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湘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三套)(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湘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三套)(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03 21:3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考试试卷(一)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在探究 “能加快溶解吗” 的实验中,以下哪种方法不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
A. 搅拌 B. 把食盐研碎 C. 减少水的用量 D. 升高水的温度
小明在做 “能溶解多少” 的实验时,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白糖,直到白糖不再溶解,此时的溶液是( )。
A. 不饱和溶液 B. 饱和溶液 C. 稀溶液 D. 浓溶液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
A. 水的化学性质 B. 水分子的大小 C.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D. 水的质量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一会儿瓶外壁会出现水珠,这是因为( )。
A. 饮料漏出来了 B.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C. 瓶子本身有水 D. 以上都不对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A. 60℃ B. 80℃ C. 100℃ D. 120℃
下列现象属于水的凝结现象的是( )。
A. 湿衣服晾干 B. 早晨树叶上的露珠 C. 水烧开变成水蒸气 D. 冰融化成水
测量气温时,温度计应该放在( )。
A. 阳光直射的地方 B. 通风、不被阳光直射的地方 C. 室内 D. 封闭的盒子里
天空中出现积云,通常预示着( )天气。
A. 晴天 B. 阴天 C. 雨天 D. 下雪天
风向是指风的( )。
A. 大小 B. 来向 C. 去向 D. 速度
天气预报中常说的 “东风 3 - 4 级”,这里的 “3 - 4 级” 表示的是( )。
A. 风向 B. 风力 C. 气温 D. 降水量
下列哪种工具可以用来测量风速?( )
A. 温度计 B. 风向标 C. 风速仪 D. 雨量器
下面关于雨的说法,错误的是( )。
雨是由云里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变大形成的
降雨量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毛毛雨也是雨的一种
只要天空有云就一定会下雨
当天空中的云量很少,阳光充足时,这样的天气是( )。
A. 晴天 B. 多云 C. 阴天 D. 雨天
为了准确观测气温,我们应该在( )进行测量。
A. 一天中的任何时间 B. 上午 C. 同一时间 D. 下午
以下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水只能从液态变成气态和固态
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冰融化成水不需要吸收热量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 ),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搅拌可以(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的量是( )的。
水有( )、( )和( )三种状态。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 ),这个过程需要( )热量。
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变成小水珠的过程叫做( ),这个过程会( )热量。
水沸腾时,水中会产生大量的( ),水的温度( )。
冰是( )态的水,冰融化成水需要( )热量。
观测气温时,我们使用的工具是( ),它的单位是( )。
云主要有( )、( )和( )三种类型。
降雨量的单位是( ),测量降雨量的工具是( )。
风向可以用( )来测量,风力可以用( )来测量。
天气预报是通过对( )、( )、( )等天气要素的观测和分析得出的。
当天空中云量很多,几乎看不见太阳时,这样的天气是( )。
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只要不断搅拌,物质就可以在水中无限溶解。( )
把冰糖研碎后放入水中,能加快冰糖的溶解速度。( )
水蒸发后就消失了,不会再变回水。( )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 )
水在任何温度下都会沸腾。( )
测量气温时,把温度计放在室内就可以了。( )
积云通常与晴天天气有关。( )
风向是指风吹去的方向。( )
天气预报是完全准确的,不会出现误差。( )
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
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请简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并说明每个过程的特点。
说一说我们在观测天气时,需要观测哪些天气要素,以及观测这些要素的方法和工具。
实验探究题(共 20 分)
在探究 “能加快溶解吗” 的实验中,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食盐、水、烧杯、玻璃棒、热水、冷水
实验步骤:
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
同时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相同质量的食盐。
用玻璃棒对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进行搅拌,另一个烧杯不搅拌。
观察并记录食盐完全溶解所用的时间。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设置了哪两组对比实验?(6 分)
2.实验中,为什么要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相同质量的食盐?(6 分)
3.预测实验结果,并说明理由。(8 分)
综合应用题(共 20 分)
