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第一课时(教案 分栏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3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第一课时(教案 分栏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04 19:0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一节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1.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2.3物质变化的特征7~9年级:⑦了解物质变化存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描述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过程,并存在能的转化;化学变化还会伴随沉淀、产生气体、颜色变化、发光、吸热或放热等现象 。
科学观念:能从微观视角初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认识化学变化可以产生新的物质,并伴随能的转化,其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是不断变化的”等观念。
科学思维:简单掌握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等基本思维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问题;能基于证据与逻辑,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探究实践:运用所给的基本器材,利用观察、实验等各种方法获得证据,运用所学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建构解释,得出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结论。
态度责任:在参与体验、观察、探究实践、交流等活动时,能勤于思考、乐于合作、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初步形成热爱科学、尊重事实与证据的良好品格。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对物质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基本认识,然而他们尚未系统地认识物质构成与性质的关系、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之间的联系,有待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在不同变化中的微粒运动机制”等科学概念。这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实验、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顺应“变化体现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认知角度,引导学生逐渐建构起“结构决定性质、变化体现性质以及性质决定用途”的概念逻辑结构。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3节《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第一课时,学生继学习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的微粒构成之后,进一步深化对物质变化与性质的认识。教材先通过探究酒精与水的蒸发、酒精燃烧,引导学生从物质微观层面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然后结合常见的生活现象,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变化体现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教材安排了探索活动、思考与讨论、科学阅读和实践活动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事实的能力,初步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认识物质变化与性质,建立“宏观—微观”转化的简单认知模型,为学生物质观、变化观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基本认识角度和学习思路。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 创设情境,设疑铺垫
学习活动 三支试管中的液体分别是什 教学活动 出示图片。我国交通运输部、公
么?我们如何确定呢 安部规定:禁止旅客携带汽油、酒精等
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性质差异,我们可 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示三支分别盛
以根据这些差异区分物质,也可以根据 有汽油、水和酒精的试管。
差异为物质赋予不同的用途。也正是因
为性质的差异,它们可以发生不同的变
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与
性质。
过程诊断
通过实际情境引出汽油、酒精和水这些熟悉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为进一步探究“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做好铺垫。
学校任务② 物质的变化
学习活动 探索活动(教材第127页)。 教学活动 问题讨论:
(1)酒精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辛辣、 (1)酒精所发生的上述变化,分别属
刺鼻的味道。 于什么变化
(2)涂抹酒精和水后,均有湿润和凉爽 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属
的感觉,但是水持续时间更长。 于物理变化。
(3)当点燃的火柴接触到酒精时,酒精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
会被迅速点燃,产生明亮的火焰。而点 有哪些不同
燃的火柴接触到水后,会立即熄灭,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不会点燃水。 有无新物质生成。
过程诊断
铜丝弯折和橡皮泥压成片属于物理变化;而制取氢气并点燃的过程中,锌粒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是化学变化;氢气能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燃烧后,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所以这也是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③ 物质的性质
学习活动 判断物质的性质 教学活动 自然界的变化丰富多彩,这是由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 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的性质。
性质称为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物质的性质分为哪几种
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 上述变化中所体现出来的性质分别属于
(1)铁钉和生锈的铁钉。 物质的哪种性质
(2)冰块熔化成水。
(3)橘子和腐烂的橘子。 物质的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有什么区别
化学变化强调的是过程或者现象,而化
学性质强调的是某一种“能力”或者
“属性”,与是否发生变化无关。 酒精和水有哪些不同的性质 导致它们
酒精和水的挥发性不同、密度不同、气 性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味不同等。导致它们性质差异的原因是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如酒精具有可
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 燃性可用作燃料,石墨硬度小可制造铅笔
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所以 芯,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作导线等。
它们的性质不同。
过程诊断
通过对比铜丝和橡皮泥的形状变化,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证据与逻辑,掌握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方法,进而通过三个生活实际事例,突破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判定这一难点,最后强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内容,初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 这一科学观念。
达标检测
某同学为探究金属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将黄铜片和纯铜片互相刻划,发现在纯铜片上留有划痕,而黄铜片上几乎没有划痕,实验结论为 ,这属于金属的 性质(填“物理” 或“化学”)。
(2)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放久后会生成红棕色铁锈,将铁锈刮下来,用磁铁分别去吸引铁钉和铁锈,发现磁铁能吸引铁钉,但不能吸引铁锈。
①铁钉能被磁铁吸引,这是铁钉的 (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②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说明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课堂小结
反思改进 本节课作业
如果在上这节课,我会这样设计: 板书设计
第3节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第一课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