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基础专项第二十一单元两次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历史复习基础专项第二十一单元两次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3 15:48:11

文档简介

任务一 两次工业革命
[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直接原因、开始部门、起止时间及影响。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发明者及影响。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特点及影响。
4.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三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出现的有代表性的发明。
史料一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只有……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史料二 (美)托马斯·K·麦格劳曾说:“工人的工资翻了一番;住的是舒适的新房;土地、道路和其他环境都有了令人满意的快速提高。”而董正华在《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中说:“……工厂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次工业革命各自的动力机械与交通工具。根据史料一,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特点。
(2)分别概述史料二中两位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工业革命的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重视科技创新;青少年要学科学、爱科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任务二 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哪三部分?
2.《共产党宣言》的作者、发表时间及历史意义。
3.第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的名称及成立时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首次实践的事件、政权名称、建立时间、性质的认识。
史料一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示意图
史料二 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史料三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史料四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摘编自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①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②处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是什么事件?③处对应的什么历史事件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一步”和“第二步”实现的标志。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形成了哪些理论成果?(一例即可)
(4)史料四中“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史料四中的“新体制”指的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发展开放的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期)
能源及 标志 煤炭;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石油;内燃机的发明与使用
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发明者 有经验的工匠 科学家和工程师
科技含量 生产经验的总结,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
发生范围 从英国向外扩散 多国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德突出
产业结构侧重点 轻工业 重工业
生产组织形式 大工厂制 垄断组织
对外输出方式 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
经济思想 产生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出现了国家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
世界市场的形成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比较
名称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马克思主义运动
时间 14—17世纪 17—18世纪 19世纪中期
批判对象 天主教会 封建专制制度、天主教会 资本主义制度
核心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自由、平等、民主等) 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影响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代表人物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马克思、恩格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任务一 两次工业革命
[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直接原因、开始部门、起止时间及影响。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发明者及影响。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特点及影响。
4.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三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出现的有代表性的发明。
史料一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只有……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史料二 (美)托马斯·K·麦格劳曾说:“工人的工资翻了一番;住的是舒适的新房;土地、道路和其他环境都有了令人满意的快速提高。”而董正华在《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中说:“……工厂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次工业革命各自的动力机械与交通工具。根据史料一,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特点。
(2)分别概述史料二中两位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答案] (1)第一次工业革命:动力机械:蒸汽机。交通工具:火车。
第二次工业革命:动力机械:内燃机。交通工具:汽车或飞机。
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托马斯:工业革命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等巨大社会进步。
董正华:工业革命时期产生了工人相对贫困、环境污染严重、贫富悬殊等负面影响。
认识:既要重视科技创新,又要注意保护环境,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之路。
工业革命的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重视科技创新;青少年要学科学、爱科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任务二 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哪三部分?
2.《共产党宣言》的作者、发表时间及历史意义。
3.第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的名称及成立时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首次实践的事件、政权名称、建立时间、性质的认识。
史料一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示意图
史料二 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史料三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史料四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摘编自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①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②处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是什么事件?③处对应的什么历史事件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一步”和“第二步”实现的标志。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形成了哪些理论成果?(一例即可)
(4)史料四中“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史料四中的“新体制”指的是什么?
