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讲)世界的气候(课件83张+学案)-中考地理复习考点梳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第二讲)世界的气候(课件83张+学案)-中考地理复习考点梳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5-06 07:26:41

文档简介

第二讲 世界的气候
考点 考向 频次 分值 难度 常考题型
认识世界的气候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023年·T17(1)(2) 2 *
气候与人类活动 2022年·T6 1 **
任务 认识世界的气候
1.填空
(1)________和________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2)气候与人们的________关系密切。例如,衣、食、住、行等方面;气候对________生产的影响最显著;全球________导致沿海国家的低地被淹没。
(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________会改善局地小气候;过度伐木、燃烧化石燃料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等。
2.判断
(1)读四种热带气候直方图,判断下列气候特征的描述正误。
①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  )
②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  )
③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  )
④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  )
(2)读四种温带部分气候直方图,判断下列气候特征的描述正误。
①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
②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  )
④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
3.填图
全球气候分布模式(以北半球亚、欧、非大陆为例),填出部分气候名称。
4.连线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A.地形因素
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B.纬度因素
③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C.人类活动
④全球变暖                 D.海陆位置
气候类型图的判读
1.(2023·宁阳期末)下图为某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月降水量图。判断这种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B.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
C.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D.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读下面五地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完成2~3题。
2.图示的四种热带气候类型其共同特点是(  )
A.全年高温 B.全年多雨
C.夏季高温 D.夏季多雨
3.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全年温和湿润
D.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4.学习地图的时候,可以把复杂的图形简单化。下图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气候类型________(填“多样”或“单一”),分布________(填“有”或“无”)规律可循。
(2)热带气候类型分布纬度最________(填“高”或“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对比,两者气温年较差都比较________(填“大”或“小”),两者中,________(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
(3)图中A为________气候,B为________气候,两者一东一西分布于大陆两侧。此外,降水也有差异,________(填“A”或“B”)是冬雨型,________(填“A”或“B”)是夏雨型。
(4)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气候类型分布于________(纬度)至________(纬度)之间,年降水量最少的是________气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气候类型的判读口诀
热带雨林南北十,高温多雨皆夏日。
热带草原十归线,干湿季节交替变。
热带季风十归东,旱雨来自冬夏风。
热带沙漠回归三,终年高温雨不见。
地中海、三四西,夏炎燥、冬温雨。
温带海洋四六西,夏凉冬温水均匀。
亚季回归三五东,夏雨冬暖季显著。
温季风、东部找,夏热雨、冬寒燥。
温带大陆内部跨,终年少雨温差大。
亚寒北纬五七十,冬季长寒夏暖湿。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024·泰山区期中)泰安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模拟实验。读图,完成5~6题。
5.实验数据中缺失了夜晚砂石的温度,你认为夜晚砂石的温度最有可能是(  )
A.24 ℃ B.12 ℃
C.21 ℃ D.26 ℃
6.该实验原理可用于解释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是(  )
A.暑假期间,同学们喜欢去沿海地区玩
B.暑假期间,同学们喜欢去山上避暑
C.寒假期间,同学们喜欢去山上滑雪
D.寒假期间,同学们喜欢去海南过年
7.探究与发现。
【探究目标】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 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燃烧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探究思考】
(1)读图甲,两等量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A地纬度较______(填“低”或“高”),受热面积小,光热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热量____(填“多”或“少”)。
(2)图乙中实验证明,白天砂石温度比水高,夜晚砂石温度比水低。这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不同,砂石(代表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水(代表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同纬度陆地与海洋相比,夏季________的气温高,冬季则相反。
(3)图丙中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为茂密的森林,东侧为草原荒漠,这是因为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西侧位于山脉的迎风坡,降水________。
【探究结论】
(4)根据材料可知,影响气候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形成只与某一种气候因素有关?
