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语言表达与综合性学习
1.(2024·潍坊中考)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学校开展“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主题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下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8分)
【材料一】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李大钊
【材料二】
1985年出生的郭玺是“八步沙林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第三代治沙人。从2016年起,他从父辈手中接过治沙的接力棒,创新采用机械治沙、网络治沙等方式,提高了治沙效率。林场管护区林草植被覆盖率从不足3%提高到70%以上。
【材料三】
武汉大学南北极科考队的青年队员们,远离亲人,投身科考研究,身处最低零下30摄氏度、最高10级大风的极地风雪世界,团队密切合作,攻克技术难关,实现了我国极地科考史上多个“从0到1”的突破。
(1)【宣青春之志】请结合“材料一”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内容紧扣活动主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6字。(2分)
(2)【扬青春之光】校报“青春·印迹”专栏,拟推介上述优秀青年事迹。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补充完成栏目导语。(3分)
青春应该留下怎样的印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春本就多姿多彩,生机无限。但从他们的青春中,总能找到最美的青春底色,汲取到奋进的力量。
(3)【解青春之惑】学校公众号正进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讨论,请结合三则材料给你的启示,发表自己的观点。(3分)
同学A:究竟要“活出怎样的人生”,我很困惑,你们是怎么思考的?
同学B:我想要平平淡淡,不“躺平”也不拼命,好好享受生活,这样的人生多惬意!
同学C:我要把精力投入有价值的事情上,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自己“热辣滚烫”的人生,名利双收,这样才有意义!
我:
2.(2024·济南市市中区校级三模)毕业在即,九年级同学自发设计并组织了“致我难忘的初中生活”毕业纪念册制作活动。(7分)
(1)活动一:采访班级故事。班级故事需要按时间顺序,如实记录三年来班级发生的重大事件。采访组的小语同学对小文同学进行了以下采访,请根据文段内容,拟写采访的问题。(4分)
小语:①
小文:班级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唱响青春,五十公里徒步”,我们班认真筹备,团结合作,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小语:②
小文:班级中的重大活动会让班级同学得到成长,或是增加凝聚力,同学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抑或让班级的同学正视问题,迎难而上。
(2)活动二:制作学生文集。为了纪念精彩的初中生活,学校准备把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做成文集。下图是文集编委会给出的构思框架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3分)
2024届学生文集的制作共有三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所有内容进行排版校对,最后印刷成册。
3.(2024·潍坊市诸城市一模)学校开展以“清明节风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8分)
【材料一】
扫墓祭祖。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其习俗由来久远。据考古,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万年前的墓葬,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代距今13 500年左右,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的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材料二】
踏青。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材料三】
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
(1)三则材料中列举的清明节风俗,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共同特点。____________是清明节风俗的中心,“踏青”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插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每空不超过4个字)(4分)
(2)下列诗句,与材料二中列举的风俗有关系的一项是(2分)(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清明节前夕,学校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开展了祭扫革命先烈的活动,确立了“缅怀革命先烈,________________”的活动主题,请你运用对偶手法,补全这一主题。(2分)
