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下江中学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下江中学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2 23:18:43

文档简介

从江县下江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中国古诗文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浩如烟海,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大观。跟随陶渊明笔下的渔人误入桃花源,去领略落英缤纷之景,看看人们的恬静之态;跟随柳宗元寻一处yōu qiǎo①   ,去听珮环相撞的清脆水声,去与游鱼相乐,自是别有一番滋味;深秋时节再去雾ǎi
②   弥漫、芦苇茂盛的水岸边,感受令人叹为观止的爱情。古诗文是我们与古人对话的桥梁,文字不会消失,只会历久弥新。那些苦思冥想不得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shì③   ,总有一天会豁然开朗。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恬静 B.弥漫 C.叹为观止 D.豁然开朗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   ,白露为霜。(《蒹葭》)
②一日不见,   !(《子衿》)
③   ,胡为乎泥中 (《式微》)
④   ,寤寐思服。(《关雎》)
⑤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⑥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⑦《桃花源记》中通过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平和的句子是:   ,  。
⑧《小石潭记》中表现游鱼动态的句子是:  ,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田园诗人。
B.在汉语的表达中,“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烽烟”指代战争,“桑梓”指代故乡,“丝竹”指代音乐。
C.“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表达作者的见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它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面文段选自《经典常谈》,这个故事出自哪一部经典 (3分)( )
苏秦使锥子扎腿的时候,自己发狠道:“哪有游说人主不能得金玉锦绣,不能取卿相之尊的道理!”这正是战国策士的心思。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オ,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
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
A.《战国策》 B.《史记》 C.《汉书》 D.《孟子》
7.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有目的性的阅读方式。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选择性阅读变得更加重要。请以《经典常谈》为例,谈谈你会如何进行选择性阅读。(2分)
(二)现代文阅读
桃之夭夭
丁立梅
  ①春天是绕不开桃花的,桃花是春天的形象代言人。
②“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桃的小腰肢一扭,灼灼一笑,这春天,才给上了色,一点一点(“一点一点”生动形象地展现了①    )被挼进山山水水中。
③十里桃花,红粉浩荡,自然是壮观着的。然一两棵桃树,倚着春风,笑嘻嘻地开着花,“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也是美得妙不可言的。阳春三月,你散步至郊外,边走边低头看着脚下青青的细草,突然,有艳粉的光芒,划过一地的草绿。你一抬眼,哗,一树桃花扑了过来。你惊喜莫名,除了束手就擒(“束手就擒”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桃花扑面而来的力量,突出桃花开放得灿烂盛大),还能做什么呢 如果旁边刚好有一个小小池塘,那就更不得了了,一池塘的水,都被染得粉红粉红的。你很想把一颗心放进去养养,像养着一条可爱的小鱼。等你归时,再取出来,那颗心一定不一样了吧。因为,它已浸透了桃花精神。桃花精神是什么呢 活泼,烂漫,天真,还有,纯净。你总是纷繁喧哗着的一颗心,太需要纯净了。
④我想起小时候的乡下,野地里,总有一两棵桃树在的。那时,野地里还会遇见杏树、梨树、枣树,是孩子们随便丢下的果核长出来的吧。桃树长在田埂旁,或是傍着一条沟渠长着。平时也不大注意它,然一旦它开起花来,就没有人能做到熟视无睹了。一地的麦苗青青,映得那粉粉的桃花,潋滟着,艳得直往人的眼里心里钻。我们这些贪玩的小孩瞥见了,也忍不住走过去,仰头望望它。心里面高兴着,过些日子,就有桃子可吃了。
⑤野桃树结出来的桃,不过鸽子蛋大小,外面附着一层茸毛,却甜得要命。我们叫它毛桃,和鸟抢着吃。熟透的毛桃,洗也不用洗,轻轻一掰,它就裂成两半。吃完了,挑完整的果核带回家,丢在房前屋后。来年,那里定会冒出些小桃树。父母嫌它们占地方,悉数除去。但总有一两棵漏网之鱼,悄悄地(“悄悄地”②    )成长起来。春天再回来的时候,它们也扛着一树桃花回来了。那时,家家屋前屋后,都有几树桃花映衬着。如今想想,我也曾是在桃花里住过的人呢,真的很奢侈。