[答案] (1)标志性事件: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事件:巴黎公社。
历史事件:十月革命的爆发。
(2)第一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二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3)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主要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发展开放的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期)
能源及 标志 煤炭;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石油;内燃机的发明与使用
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发明者 有经验的工匠 科学家和工程师
科技含量 生产经验的总结,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
发生范围 从英国向外扩散 多国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德突出
产业结构侧重点 轻工业 重工业
生产组织形式 大工厂制 垄断组织
对外输出方式 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
经济思想 产生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出现了国家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
世界市场的形成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比较
名称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马克思主义运动
时间 14—17世纪 17—18世纪 19世纪中期
批判对象 天主教会 封建专制制度、天主教会 资本主义制度
核心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自由、平等、民主等) 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影响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代表人物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马克思、恩格斯
单元分层训练(二十一) 两次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说明:选择题每题1分,总分36分)
1.下图是织工哈格里夫斯的发明。它被改进后使纺织效率大大提高,广泛应用后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这一发明是(  )
A.飞梭        B.珍妮机
C.蒸汽机 D.内燃机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中,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于1765年发明的机器是珍妮机,这是近代真正意义上的机器,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B项正确;凯伊发明了飞梭,排除A项;英国的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排除C项;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排除D项。]
2.(2024·泰山区一模)某班研究性学习展示活动中呈现了下面的材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左上:钟表匠凯伊,1733年发明飞梭
右上:理查德·阿克莱特,1769年发明水力纺纱机(获得专利权)
下方:珍妮纺纱机,1765年,织布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
①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②生产技术不断革新促进了棉纺织业发展
③以上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④以上发明者都是理论素养深厚的科学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飞梭、水力纺纱机和珍妮纺纱机均属于纺织领域的发明,说明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新发明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说明生产技术不断革新,促进了棉纺织业发展,①②③表述正确,A项正确;三项发明的发明者的身份是钟表匠和织布工人,均属于技术工人,而不是理论素养深厚的科学家,④说法错误,B、C、D三项都包含④,排除。]
3.19世纪末,科学正在创造新的工业。可以说,新兴工业完全是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使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扩大了蒸汽动力的使用范围
C.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D.密切了生产和市场间的联系
A [根据材料“19世纪末,科学正在创造新的工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A项正确。]
4.(2024·肥城一模)下面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部分新发明关联示意表。其中空白框中应为(  )
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
斯蒂芬森 蒸汽机车
耐用白炽灯泡
A.瓦特 B.爱迪生
C.本茨 D.诺贝尔
B [根据题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部分新发明关联示意表”和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B项正确;瓦特改进蒸汽机,排除A项;本茨研制成单缸汽油发动机,并将其安装在自己设计的三轮车架上,取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制造专利权”,排除C项;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排除D项。]
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是应用技术领域中的一项重大突破。发明了现代炸药的化学家是(  )
A.爱迪生         B.狄塞尔
C.本茨 D.诺贝尔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药。诺贝尔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D项正确。]
6.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制品,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但是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现代塑料工业的诞生与哪位人物有关(  )
A.海厄特 B.诺贝尔
C.爱迪生 D.戴姆勒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最早的塑料制品是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的塑料制品,这种名叫“赛璐珞”,也叫“硝酸纤维素”的塑料,冷却之后会变得十分坚硬,是世界上最早的塑料制品,A项正确。]
7.(2024·岱岳区一模)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时,历史小组就下列材料的史料价值展开争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①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 ②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1838年) ③梅雪芹正式发表的论文《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2000年)
A.①是原始档案,可信程度最高
B.②是名家小说,史料价值最大
C.③是现代论文,没有史料价值
D.三则材料均可作为可信史料直接使用
A [根据材料“①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和所学知识可知,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是英国伦敦政府的原始档案,属于一手史料,可信程度最高,A项正确。]
8.马克思曾经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据此可知,革命理论主要源于(  )
A.革命实践 B.经典著作
C.经验积累 D.科技创新
A [根据材料“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可知,马克思指出,革命理论的来源是革命实践,A项正确。]
9.(2024·新泰二模)下面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①、②、③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列选项中,事件与其发生地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伦敦 B.②—彼得格勒
C.③—莫斯科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A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伦敦发表《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A项正确,排除D项;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②应为巴黎,排除B项;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③应为彼得格勒,排除C项。]
10.(2024·东平一模)列宁评价《共产党宣言》说:“它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由此可见(  )
A.《共产党宣言》标志着列宁主义已经形成
B.科学社会主义已与国际工人运动结合
C.《共产党宣言》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已成熟
C [根据题干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即科学社会主义) 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C项正确。]
11.18、19世纪,英格兰的一些小村落发展为人口稠密的城镇,“烟囱让古老的塔尖相形见绌……北部铺上了第一条铁轨,迎接新火车头的到来,蒸汽货轮开始在入海口和海峡上定期往来”。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人文主义的复兴 B.全球航路的开辟
C.近代科学的兴起 D.工业革命的开展
D [根据材料“18、19世纪”“第一条铁轨”“新火车头”“蒸汽货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因此材料中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D项正确。]
12.(2024·泰山区一模)从蒸汽机到内燃机,这场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获得就业机会的广大劳动妇女逐步取得了经济独立,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由此改变了传统的婚姻价值观,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材料说明(  )
A.科学研究引领技术突破
B.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C.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