4.(2024·枣庄市滕州市二模)班级开展“走近身边的文化名人”专题学习活动,邀请你为策划人,本期专题人物为鲁班,请根据活动板块完成相关任务。(6分)
(1)【走近鲁班传说】
鲁班,又名公输般,春秋战国时期鲁国著名的工匠,是能工巧匠的代表、民间智慧的化身,被多个行业奉为祖师。鲁班传说是我国著名传说,其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的发展,大致分为如下阶段:先秦至汉初,关于鲁班事迹的记载多是他如何发明、制作物件的。汉魏至隋唐,是鲁班传说发展的重要时期,鲁班形象及事迹逐渐传说化,主要体现在鲁班活动范围的扩展,传说虚构、夸张、神异成分增加。宋元到近代,是鲁班传说大扩散、大发展时期,特别是到了近代,鲁班传说遍及全国各地。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内容,作为介绍鲁班传说的开篇语。(1分)
(2)【体验鲁班发明】
走进鲁班纪念馆,里面展示了许多鲁班的发明创造。为了让大家对鲁班的发明创造有更好的体验,场馆特别推出了“鲁班锁”(相传为鲁班为了考验儿子,用6根木条制作的一件可拼可拆的榫卯构件的玩具)作为文创产品,但因工艺复杂售价偏高,没有得到太多游客青睐。请你借鉴示例,为“鲁班锁”做产品推介。(2分)
示例:滕侯鼎(见图片)
推介语:滕侯鼎,滕国重器,一个载满历史故事的神秘古物。此款仿制摆件,既有收藏价值,也可作为礼物相赠。
示例:鲁班锁(见图片)
推介语: 。
(3)【传承鲁班精神】
参观完鲁班纪念馆,同学们对“鲁班精神”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整理文字材料时,有三个词语把握不准,请你根据对“鲁班精神”的理解,将正确的四字词语填写在横线上。(3分)
鲁班是中国古代“大国工匠”的代表人物,作为中国当之无愧的手工创造第一人,他流传给后世的不单单是工具,更是渗入血液的“鲁班精神”。如今,“鲁班精神”还有另一种诠释——“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强而力行”的①________精神、“切磋琢磨”的②________精神以及走出个人的“兴利除害”的③________精神。
5.(2024·临沂市河东区一模)为给初中生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小东班级决定举行“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为主题的活动。(5分)
(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准备在主席台两边张贴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拟写下联。(2分)
上联:韶光悄然如流水
下联:
(2)策划组决定在活动结束后,制作一本《班史》,为初中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记忆。作为策划组的成员,小东请你为《班史》设计三个板块,用四字短语命名,并以第一板块为例,注明板块的内容。(3分)
板块一:________________
板块二:班级大事
板块三:班级素描
内容:
。(不超过25个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专题四 语言表达与综合性学习
1.(2024·潍坊中考)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学校开展“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主题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下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8分)
【材料一】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李大钊
【材料二】
1985年出生的郭玺是“八步沙林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第三代治沙人。从2016年起,他从父辈手中接过治沙的接力棒,创新采用机械治沙、网络治沙等方式,提高了治沙效率。林场管护区林草植被覆盖率从不足3%提高到70%以上。
【材料三】
武汉大学南北极科考队的青年队员们,远离亲人,投身科考研究,身处最低零下30摄氏度、最高10级大风的极地风雪世界,团队密切合作,攻克技术难关,实现了我国极地科考史上多个“从0到1”的突破。
(1)【宣青春之志】请结合“材料一”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内容紧扣活动主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6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扬青春之光】校报“青春·印迹”专栏,拟推介上述优秀青年事迹。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补充完成栏目导语。(3分)
青春应该留下怎样的印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春本就多姿多彩,生机无限。但从他们的青春中,总能找到最美的青春底色,汲取到奋进的力量。
(3)【解青春之惑】学校公众号正进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讨论,请结合三则材料给你的启示,发表自己的观点。(3分)
同学A:究竟要“活出怎样的人生”,我很困惑,你们是怎么思考的?
同学B:我想要平平淡淡,不“躺平”也不拼命,好好享受生活,这样的人生多惬意!
