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复习研究专题三跨学科融合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地理复习研究专题三跨学科融合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5-05 19:48:27

文档简介

语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仙”李白不仅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个“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读李白行走足迹示意图,完成1~2题。
1.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描写的景观位于(  )
A.长江中上游 B.长江中下游
C.淮河下游 D.黄河中上游
2.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映的是(  )
A.四川省地形崎岖 B.山西省交通不便
C.云南省位于边疆 D.贵州省晴天较多
1.A 2.A [第1题,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分别是宜昌、湖口;长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通过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可以得出此诗句描绘的地区为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区。第2题,四川省简称川或蜀,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靠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因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历史上人们对四川盆地地形崎岖、交通艰难的描述。]
数学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是人口总量从增加到减少的转折点。读某地不同时间段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各个时间段人口变化趋势,描述错误的是(  )
A.①人口增加速度加快 B.②人口数量最多
C.③人口增长速度趋缓 D.④人口停止增长
4.2023年末,我国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率为7.87‰。我国人口变化趋势与图中时间段最为接近的是(  )
A.① B.③ C.④ D.⑤
3.B 4.D [第3题,由①到②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上升趋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长,不是人口总量最大的时候;由③到④阶段自然增长率虽然降低,但仍然大于零,故该阶段人口一直在不断增长,而④之后,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④人口数量达到最大。第4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6.39‰-7.87‰=-1.48‰,出现负增长,最接近⑤。]
河流和地形关系密切。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5~6题。
5.当图中A地气温为20 ℃时,B地的气温为(  )
A.18 ℃ B.23 ℃ C.18.2 ℃ D.17 ℃
6.图中A地到B地图上距离2厘米,实地距离2千米,该图比例尺是(  )
A.1∶100 000
B.1/10 000
C.两百万分之一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千米
5.C 6.A [第5题,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图中A地的海拔为300米,B地的海拔为600米,海拔升高了300米,气温约下降1.8 ℃,故A地气温为20 ℃时,B地气温应为18.2 ℃。第6题,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中A地到B地图上距离2厘米,实地距离2千米,该图比例尺是2∶200 000即1∶100 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历史
7.“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西汉设“敦煌郡”以定名,之后该地区在历史上因政权变动几经改名,最终定为敦煌。读敦煌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月氏为________(填“游牧”或“农耕”)部族,当时农业类型以________为主,主要原因是该地区________。
(2)敦煌郡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商人经河西走廊看到的农田主要以________为灌溉水源,该水源在________季会停止,不利于农业发展。
(3)西汉时商队过敦煌郡后,自现________(省级行政区)出境到中亚,从长安到敦煌郡再到该省区,地表景观最终变为以________为主,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4)唐朝时期,敦煌郡受长安影响,元宵节会举行盛大的燃灯供佛活动,该节日可能与________(宗教)相关,除此之外,长安与敦煌郡等地的元宵节活动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2点)
(5)敦煌壁画历经我国多个朝代,是我国历朝历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请你列举两项游客可践行的保护敦煌壁画的措施。
[答案] (1)游牧 畜牧业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2)高山冰雪融水 秋冬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戈壁沙漠 海陆位置
(4)佛教 猜灯谜、吃元宵(汤圆)、赏花灯等
(5)不用闪光灯拍照;不触摸壁画;不擅闯未开发区域等。
学科综合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跨学科主题学习】泰安某中学地理社团的同学进行跨学科主题探究学习,下图为西北地区位置示意图及西北某地气候资料。
【品读历史】
葡萄于汉朝时期传入中国,汉书言,张骞使西域还,始得此种。葡萄喜温,喜光,湿度不易过大,果实膨大期最适宜气温为20~30 ℃。如果昼夜温差大,着色及糖度更好。
(1)葡萄现已在新疆大面积种植。简要分析西北地区种植葡萄的有利自然条件。
【邂逅语文】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广为流传。这里的“春风”是指________风,它影响不到的地区降水少。
【遇见生物学】
无籽葡萄利用“三倍体”技术培育而成,营养价值更高,更受人们的欢迎。
(3)无籽葡萄的出现,体现了农业受________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欣赏音乐】
“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临行前种下了一颗葡萄……”(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4)结合图分析,吐鲁番发展灌溉农业的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乡村振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加大力度发展葡萄产业。
(5)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请你写出一条发展葡萄产业的可行措施。
[答案] (1)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累积。
(2)夏季
(3)科技(科学技术)、市场
(4)冰雪融水 地下水 山地降水
(5)当地政府可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区域的知名度;发展葡萄深加工业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
专题三 跨学科融合
本专题是近年地理中考的重点,包括跨语文、数学、历史、生物等,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关于本专题的占比有一定提高,跨语文常考查诗词、小说等;跨数学常考查统计图、地理计算等;跨历史常考查古代史、现代史等;跨生物常考查生态养殖、植树种草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仙”李白不仅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个“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读李白行走足迹示意图,完成1~2题。
语文
1.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描写的景观位于
(  )
A.长江中上游 B.长江中下游
C.淮河下游 D.黄河中上游
2.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映的是(  )
A.四川省地形崎岖 B.山西省交通不便
C.云南省位于边疆 D.贵州省晴天较多