⑥近些年,城里也栽有不少桃树,是当风景赏的。我时常散步的路旁,就有一棵,被修剪得又欹又曲。唉,也不知它疼不疼。一月初的时候,它光秃秃的枝条上,性急的小花蕾就爬了出来,如褐色的小犬牙,龇着。二月里,那一颗颗褐色的“犬牙”(用“犬牙”比喻“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桃花花苞饱满、圆润的特点)渐渐饱满起来,可以咬住路过的风和一些鸟语了。到三月,“犬牙”们变成花苞了,鼓鼓的,染着一点胭脂红,像幼儿嘟起的小嘴巴。满枝头都嘟着这样的小嘴巴,让人感觉好像进了幼儿园,到处都是娇娇的娃。有天我再去看,那些小嘴巴一个个张开了,一吐一口秀丽,春色就此变得妩媚而庄严。耳畔仿佛响起一首古老的歌谣: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⑦那场穿行于桃花底下,欢天喜地举行的婚礼,成全了这世间所有的春天。
8.下列选项中关于桃花的特点本文没有写到是(3分)( )
A.桃花的颜色 B.桃花的香味 C.桃花的姿态 D.桃花的精神
9.文章写了两个时间段的桃树,请你结合全文补全下面表格。(4分)
桃树的类型 生长缘由 生长环境 生长状态 生长结果
小时候的桃树 ① 田埂旁或沟渠旁 自由生长 ④
近些年的桃树 供人观赏 ② ③
10.从全文内容来看,下列句子作为文章结尾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时乡下的桃花,让我永难忘怀。 B.桃花的精神已经融入了我的血脉。
C.春天有桃花来见,便不负春天了。 D.城市里的桃花,也是风姿绰约的。
11.选文中的批注有两处未完成,请补写完整,以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打树花
冯骥才
门前广场上临时拉了一些电灯,将堡门下半截依稀照见,上半截和高高在上的门楼混在如墨的夜色里。一个正在熔化铁水的大炉子起劲地烧着。鼓风机使炉顶和炉门不停地吐着夺目的火舌。这火舌还在每个人眼睛里灼灼发亮。人们——当然包括我,都是来争看此地一道奇俗:打树花。我于此奇俗,只知道此地百姓年年正月十六闹灯节,都要演一两场“打树花”。
当几个虎背熊腰的大汉走上来,人们沸腾了。这便是打树花的汉子。他们的服装有些奇异,头扣草帽,身穿老羊皮袄,毛面朝外,腰扎粗绳,脚遮布帘,走起来又笨重又威风,好像古代的勇士上阵。这时候,人群中便有人呼喊他们一个个人的名字。能够打树花的汉子都是本地的英雄好汉。不久,便静了下来。一张小八仙桌摆在炉前,桌上放粗陶小碗,内盛粗沙,插上三炷香。还有几大碟,三个馍馍三碗菜,好汉们上来点香,烧黄纸,按年岁长幼排列趴下磕头。围观人群了无声息。这是祭炉的仪式。在民间,举行风俗,绝非玩玩乐乐,皆以虔诚的心为之待之。
仪式过后,撤去供案,开炉放铁水。照眼的铁水倾入一个方形的火砖煲中。铁水盛满,便被两个大汉快速抬到广场中央。同时拿上来一个大铁桶,水里泡放着十几个长柄勺子。A.先是其中一个大汉走上去从铁桶中拿起一个勺子,走到火红的铁水前,弯腰一舀,跟着甩腰抡臂,满满一勺明亮的铁水泼在城墙上。在这一瞬,好似天崩地裂,呈现出任何地方都不会见到的极其灿烂的奇观!金红的铁水泼击墙面,四外飞溅,就像整个城墙被炸开那样,整个堡门连同上边的门楼子都被照亮。由于铁硬墙坚,铁花飞得又高又远,铺天盖地,然后如同细密的光雨闪闪烁烁由天而降。可是不等这光雨落下,打树花的大汉又把第二勺铁水泼上去。
一片冲天的火炮轰上去,一片漫天的光雨落下来,接续不断;每个大汉泼七八下后走下去,跟着另一位大汉上阵来。每个汉子的经验和功夫不同,手法上各有绝招,又互不示弱,渐渐就较上劲儿了。只要一较劲,打树花就更好看了。众人眼尖,不久就看出一位年纪大的汉子,身材短粗敦实,泼铁水时腰板像硬橡胶,一舀一舀泼起来又快又猛又有韵律,铁水泼得高,散的面广,而且正好绕过城门洞;铁花升腾时如在头上张开一棵辉煌又奇幻的大树。每每泼完铁水走下来时,身后边的光雨哗哗地落着,映衬着他一条粗健的黑影,好像枪林弹雨中一个无畏的勇士。B.他的装束也有特色。别人头上的草帽都是有檐的,为了防止铁水迸在脸上,唯有他戴的是一顶无檐的小毡帽,更显出他的勇气。
据当地的主人说,这汉子是北官堡中打树花的“武状元”。今年61岁,名叫王全,平日在内蒙古打工,年年回来过年时,都要在灯节里给乡亲们演一场打树花。
正像所有民俗一样,打树花源于何时谁也不知。只知道世界上唯有中国有,中国唯有在河北蔚县暖泉镇北官堡才能见到。
民俗的形成总是经过漫长岁月的酿造。比如最初打树花用的只是铁水一种,后来发现铁水的“花”是红色的,铜水的“花”是绿色的,铝水的“花”是白色的,渐渐就在炉中放些铜,又放些铝,打起的树花便五彩缤纷,愈来愈美丽。再比如他们使用的勺子是柳木的。民间说柳木生在河边,属阴,天性避火。但硬拿柳木去舀铁水也不行,这铁水温度高达1 300摄氏度呢。人们便把柳木勺子泡在水桶里,通常要泡上一天一夜,而且打树花时每个汉子拿它用上七八下,就得赶紧再放在木桶里浸泡。多用几下就会烧着。湿柳木勺子的最大好处是,铁水在里边滑溜溜,不像铁水,好像是油,不单省力气,而且得劲,可以泼得又高又远。
铁水落下来,闪过光亮,很快冷却。打树花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块两块小铁粒落在人群里,轻轻砸在人们的肩上,甚至脸上,人们总是报之以笑,好像沾到福气,我还把落到我身上的一小块黑灰的铁粒放在衣兜里,带回去做纪念呢。(选自《冯骥才散文》,有删改)
12.阅读选文,厘清文脉,在下面的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关内容。(2分)
演出前的准备→   →   →民俗的形成
13.下列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分)( )
A.打树花的汉子都是外地来的英雄好汉,他们服装有些奇异,走起来又笨重又威风。
B.在民间,举行风俗,绝非玩玩乐乐,皆以虔诚的心为之待之,如打树花祭炉仪式。
C.打树花的汉子的经验和功夫不同,手法上各有绝招,又互不示弱,容易较上劲。
D.世界上唯有中国有打树花,中国唯有在河北蔚县暖泉镇北官堡才能见到。
14.文章写了打树花的四种“奇”,并且“奇”的表现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补充下表。(5分)
奇 表现
①  头扣草帽,身穿老羊皮袄,毛面朝外,腰扎粗绳,脚遮布帘
②  点香,烧黄纸,按③   排列趴下磕头
舀铁水的勺子 奇特 舀铁水的勺子是用④   做成的
⑤  最初打树花用的只是铁水一种,后来发现铁水的“花”是红色的,铜水的“花”是绿色的,铝水的“花”是白色的,渐渐就在炉中放些铜,又放些铝,打起的树花便五彩缤纷,愈来愈美丽
15.请将文中A、B两处画线句的批注补充完整。(4分)