同学C:我要把精力投入有价值的事情上,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自己“热辣滚烫”的人生,名利双收,这样才有意义!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材料一的内容源自李大钊对青年的激励,强调了青年应该具备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勇于探索、不断前进的态度。李大钊认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应该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以自由的精神、奇僻的思想、锐敏的直觉和活泼的生命力,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段话的主题是“青年应不断创新”“青年应担负起时代的使命”“青年要能创造美好的未来”;结合活动主题“强国有我·青春有为”,将“青春”与“责任”“使命”等联系起来;题干要求使用修辞手法,不超过16个字,因此,宣传标语适合用比喻、对偶修辞手法。
(2)本题考查续写句子。根据题干要求,所写句子是“拟推介材料二、材料三优秀青年事迹”;结合“青春应该留下怎样的印迹”可知,续写句子应是介绍这些青年的做法;结合后面“青春本就多姿多彩,生机无限”可知,续写句子应描绘青春的色彩。
(3)本题考查发表观点。题目中是进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讨论,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可知,青年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应该勇于创新,应该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创造价值等;结合这些发表自己的观点,观点应正确。
[答案] (1)(示例一)担负青春之使命,点燃强国之梦想。(示例二)插上青春锐敏的翅膀,为祖国翱翔。
(2)郭玺接过父辈接力棒扎根沙漠,续写青春传奇 武大南北极科考队用脚步丈量冰封之地,点亮青春底色
(3)(示例一)我想用自己的臂膀拼搏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让自己的一生不平淡。(示例二)我会脚踏实地,种下梦想,并努力实现梦想,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2.(2024·济南市市中区校级三模)毕业在即,九年级同学自发设计并组织了“致我难忘的初中生活”毕业纪念册制作活动。(7分)
(1)活动一:采访班级故事。班级故事需要按时间顺序,如实记录三年来班级发生的重大事件。采访组的小语同学对小文同学进行了以下采访,请根据文段内容,拟写采访的问题。(4分)
小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班级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唱响青春,五十公里徒步”,我们班认真筹备,团结合作,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小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班级中的重大活动会让班级同学得到成长,或是增加凝聚力,同学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抑或让班级的同学正视问题,迎难而上。
(2)活动二:制作学生文集。为了纪念精彩的初中生活,学校准备把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做成文集。下图是文集编委会给出的构思框架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3分)
2024届学生文集的制作共有三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所有内容进行排版校对,最后印刷成册。
[解析] (1)本题考查采访词设计。解答时,可根据回答内容,进行分析。第①空,结合“班级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唱响青春,五十公里徒步’,我们班认真筹备,团结合作,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的内容可知,提问应围绕“班级活动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时间范围应是“初中三年”。第②空,结合“班级中的重大活动会让班级同学得到成长,或是增加凝聚力,同学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抑或让班级的同学正视问题,迎难而上”的内容可知,提问应围绕“你认为什么才能叫作班级的重大事件呢?”或者“班级重大事件的标准是什么?”
(2)本题考查流程图。根据题目要求,认真观察构思框架图,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即可。如:2024届学生文集的制作首先要征集LOGO和题目,并择优选取;征集文章后进行汇总筛选和分类整合;然后将所有内容进行排版校对,最后印刷成册。
[答案] (1)(示例)①初中三年让你印象最深的班级活动是什么?②你认为班级重大事件的标准是什么?
(2)(示例)首先要征集LOGO和题目,并择优选取 征集文章后进行汇总筛选和分类整合
3.(2024·潍坊市诸城市一模)学校开展以“清明节风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8分)
【材料一】
扫墓祭祖。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其习俗由来久远。据考古,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万年前的墓葬,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代距今13 500年左右,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的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材料二】