不是。 世界各地的气候特征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目前阶段研究的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在分析某个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的时候,要分清主次,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
气候与人类活动
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因温室效应而造成温度上升的气候变化,而其所造成的效应称之为全球变暖效应。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正确的(  )
A.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大气降水增多,农作物增产
B.高纬度国家不需要防治全球气候变暖
C.全球气候变暖完全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所致
D.全球气候变暖会给局部地区带来好处,但从全球来说,弊大于利
9.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树立环保意识
B.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力度
C.植树造林
D.绿色出行
可可是制作巧克力的原材料,炎热而又多雨的环境最适宜可可的生长。下图为可可及主要生产国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最适宜可可生长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11.适宜可可生长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赤道附近
B.沿海地区
C.回归线附近
D.大陆内部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气候影响农作物的品种:如我国东部地区农作物“南稻北麦”就体现出这一特点。
(2)气候影响农作物的熟制:从热带地区的“一年三熟” 到寒温带地区的“一年一熟”,热量起了决定性作用。
课后检测,请完成限时提能训练(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二讲 世界的气候
考点 考向 频次 分值 难度 常考题型
认识世界的气候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023年·T17(1)(2) 2 *
气候与人类活动 2022年·T6 1 **
任务 认识世界的气候
1.填空
(1)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2)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例如,衣、食、住、行等方面;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全球变暖导致沿海国家的低地被淹没。
(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植树造林会改善局地小气候;过度伐木、燃烧化石燃料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等。
2.判断
(1)读四种热带气候直方图,判断下列气候特征的描述正误。
①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
②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
③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
④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
(2)读四种温带部分气候直方图,判断下列气候特征的描述正误。
①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②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
④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3.填图
全球气候分布模式(以北半球亚、欧、非大陆为例),填出部分气候名称。
[答案] 
4.连线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A.地形因素
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B.纬度因素
③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C.人类活动
④全球变暖             D.海陆位置
[答案] 
气候类型图的判读
1.(2023·宁阳期末)下图为某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月降水量图。判断这种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B.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
C.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D.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A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南半球陆地气温1月最高,7月最低。读图可知,该地7月份气温最高,由此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读图可知,该地夏季月平均气温在20 ℃以上,且降水多,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最低气温在5 ℃左右,降水少,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读下面五地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完成2~3题。
2.图示的四种热带气候类型其共同特点是(  )
A.全年高温 B.全年多雨
C.夏季高温 D.夏季多雨
3.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全年温和湿润
D.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A 3.B [第2题,由图可知,图示的四种热带气候类型共同特征为全年高温,A正确;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降水不同,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分旱雨两季。第3题,由图可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全年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4.学习地图的时候,可以把复杂的图形简单化。下图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气候类型________(填“多样”或“单一”),分布________(填“有”或“无”)规律可循。
(2)热带气候类型分布纬度最________(填“高”或“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对比,两者气温年较差都比较________(填“大”或“小”),两者中,________(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
(3)图中A为________气候,B为________气候,两者一东一西分布于大陆两侧。此外,降水也有差异,________(填“A”或“B”)是冬雨型,________(填“A”或“B”)是夏雨型。
(4)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气候类型分布于________(纬度)至________(纬度)之间,年降水量最少的是________气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世界气候类型多样,分布复杂,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多为地中海气候。第(2)题,热带气候类型分布纬度最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对比,两者气温年较差都比较小,两者中,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分干湿两季,降水季节变化大。第(3)题,图中A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周边地区最为典型,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为冬雨型,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夏雨型。第(4)题,读图可得,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气候类型分布于35°N~60°N之间,年降水量最少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脉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难以抵达,故降水少,体现了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答案] (1)多样 有
