口子和小雯儿送出来。老李两口子一叠声地让严行常来,小雯儿不说话。严行答应着,刚要走,忽然站住,说:“小雯儿不送送我吗?”小雯儿一下儿跳下台阶儿,可着嗓子叫了一声:“哎——”老李呵呵笑着,用手抚一抚顶,和爱人在门口站了许久。
19.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心里踏实了:
(2)心里就有些不舒服:
20.作者在文中两次写老李的“字经”,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21.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横线部分。
22.联系全文,评价“老李爱人”这一人物。
答案
1、C 2.C 3.C 4.D 5.C 6.A 7.B 8.示例 学者闻一多毅然走出书斋,走上了追求民主和自由的革命道路
9.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用文中原句答不给分)
10.前一个“说”意为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干什么;后一个“说”意为向别人告白自己干了什么。
1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通过闻一多先生的本子上多、密、整齐的小楷字这个细节,表现出闻一多先生踏实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3分)。
12.开门见山,照应题目,通过对比,突出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引起下文。
13.第一问:他的卓越、伟大、言行一致,是始终如一的。第二问:闻一多先生面对强大的敌人英勇无畏,他用行动感染了后人,他用言行一致教育了后人,他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感动着后人,教育着后人。
14. 黑鸭子群起攻击黑白鸭 袭击黑白鸭(赶走偷食的麻雀) 歪着脖子看摇摆的树 偷食家禽的食物
15.第⑧段运用“嫣红”“金黄”“蓝”“宝石色”等多种色彩,再现了天空的壮丽多彩,营造了一种惊险而绚丽的氛围,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神奇变幻的赞叹之情。
16.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开头引出下文,结尾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从内容来看,通过写暴风雨前后白狗领着女主人去卖馒头,写出了即使经历了狂风骤雨,生活依然平静,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17.示例一:我看到了生命的活跃美好。文中各种小动物都别有情趣,比如淘气的小黑狗,欺负同伴的小黑鸭,斗士般的大白鹅等,它们个性不同,但都很生动活泼。
示例二:我看到了不同生命面对风雨的姿态。小黑狗等家禽们都在风雨来临时回窝了,大白狗却准备随时出发。这些都是生命的常态,逃避与面对,既是狗的生存状态,也是人类的现实生活。
18.示例一:老家村头的大榕树,长了好几十年了,面对着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并始终保持挺拔,就像一位坚毅的战士,守护这一方水土。
示例二:我坐在窗前,望向窗外,金黄色的夕阳挂在天边,喷发的光和热裹挟着层层云朵,似火焚烧,仿佛要烧掉这一天的烦闷与喧嚣。
示例三:高山上,岩缝间,一株小树,随遒劲狂风左摇右晃,却不曾屈服,树亦如此,人又何惧!勇面挫折,并相信不能压垮你的,终将使你强大!
19(1)放下心来,觉得这也是个平常过日子的环境。
(2)隐约觉得不对头,觉得这一带的环境不太像个生活环境。
20.第一次强调老李并不认同字如其人,认为字是面子,说明老李是个爱面子的人,也为他隐瞒家有傻儿子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老李在女儿男友面前大谈字如其人,谈“骨力”,在发现“我”在笑之后尴尬收场。与前文对比,从另一个角度写出老李的强撑门面。
21.(1)傻子突然亮相后众人面面相觑的场景描写。对上文的一团祥和的家宴场景的突转,为下文的情节起伏做了铺垫。
(2)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老李爱人的“哆嗦”,老李“额角腾腾地跳”。
(3)“看”是这个场景描写的突出亮点。众人的不同“看”,以无言的方式写出了个人丰富的内心活动。
22.是一个勤快、娴淑、隐忍的女性形象。
(1)她的“不夺”,写出她多年维护老李的家庭体面的安分随时。
(2)她的“张罗”,写出她的勤快,殷勤,周到
(3)她对傻儿的关照(主要是侧面描写)和对女儿亲事的张罗,写出她作为母亲隐忍和为难。
作者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女儿是个对比),赞美了传统女性的诸多美德,同时也流露出对残疾家庭中的难言隐痛的人道关怀,对为了维持体面而牺牲弱者的社会心态进行了讥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