周末,小明一家准备去公园游玩,出门前小明看了天气预报,预报显示当天是多云天气,东南风 2 - 3 级,气温 18 - 25℃。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多云天气是什么样的?请描述一下天空中云的情况。(5 分)
东南风 2 - 3 级表示什么意思?(5 分)
根据天气预报,小明一家去公园游玩应该准备哪些物品?为什么?(10 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C。减少水的用量不能加快食盐溶解速度,搅拌、研碎食盐、升高水的温度均可加快溶解。
B。白糖不再溶解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C。水蒸发成水蒸气,水分子大小、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水分子间间隔变大。
B。饮料瓶外壁水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
C。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温度是 100℃。
B。早晨树叶露珠是水蒸气凝结现象,湿衣服晾干是蒸发,水烧开是汽化,冰融化是熔化。
B。测量气温应在通风、不被阳光直射处。
A。积云通常预示晴天。
B。风向是风的来向。
B。“3 - 4 级” 表示风力。
C。风速仪测量风速,温度计测气温,风向标测风向,雨量器测降雨量。
D。天空有云不一定下雨。
A。云量少、阳光充足是晴天。
C。准确观测气温应在同一时间。
C。水的三态变化可逆,过程中物质本身不变,冰融化吸热,水也能从固态直接升华成气态。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微粒
加快
不同
固态;液态;气态
蒸发;吸收
凝结;放出
气泡;保持不变
固;吸收
温度计;℃(摄氏度)
积云;层云;卷云
毫米;雨量器
风向标;风速仪
气温;风向;风力(答案不唯一,还可填降雨量、云量等)
阴天
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物质在水中溶解有一定限度,搅拌不能使其无限溶解。
√。研碎冰糖增大接触面积,能加快溶解。
×。水蒸气遇冷可液化变回水。
√。冬天玻璃窗冰花是室内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
×。水在标准大气压下 100℃沸腾,气压变化时沸点改变。
×。测量气温应在室外通风、不被阳光直射处。
√。积云常与晴天有关。
×。风向是风的来向。
×。天气预报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误差。
√。水三态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
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特点:
液态水→气态水蒸气(蒸发):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过程吸收热量,水分子运动加剧,间隔变大,物质状态改变,化学性质不变。如湿衣服晾干。
气态水蒸气→液态水(凝结):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水分子运动减慢,间隔变小,聚集形成小水珠。如早晨树叶露珠。
液态水→固态冰(凝固):水温度降低到 0℃及以下,放出热量,水分子运动减弱,有序排列成冰,体积变大。如冬天河水结冰。
固态冰→液态水(熔化):冰温度升高到 0℃及以上,吸收热量,水分子运动加剧,冰融化成水。如春天冰雪消融。
固态冰→气态水蒸气(升华):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吸收热量,如冬天冰冻衣服变干。
气态水蒸气→固态冰(凝华):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放出热量,如冬天玻璃窗冰花。
1.观测天气要素、方法及工具:
气温:用温度计测量,放在通风、不被阳光直射处,单位℃。
风向:风向标测量,箭头指向风的来向。
风力:风速仪测量,也可根据风的表现估测,单位级。
降雨量:雨量器测量,单位毫米,收集雨水后读取刻度。
云量:通过观察天空中云所占比例判断,分为晴天、多云、阴天。
云的类型:观察云的形状,分为积云、层云、卷云。
实验探究题(共 20 分)
1.两组对比实验:
冷水与热水对比,探究温度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搅拌与不搅拌对比,探究搅拌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2.控制变量原因:保证实验只有温度和搅拌两个变量,排除水的体积和食盐质量等因素干扰,确保实验结果准确,体现单一变量原则。
3.预测实验结果及理由:热水中搅拌的食盐先完全溶解。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溶解速度加快;搅拌可加快分子扩散,使溶解更快。所以热水搅拌组合溶解速度最快。
综合应用题(共 20 分)
多云天气云的情况:天空中有较多云,但仍能看见一定面积蓝天,阳光可透过云层,不是完全被云遮挡。
东南风 2 - 3 级含义:风从东南方向吹来,风力较弱,2 级风树叶微有声响,人面感觉有风;3 级风树叶及微枝摇动不息,旌旗展开。
准备物品及原因:
遮阳帽、太阳镜、防晒霜:多云有阳光,防止晒伤、晒黑。
薄外套:气温 18 - 25℃,温差较大,可保暖。
轻便运动鞋:方便公园游玩行走。
折叠伞或雨衣:虽为多云,但天气多变,预防降雨。
湘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考试试卷(二)
同学们,经过半个学期的科学学习,相信大家收获满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吧!请认真审题,仔细作答,加油!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在研究 “能加快溶解吗” 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搅拌、__________、将物体研碎等方法可以加快溶解速度。
不同的物质在相同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__________(填 “相同” 或 “不同”)的,例如,在常温下,50 毫升的水中溶解食盐的量比溶解小苏打__________(填 “多” 或 “少”)。
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的__________、液态的水和气态的__________。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这个过程需要__________热量;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这个过程会__________热量。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___℃,在水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__________(填 “会” 或 “不会”)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测量气温,测量气温时,要将其放置在室外__________、通风的地方。