(2)低 小 热带草原气候
(3)地中海 亚热带季风 A B
(4)35°N 60°N 温带大陆性  海陆分布
气候类型的判读口诀
热带雨林南北十,高温多雨皆夏日。
热带草原十归线,干湿季节交替变。
热带季风十归东,旱雨来自冬夏风。
热带沙漠回归三,终年高温雨不见。
地中海、三四西,夏炎燥、冬温雨。
温带海洋四六西,夏凉冬温水均匀。
亚季回归三五东,夏雨冬暖季显著。
温季风、东部找,夏热雨、冬寒燥。
温带大陆内部跨,终年少雨温差大。
亚寒北纬五七十,冬季长寒夏暖湿。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024·泰山区期中)泰安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模拟实验。读图,完成5~6题。
5.实验数据中缺失了夜晚砂石的温度,你认为夜晚砂石的温度最有可能是(  )
A.24 ℃ B.12 ℃
C.21 ℃ D.26 ℃
6.该实验原理可用于解释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是(  )
A.暑假期间,同学们喜欢去沿海地区玩
B.暑假期间,同学们喜欢去山上避暑
C.寒假期间,同学们喜欢去山上滑雪
D.寒假期间,同学们喜欢去海南过年
5.B 6.A [第5题,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知,砂石升温快,降温也快;水升温慢,降温也慢。读图可知,白天砂石温度为30 ℃,水的温度为23 ℃;夜晚水的温度为17 ℃,砂石的温度要比水的温度低,题干中只有12 ℃低于17 ℃。第6题,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暑假期间,同学们喜欢去沿海地区玩是因为暑假陆地炎热,而海边较为凉爽;暑假期间,同学们喜欢去山上避暑是海拔对气温的影响;寒假期间,同学们喜欢去山上滑雪是气温对降水形式的影响;寒假期间,同学们喜欢去海南过年是纬度对气温的影响。]
7.探究与发现。
【探究目标】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 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燃烧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探究思考】
(1)读图甲,两等量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A地纬度较______(填“低”或“高”),受热面积小,光热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热量____(填“多”或“少”)。
(2)图乙中实验证明,白天砂石温度比水高,夜晚砂石温度比水低。这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不同,砂石(代表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水(代表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同纬度陆地与海洋相比,夏季________的气温高,冬季则相反。
(3)图丙中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为茂密的森林,东侧为草原荒漠,这是因为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西侧位于山脉的迎风坡,降水________。
【探究结论】
(4)根据材料可知,影响气候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读图甲,两等量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A地纬度较低(位于赤道附近),受热面积小,光热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热量多,说明了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第(2)题,由图乙实验可得出,同纬度陆地与海洋相比,夏季陆地(吸热快,散热快)的气温高,冬季则相反,说明了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第(3)题,图丙中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为茂密的森林,东侧为草原荒漠,这是因为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西侧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东侧位于背风坡,降水少,说明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第(4)题,根据实验和图文资料可知,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人类活动。气候要素包括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归根结底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地形、海陆位置、人类活动影响气温和降水。
[答案] (1)低 多
(2)陆地
(3)多
(4)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人类活动
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形成只与某一种气候因素有关?
不是。 世界各地的气候特征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目前阶段研究的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在分析某个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的时候,要分清主次,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
气候与人类活动
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因温室效应而造成温度上升的气候变化,而其所造成的效应称之为全球变暖效应。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正确的(  )
A.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大气降水增多,农作物增产
B.高纬度国家不需要防治全球气候变暖
C.全球气候变暖完全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所致
D.全球气候变暖会给局部地区带来好处,但从全球来说,弊大于利
9.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树立环保意识
B.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力度
C.植树造林
D.绿色出行
8.D 9.B [第8题,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但并不一定对农作物增产起到促进作用,一些对水分要求较小的农作物,过多的降水反而导致其减产;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是全球性的,故无论地区纬度高低,均要有防治全球气候变暖的意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工业化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温室气体,不只是二氧化碳所致;对于一些热量不足的地区,气候变暖可能会带来好处,但是对于全球的气候环境来说,弊大于利。第9题,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要树立环保意识、植树造林、绿色出行等,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力度会释放更多的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可可是制作巧克力的原材料,炎热而又多雨的环境最适宜可可的生长。下图为可可及主要生产国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最适宜可可生长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11.适宜可可生长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赤道附近
