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4张PPT。宋词二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的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学习目标:
1、理解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辛弃疾南宋时,
有一个人,他是一员武将,
戎马一生,满心想的都是收复失地;
有一个人,他.是一位词人,
笔耕不辍,魂牵梦萦的还是收复失地!
魂牵梦萦的那片土地呀,
是他一生的牵挂!
这个人就是 ……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自学指导(一):
1、自读词作,结合注释,疏通诗意,思考与前面几首词作相比这首词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研读上阕,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词人写他们寄托了什么情怀?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检测自学效果
引导更正、指导运用
[译文]
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隆兴北伐失败至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哪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靠谁来问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本词最大的写作手法是用典,借典抒怀。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建功立业,令人仰慕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
寄托了什么情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自学指导(二):
1、研读词作的下阕,思考:在词作的下阕中,词人引用了哪几个典故,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2、学完这些典故之后,你觉得词人在词作中表达了哪些感情?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检测自学效果
引导更正、指导运用
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词作的下阕中,词人引用了哪几个典故,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借此事咏叹近事。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 宫,即后来的佛狸祠。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
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
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
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
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比,虽65岁仍想为国
效力:可当政着不接受他的建议,
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
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婉转流露出词人不受重用的愤懑,更体现出作者不顾年迈力衰,鞠躬尽瘁报效祖国的满腔热忱。词中用典孙权廉颇
佛狸祠刘义隆刘裕
用典赏析: 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非
但没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以
少胜多,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
想。正如《词综》所说,“发端便欲
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
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
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
2、学完这些典故之后,你觉得词人在词作中表达了哪些感情?
表达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抒发对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愤懑之情,
表现作者空有爱国热情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知识目标: 诵读课文,感受豪放词风。
能力目标:把握“景、史、情”结合的写法,
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检查预习1、给红体字注音:
浪淘 尽 樯橹
早生华 发 还酹 江月2、多音字:纶巾【现实人生】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 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三次贬谪
1、1080年~1084年:44岁时谪往黄州
※神宗死,哲宗立。太后高氏执政,东坡还朝、外任。(1085~1093)
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
※哲宗长大成人,为新党党徒挟制。
3、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海南儋州。
※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苏还京。1101年北返途中病逝。
一度下狱,
三度贬官。
命运多舛,
生活坎坷。
但他
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
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
为什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
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并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将其统一起来,既积极进取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
“入世与出世的矛盾” 苏 轼 思想复杂 外儒内道
儒家的积极入世;
道家的超脱出世;
佛家的四大皆空。旷达的苏轼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助读平台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轼作诗赋,表达对新法不满,被人诬陷为诽谤朝政而下狱。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轼,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在此期间,写就一词二赋。背景介绍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整体感知,思考: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
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哪几句描绘赤壁之景?
哪几句叙写历史人物?
哪几句抒发自己的情怀?主问题思考
上阕写了哪些景观?你认为那几句写得好?哪些字词最富表现力?为什么?“惊”——写出水势的汹涌;
“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雪”——写出水色的纯白。
“穿”——写出石壁的陡峭;以上几词,从形声色的角度,运用夸张比拟比喻的修辞,描绘一幅雄奇壮丽的赤壁江山图。景物特点:雄奇壮观、气势磅礴。?
描写作用:让人联想到三国时期复杂动荡的时代特征和赤壁大战时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为英雄人物的出场提供了一个环境背景。起笔开阔,大江汹涌奔腾,使人想起锦绣山河中涌现的千古风流人物。同时,还表现了作者苏轼博大的胸襟。
分析人物,体会情感作者写到的豪杰是谁?描写这个句子的有哪些?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豪杰形象?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有何作用? (1)以美人衬英雄,更突出周瑜的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春风得意。
(2)因被信任而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雄姿英发 风流儒雅
才华横溢 指挥若定
周瑜形象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风流人物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一时多少豪杰为什么只写周瑜?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屡遭不幸雄姿英发
东吴都督
功名成就
幸福美满江山在
周郎不在东坡在
事业不在 时运不济 壮志难酬(怀古)(伤己)34岁47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者,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神·鬼·人—苏东坡传》 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其他便都“余词尽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 方方《喜欢苏东坡(节选)》 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是这样吗?谈一下你的理解。(可联系《赤壁赋》)探讨 感奋感伤的色彩
功业无成的感慨
旷达洒脱的情怀当代社会谁堪称英雄?谁堪称风流人物提示:与时俱进,就人民于危难,无私奉献,坚强……探讨
课堂小结 明确:1、全词以纵横之笔将写景、咏史、议论、抒情 熔为一体,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格调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课堂小结1、本文的写作手法。
2、本文豪放情调的体现。2、豪放情调:
写景:意象宏伟、磅礴,意境开阔
写人:感情奔放、格调豪迈鉴赏: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思考: ①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句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② “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什么?
③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这一句表现手法是运用典故。② “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和因素。③曲折的反映了诗人的抑郁不平和怀才不遇。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念奴娇 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秋色。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月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甲)。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
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
宾客。扣舷独啸,(乙)。A、甲:妙处难与君共说 乙:不知今夕是何夕
B、甲:妙处难与君共说 乙:不知今夕何夕
C、甲:妙处难与君说 乙:不知今夕何夕
D、甲:妙处难与君说 乙:不知今夕是何夕
C拓展练习
课后作业1.背诵默写课文。
2.课后搜集苏轼豪放词一二首 。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