云通常分为积云、__________和卷云三类,晴天时,天空中常常出现的是__________云。
降雨量的单位是__________,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来测量降雨量。
风是由于空气的__________形成的,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来观测风的方向,用__________来观测风的大小。
植物的 “身体” 一般由根、__________、叶、花、__________和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植物的根具有__________和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植物的茎具有__________植物和运输水分、养分的作用。
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只要不断搅拌,任何物质都能在水中无限溶解。( )
把一杯水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水变少了,这是因为水发生了凝结现象。( )
水在结冰的过程中,温度会一直保持在 0℃。( )
观测气温时,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测量的结果更准确。( )
积云通常与晴天天气相关,而层云常常带来降雨。( )
降雨量越大,说明雨滴越大。( )
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的去向。( )
所有植物的根都生长在土壤里。( )
植物的茎只能向上生长。( )
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 )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方糖在水中溶解速度的是( )。
A. 搅拌 B. 加入更多的水 C. 将方糖研碎 D. 用热水
常温下,50 毫升的水中大约能溶解( )克食盐。
A. 18 B. 36 C. 54 D. 72
下列现象中,属于凝结现象的是( )。
湿衣服晾干了 B. 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小水珠
水烧开变成水蒸气 D. 冰融化成水
水在( )℃时会结冰。
A. 0 B. 10 C. 100 D. -10
测量气温时,温度计应该放置在( )。
A. 教室里 B. 大树下 C. 室外通风、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 D. 室外太阳直射的地方
天空中出现大量的( )云时,通常预示着可能会下雨。
A. 积云 B. 层云 C. 卷云 D. 以上都不对
用雨量器测量降雨量时,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 )。
A. 相平 B. 高于水面 C. 低于水面 D. 随意
风向是指风的( )。
A. 大小 B. 来向 C. 去向 D. 速度
我们通常用(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A. 4 B. 6 C. 8 D. 10
植物根的主要作用是( )。
A. 制造养分 B. 固定植物 C. 开花结果 D. 运输水分
下列植物中,根属于直根系的是( )。
A. 小麦 B. 玉米 C. 大豆 D. 水稻
植物的茎能把根部吸收的水分和养分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这个过程是通过茎中的( )完成的。
A. 导管 B. 筛管 C. 纤维 D. 细胞
植物的叶在阳光的照射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氧气和( )。
A. 水分 B. 矿物质 C. 养料 D. 土壤
小明在观察植物时,发现植物的叶子上有许多细小的脉络,这些脉络是( )。
A. 导管 B. 筛管 C. 叶脉 D. 纤维
下列关于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所有植物都有花 B. 植物的种子只能通过风传播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D. 植物的茎都是直立生长的
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请简要描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并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水的三态变化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观测天气,并解释如何观测这些天气要素。
实验探究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
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烧杯、热水、冷水、食盐、搅拌棒、研钵
实验步骤:
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向两个烧杯中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食盐。
用搅拌棒搅拌其中一个装有热水的烧杯,另一个烧杯不搅拌。
观察并记录食盐在两个烧杯中溶解的速度。
实验问题:
在这个实验中,研究的是哪个因素对物质溶解速度的影响?(5 分)
实验中为什么要保证两个烧杯中加入的水和食盐的量相同?(5 分)
预测一下,哪个烧杯中的食盐溶解速度更快?并说明理由。(10 分)
实验名称:观测植物的根
实验材料:带根的植物、放大镜、小铲子
实验步骤:
用小铲子小心地将带根的植物从土壤中挖出,尽量不损伤植物的根。
观察植物根的整体形态和结构。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植物根的细节,如根毛等。
实验问题:
通过观察,你发现植物的根有哪些特点?(10 分)
根据你的观察,推测植物的根有哪些作用?并结合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说明。(10 分)
综合应用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周末,小红和家人准备去公园游玩。早上出门前,小红想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以便决定携带哪些物品。请你帮小红想一想,她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天气预报信息?如果天气预报显示当天有雨,气温较低,小红和家人应该携带哪些物品?为什么?
