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4 19:2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
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
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
天 ,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李 贺
李凭箜篌引
解题
8 李凭箜篌引
李凭:唐宪宗时以弹奏箜篌红极一 时的宫廷乐师。“天子一日一回见,王 侯将相立马迎”,其身价之高,似乎远 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箜篌:古代一种拨弦乐器。
引 :古体诗的一种。
“歌”“行” "吟”
崇声荡
虽 园

你典湖



箜篌:古代西域传来的一种弦乐器,体 制不一,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 卧箜篌数种。饰有凤首的箜篌酷似一只 顾盼生姿的大凤凰。
知人论世 “诗鬼”李贺
李贺,字长吉,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青少年时,
才华出众,名动京师。
父亲,李晋肃。 “晋”与“进”谐音,避父讳,终不得登第。 一生抑郁不得志, 27岁去世。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
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 一生抑郁, 于是形成了凄艳诡异的诗风,故被称为 “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 积极浪漫主义传统,想象丰富奇特,意境新颖诡异,富于浪漫主义 色彩,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诵 读 诗 歌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yù】 ,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本诗被誉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诗人从起笔从何写
起 是如何写音乐开场的 有何妙处
诗歌鉴赏 音乐开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吴丝蜀桐: 写箜篌材质(制作)精良,借以突出音乐的高雅、演奏 者技艺的高超。欲言音乐之美,先说乐器之精。“公欲善其事,必 先利其器。
张高秋:张,演奏。
高秋:表明时间是深秋九月,还含有“秋高气爽”之意,天空明亮
透澈。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演奏的环境。 使人易联想:
音乐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霄。
点出演奏者的姓名,演奏的地点。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
, 这 样 ,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诗歌鉴赏
正面描摹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
“蓉泣,状其声之惨淡;兰笑,状其声之冶丽。”
——王琦《李贺诗歌集注》
①比喻,以声写声
用昆山玉碎摹写音乐清脆悦耳,用凤凰叫摹写婉转动听。 ②通感,以形写声【视觉——听觉】
芙蓉泣露:芙蓉滴露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快。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写音乐的诗文中运用正面描摹 "以声喻声
(比喻) ”“以形类声 (通感)”的句子。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赤壁赋》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 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琵琶行》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琵琶行》
诗歌鉴赏 侧面烘托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十二门: 借指长安。当时的京城长安四面,每面有三个门,所以
说是十二门。
“融”: 笼罩整个长安城的月光变得温煦(音乐的感化力) 紫 皇:一语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
巧妙的过渡手 法 ,承上启下,音乐由人间传到仙界,比较自然 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天界。
合作探究——音乐美
“石破天惊逗秋雨”
补天的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
“石破天惊逗秋雨”,为什么不是“下”秋雨呢
连秋雨都逗 引下来了,应该是不由自主,音乐太迷人,
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梦入神山教神妪”
神妪:女神成夫人,身份——仙人;职业——箜篌顶尖
高手。做一般人的老师绰绰有余,可这儿却用一个“教” 字 ,因为李凭的技艺太娴熟了,引仙人竞折腰,音乐太 美 了,那简直就是“此曲只应人间有,天上能得几回
闻”,让神妪甘愿向李凭学习。
探“鬼”韵
合作探究——音乐美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 着
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
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
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音乐的力量真了不起!
能化腐朽为神奇!
合作探究——音乐美
“老鱼跳波瘦蛟舞”
瘦 蛟
老 鱼
吴 质:吴刚,他因学仙有过,被罚在月宫中砍桂树,听了
李凭的箜篌声,吴刚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倚着桂树静 听,彻夜不眠。
探“鬼”韵
“吴质不眠倚桂树”
吴 质
合作探究——音乐美
合作探究——音乐美
露脚斜飞湿寒兔”
寒兔:月宫中嫦娥的宠物。蹲伏在一旁,任凭
露水斜飞滴在身上,把毛浸湿,也不肯离开。
寒 兔
诗歌鉴赏
侧面烘托 ——听众反应
大明星的演奏会一定有很多粉丝参加,参加李凭箜篌演奏会的 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 这些“听众”有什么特点 作用
①听众
云、江娥、素女、紫皇、天、石、神妪、老鱼、瘦蛟、吴质、寒兔
特点
不仅有凡人,还有动物和天上的神仙,更有没有生命力的云、石、天。
一、技法:侧面烘托
作用:侧面烘托音乐的美妙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听 众
天空浮云 江娥素女 至上紫皇 补天女娲 山中神妪 老鱼瘦蛟 伐树吴刚 月宫玉兔
特 点
悲切感人
清脆尖锐 激越高亢 幽咽哀伤 欢快愉悦 清冷感人 惊天动地 引人沉醉
惊 天 地 , 泣 鬼 神
效 果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写音乐的诗文中运用侧面烘托的句子。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琵琶行 》
《 赤壁赋 》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人 间
天上
神山
月宫
二、技法:想象奇特
意象奇特
如:江娥、素女、紫皇、吴刚、玉兔等。想象奇特,
营造一种亦真亦幻的意境。
无论是神仙还是风物,云朵、江娥、素女、紫皇、女
娲、神妪、老鱼、瘦蛟、吴质、寒兔等都成了演奏会的 听众,如痴如醉,“如听仙乐耳暂明”。
总结(艺术)特色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运用 何种手法表现音乐)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用浪漫主义手法,想象奇特,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
(3)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比喻、通感和夸张手法。
· 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大胆想象,采用
“正面、侧面描写”的方法或者“以声 写声、以形写声的”的方法,描写音乐 (50字以内)
●这段音乐,仿佛让我听到
●· 这段音乐,仿佛让我看到