A:运用动作描写,“弯腰一舀”“   ”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了   。
B:通过   ,突出“他”   的形象。
(三)古代诗文阅读
石渠记①
[唐]柳宗元
  ①自渴②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③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鲦鱼。又北曲行纡馀④,睨若无穷,然卒⑤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②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⑦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⑧,既酾⑨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⑩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③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注】①《石渠记》是柳宗元被贬官永州所写《永州八记》中的第六篇游记。②渴:指袁家渴,溪水名。③逾:越过。④纡(yū)馀:曲折延伸的样子。⑤卒:终于。⑥庥(xiū):同“休”,休息。⑦翳朽:枯死并倒伏在地的树木。⑧焚:烧。⑨酾(shī):疏导,分流。⑩俾(bǐ):使。蠲(juān)渠:渠水名。
16.下列选项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石渠上有一座供百姓通行的便桥。
B.石渠中有一处石泓,被菖蒲覆盖,苔藓环绕。
C.石渠水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的面积超过一百尺。
D.石渠水最终流入袁家渴,潭的一侧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竹子。
16.下列选项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石渠上有一座供百姓通行的便桥。
B.石渠中有一处石泓,被菖蒲覆盖,苔藓环绕。
C.石渠水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的面积超过一百尺。
D.石渠水最终流入袁家渴,潭的一侧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竹子。
17.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图中作者所到之处填写完整。(4分)
1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其长可十许步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B.渠之广 何陋之有(《陋室铭》)
C.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D.民桥其上 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甲】丰乐亭游春(其一)
[北宋]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鸣,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
乙】台城①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②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①台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此地为六朝皇宫所在地,是古代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晚唐诗人韦庄在唐朝衰落时重游故地,作诗抒情。②六朝:指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
19.【甲】【乙】两首诗中都提到的景物有(3分)( )
A.绿树、落花 B.绿树、鸟啼 C.清风、鸟啼 D.绿草、鸟啼
20.【甲】【乙】两首诗各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4分)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铜仁市某中学八年级(1)班将举行“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21.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即兴发言,下面是文文的即兴发言的语段,请你选择语序最合理的一项(3分)( )
①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
②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
③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
④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养分。
⑤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绵延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中华子孙潜移默化的熏陶。
A.⑤③④②① B.③④②①⑤ C.⑤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⑤
22.语文课代表拟写了关于开展“品读经典诗文,传承优秀文化”活动通知,其中有两处语言文字运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6分)