B.沿海地区
C.回归线附近
D.大陆内部
10.A 11.A [第10题,读图可知,可可生长地区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都不适合可可生长。第11题,读图可知,适宜可可生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亚洲的马来群岛等地;沿海地区不一定降水丰富,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内部降水少,都不适宜可可生长。]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气候影响农作物的品种:如我国东部地区农作物“南稻北麦”就体现出这一特点。
(2)气候影响农作物的熟制:从热带地区的“一年三熟” 到寒温带地区的“一年一熟”,热量起了决定性作用。
限时提能训练(五) 世界的气候
(时间:60分钟 总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古诗,描绘气候的一项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A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竹林外桃花初开放,江水的回暖,鸭子在水中嬉戏游水,一片初春的美景,该诗句描绘的是气候。]
(2023·泰安期末)读四种气候在全球分布区示意图,完成2~4题。
2.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
A.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③热带季风气候④热带沙漠气候
B.①热带草原气候②热带雨林气候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C.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④热带季风气候
D.①热带草原气候②热带雨林气候③温带季风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3.导致④地气候仅分布在沿海狭长地带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4.图示中①②地,地理信息共同点是(  )
A.气候类型相同
B.植被景观相同
C.人种语言相似
D.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
2.B 3.C 4.D [第2题,读图可知,①是分布在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②是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气候;③是分布在亚欧大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④是分布在北美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第3题,由图可知,④是分布在北美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之所以呈狭长分布,是由于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山脉,阻挡了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导致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分布在沿海狭长地带,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人类活动无关。第4题,图中①热带草原气候和②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低纬度地区;热带草原气候是草原景观,热带雨林气候是雨林景观;①地区以黑色人种为主,②地区以白色人种为主。]
读四地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资料统计图,回答5~6题。
5.①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6.④地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赤道附近
B.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
C.极地地区
D.中纬度大陆内部
5.B 6.D [第5题,图示①地终年高温,年降水量2 000~3 000毫米,故为热带雨林气候,B正确;②地终年高温,但年降水量极少,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地终年高温,年降水量1 500~2 000毫米,为热带季风气候;④地最低月均温在0 ℃以下,且年降水量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第6题,④地最低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且年降水量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内部地区;赤道附近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是热带沙漠气候;极地地区是寒带气候。]
(2023·新泰期末)小明通过纪录片了解了图中序号所表示的4个地方的地理现象。据此完成7~8题。
7.图2是纪录片中出现的地理景观。该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  )
A.④地 B.③地
C.②地 D.①地
8.旅游者去图2中景观所在地旅游,最不可能携带的物品是(  )
A.羽绒服 B.防晒霜
C.雨伞 D.手机
7.C 8.A [第7题,在图1中,①地是热带沙漠气候;②地是热带草原气候;③④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图2是稀树草原景观,应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该地区最有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②地。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2中景观所在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阳光强烈,旅游者去该地旅游,最不可能携带羽绒服,可以带防晒霜、雨伞和手机。]
9.(2024·新泰期中)若图中甲地发生洪涝灾害,最有可能的时间是(  )
A.1月 B.4月 C.6月 D.7月
A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由于其位于北半球,1月份甲地正值冬季,此时温和多雨,所以易发生洪涝灾害。]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各气象要素的平均值,是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天气状况基本特征的综合反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世界的气候类型是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影响着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下图为亚欧大陆甲、乙、丙、丁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亚欧大陆甲、乙、丙、丁四城市气候变化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西向东降水季节分配越来越均匀
B.自西向东降水越来越多
C.自西向东冬季气温越来越高
D.自西向东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
11.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城市传统民居特点的推测,合理的是(  )
A.东部比西部房屋更注重通风散热
B.东部比西部房屋更注重冬季保暖
C.东部比西部房屋墙壁厚度更小
D.东部比西部房屋更注重防潮
10.D 11.B [第10题,读图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降水量季节分配最均匀的是甲地,甲是四地中最偏西的;甲到丙,降水越来越少,但丁比丙降水多一些;读图分析,自西向东冬季最低月均温越来越低,温差越来越大。第11题,图中东部地区冬季严寒,应更注重御寒保暖;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气温年较差更大,为了减少室内外温差,房屋墙壁厚度应更大;西部沿海地区的甲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更应注重防潮。]