— ▲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二年),18岁的翩翩少年李贺准备从 河南洛阳赶赴都城长安参加当年的科举考试,可是就在这一 年,少年的父亲去世了,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 丧三年,少年李贺参加不了这一届的科举考试。他在家中守 孝三年,21岁再次去往科考的考场。
可是名气大是有副作用的,这时就有人放出流
言“此人父亲名叫‘李晋肃’, ‘晋’与‘进
士’的‘进’犯嫌名, 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
仁,子不得为人乎 ”,简单翻译 一
下: “父亲的名字叫晋肃,儿子不能参加
科教考试,若是父亲的名字里面有个‘仁’
字,那他就不是人了吗 ”
幽奇冷艳的诗境、奇特的用词、章法、怪异的想象
(1)大量使用“泣”、“啼”等字词使意象感情化
→悲伤色彩的意象群
(2) 用词之奇
老、瘦: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
鱼之愈老,活动意识愈淡,而今这沉稳的老鱼居然跳起波来,可见音乐感染力之大。
蛟乃龙之健者,而今瘦了,想见是大病之中或者之后,如此瘦蛟而能翩然起舞,可见 音乐己使之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教:—对乐师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乐曲的无比赞赏,就是誉之为仙乐了 。
《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李贺诗歌风格——凄艳诡异(诡谲)
(2) 章法之奇
1.前四句诗人避开了叙事性的交代和直说,先写琴,写声, 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2. 巧妙的过渡,“二十三丝动紫皇”中“紫皇”是双关语, 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这句写出箜篌弹奏出的妙音,连 天上的玉皇大帝和人间的皇帝都为之感动。承上启下, 比 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仙府。
李白vs 李贺
李白——诗仙:天马行空、狂傲奔放【阳刚之气】
李贺——诗鬼:光怪陆离、诡异荒诞【阴柔纤弱】
从美学上讲,寒冷与孤独是相生关系,以寒冷表现艺术家孤独 之心态,在中国艺术史上最为常见。凄清寒冷为孤独心态的表 现提供了一种氛围,而孤独之心态的表现又加重了荒寒的色调。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凄寒本身就是孤独者典型的情绪体验,诗 中的凄寒就是为了显现这种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