D.国际工人运动兴起
C [根据题干“从蒸汽机到内燃机,这场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获得就业机会的广大劳动妇女逐步取得了经济独立,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由此改变了传统的婚姻价值观,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改变了传统的婚姻价值观,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机器应用导致社会变化,并没有反映科学研究与技术突破的关系,排除A项;工业革命没有使男女平等基本实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排除D项。]
13.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下列人物与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A.瓦特——蒸汽机车 B.诺贝尔——现代炸药
C.本茨——人造纤维 D.狄塞尔——白炽灯泡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B项正确;瓦特改进了蒸汽机,而不是蒸汽机车,排除A项;本茨是汽车的发明者,而不是人造纤维的发明者,排除C项;白炽灯泡是爱迪生发明的,排除D项。]
14.(2024·宁阳三模)某校初三(1)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课本剧《交通的革命》,他们设计的情节不合理的是(  )
A.美国人首先造出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
B.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C.卡尔·本茨向人们展示他制造的汽车
D.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9年10月21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通过长期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斯蒂芬森不可能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B项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人富尔顿首先造出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卡尔·本茨向人们展示他制造的汽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5.第一国际成立后不久,《共产党宣言》从西欧传播到俄国、北美等地,《资本论》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法、英、俄文等版本。这反映出当时(  )
A.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B.国际政治局势的紧张
C.资本主义迅速没落
D.马克思主义影响广泛
D [材料“《共产党宣言》从西欧传播到俄国、北美等地,《资本论》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法、英、俄文等版本”说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在各国被翻译和阅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反映出当时马克思主义影响广泛,D项正确。]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进程,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四大发明传播到西方之后,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怀兴《中国文化简史》
材料二 英国传统的能源是木材,但是由于人口增加,大片森林慢慢消失,为此改用水力和煤作为新能源。人口增加也需要更多的衣裳,于是英国人发明了各种新纺织机器。在工业革命中,英国的一个革新接着一个革新,一个发明接着一个发明。
——摘编自李世安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传统生产力是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力,主要指在农业经济时代形成和积累的生产力。新兴生产力是工业革命之后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创造的新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和新平台。
——摘编自乔榛等《生产力历史演进中的新质生产力地位与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是如何传播至西方的?概括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主要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社会背景并评价这次革命。(4分)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性内涵,并请你为我国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益的建议。(4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四大发明传播到西方之后,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所学知识可知,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阿拉伯商人和蒙古帝国的扩张等途径传播至西方。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四大发明的影响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但是由于人口增加,大片森林慢慢消失”可知人口增加;根据材料二“大片森林慢慢消失,为此改用水力和煤作为新能源”可知资源短缺;根据材料二“人口增加也需要更多的衣裳,于是英国人发明了各种新纺织机器”可知经济需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治稳定。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别概括出影响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新质生产力是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创造的新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和新平台”可知时代性内涵是科技创新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且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第二小问,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四大发明及影响,材料二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材料三反映了新质生产力;综合以上材料信息,主要从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产业结构、国际合作等角度,分析概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益建议。
[答案] (1)途径: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阿拉伯商人和蒙古帝国的扩张等途径传播至西方。
主要影响:改变了欧洲教育的状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2)背景:人口增加;资源短缺;经济需求;政治稳定。
评价:英国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劳工问题等负面影响。
(3)时代性内涵:科技创新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且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
建议: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自主创新;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升全民科技素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吸收和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等等。
17.(2020·泰安中考改编)1931年10月21日,美国政府为纪念一位伟大发明家的逝世曾下令停电1分钟;1979年,美国政府又花费了几百万美元,举行长达一年之久的纪念活动,来纪念这位伟人的某项发明诞生一百周年,这位伟人是(  )
A.瓦特 B.本茨
C.爱迪生 D.诺贝尔
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他一生有许多发明,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一千三百多种,被誉为“发明大王”。因此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停电1分钟”可知,这位伟人是爱迪生,C项符合题意。]
18.(2023·泰安中考)下图是某年级(2)班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建立国际新秩序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本茨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都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故选B项。]
19.(2020·泰安中考)习近平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出版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新文化运动的掀起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选A项。]
20.(2024·潍坊中考)《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却对其历史合理性给予了肯定。“肯定”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
A.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B.结束了中世纪黑暗统治
C.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
D.开启了社会主义新阶段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其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肯定在于他创造了巨大生产力,而不是结束了中世纪黑暗统治,排除B项;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并不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共产主义社会取代,排除C项;资本主义制度与开启了社会主义新阶段无关,排除D项。]
21.(2021·泰安中考节选)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的扩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深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出现现代化。英国迅速崛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 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崛起的两大因素。(2分)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全部新工业仿佛一夜之间蹿升起来,但是在所有的新进展中,或许最
