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答案
一 、选择题(48分)
【答案】1.B 2.B 3.D
1.高端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先进的科技和强大的研发能力,科技实力是推动高端产业发展的核
心动力。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虽然也很重要,但在布局高端产业时,科技
实力才是最关键的因素。故选B。
2.产业协同创新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主要目的是
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故选B。
3.推动新质生产力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意味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这种发展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即从传统的、高污染、高能
耗的产业向更加环保、高效、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变。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可以实现经济增长
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提高区域经济的质量和效益。虽然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减少
环境污染也是重要的目标,但它们更多是实现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中间目标或手段。故选D。
【答案】4.C 5.D
4.光伏发电受天气等因素影响,电力输出不稳定。储能电池可以在电力充足时储存电能,在
电力不足时输出电能,从而稳定电力输出,保障抽水灌溉的电力稳定性。调节发电电压、提
升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不是其主要作用。故选C。
5.零碳示范工程通过光伏发电改造,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量,但不是无碳排放,①错
误;相比从300千米外运入柴油,光伏发电可降低治沙成本,②正确;该工程实现了绿色发
展,④正确;该工程主要是为了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与提高石油产量无关,③错误。
故选D。
【答案】6.C 7.C
6.从孤立城市发展到以单中心为特点的大都市区阶段,产业的集聚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产业在某一区域集聚,吸引相关企业和人口的聚集,带动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空间结构的变化,
具有辐射带动作用,C 正确;政策规划引导布局虽然也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 A 错误;
交通设施完善拓展是产业集聚和城市发展的促进条件,而非主导因素,B 错误;人口迁移空
间改变是产业集聚的结果,不是主导因素, D 错误。故选C。
7.在多中心网络化阶段,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多元化,信息服务流不再单纯地向中心
城市高度集聚,A 错误;信息服务流不是由中心向外围递减明显,多中心使得信息分布相对
均衡化,B 错误;在多中心网络化阶段,信息服务流在各个节点之间形成更为紧密复杂的网
络联系,促进信息的快速流通和共享,而不是仅在核心节点间流动频繁, 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答案】8.C 9.B 10.B
8.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青海湖水体表层接受太阳辐射多,温度较高,随着
深度增加,太阳辐射减弱,温度降低,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层,C 正确;湖泊面积、地热梯
度和人类活动对湖泊水体温度分层影响较小,A、B、D 错 误。故选 C。
9.风力大,搅动表层水体,使水体混合增强,水温垂直分布趋于均匀,从而抑制温跃层的形
成,反之亦成立。故选B。
10.透明度高的水体,太阳辐射更容易穿透至较深层,使得深层水体能接收到太阳辐射能量,
使温跃层深度变大,两者呈正相关,①正确、②错误;表层水温降低时,水体密度增大,表
层冷水下沉并混合到深层,导致温跃层上界位置下移,深度变大,两者呈负相关,③错误、
④正确。故选B。
1
【答案】11.A 12.C 13.D
11.王庄一带地层岩石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故选A。
12.图中断层两侧岩层宽度未发生变化,说明断层未发生垂直错动,A、B错误:据图可知,
断层东北侧相对西南侧,向东南方向发生了水平移动(以地层D 为参照物),C 正确。故选
C。
13.该地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古生代)外力沉积、岩层褶皱、断层作用、花岗岩侵
入、不整合覆盖。并且由图可看出,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未受断层、褶皱及岩浆侵入等影响,
说明不整合覆盖发生时间相对最晚。故选D。
【答案】14.D 15.A 16.A
14.据图可知,与冷季相比,暖季狍日活动节律特点为:上午活动时间提前,下午活动时间
延迟,全天活动时间较长且分散。故选D。
15.由于秦岭山地比东北山地纬度更低,气温较高,因此秦岭山地海拔较高处才能形成与东
北山地相似的局地气候条件,从而形成适宜狍生存的自然环境。故选A。
16.冬季温带森林常有大雪,常绿针叶林林内与林外相比较,有可供狍食用的果实或枝叶,
食物较丰富;积雪较少,活动空间更广;郁闭度高,隐蔽性更好;风力较小,气温相对较高。
但根据材料信息,狍“大部分活动时间都在啃食植被”,可知其偏好在常绿针叶林区域内活动
的最主要原因是林内食物更丰富。故选A。
二、非选择题(52分)
17. (20分)
(1)有利自然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枸杞糖分积累(2分);黄河流经,提供
灌溉水源(2分)。
主要环境问题:过度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2分);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剧土地荒漠化
(或水资源紧张)(2分);单一作物种植破坏生态平衡(2分)。(任答两点得4分)
(2)节水滴灌:减少蒸发损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短缺)(2分);有机种植: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改善土壤结构(减轻土地盐碱化)和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产品质量和市
场竞争力(2分):产业链延伸: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
(2分)。
(3)优化方向1:发展生态农业(1分)。理由:中宁县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