踏青。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材料三】
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
(1)三则材料中列举的清明节风俗,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共同特点。____________是清明节风俗的中心,“踏青”的含义是__________,“插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每空不超过4个字)(4分)
(2)下列诗句,与材料二中列举的风俗有关系的一项是(2分)(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示例)历史悠久
扫墓祭祖
观赏春色
避免疫病
√
(3)清明节前夕,学校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开展了祭扫革命先烈的活动,确立了“缅怀革命先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活动主题,请你运用对偶手法,补全这一主题。(2分)
(示例一)赓续红色血脉 (示例二)弘扬民族精神 (示例三)传承英雄遗志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与概括。结合三则材料可知:三则材料中列举的清明节风俗,具有历史悠久的共同特点。由材料一可知,扫墓祭祖是清明节风俗的中心;由材料二“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可知,“踏青”的含义是观赏春色;由材料三“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可知,“插柳”的原因是“避免疫病”。
(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A项,写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B项,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饱览湖光山色之美,流露着喜悦轻松的心情。与材料二中列举的“踏青”风俗有关系。C项,表现早春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D项,写渭城驿馆风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3)本题考查补全活动主题。注意运用对偶手法。“缅怀革命先烈”的结构是“动词+偏正短语”,结合标题“学校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开展了祭扫革命先烈的活动”可补写为“赓续红色血脉”。
4.(2024·枣庄市滕州市二模)班级开展“走近身边的文化名人”专题学习活动,邀请你为策划人,本期专题人物为鲁班,请根据活动板块完成相关任务。(6分)
(1)【走近鲁班传说】
鲁班,又名公输般,春秋战国时期鲁国著名的工匠,是能工巧匠的代表、民间智慧的化身,被多个行业奉为祖师。鲁班传说是我国著名传说,其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的发展,大致分为如下阶段:先秦至汉初,关于鲁班事迹的记载多是他如何
发明、制作物件的。汉魏至隋唐,是鲁班传说发展的重要时期,鲁班形象及事迹逐渐传说化,主要体现在鲁班活动范围的扩展,传说虚构、夸张、神异成分增加。宋元到近代,是鲁班传说大扩散、大发展时期,特别是到了近代,鲁班传说遍及全国各地。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内容,作为介绍鲁班传说的开篇语。(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验鲁班发明】
走进鲁班纪念馆,里面展示了许多鲁班的发明创造。为了让大家对鲁班的发明创造有更好的体验,场馆特别推出了“鲁班锁”(相传为鲁班为了考验儿子,用6根木条制作的一件可拼可拆的榫卯构件的玩具)作为文创产品,但因工艺复杂售价偏高,没有得到太多游客青睐。请你借鉴示例,为“鲁班锁”做产品推介。(2分)
示例:滕侯鼎(见图片)
推介语:滕侯鼎,滕国重器,一个载满历史故事的神秘古物。此款仿制摆件,既有收藏价值,也可作为礼物相赠。
示例:鲁班锁(见图片)
推介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承鲁班精神】
参观完鲁班纪念馆,同学们对“鲁班精神”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整理文字材料时,有三个词语把握不准,请你根据对“鲁班精神”的理解,将正确的四字词语填写在横线上。(3分)
鲁班是中国古代“大国工匠”的代表人物,作为中国当之无愧的手工创造第一人,他流传给后世的不单单是工具,更是渗入血液的“鲁班精神”。如今,“鲁班精神”还有另一种诠释——“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强而力行”的①________精神、“切磋琢磨”的②________精神以及走出个人的“兴利除害”的③________精神。
[解析] (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提炼。根据语段内容,结合“鲁班传说是我国著名传说,其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提示,可以概括为“鲁班传说源远流长,历史悠久”。(2)本题考查仿写。根据示例,结合鲁班锁的特点,突出鲁班锁吸引人的地方,充分考虑游客的心理来写即可。(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强而力行”重点强调态度,第一个横线处填写“敬业奉献”;“切磋琢磨”侧重表现深入钻研,精心探讨,第二个横线处填写“精益求精”;“兴利除害”则从目的角度,兴办有利的事,清除有害的事,第三个横线处填写“爱国为民”。
[答案] (1)(示例)鲁班传说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2)(示例)鲁班锁,历经千年,一个凝聚着古人智慧与传统文化的益智玩具。外形美观,设计巧妙,在娱乐的同时,体验榫卯结构,传承非遗文化。