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此时科学研究成果在工业上得到更直接的应用,出现了大规模生产技术。公司制替代合伙关系成为标准,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实际上,他们几乎毫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管理决策权归董事会。
——摘自《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特点。(2分)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最完整、最严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形成,是直接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改造世界的实践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在运用时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摘自刘建军《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可知,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也为工业革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根据材料一“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 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可知,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第(2)问,根据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全部新工业仿佛一夜之间蹿升起来”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迅猛发展;根据材料二“在所有的新进展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可知,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根据材料二“科学研究成果在工业上得到更直接的应用,出现了大规模生产技术”可知,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根据材料二“公司制替代合伙关系成为标准,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实际上,他们几乎毫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管理决策权归董事会”可知,出现公司制、股份制、董事会新型管理模式。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答案]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英国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迅猛发展;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出现公司制、股份制、董事会新型管理模式。(答出2点即可)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7张PPT)
第二十一单元 两次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开展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随着无产阶级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了,从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了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任务一 两次工业革命
[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直接原因、开始部门、起止时间及影响。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发明者及影响。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特点及影响。
4.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三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出现的有代表性的发明。
史料一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只有……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史料二 (美)托马斯·K·麦格劳曾说:“工人的工资翻了一番;住的是舒适的新房;土地、道路和其他环境都有了令人满意的快速提高。”而董正华在《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中说:“……工厂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次工业革命各自的动力机械与交通工具。根据史料一,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特点。
(2)分别概述史料二中两位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答案] (1)第一次工业革命:动力机械:蒸汽机。交通工具:火车。
第二次工业革命:动力机械:内燃机。交通工具:汽车或飞机。
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托马斯:工业革命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等巨大社会进步。
董正华:工业革命时期产生了工人相对贫困、环境污染严重、贫富悬殊等负面影响。
认识:既要重视科技创新,又要注意保护环境,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之路。
唯物史观
工业革命的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重视科技创新;青少年要学科学、爱科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任务二 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哪三部分?
2.《共产党宣言》的作者、发表时间及历史意义。
3.第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的名称及成立时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首次实践的事件、政权名称、建立时间、性质的认识。
史料一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示意图
史料二 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史料三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史料四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摘编自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①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②处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是什么事件?③处对应的什么历史事件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一步”和“第二步”实现的标志。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形成了哪些理论成果?(一例即可)
(4)史料四中“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史料四中的“新体制”指的是什么?
[答案] (1)标志性事件: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事件:巴黎公社。
历史事件:十月革命的爆发。
(2)第一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二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3)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主要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历史解释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发展开放的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整合归纳 专题串讲
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期)
能源及
标志 煤炭;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石油;内燃机的发明与使用
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发明者 有经验的工匠 科学家和工程师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期)
科技含量 生产经验的总结,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
发生范围 从英国向外扩散 多国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德突出
产业结构侧重点 轻工业 重工业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期)
生产组织形式 大工厂制 垄断组织
对外输出方式 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
经济思想 产生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出现了国家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
世界市场的形成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比较
名称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马克思主义运动
时间 14—17世纪 17—18世纪 19世纪中期
批判对象 天主教会 封建专制制度、天主教会 资本主义制度
核心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自由、平等、民主等) 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名称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马克思主义运动
影响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代表人物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马克思、恩格斯
1.下图是织工哈格里夫斯的发明。它被改进后使纺织效率大大提高,广泛应用后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这一发明是(  )
A.飞梭       
B.珍妮机
C.蒸汽机
D.内燃机
单元分层训练(二十一) 两次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中,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于1765年发明的机器是珍妮机,这是近代真正意义上的机器,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B项正确;凯伊发明了飞梭,排除A项;英国的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排除C项;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排除D项。]
