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04 20:4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钠及其化合物
基于核心素养目标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目录
Contents
学情分析
课标分析
教学、评价目标
教材分析
课时设计
作业设计
教材分析
01
PART
旧教材
新教材
新旧教材对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钠的物理性质、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钠与水的实验)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实验,焰色反应)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一、活泼的金属钠
(钠的物理性质、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钠与水的探究实验)
二、钠的几种化合物
1.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的主要用途图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实验,科学史话: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
3.焰色试验
研究与探究: 了解纯碱工业的生产历史
内容分析
钠是典型的金属元素,考虑到无机物种类较多,知识繁杂而琐碎,因此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建构研究思路和方法。
从钠到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再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既突出了物质的分类思想,又明确了研究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方法,即单质—氧化物—碱——盐。在研究时,对每一类物质都沿着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顺序展开。并且单元涉及的化学反应还可为之前学习的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提供感性材料。
可以说,教材在本节以钠及其化合物的研究为载体,构建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模型,为学生后续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等奠定了基础。因此,本单元知识在学习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02
PART
已经具有的知识
将要掌握的知识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接触了金属的研究方法,已经可以从金属活动性顺序入手,思考金属具有的共性和个性特征。
学生已经学习过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钠的化合物知识。
物质可以由其性质和构成特点,对其进行分类。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特征,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分析钠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基于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理念,学习单质钠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运用物质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基础,掌握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多样性,建立分类观、转化观与元素观等化学学科核心观念。
课标分析
03
PART
课标分析
内容要求
主题2 :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
2.4金属及其化合物
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1.2科学探究过程
1.3化学实验
1.4科学态度与安全意识
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
5.1化学促进可持续发展
5.5化学应用的安全与规则意识
【学业要求】
【学业水平要求】
1-1能运用原子结构模型说明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能对常见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描述和符号表征;能结合实例书写离子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能说明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关系。
1-3能依据化学问题解决的需要,选择常见的实验仪器、装置和试剂,完成简单的物质性质、物质制备、物质检验等实验;能与同伴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如实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能根据实验现象形成初步结论。
1-4具有安全意识,能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能主动关心并参与有关的社会性议题的讨论,赞赏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所作的贡献;能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讨论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认识化学科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2-1能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说明常见物质的主要性质,能分析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2能设计物质转化的方案,能运用化学符号表征物质的转化。
2-3能提出有意义的实验探究问题,根据已有经验和资料作出预测和假设;能收集和表述实验证据,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结论。
2-4能分析化学科学促进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等方面的价值和贡献。
1.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钠元素的典型代表物。能利用电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对常见的反应进行分类和分析说明。
2.能列举、描述、辨识钠及其化合物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3.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4.能利用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关实验方案。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路径。
5.能根据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实验室、生产、生活及环境中的某些常见问题,说明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它们的常见方法。
6.能说明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
教学、评价目标
04
PART
单元目标
(1)通过原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结合分类观和对比法,认识钠的性质以及钠与水、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了解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性质及用途,形成证据推理意识,加深对物质转化规律的认识,强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初步构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框架。
(2)通过NaHCO3用作膨松剂的情境引入,结合实验探究、对比观察、微观辨识等方法掌握Na2CO3、NaHCO3性质的共性和差异,认识两者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对“性质决定用途”的认识;通过烟花情境了解金属元素定性分析的方法,体会化学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
(1)通过预测并验证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观察钠和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以及Na2O、Na2O2的对比教学,诊断并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意识水平,对物质转化规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水平,实验探究的能力水平。
(2)通过NaHCO3与Na2CO3性质的实验探究,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性质、物质组成、离子反应的认识水平,实验探究的能力水平,从宏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以及对化学应用价值的认识水平。
评价目标
05
PART
课时设计
课时规划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核心知识
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②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现象的差异
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④焰色试验的现象及原理
核心知识
①钠单质的物理性质
②钠单质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
③钠单质与水反应
④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06
PART
作业设计
合格考训练
1. 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考察钠的性质 )
A. 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B. 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
C. 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D. 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1个电子
2.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考察钠的性质 )
A. Na B. NaOH C. NaCl D. Na2CO3
3.(1)将包有少量 色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坩埚,用滴管向棉花上滴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起来。由该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2)在潜水艇和消防员的呼吸面具中,Na2O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角度分析,
在这个反应中Na2O2的作用是 。某潜水艇上有50人,如果每人每分钟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0.80 L(标准状况下O2的密度为1.429 g/L),假设所需要的O2全部由Na2O2来提供,则该潜水艇一天所需要的Na2O2的质量是 kg。
(考察过氧化钠的性质 )
第一课时
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考察钠与各种溶液反应情况 )
A. 钠与水反应:
B. 钠与KCl溶液反应:
C. 钠与盐酸反应:
D. 钠与CuSO4溶液反应:
2某溶液中含大量NH4+、Na+、HCO3-、CO32-、CH3COO- 离子,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  )(考察过氧化钠的性质 )
A.Na+ B.CO32-、NH4+
C.CH3COO- D.CH3COO-、Na+
合格考训练
钠长期置于空气中,最后形成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该物质与氯化钙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考察钠长期置于空气的变化)
等级考训练
等级考训练
3.请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是过氧化钠)进行实验,证明
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考察过氧化钠的性质 )
(1) A是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2)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3)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 F中得到的是 。如何验证?
1.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下列方法中可以采用的是( ) (考察NaHCO3 和Na2CO3的相互转化 )
A.加入过量的HCI溶液 B.加入过量的Ca (HCO3)2溶液
C.通入过量的CO2气体 D.将溶液进行加热
合格考训练
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用途错误的是( ) (考察NaHCO3 和Na2CO3的用途 )
A.氢氧化铁胶体:净水剂 B.烧碱:候氏制碱法的产物
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D.过氧化钠: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4.焰色试验的火焰呈浅紫色的是( ) (考察焰色试验 )
A.KNO3 B.NaCl C.CaCl2 D.CuCl2
5.下列有关“焰色试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 (考察焰色试验 )
A.烟花呈现的艳丽色彩是由锂、钠、钾、锶、钡等金属单质的燃烧呈现出来的
B.做焰色反应实验只能用销丝蘸取济液在外焰上灼烧
C.碳酸钾在酒精灯上灼烧时能直接观察到紫色火焰
D.NaCl与 Na2SO4灼烧时火焰颜色均为黄色
2.分类是人们认识事物时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关于Na2CO3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考察物质类别 )
A.属于电解质 B.俗名纯碱,属于碱 C.属于氧化物 D.属于分散系
第二课时
6.某小组同学探究Na2CO3的性质,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并回答问题。(考察Na2CO3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观察:描述Na2CO3的颜色、状态: 。
(2)预测:从物质的类别来看,Na2CO3 属于 类,可以与 等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
(3)设计实验并得出结论:
(4)问题和讨论:
①该组同学在探究Na2CO3的性质时,思路是什么 运用了哪些方法
②在实验室中,如何鉴别NaHCO3和Na2CO3
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考察Na2CO3和NaHCO3 的性质及计算)
A.取a g混合物充分加热,质量减少b g
B.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到b g固休
C.取a g混合物与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得到b g溶液
D.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经干燥后用碱石灰吸收,质量增加bg
等级考训练
2.有两个无标签的剂瓶﹐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固体,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了以下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考察Na2CO3和NaHCO3 的鉴别)
A.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
B.分别向固体上滴加水,结块的是Na2CO3
C.分别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D.分别配成溶液,再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