小明在做 “水的沸腾” 实验时,发现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不再上升。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说一说水沸腾时还有哪些现象。
这份试卷覆盖了多方面知识,希望能有效检测学习成果。你若觉得某些题型不合适,或想调整难度,可随时告诉我。
参考答案
填空题
搅拌、加热、切碎
一定量
蒸发
凝结
5.15℃
风向标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直根系、须根系
导管
光合作用
种皮、胚
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天然材料、人造材料
丝绸
判断题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100℃。
×。云量可以用来描述天气状况。

×。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种子萌发不需要阳光。

选择题
C
B
A
B
C
A
C
B
A
C
简答题
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将物体切碎等。搅拌可以使物质在水中的扩散速度加快;加热能提高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使物质分子更容易进入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将物体切碎能增大物质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溶解。
水的三态变化是指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三种状态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水受热会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水受冷到 0℃以下会结冰,冰受热会融化成水。
天气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观测气温、云、雨、风等。观测气温可以了解当天的冷热程度;观测云可以通过云量和云的形状来判断天气变化趋势;观测雨可以知道降水量的多少;观测风可以了解风向和风速,这些信息综合起来能帮助我们了解天气状况并进行天气预报。
植物的根具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根通过向四周和深处生长,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防止植物倒伏;同时,根的表面有许多细小的根毛,能增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养分,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物质。
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多种。风力传播,如蒲公英的种子带有绒毛,能随风飘散;水力传播,如莲蓬能漂浮在水面上,随水漂流传播种子;动物传播,如苍耳的种子能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被带到其他地方,还有一些果实被动物食用后,种子随粪便排出而传播;弹射传播,如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会自动炸裂,将种子弹射出去。
实验题
(1)搅拌、加热、切碎
(2)①搅拌能加快食盐溶解。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加入等量的水和食盐,一个杯子搅拌,一个杯子不搅拌,搅拌的杯子中食盐溶解得更快。②加热能加快食盐溶解。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加入等量的水和食盐,一个杯子加热,一个杯子不加热,加热的杯子中食盐溶解得更快。③切碎能加快食盐溶解。将相同质量的食盐,一份切成小块,一份不切,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加入等量的水,切成小块的食盐溶解得更快。
(1)水的蒸发
(2)①在两个相同的盘子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水,一个盘子放在阳光下,一个盘子放在阴凉处,观察发现放在阳光下的盘子中的水蒸发得更快,说明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②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水,一个杯子的口大,一个杯子的口小,观察发现口大的杯子中的水蒸发得更快,说明液体表面积越大,水蒸发得越快。③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水,一个杯子放在通风处,一个杯子放在不通风处,观察发现放在通风处的杯子中的水蒸发得更快,说明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得越快。
湘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考试试卷(三)
同学们,经过半个学期的科学学习,相信大家都收获满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吧!请认真审题,仔细作答哦!
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把冰糖放入水中,用搅拌棒快速搅拌,冰糖的溶解速度会加快。( )
所有的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 )
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无限的。( )
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 )
冬天,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 )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100℃,这个温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 )
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 )
测量气温时,把温度计放在教室里就可以准确测量出当天的气温。( )
云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
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降雨量的工具,只要把雨量器放在室外就能准确测量。( )
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的来向。( )
天气预报只需要观测气温、云和雨、风这些要素就可以了。( )
所有的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
植物的根只能向下生长。( )
植物的茎能将水分和养料从根部运输到其他部位。( )
叶子的颜色都是绿色的。( )
种子萌发只需要水分就可以了。( )
植物开花后一定会结果。( )
古代的衣服材料主要是兽皮、麻和丝绸。( )
现代建筑使用的材料比古代建筑材料更坚固、更环保。( )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方糖在水中溶解速度的是( )。
把方糖碾碎
往水里加冰块
用热水
搅拌
在相同条件下,下列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最强的是( )。
食盐
小苏打
面粉
食用油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 )。