2.(2024·泰山区一模)某班研究性学习展示活动中呈现了下面的材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左上:钟表匠凯伊,1733年发明飞梭
右上:理查德·阿克莱特,1769年发明水力纺纱机(获得专利权)
下方:珍妮纺纱机,1765年,织布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
①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②生产技术不断革新促进了棉纺织业发展
③以上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④以上发明者都是理论素养深厚的科学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飞梭、水力纺纱机和珍妮纺纱机均属于纺织领域的发明,说明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新发明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说明生产技术不断革新,促进了棉纺织业发展,①②③表述正确,A项正确;三项发明的发明者的身份是钟表匠和织布工人,均属于技术工人,而不是理论素养深厚的科学家,④说法错误,B、C、D三项都包含④,排除。]
3.19世纪末,科学正在创造新的工业。可以说,新兴工业完全是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使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扩大了蒸汽动力的使用范围
C.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D.密切了生产和市场间的联系

A [根据材料“19世纪末,科学正在创造新的工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A项正确。]
4.(2024·肥城一模)下面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部分新发明关联示意表。其中空白框中应为(  )

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
斯蒂芬森 蒸汽机车
耐用白炽灯泡
A.瓦特 B.爱迪生
C.本茨 D.诺贝尔
B [根据题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部分新发明关联示意表”和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B项正确;瓦特改进蒸汽机,排除A项;本茨研制成单缸汽油发动机,并将其安装在自己设计的三轮车架上,取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制造专利权”,排除C项;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排除D项。]
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是应用技术领域中的一项重大突破。发明了现代炸药的化学家是(  )
A.爱迪生         B.狄塞尔
C.本茨 D.诺贝尔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药。诺贝尔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D项正确。]
6.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制品,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但是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现代塑料工业的诞生与哪位人物有关(  )
A.海厄特 B.诺贝尔
C.爱迪生 D.戴姆勒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最早的塑料制品是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的塑料制品,这种名叫“赛璐珞”,也叫“硝酸纤维素”的塑料,冷却之后会变得十分坚硬,是世界上最早的塑料制品,A项正确。]
7.(2024·岱岳区一模)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时,历史小组就下列材料的史料价值展开争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①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
②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1838年)
③梅雪芹正式发表的论文《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2000年)
A.①是原始档案,可信程度最高
B.②是名家小说,史料价值最大
C.③是现代论文,没有史料价值
D.三则材料均可作为可信史料直接使用
A [根据材料“①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和所学知识可知,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是英国伦敦政府的原始档案,属于一手史料,可信程度最高,A项正确。]
8.马克思曾经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据此可知,革命理论主要源于(  )
A.革命实践 B.经典著作
C.经验积累 D.科技创新

A [根据材料“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可知,马克思指出,革命理论的来源是革命实践,A项正确。]
9.(2024·新泰二模)下面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①、②、③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列选项中,事件与其发生地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伦敦 B.②—彼得格勒
C.③—莫斯科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A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伦敦发表《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A项正确,排除D项;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②应为巴黎,排除B项;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③应为彼得格勒,排除C项。]
10.(2024·东平一模)列宁评价《共产党宣言》说:“它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由此可见(  )
A.《共产党宣言》标志着列宁主义已经形成
B.科学社会主义已与国际工人运动结合
C.《共产党宣言》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已成熟

C [根据题干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即科学社会主义) 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C项正确。]
11.18、19世纪,英格兰的一些小村落发展为人口稠密的城镇,“烟囱让古老的塔尖相形见绌……北部铺上了第一条铁轨,迎接新火车头的到来,蒸汽货轮开始在入海口和海峡上定期往来”。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人文主义的复兴 B.全球航路的开辟
C.近代科学的兴起 D.工业革命的开展

D [根据材料“18、19世纪”“第一条铁轨”“新火车头”“蒸汽货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因此材料中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D项正确。]
12.(2024·泰山区一模)从蒸汽机到内燃机,这场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获得就业机会的广大劳动妇女逐步取得了经济独立,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由此改变了传统的婚姻价值观,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材料说明(  )
A.科学研究引领技术突破
B.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C.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
D.国际工人运动兴起

C [根据题干“从蒸汽机到内燃机,这场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获得就业机会的广大劳动妇女逐步取得了经济独立,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由此改变了传统的婚姻价值观,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改变了传统的婚姻价值观,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机器应用导致社会变化,并没有反映科学研究与技术突破的关系,排除A项;工业革命没有使男女平等基本实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排除D项。]
13.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下列人物与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A.瓦特——蒸汽机车 B.诺贝尔——现代炸药
C.本茨——人造纤维 D.狄塞尔——白炽灯泡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B项正确;瓦特改进了蒸汽机,而不是蒸汽机车,排除A项;本茨是汽车的发明者,而不是人造纤维的发明者,排除C项;白炽灯泡是爱迪生发明的,排除D项。]
14.(2024·宁阳三模)某校初三(1)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课本剧《交通的革命》,他们设计的情节不合理的是(  )
A.美国人首先造出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
B.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C.卡尔·本茨向人们展示他制造的汽车
D.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9年10月21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通过长期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斯蒂芬森不可能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B项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人富尔顿首先造出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卡尔·本茨向人们展示他制造的汽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5.第一国际成立后不久,《共产党宣言》从西欧传播到俄国、北美等地,《资本论》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法、英、俄文等版本。这反映出当时(  )
A.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B.国际政治局势的紧张
C.资本主义迅速没落
D.马克思主义影响广泛