①通 知 ②各位同学:   ③源远流长的古诗词文化,铸就了经久不衰的民族辉煌。   ④为了进一步提取大家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引领读书风尚,班级将组织开展“品读经典诗文,传承优秀文化”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时间安排:由各小组成员共同谈论后再决定时间。 ⑤活动形式:可开展辑诗入集、诗词绘画、诗词接龙等活动。 ⑥为鼓励大家积极学习经典古诗文,班级将于期末评选出优秀成员并给予表扬。 ⑦2024年4月20日 八年级(1)班语文课代表
第④处,修改意见: 
第⑦处,修改意见: 
23.活动结束后,小朗同学下载了校图书馆App,想通过它阅读柳宗元的诗文,请根据下图,向他介绍使用流程。表达要流畅、通顺。(6分)
五、写作能力(60分)
24.“迈”指举脚向前,跨出步子。回首过往,你会发现许多看似寻常的一步,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险境中,谨慎迈出这一步,可能会让你化险为夷;困境中,勇敢迈出这一步,可能会让你突破瓶颈;迷茫中,坚定迈出这一步,可能会让你明确方向……请以《迈出这一步,很重要》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
(1)明确“这一步”指代的具体内容,交代“重要”的原因。
(2)详略得当,充分表现“迈出这一步”的具体过程。
(3)表达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答案:
1.略(5分)
2.①幽悄②霭③逝(4分)
3.C(3分)
4.(10分)①蒹葭苍苍
②如三月兮
③微君之躬
④求之不得
⑤明灭可见
⑥并怡然自乐
⑦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⑧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D(3分)
6.A(3分)
7.(2分)答案:(示例一)根据兴趣选择。我对古代文学尤为感兴趣,会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两篇,在重点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的同时,也会注意寻找新的兴趣点,由此扩展到其他部分,进而阅读整本书。
(示例二)根据目的选择。学习《<诗经>二首》后,我与同学开展了以“《诗经》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阅读了《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从中学到了更多关于《诗经》的知识。这样带有具体目的去阅读,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拓宽了思路,还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
8.B(3分)
9.(3分)答案:①孩子们随便丢下的果核 ②城里“我”时常散步的路旁 ③被修剪得又欹又曲 ④开出美丽的花朵
10.C(3分)
11.(3分)答案:①桃花次第开放的姿态,突出了桃花对春天的重要作用。 ②将桃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桃树生命力的顽强。
12.(4分)祭炉的仪式 众好汉的表演
13.A(3分)
14.(10分)①服装奇异
②仪式奇特
③年岁长幼
④柳木
⑤ 铁花的色彩奇特
15.甩腰抡臂 大汉打树花技术的娴熟
装束的对比 勇猛无畏
16.C(3分)
17.(4分)答案:①石泓 ②小潭
18.B(3分)
参考译文:从袁家渴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当地百姓在上面修了一座桥。有一眼深远的泉水流出,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石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会漫过石头。越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在它的上面,碧绿的苔藓环绕着它。(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袁家渴潭。潭的旁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竹子,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的它,拨开枯死倒伏的朽木,清除、疏通淤泥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疏通石渠并在渠中灌满水。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宣传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使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蠲渠到达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和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19.B(3分)
20.(4分)答案:【甲】诗中,欧阳修通过描写鸟儿在树林间愉快的鸣叫声,烘托出春景的明媚,表现出游人、太守在春景中愉快、沉醉的心情;【乙】诗中,韦庄描写台城不解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发出欢快的啼叫,与当时衰败的王朝形成对比,表现身处末世的诗人感伤、落寞之情。
21.C(3分)
22.(6分)①将“提取”改为“提升。
②时间和署名对调位置。
23.(6分)答案:小朗,你好,首先要打开App注册登录,然后进入“隋唐五代”菜单,通过搜索作者“柳宗元”进入柳宗元作品列表就可以开始阅读了。
24.略(6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