(3)①敬业奉献;②精益求精;③爱国为民
5.(2024·临沂市河东区一模)为给初中生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小东班级决定举行“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为主题的活动。(5分)
(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准备在主席台两边张贴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拟写下联。(2分)
上联:韶光悄然如流水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策划组决定在活动结束后,制作一本《班史》,为初中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记忆。作为策划组的成员,小东请你为《班史》设计三个板块,用四字短语命名,并以第一板块为例,注明板块的内容。(3分)
板块一:________________
板块二:班级大事
板块三:班级素描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5个字)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联。这里要围绕离别之际,“岁月如歌”主题班会活动来写。分析上联“韶光悄然如流水”,“韶光”是表示时间的词,“悄然”是形容词,“如”可对“似”“像”,“流水”是名词。据此可对:岁月荏苒似浮云;未来宽阔似海洋等。(2)本题考查活动版块的设计。活动板块主题要清楚,即“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要紧扣班级。例如:①班级留影或班级照片:包括学习、生活、班级活动等;②成长足迹:记载班级大事,展示班级的成长历程;③成员寄语:同学们的祝福,对未来的展望等。
[答案] (1)(示例)未来宽阔似海洋
(2)(示例)班级留影或班级照片 包括学习、生活、班级活动等体现学生活动的照片专题四 语言表达与综合性学习
1.(2024·潍坊中考)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学校开展“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主题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下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8分)
【材料一】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李大钊
【材料二】
1985年出生的郭玺是“八步沙林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第三代治沙人。从2016年起,他从父辈手中接过治沙的接力棒,创新采用机械治沙、网络治沙等方式,提高了治沙效率。林场管护区林草植被覆盖率从不足3%提高到70%以上。
【材料三】
武汉大学南北极科考队的青年队员们,远离亲人,投身科考研究,身处最低零下30摄氏度、最高10级大风的极地风雪世界,团队密切合作,攻克技术难关,实现了我国极地科考史上多个“从0到1”的突破。
(1)【宣青春之志】请结合“材料一”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内容紧扣活动主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6字。(2分)
(2)【扬青春之光】校报“青春·印迹”专栏,拟推介上述优秀青年事迹。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补充完成栏目导语。(3分)
青春应该留下怎样的印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春本就多姿多彩,生机无限。但从他们的青春中,总能找到最美的青春底色,汲取到奋进的力量。
(3)【解青春之惑】学校公众号正进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讨论,请结合三则材料给你的启示,发表自己的观点。(3分)
同学A:究竟要“活出怎样的人生”,我很困惑,你们是怎么思考的?
同学B:我想要平平淡淡,不“躺平”也不拼命,好好享受生活,这样的人生多惬意!
同学C:我要把精力投入有价值的事情上,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自己“热辣滚烫”的人生,名利双收,这样才有意义!
我:
[解析] (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材料一的内容源自李大钊对青年的激励,强调了青年应该具备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勇于探索、不断前进的态度。李大钊认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应该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以自由的精神、奇僻的思想、锐敏的直觉和活泼的生命力,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段话的主题是“青年应不断创新”“青年应担负起时代的使命”“青年要能创造美好的未来”;结合活动主题“强国有我·青春有为”,将“青春”与“责任”“使命”等联系起来;题干要求使用修辞手法,不超过16个字,因此,宣传标语适合用比喻、对偶修辞手法。(2)本题考查续写句子。根据题干要求,所写句子是“拟推介材料二、材料三优秀青年事迹”;结合“青春应该留下怎样的印迹”可知,续写句子应是介绍这些青年的做法;结合后面“青春本就多姿多彩,生机无限”可知,续写句子应描绘青春的色彩。(3)本题考查发表观点。题目中是进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讨论,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可知,青年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应该勇于创新,应该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创造价值等;结合这些发表自己的观点,观点应正确。