D [材料“《共产党宣言》从西欧传播到俄国、北美等地,《资本论》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法、英、俄文等版本”说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在各国被翻译和阅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反映出当时马克思主义影响广泛,D项正确。]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进程,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四大发明传播到西方之后,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怀兴《中国文化简史》
材料二 英国传统的能源是木材,但是由于人口增加,大片森林慢慢消失,为此改用水力和煤作为新能源。人口增加也需要更多的衣裳,于是英国人发明了各种新纺织机器。在工业革命中,英国的一个革新接着一个革新,一个发明接着一个发明。
——摘编自李世安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传统生产力是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力,主要指在农业经济时代形成和积累的生产力。新兴生产力是工业革命之后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创造的新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和新平台。
——摘编自乔榛等《生产力历史演进中的新质生产力地位与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是如何传播至西方的?概括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主要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社会背景并评价这次革命。(4分)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性内涵,并请你为我国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益的建议。(4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四大发明传播到西方之后,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所学知识可知,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阿拉伯商人和蒙古帝国的扩张等途径传播至西方。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四大发明的影响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但是由于人口增加,大片森林慢慢消失”可知人口增加;根据材料二“大片森林慢慢消失,为此改用水力和煤作为新能源”可知资源短缺;根据材料二“人口增加也需要更多的衣裳,于是英国人发明了各种新纺织机器”可知经济需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治稳定。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别概括出影响即可。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新质生产力是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创造的新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和新平台”可知时代性内涵是科技创新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且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第二小问,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四大发明及影响,材料二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材料三反映了新质生产力;综合以上材料信息,主要从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产业结构、国际合作等角度,分析概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益建议。
[答案] (1)途径: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阿拉伯商人和蒙古帝国的扩张等途径传播至西方。
主要影响:改变了欧洲教育的状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2)背景:人口增加;资源短缺;经济需求;政治稳定。
评价:英国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劳工问题等负面影响。
(3)时代性内涵:科技创新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且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
建议: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自主创新;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升全民科技素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吸收和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等等。
17.(2020·泰安中考改编)1931年10月21日,美国政府为纪念一位伟大发明家的逝世曾下令停电1分钟;1979年,美国政府又花费了几百万美元,举行长达一年之久的纪念活动,来纪念这位伟人的某项发明诞生一百周年,这位伟人是(  )
A.瓦特 B.本茨
C.爱迪生 D.诺贝尔

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他一生有许多发明,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一千三百多种,被誉为“发明大王”。因此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停电1分钟”可知,这位伟人是爱迪生,C项符合题意。]
18.(2023·泰安中考)下图是某年级(2)班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建立国际新秩序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本茨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都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故选B项。]
19.(2020·泰安中考)习近平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出版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新文化运动的掀起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选A项。]
20.(2024·潍坊中考)《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却对其历史合理性给予了肯定。“肯定”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
A.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B.结束了中世纪黑暗统治
C.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
D.开启了社会主义新阶段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其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肯定在于他创造了巨大生产力,而不是结束了中世纪黑暗统治,排除B项;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并不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共产主义社会取代,排除C项;资本主义制度与开启了社会主义新阶段无关,排除D项。]
21.(2021·泰安中考节选)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的扩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深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出现现代化。英国迅速崛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 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崛起的两大因素。(2分)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全部新工业仿佛一夜之间蹿升起来,但是在所有的新进展中,或许最
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此时科学研究成果在工业上得到更直接的应用,出现了大规模生产技术。公司制替代合伙关系成为标准,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实际上,他们几乎毫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管理决策权归董事会。
——摘自《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特点。(2分)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最完整、最严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形成,是直接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改造世界的实践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在运用时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摘自刘建军《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可知,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也为工业革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根据材料一“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 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可知,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
第(2)问,根据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全部新工业仿佛一夜之间蹿升起来”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迅猛发展;根据材料二“在所有的新进展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可知,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根据材料二“科学研究成果在工业上得到更直接的应用,出现了大规模生产技术”可知,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根据材料二“公司制替代合伙关系成为标准,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实际上,他们几乎毫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管理决策权归董事会”可知,出现公司制、股份制、董事会新型管理模式。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答案]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英国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迅猛发展;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出现公司制、股份制、董事会新型管理模式。(答出2点即可)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