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5届驻马店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2025届驻马店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3 10:4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
1.2024年10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在俄罗斯喀山举行。这是金砖国家面向“全球南方”新一轮扩员后的首次峰会,标志着金砖国家正式步入“大金砖合作”的新时代。此举( )
A.实现了各国均衡发展 B.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有利于加强南北合作 D.顺应了发展中国家扩大合作的潮流
2.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次日,罗斯福前往国会,请求国会批准美国进入战争状态,他的这一要求在短短一小时内便得到了认可。这说明( )
A.美国极力维护华盛顿体系的尊严 B.日本的袭击严重威胁美国核心利益
C.罗斯福总统拥有极高的个人威望 D.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已被摒弃
3.1790—1830年,英国各类运河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共筹集资金约2000万英镑。运河该不该建造一般由议会授权,但运河如何修建则各行其是,大多数运河是为了不同地点之间或港口和工业区之间运输货物而修建的。这说明英国运河的修建( )
A.是工业革命兴起和发展的保障 B.是大宗商品运输的最优方式
C.是地区利益和资本运作的产物 D.是技术革新成果的集中体现
4.十世纪以来,基辅罗斯因拜占庭中断贸易而数次发动战争。当时拜占庭向罗斯输出的主要是丝织品、珠宝、酒类、铜币和教堂用品等商品。而从罗斯输入的主要为毛皮、蜂蜜、蜂蜡、粮食、干鱼等商品。这体现了( )
A.拜占庭经济处于优势地位 B.宗教纷争引发经济摩擦
C.地域差异影响商品的种类 D.战争影响两国贸易发展
5.1853—1855年,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以闽粤籍水手、船工及商帮成员为主力军,宣称“鞑夷当灭”,要求“士农工商,各安常业,……勿得畏惧播迁”,并“仍与各国照常通商”。这反映了( )
A.农民阶级救亡图存的探索 B.传统从业者对变局的因应
C.中外民族矛盾占主导地位 D.无产阶级将登上政治舞台历史
6.北宋以前,类书知识体系围绕皇权与礼法制度构建,未单列“儒学”门类。南宋类书由官修转为私撰,分类更具活力,“儒学”门类普遍设立。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科举制度日益完善 B.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C.书院制度普遍建立 D.重文轻武政策实施
7.《旧唐书》记载,大历四年(769年)正月十八日,皇帝敕令有司:“定天下百姓及王公已下每年税钱,分为九等……其见官,一品准上上户,九品准下下户,余品并准依此户等税。若一户数处任官,亦每处依品纳税……其百姓有邸店行铺及炉冶,应准式合加本户二等税者,依此税数勘责征纳。”这( )
A.扩大了赋税征收的对象 B.强化了抑制工商业的政策
C.体现“以贫富为差”原则 D.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8.五胡十六国时期,汉赵建立者刘渊以汉室之胄自居,宣称继承两汉大统;建立五燕政权的慕容鲜卑以炎黄子孙自居;北周宇文氏宣称自己为炎帝神农氏之后;北魏拓跋鲜卑则以黄帝之子为自己的祖先。这些思想( )
A.促进了中华文化在边疆传播 B.提供了华夷同源的可靠证据
C.为政权的合法性提供了依据 D.是民族矛盾缓和的直接结果
9.秦统治者重视基层文吏品格的塑造,对其道德修养有具体要求。如秦简所见《为吏之道》要求基层文吏兼具良吏和君子两种形象并成为民众的道德表率。这一要求( )
A.有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 B.意在强化对官吏的控制
C.是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吸收 D.反映法家思想的灵活性
10.考古学家在四川稻城皮洛发现了上百万平方米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揭露出连续堆积的7个文化层。从简单的砍砸器到精致的手斧、手镐、薄刃斧(见下图),清晰呈现出“砾石石器组合一阿舍利技术体系(西方传入)一石片石器体系”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这可用于说明( )
第三期(两面加工的小型工具及小尖状器、小石片石器)
第二期(阿舍利技术体系)
第一期(砾石石器、砍砸器、重型刮削器)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B.川西地区是文明起源中心区域
C.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的发展 D.中国与域外文明可能存在交流
11.1918年,英国殖民政府抛出《蒙太古——蔡姆斯福法案》。法案规定:各省实行“双重制”,次要部门交给印籍官员,主要部门仍由英籍官员担任;总督有紧急决定权。这一法案引发了以甘地为首的国大党领导的第一次不合作运动,印度各阶层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抵制活动。据此可知( )
A.印度民众的民族意识增强 B.英国殖民体系初步瓦解
C.印度社会的阶级矛盾化解 D.国大党的阶级属性改变
12.对图中地区文明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
A.建立以土地为纽带的等级制度 B.发明“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
C.德里苏丹国实行政教合一统治 D.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