[答案] (1)(示例一)担负青春之使命,点燃强国之梦想。(示例二)插上青春锐敏的翅膀,为祖国翱翔。
(2)郭玺接过父辈接力棒扎根沙漠,续写青春传奇 武大南北极科考队用脚步丈量冰封之地,点亮青春底色
(3)(示例一)我想用自己的臂膀拼搏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让自己的一生不平淡。(示例二)我会脚踏实地,种下梦想,并努力实现梦想,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2.(2024·济南市市中区校级三模)毕业在即,九年级同学自发设计并组织了“致我难忘的初中生活”毕业纪念册制作活动。(7分)
(1)活动一:采访班级故事。班级故事需要按时间顺序,如实记录三年来班级发生的重大事件。采访组的小语同学对小文同学进行了以下采访,请根据文段内容,拟写采访的问题。(4分)
小语:①
小文:班级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唱响青春,五十公里徒步”,我们班认真筹备,团结合作,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小语:②
小文:班级中的重大活动会让班级同学得到成长,或是增加凝聚力,同学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抑或让班级的同学正视问题,迎难而上。
(2)活动二:制作学生文集。为了纪念精彩的初中生活,学校准备把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做成文集。下图是文集编委会给出的构思框架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3分)
2024届学生文集的制作共有三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所有内容进行排版校对,最后印刷成册。
[解析] (1)本题考查采访词设计。解答时,可根据回答内容,进行分析。第①空,结合“班级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唱响青春,五十公里徒步’,我们班认真筹备,团结合作,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的内容可知,提问应围绕“班级活动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时间范围应是“初中三年”。第②空,结合“班级中的重大活动会让班级同学得到成长,或是增加凝聚力,同学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抑或让班级的同学正视问题,迎难而上”的内容可知,提问应围绕“你认为什么才能叫作班级的重大事件呢?”或者“班级重大事件的标准是什么?”
(2)本题考查流程图。根据题目要求,认真观察构思框架图,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即可。如:2024届学生文集的制作首先要征集LOGO和题目,并择优选取;征集文章后进行汇总筛选和分类整合;然后将所有内容进行排版校对,最后印刷成册。
[答案] (1)(示例)①初中三年让你印象最深的班级活动是什么?②你认为班级重大事件的标准是什么?
(2)(示例)首先要征集LOGO和题目,并择优选取 征集文章后进行汇总筛选和分类整合
3.(2024·潍坊市诸城市一模)学校开展以“清明节风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8分)
【材料一】
扫墓祭祖。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其习俗由来久远。据考古,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万年前的墓葬,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代距今13 500年左右,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的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材料二】
踏青。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材料三】
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
(1)三则材料中列举的清明节风俗,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共同特点。____________是清明节风俗的中心,“踏青”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插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每空不超过4个字)(4分)
(2)下列诗句,与材料二中列举的风俗有关系的一项是(2分)(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清明节前夕,学校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开展了祭扫革命先烈的活动,确立了“缅怀革命先烈,________________”的活动主题,请你运用对偶手法,补全这一主题。(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与概括。结合三则材料可知:三则材料中列举的清明节风俗,具有历史悠久的共同特点。由材料一可知,扫墓祭祖是清明节风俗的中心;由材料二“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可知,“踏青”的含义是观赏春色;由材料三“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可知,“插柳”的原因是“避免疫病”。(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A项,写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B项,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饱览湖光山色之美,流露着喜悦轻松的心情。与材料二中列举的“踏青”风俗有关系。C项,表现早春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D项,写渭城驿馆风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3)本题考查补全活动主题。注意运用对偶手法。“缅怀革命先烈”的结构是“动词+偏正短语”,结合标题“学校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开展了祭扫革命先烈的活动”可补写为“赓续红色血脉”。