猴面包树是热带稀树草原中一种非常奇特的常绿乔木,树干粗大,喜温耐旱,干季时落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湿季时可大量储水于树干中。下图中,图甲为①②两地位置与气候资料图,图乙为湿季猴面包树景观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①②两地气候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位置 B.纬度因素
C.生物因素 D.人为影响
13.图乙猴面包树景观,可能拍摄于(  )
A.①地2月 B.②地2月
C.①地8月 D.②地8月
12.A 13.A [第12题,读图可知,该岛屿的盛行风向为东南风。①地位于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②地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故①②两地气候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位置。第13题,读图可知,①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②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猴面包树主要分布在热带稀树草原地区,因此分布在①地;图乙中猴面包树郁郁葱葱,应该拍摄于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该地12月到次年的2月降水多,为湿季。]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期间,组委会开展了“人人1千克,助力冬运碳中和”活动,即个人在“MY森林”贡献1千克绿色能量,可获得“冬运碳中和行动者”电子证书,助力实现冬运会碳中和。下图示意碳中和含义与“冬运碳中和行动者”电子证书。据此完成14~15题。
14.可以在“MY森林”获得绿色能量的行为是(  )
A.循环使用教科书 B.使用塑料包装袋
C.购买瓶装饮用水 D.私家车接送上下学
15.开展“冬运碳中和”活动可以(  )
A.增加经济效益 B.改变冬运会的赛程
C.促进节能减排 D.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14.A 15.C [第14题,循环使用教科书可以节约纸张,保护森林等资源,减少浪费,符合低碳环保理念,因而可以在“MY森林”获得绿色能量,A正确;使用塑料包装袋、购买瓶装饮用水和私家车接送上下学会加大碳排放,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不能在“MY森林”获得绿色能量。第15题,开展“冬运碳中和”活动,可以使人们更多地参与到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中来,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开展“冬运碳中和”活动并不能增加经济效益,也不能改变冬运会的赛程或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35分。)
16.(2024· 东平期末)【联系生活】 某中学老师在课堂尝试设计了《气候》大单元学生学习活动,如下是他选取的部分地图资料库。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A.         B.
C.         D.
活动一 知识储备闯关
(1)某中学学生设计了气候的简单框图(如下图),但③处内容漏填了,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③________。
(2)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以归纳,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________。七大洲中,热带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
活动二 图说气候类型
(3)A、B、C、D所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与山东的气候类型相吻合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与“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特征相吻合是________(填字母)。
活动三 气候及其影响
(4)北方地区有句俗语是“春耕、夏种、秋收、冬藏”,该俗语反映了(  )(填字母)
A.天气影响农业
B.气候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
C.人类活动影响气候
D.气候影响农业
[答案] (1)降水 (2)递减 非洲 (3)B A (4)D
17.(2024·宁阳期末)气候是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地理要素。由于世界各地所处位置不同,地表形态也千差万别,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世界气候展开研究性学习。阅读图文资料,与他们一起完成课题研究。(11分)
【发现气候分布规律】
(1)同学们发现,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________(纬线名称)附近。热带地区,以非洲大陆为例,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依次分布着热带草原气候和________气候;两极地区分布着寒带气候。
(2)温带地区,以亚欧大陆为例,大陆东岸分布着两种季风气候;大陆内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分布着地中海气候与____________气候。
【探究气候影响因素】
同学们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设计了“北半球温带地区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简图(下图)”,总结出了如下结论:
(3)温带地区气候复杂多样,表现为“冷暖差异”“干湿同在”,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中,A→B或C→D的变化,其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B→E→D的变化,其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
【对比气候特征差异】
(4)描述下图中C的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B、D两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气候与人类】
(5)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又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请将字母选项填到表格中对应的数字处。
a.大量乱砍滥伐b.两极冰川融化,淹没沿海平原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答案] (1)赤道 热带沙漠
(2)温带海洋性
(3)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4)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纬度位置
(5)a c b
18.(2024·新泰期中)我们所学习的气候类型是以“柯本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划分的。下图代表四种气候类型。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
·热带:最冷月均温≥18 ℃。
·温暖带:最热月均温>10 ℃,最冷月均温0~18 ℃。
(1)根据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甲、乙、丙、丁所表示的气候类型中,属于热带气候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属于温暖带气候的是________。
(2)柯本还提出,若每个月降水量均超过60 mm,则具备“全年多雨”的特征,四地中符合这一气候特征的是________,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
(3)柯本在划分气候类型时,也会参照当地的自然景观。下列三幅景观图中,能够反映甲地气候特征的是(  )(填字母)