13.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发展“一国两制”事业以促进国家认同的实践逻辑结构图。据图可知,“一国两制”事业的发展( )
A.侧重历史对现实的价值引领 B.致力于理论向实践的有效转化
C.将政治统一与心理认同结合 D.是解决统一问题的唯一路径
14.如图为1954年的宣传画《到新运动场去》,描绘了工人们纷纷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的场景。该画意在宣传( )
A.劳动工人身体素质的提高 B.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新气象
C.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D.青年成为工业建设的主力军
15.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各级政府成立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建立中华商业公司等国营企业,大力发展合作社商业,打破了进出口贸易几乎由私商掌握的局面。同时在法令的许可下,允许商人自由贸易。这些措施( )
A.完成了对资产阶级的改造 B.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C.体现出新民主主义经济性质 D.促使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16.下表
描述地区 史料
广州 自是海舶集于岛(香港),五口分设商埠,非粤货不到广州
福建 除海道可以四通八达外,其余各处非系崎岖之峻岭,即属湍急之险滩
宁波 虽系海口,一入内河,须盘坝三四次方可抵省城,商贩不甚流通
上海 苏郡濒海诸邑镇,聚贾舶,通海市……乃总汇于上海。西人既来通商,南北转输,利溥中外
上述史料可用于( )
A.探究晚清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进程 B.分析通商口岸区位因素的共同特点
C.解释近代对外贸易中心转移的原因 D.理解列强急于扩大在华市场的根源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5年11月28日,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开幕。此次展览由英国文化界人士发起,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而诞生。在当时抗战氛围兴起,举国同仇敌忾之时,整合数家博物馆藏品实在不易。1935年春,英国专家来到上海,与中方一起挑选文物。挑选过程中,双方分歧不少,由于决策权在英方手中,最终从三千多出品中挑出786件展品。作为主办方的英国还从西欧中欧等国征集中国文物,其中英国及英联邦提供了1579件,占所有展品的一半以上。展览会历时104天,共有来自欧美国家42万人参观,还有很多中国观众来到伦敦“看看在中国自己永远看不到的中国宝物”。1935年展是在西方语境下呈现的中国故事,是中国艺术迈向世界的第一步,极大地传播了中国的文化。
材料二 “盛世华章:中国宫廷艺术展”(2005-2006),是在中国国家领导人访英、中英两国拓展交往合作期间开幕的,中英两国元首在英国伦敦伯灵顿宫共同为展览揭幕。95%的展品由故宫博物院提供,直接聚焦皇权与艺术,展示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文韬武略和艺术趣味,再现清朝盛世的景象。1935年的伦敦艺展,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一轮中国文物及艺术品收藏的新热潮。至2005年的盛世华章展,艺术与生活的融合,展品与设计的互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英国民众对相关产品的消费,最为常见的有中国式样的家具以及中国时尚的服饰等等。为了增加公众与历史和艺术的互动,展览会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了三个系列的教育活动,实现了从注重知识传播向重视文化体验的转变。展览历时22周,共计接待观众32万人次,英国媒体再次掀起讨论中国文化的热潮,再现了70年前的盛况。
——摘编自徐婉玲《变局与新局——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始末》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35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体现的时代烙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盛世华章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艺术展览会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59年7月19日,英属东印度公司一位名叫洪任辉的汉语翻译乘船来到天津。那时,清朝开设了广州、厦门、宁波、连云港4个通商口岸。清朝在广州设置了粤海关,经常对外国商人敲诈勒索。洪仁辉和英国商人,决定放弃广州,北上宁波。宁波虽然是通商口岸,却很少有外国商人前来做生意。洪仁辉等人携带的洋货销售一空,满载而归。乾隆皇帝见此在1759年宣布关闭厦门、宁波、连云港的通商口岸,只保留广州一个通商口岸。
洪仁辉等人用中文写了一份声泪俱下的请愿书,交官员呈往北京,向乾隆皇帝告御状。乾隆被这种夷狄的莽撞无礼惊得目瞪口呆,下令“彻底根究,以彰天朝宪典”。结果,洪仁辉则被以“勾结内地奸民,代为列款,希图违例别通海口”的罪名,在澳门圈禁三年,期满后驱逐出境。乾隆皇帝还下谕旨,处死洪任辉的中文塾师,审讯负责担保的公行商人,并将英国未来的所有贸易都限制在广州这一个港口。还颁布《防范外夷规条》,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摘编自冯佳《1759年洪任辉事件所见清中期治理的制度困局》
从材料中提取一项或几项信息,自拟论题,结合中外历史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9.共产主义儿童团作为培养无产阶级预备军的组织,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儿童团发挥了独特且积极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3年《苏区中央儿童局关于春季冲锋季中儿童运动的决定》中儿童团部分具体工作项目