[答案] (1)(示例)历史悠久 扫墓祭祖 观赏春色 避免疫病 (2)B (3)(示例一)赓续红色血脉
(示例二)弘扬民族精神 (示例三)传承英雄遗志
4.(2024·枣庄市滕州市二模)班级开展“走近身边的文化名人”专题学习活动,邀请你为策划人,本期专题人物为鲁班,请根据活动板块完成相关任务。(6分)
(1)【走近鲁班传说】
鲁班,又名公输般,春秋战国时期鲁国著名的工匠,是能工巧匠的代表、民间智慧的化身,被多个行业奉为祖师。鲁班传说是我国著名传说,其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的发展,大致分为如下阶段:先秦至汉初,关于鲁班事迹的记载多是他如何发明、制作物件的。汉魏至隋唐,是鲁班传说发展的重要时期,鲁班形象及事迹逐渐传说化,主要体现在鲁班活动范围的扩展,传说虚构、夸张、神异成分增加。宋元到近代,是鲁班传说大扩散、大发展时期,特别是到了近代,鲁班传说遍及全国各地。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内容,作为介绍鲁班传说的开篇语。(1分)
(2)【体验鲁班发明】
走进鲁班纪念馆,里面展示了许多鲁班的发明创造。为了让大家对鲁班的发明创造有更好的体验,场馆特别推出了“鲁班锁”(相传为鲁班为了考验儿子,用6根木条制作的一件可拼可拆的榫卯构件的玩具)作为文创产品,但因工艺复杂售价偏高,没有得到太多游客青睐。请你借鉴示例,为“鲁班锁”做产品推介。(2分)
示例:滕侯鼎(见图片)
推介语:滕侯鼎,滕国重器,一个载满历史故事的神秘古物。此款仿制摆件,既有收藏价值,也可作为礼物相赠。
示例:鲁班锁(见图片)
推介语: 。
(3)【传承鲁班精神】
参观完鲁班纪念馆,同学们对“鲁班精神”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整理文字材料时,有三个词语把握不准,请你根据对“鲁班精神”的理解,将正确的四字词语填写在横线上。(3分)
鲁班是中国古代“大国工匠”的代表人物,作为中国当之无愧的手工创造第一人,他流传给后世的不单单是工具,更是渗入血液的“鲁班精神”。如今,“鲁班精神”还有另一种诠释——“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强而力行”的①________精神、“切磋琢磨”的②________精神以及走出个人的“兴利除害”的③________精神。
[解析] (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提炼。根据语段内容,结合“鲁班传说是我国著名传说,其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提示,可以概括为“鲁班传说源远流长,历史悠久”。(2)本题考查仿写。根据示例,结合鲁班锁的特点,突出鲁班锁吸引人的地方,充分考虑游客的心理来写即可。(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强而力行”重点强调态度,第一个横线处填写“敬业奉献”;“切磋琢磨”侧重表现深入钻研,精心探讨,第二个横线处填写“精益求精”;“兴利除害”则从目的角度,兴办有利的事,清除有害的事,第三个横线处填写“爱国为民”。
[答案] (1)(示例)鲁班传说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2)(示例)鲁班锁,历经千年,一个凝聚着古人智慧与传统文化的益智玩具。外形美观,设计巧妙,在娱乐的同时,体验榫卯结构,传承非遗文化。
(3)①敬业奉献;②精益求精;③爱国为民
5.(2024·临沂市河东区一模)为给初中生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小东班级决定举行“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为主题的活动。(5分)
(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准备在主席台两边张贴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拟写下联。(2分)
上联:韶光悄然如流水
下联:
(2)策划组决定在活动结束后,制作一本《班史》,为初中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记忆。作为策划组的成员,小东请你为《班史》设计三个板块,用四字短语命名,并以第一板块为例,注明板块的内容。(3分)
板块一:________________
板块二:班级大事
板块三:班级素描
内容:
。(不超过25个字)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联。这里要围绕离别之际,“岁月如歌”主题班会活动来写。分析上联“韶光悄然如流水”,“韶光”是表示时间的词,“悄然”是形容词,“如”可对“似”“像”,“流水”是名词。据此可对:岁月荏苒似浮云;未来宽阔似海洋等。(2)本题考查活动版块的设计。活动板块主题要清楚,即“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要紧扣班级。例如:①班级留影或班级照片:包括学习、生活、班级活动等;②成长足迹:记载班级大事,展示班级的成长历程;③成员寄语:同学们的祝福,对未来的展望等。
[答案] (1)(示例)未来宽阔似海洋
(2)(示例)班级留影或班级照片 包括学习、生活、班级活动等体现学生活动的照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