1.A 2.A [第1题,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分别是宜昌、湖口;长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通过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可以得出此诗句描绘的地区为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区。第2题,四川省简称川或蜀,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靠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因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历史上人们对四川盆地地形崎岖、交通艰难的描述。]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是人口总量从增加到减少的转折点。读某地不同时间段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完成3~4题。
数学
3.下列关于图中各个时间段人口变化趋势,描述错误的是(  )
A.①人口增加速度加快 B.②人口数量最多
C.③人口增长速度趋缓 D.④人口停止增长
4.2023年末,我国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率为7.87‰。我国人口变化趋势与图中时间段最为接近的是(  )
A.① B.③ C.④ D.⑤


3.B 4.D [第3题,由①到②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上升趋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长,不是人口总量最大的时候;由③到④阶段自然增长率虽然降低,但仍然大于零,故该阶段人口一直在不断增长,而④之后,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④人口数量达到最大。第4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6.39‰-7.87‰=-1.48‰,出现负增长,最接近⑤。]
河流和地形关系密切。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5~6题。
5.当图中A地气温为20 ℃时,B地的气温为(  )
A.18 ℃ B.23 ℃ C.18.2 ℃ D.17 ℃
6.图中A地到B地图上距离2厘米,实地距离2千米,该图比例尺是
(  )
A.1∶100 000
B.1/10 000
C.两百万分之一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千米