弱,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分)
优化方向2:发展特色农业(1分)。理由:“中宁枸杞”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发展
特色农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2分)
(其它优化方向,如加强品牌建设,研发抗旱品种,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生态观光
农业等,只要理由充分,也可酌情给分。)
18. (17分)
(1)影响因素:土壤(1分)、植被(1分)等。
作用:植被通过根系固结土壤(1分),增加地表粗糙度(1分),减缓水流速度,从而
降低侵蚀强度,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1分)。号
(2)不能。(1分)
理由:实验中仅改变流量(1分),保持坡度不变(1分),没有控制其他变量(如地表
物质组成)完全相同(1分),故不能直接证明结论。
(3)虽然坡度减小会减弱流水侵蚀能力(1分),但流量的大幅增加使流水侵蚀能力总体有
所增强(1分),所以沟谷深度略微增加;坡度减小,水流速度减慢(1分),流水下蚀作用
减弱(1分),侧蚀作用相对增强(1分),使得沟谷在向深处侵蚀的同时更多地向两侧拓宽,
2
所以沟谷形态更宽浅。
(4)流量增加延长泥沙搬运的距离(1分),但坡度减小使下游流速递减更显著(1分),分
选作用更明显(1分)。
19. (15分)
(1)春季南下冷空气易与北上暖湿气流交汇(1分),形成强对流天气(1分);地处(粤东
北)山区(1分),地形抬升加剧空气对流强度(1分);春季气温回升,蒸发加剧(1分),
大气中水汽充足(1分),易形成冰雹。
(2)冰雹粒径大(1分),持续时间长(1分),冲击力强;3月烤烟处于生长旺期(1分),
叶片薄、茎秆脆,抗灾能力弱(1分);烟农抗灾经验不足(1分),缺乏防雹设施(1分)
等。
(3)碘化银作为凝结核(或催化剂),可促使云层中的大量过冷水滴凝结成小冰晶(1分),
减少云层中的水分(1分),从而减少(或抑制)大冰雹的形成(1分)。
3姓名:
准考证号: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4一2025年高三第二次联考
地理试卷
说明: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向75分钟。
2.全卷分为试題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我国某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打造工业新质生产力高地。该地区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
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当地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企业入驻,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同时,该地区积
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推动工业新质生产力与生态环垅协调发展。据此回答1一3题。
1.该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高端产业,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理位置
B.科技实力
C.基础设施
D.市场需求
2.该地区产业协同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优化产业结构
B.增强产业集聚
C.推动产业分工
D.改善生态环境
3.该地区推动新质生产力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其主要目的是
A.降低能源消耗
B.提高经济效益
C.减少环境污染
D.促进产业升级
为开发塔里木盆地丰富的石油资源,某公司投资建设了塔里木沙漠公路,为防止风沙对公
路的侵蚀,还建设了公路沿线防护林,因地处沙漠腹地,且水源并分布较分散,需抽水灌溉。该
地利用柴油发电机发电抽取地下水灌溉防护林,但柴油要从300千米外运入。为实现节能减
排、绿色发展,当地启动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对沙漠公路沿线柴油发电水源地进行
光伏发电改造。下图为“油改屯”方案工作原理示意图。据此回答4一5题。
光伏
光伏
光伏
电
水泵
列阵
控制器
逆变器
18.5kW
电
电
储能
柴油
电池
发电机
4.“油改电”方案中储能电池的主要作用是
A.调节发电电压
B.提升发电效率
C.稳定电力输出
D.降低发电成本
5.塔里木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的意义包括
①实现无碳排放
②降低治沙成本
③提高石油产量
④促进绿色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高三年级)地理试卷第1页(共6页)
世界上大都市的发辰虽然谷月·一一四有摄市规核芬大,由中心句外国扩张,形成了
提律性的空问结构。一:来说,大都市区空同结构自内向外可以分为三个图层一中心境区、
中心城市、大部市区,分别代表了大都市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一孤立发市的发展阶玫(国。
以单中心为特点的大都市区发展价段(田b)、以多中心网络化为特点的城市区战发展阶段(田c).
据北回答6一7题。
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获取全科
价息段务流
生产制造流
商品流
。服务业
制渣业
城市界线
大都市区
(a)
(b)
(城市一区域)界线①
(c)
6,从孤立城市发展到以单中心为特点的大都市区阶段,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八.政策规划引导布局
B.交通设施完善拓展
C.产业集聚辐射带动
D.人口迁移空间改变
7.大都市区阶段发展到多中心网络化阶段时,信息服务流的变化趋势是
A.趋向中心城市高度集聚
B.由中心向外围递减明显
C.网络联系更为紧密复杂
D.仅核心节点间流动频繁
青海湖水体温度随深度变化呈现明显的热力分层现象,自上而下形成支温层、温跃层和均
温层。其中湖泊温跃层的形成与风力、水体混合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温跃层深定范田
与水体遂明度和表层水温呈显著相关性。下图示意2024年8月青海湖湖心某监测,点水温善直
分布。据此回答8一10题。
温度」℃
4
6
8101214161820
0TTT
10
兴
15
20
25
30
8.青海湖水体呈现明显的热力分层现象,主要影响因紫是
A.湖泊面积
B.地热梯度
C.太阳辐射
D.人类活动
9.湖泊温跃层的形成与风力、水体混合等因紫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
A.风力大,水体混合减弱,促进温跃层形成
B.风力大,水体混合增强,抑制温跃层形成
C.风力小,水体混合减弱,抑制温跃层形成
D.风力小,水体混合增强,促进温跃层形成
10.湖泊温跃层深度
①与水体透明度呈正相关
②与水体透明度呈负相关
③与表层水温呈正相关
④与表层水温呈负相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高三年级)地理试卷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