蒸发
凝结
沸腾
结冰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过一会儿,饮料瓶外壁会出现水珠,这是因为( )。
饮料瓶里的水渗出来了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在饮料瓶外壁
饮料瓶自己产生的水
以上说法都不对
水沸腾时,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里的气体是( )。
空气
水蒸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测量气温时,应该把温度计放在( )。
阳光直射的地方
通风良好且不被阳光直射的百叶箱内
教室里
大树底下
下列云的类型中,一般不会带来降雨的是( )。
积云
层云
卷云
雨层云
当雨量器中的水面到达刻度 “50 毫米” 时,说明降雨量是( )。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风每秒行进的距离称为风速,风速的单位通常是( )。
米 / 秒
千米 / 小时
厘米 / 秒
分米 / 秒
植物的根不具有的作用是( )。
固定植物
吸收水分和养料
制造养料
储存营养
下列植物中,属于直根系的是( )。
小麦
玉米
白菜
水稻
植物的茎中,能够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 )。
筛管
导管
形成层
韧皮部
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不包括( )。
适量的水分
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阳光
充足的空气
我们穿的棉布衣服的材料来源于( )。
动物
植物
矿物
人工合成
下列材料中,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
塑料
玻璃
棉花
钢铁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这种现象叫做( )。
加快溶解的方法有( )、( )、( )等。
水有( )、( )、( )三种状态,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的过程叫做( ),这个过程会( )热量。
测量气温的工具是( ),测量降雨量的工具是( ),测量风向的工具是( ),测量风速的工具是( )。
植物的根可以分为( )和( )两大类,像菠菜这样有明显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是( )。
植物的茎具有( )植物和( )水分、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叶一般由( )和( )组成,叶片上有( )。
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
连线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将下列天气现象与对应的测量工具用线连起来。
气温 温度计
降雨量 雨量器
风向 风向标
风速 风速仪
云量 目力观测
将植物的各部分与对应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根 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
茎 运输水分和养料、支撑植物
叶 制造养料
花 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果实 保护种子、传播种子
实验分析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在研究 “搅拌是否能加快溶解” 的实验中:
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有:两个相同的烧杯、( )、( )、( )、搅拌棒等。
实验中,两个烧杯里应该加入相同( )和相同( )的水。
在一个烧杯中加入食盐后用搅拌棒搅拌,另一个烧杯中加入食盐后不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
实验现象是:搅拌的烧杯中食盐溶解得( ),不搅拌的烧杯中食盐溶解得( )。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在研究 “种子萌发的条件” 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实验:
组别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现象
A 放在湿润的棉花上,室温环境 种子萌发
B 放在干燥的棉花上,室温环境 种子未萌发
C 放在湿润的棉花上,冰箱冷藏室(低温环境) 种子未萌发
A 组和 B 组进行对比,变量是( ),实验结果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
A 组和 C 组进行对比,变量是( ),实验结果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
综合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 )、( )和( )。
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请简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并举例说明在生活中的应用。
请说出植物的根、茎、叶各有哪些主要作用,并各举一个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例子。
这份试卷覆盖了教材多个知识点,能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情况。你可以说说对试卷题型、难度等方面的看法,若有调整需求,随时告诉我。
参考答案
判断题

×
×


×
×
×

×

×
×
×

×
×
×


选择题
B
A
A
B
B
B
C
C
A
C
C
B
C
B
C
填空题
溶解
搅拌;加热;碾碎
固态;液态;气态
凝结;放出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风速仪
直根系;须根系;直根系
支撑;运输
叶片;叶柄;叶脉
胚根
连线题
气温 —— 温度计;降雨量 —— 雨量器;风向 —— 风向标;风速 —— 风速仪;云量 —— 目力观测
根 —— 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茎 —— 运输水分和养料、支撑植物;叶 —— 制造养料;花 —— 发育成果实和种子;果实 —— 保护种子、传播种子
实验分析题
食盐;水;量筒
体积;温度
形成对照,探究搅拌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快;慢
搅拌能加快溶解
2.
水分;适量的水分
温度;适宜的温度
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简答题
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为: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遇冷降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水受冷到 0℃以下会结冰。在生活中的应用:晾晒湿衣服利用水蒸发变干;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在寒冷的冬天,向结冰的路面撒盐,降低冰的熔点,使冰融化。
根的主要作用是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如萝卜,它的肉质根储存了大量营养;茎的主要作用是运输水分和养料、支撑植物,如竹子的茎可以用来搭建棚架;叶的主要作用是制造养料,如桑叶,蚕食用桑叶后能生长吐丝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