5.C 6.A [第5题,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图中A地的海拔为300米,B地的海拔为600米,海拔升高了300米,气温约下降1.8 ℃,故A地气温为20 ℃时,B地气温应为18.2 ℃。第6题,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中A地到B地图上距离2厘米,实地距离2千米,该图比例尺是2∶200 000即1∶100 000,表示图上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7.“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西汉设“敦煌郡”以定名,之后该地区在历史上因政权变动几经改名,最终定为敦煌。读敦煌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
(1)“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月氏为________(填“游牧”或“农耕”)部族,当时农业类型以________为主,主要原因是该地区__________________。
(2)敦煌郡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商人经河西走廊看到的农田主要以______________为灌溉水源,该水源在________季会停止,不利于农业发展。
(3)西汉时商队过敦煌郡后,自现_________________(省级行政区)出境到中亚,从长安到敦煌郡再到该省区,地表景观最终变为以_________为主,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
游牧
畜牧业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高山冰雪融水
秋冬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戈壁沙漠
海陆位置
(4)唐朝时期,敦煌郡受长安影响,元宵节会举行盛大的燃灯供佛活动,该节日可能与________(宗教)相关,除此之外,长安与敦煌郡等地的元宵节活动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2点)
(5)敦煌壁画历经我国多个朝代,是我国历朝历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请你列举两项游客可践行的保护敦煌壁画的措施。
佛教
猜灯谜、吃元宵(汤圆)、赏花灯等
[答案] (5)不用闪光灯拍照;不触摸壁画;不擅闯未开发区域等。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跨学科主题学习】泰安某中学地理社团的同学进行跨学科主题探究学习,下图为西北地区位置示意图及西北某地气候资料。
学科综合
【品读历史】
葡萄于汉朝时期传入中国,汉书言,张骞使西域还,始得此种。葡萄喜温,喜光,湿度不易过大,果实膨大期最适宜气温为20~30 ℃。如果昼夜温差大,着色及糖度更好。
(1)葡萄现已在新疆大面积种植。简要分析西北地区种植葡萄的有利自然条件。
【邂逅语文】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广为流传。这里的“春风”是指________风,它影响不到的地区降水少。
夏季
【遇见生物学】
无籽葡萄利用“三倍体”技术培育而成,营养价值更高,更受人们的欢迎。
(3)无籽葡萄的出现,体现了农业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欣赏音乐】
“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临行前种下了一颗葡萄……”(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4)结合图分析,吐鲁番发展灌溉农业的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科技(科学技术)、市场
冰雪融水
地下水
山地降水
【乡村振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加大力度发展葡萄产业。
(5)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请你写出一条发展葡萄产业的可行措施。
[答案] (1)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累积。
(5)当地政府可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区域的知名度;发展葡萄深加工业等。语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仙”李白不仅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个“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读李白行走足迹示意图,完成1~2题。
1.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描写的景观位于(  )
A.长江中上游 B.长江中下游
C.淮河下游 D.黄河中上游
2.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映的是(  )
A.四川省地形崎岖 B.山西省交通不便
C.云南省位于边疆 D.贵州省晴天较多
数学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是人口总量从增加到减少的转折点。读某地不同时间段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各个时间段人口变化趋势,描述错误的是(  )
A.①人口增加速度加快 B.②人口数量最多
C.③人口增长速度趋缓 D.④人口停止增长
4.2023年末,我国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率为7.87‰。我国人口变化趋势与图中时间段最为接近的是(  )
A.① B.③ C.④ D.⑤
河流和地形关系密切。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5~6题。
5.当图中A地气温为20 ℃时,B地的气温为(  )
A.18 ℃ B.23 ℃
C.18.2 ℃ D.17 ℃
6.图中A地到B地图上距离2厘米,实地距离2千米,该图比例尺是(  )
A.1∶100 000
B.1/10 000
C.两百万分之一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千米
历史
7.“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西汉设“敦煌郡”以定名,之后该地区在历史上因政权变动几经改名,最终定为敦煌。读敦煌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月氏为________(填“游牧”或“农耕”)部族,当时农业类型以________为主,主要原因是该地区________。
(2)敦煌郡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商人经河西走廊看到的农田主要以________为灌溉水源,该水源在________季会停止,不利于农业发展。
(3)西汉时商队过敦煌郡后,自现________(省级行政区)出境到中亚,从长安到敦煌郡再到该省区,地表景观最终变为以________为主,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4)唐朝时期,敦煌郡受长安影响,元宵节会举行盛大的燃灯供佛活动,该节日可能与________(宗教)相关,除此之外,长安与敦煌郡等地的元宵节活动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2点)
(5)敦煌壁画历经我国多个朝代,是我国历朝历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请你列举两项游客可践行的保护敦煌壁画的措施。
学科综合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跨学科主题学习】泰安某中学地理社团的同学进行跨学科主题探究学习,下图为西北地区位置示意图及西北某地气候资料。
【品读历史】
葡萄于汉朝时期传入中国,汉书言,张骞使西域还,始得此种。葡萄喜温,喜光,湿度不易过大,果实膨大期最适宜气温为20~30 ℃。如果昼夜温差大,着色及糖度更好。
(1)葡萄现已在新疆大面积种植。简要分析西北地区种植葡萄的有利自然条件。
【邂逅语文】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广为流传。这里的“春风”是指________风,它影响不到的地区降水少。
【遇见生物学】
无籽葡萄利用“三倍体”技术培育而成,营养价值更高,更受人们的欢迎。
(3)无籽葡萄的出现,体现了农业受________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欣赏音乐】
“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临行前种下了一颗葡萄……”(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4)结合图分析,吐鲁番发展灌溉农业的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乡村振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加大力度发展葡萄产业。
(5)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请你写出一条发展葡萄产业的可行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