总要 细目
一 1、鼓励自己的父兄和青年工农去当红军。用各种热忱的感动的方法欢送新战士去前方,鼓动士兵归队。
2、医院附近的儿童团,应常常组织慰问队去医院慰问伤病战士,并积极做看护工作。
3、帮助红军家属看牛、砍柴、捡肥料、建设肥料所、耕种公田。在红军家属联欢会上,以表演安慰和宣传红军家属。
二 1、拥护苏维埃各种法令的实施,参加轻骑队,反对政府中的腐化分子。
2、宣传鼓励父兄快些购买债票和缴纳土地税,积蓄粮食、经济和日常用品,准备大战到来时供给红军和自家需要。
3、参加肃反斗争,侦察反革命,监视一切阶级异己分子的活动。
三 1、参与反对童养媳制度,反对打骂儿童、禁止子女接受教育的父母。
2、参加反地主富农资本家的斗争。
3、参与体育运动,如运动会和晚会,唱歌做游戏,以滋润儿童生活。
四 1、肃清儿童团内的地主富农子弟。
2、接受政治文化教育和军事性训练,在唱歌和游戏运动中接受革命知识。
3、站岗放哨,查烟查赌打菩萨,带路送信,侦察敌情,瓦解劝降敌人等。
——摘编自吴媛媛《红星照耀童年:1927—1949年中国共产主义儿童运动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兴建和发展儿童团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讨20世纪30年代儿童运动的兴起、发展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
  2025届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1. D
  2. B
  3. C
  4. A
  5. B
  6. B
  7. C
  8. C
  9. A
  10. D
  11. A
  12. C
  13. C
  14. B
  15. C
  16. C
  17. (1) 时代烙印:在民族危机时刻举办;英国掌握展览举办主导权;展览文物中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占据多数。
  (2) 特点:展品以故宫文物为主;服务于大国文化外交(借助展览开展全方位外交)聚焦皇权与艺术,再现盛世景象(彰显新时期经济和文化的巨大成就)重视文化消费及体验。
  (3) 作用:保护与展示文化遗产(保护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激发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提高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推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推动中华文化的丰富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与交融)。
  18. 论题一:东印度公司在华早期活动与中英关系的演变
  论述:18 世纪的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积极拓展海外贸易,中国作为庞大的市场极具吸引力。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在广州一口通商,并且在对外贸易中存在许多限制和约束,如海关税收、行商制度等,这与英国自由贸易、扩大商业利益的目标产生了冲突。洪任辉的请愿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他代表东印度公司反映贸易受阻、遭受不公正待遇等问题,这表明英国试图突破中英贸易格局的限制。从中国方面看,这一事件挑战了中国传统的对外贸易体制,清政府对此采取了警惕和压制的态度,进一步加剧了两国之间在贸易交往中的矛盾,为后来中英关系的发展蒙上了阴影,成为两国在经济、政治领域不断碰撞与摩擦的前奏,也促使英国后续采取更为激进的手段来打开中国市场,如鸦片贸易的扩张等,中英关系由此逐渐走向更加复杂和紧张的局面。
  论题二:洪任辉事件折射出清前中期中外关系与传统体制的冲突
  论述:清政府长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并通过行商制度等对对外贸易进行严格管控。这有利于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但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代表的海外贸易公司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商业利益,洪任辉事件正是这种矛盾的集中爆发。洪任辉代表东印度公司递请愿书的行为,是对清朝传统贸易体制的直接挑战。乾隆皇帝的处理方式则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坚守传统体制的决心,注重维护 “天朝上国” 的威严和传统华夷体制的稳定性。从而加剧清朝在对外关系上更加封闭,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也为日后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等埋下了伏笔,加速了清朝传统对外贸易体制的崩溃。所以说洪任辉事件成为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警示性事件,深刻反映了传统体制在时代变革面前的滞后性与被动性。
  若从 “闭关自守政策的强化”、“西方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方面作答亦可得分。其他如从 “中国古代法治的人治特征” 等角度论述,可酌情赋分。
  19. (1) 目的:拥护红军;拥护苏维埃政权;争取自身利益;支持革命。
  (2)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共产党代表的人民群众和国民党代表的反动派之间的阶级矛盾,儿童团的兴起和发展直接针对封建势力和反革命势力进行阶级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党领导的儿童团运动主要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