A.      B.       C.
(4)气候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寒冷的冬季,农民伯伯利用塑料大棚种植了许多在夏季才能吃到的蔬菜。塑料大棚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  )(填字母)
A.气温条件 B.肥力条件
C.降水条件 D.地形条件
(5)小明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服装。据此判断,他最有可能生活在(  )(填字母)
A.热带地区 B.赤道附近
C.寒带地区 D.温带地区
[答案] (1)乙 丁 丙 (2)丁 热带雨林气候
(3)A (4)A (5)D
19.(2023·东平期末)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根据下列文字等资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资料一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注:北平:北京的旧称。—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料二 济南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0.4 2.2 8.2 16.1 21.8 26.3 27.5 26.3 22 16.1 8.3 1.8
降水量 (mm) 5.7 8.5 15.3 27.4 46.6 78.3 201 170 58.5 36.5 16.2 8.2
(1)从地理的角度来看,文中的“暖和”“响晴”分别描述的是气候中的________和降水两大要素。
(2)根据上表的数据,请在图中将济南的降水量柱状图补充完整。
(3)阅读资料二可知:济南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________;济南的气温年较差是________。济南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
(4)“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北平冬季多刮偏________(填“北”或“南”)风。
(5)“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根据文章推测,济南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
[答案] (1)气温
(2)
(3)7月 27.9 ℃ 温带季风气候 (4)北
(5)盆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83张PPT)
第二讲 世界的气候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任务 认识世界的气候
1.填空
(1)_____和_____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2)气候与人们的_________关系密切。例如,衣、食、住、行等方面;气候对_____生产的影响最显著;全球_____导致沿海国家的低地被淹没。
(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_________会改善局地小气候;过度伐木、燃烧化石燃料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等。
气温
降水
日常生活
农业
变暖
植树造林
2.判断
(1)读四种热带气候直方图,判断下列气候特征的描述正误。
①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  )
②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  )
③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  )
④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  )

×
×

(2)读四种温带部分气候直方图,判断下列气候特征的描述正误。
①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
②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  )
④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
×

×

3.填图
全球气候分布模式(以北半球亚、欧、非大陆为例),填出部分气候名称。
[答案] 
4.连线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A.地形因素
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B.纬度因素
③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C.人类活动
④全球变暖                D.海陆位置
气候类型图的判读
1.(2023·宁阳期末)下图为某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月降水量图。判断这种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B.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
C.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D.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A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南半球陆地气温1月最高,7月最低。读图可知,该地7月份气温最高,由此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读图可知,该地夏季月平均气温在20 ℃以上,且降水多,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最低气温在5 ℃左右,降水少,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读下面五地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完成2~3题。
2.图示的四种热带气候类型其共同特点是(  )
A.全年高温 B.全年多雨
C.夏季高温 D.夏季多雨
3.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全年温和湿润
D.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A 3.B [第2题,由图可知,图示的四种热带气候类型共同特征为全年高温,A正确;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降水不同,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分旱雨两季。第3题,由图可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全年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4.学习地图的时候,可以把复杂的图形简单化。下图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气候类型______(填“多样”或“单一”),分布____(填“有”或“无”)规律可循。
(2)热带气候类型分布纬度最_____(填“高”或“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对比,两者气温年较差都比较____(填“大”或“小”),两者中,______________(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
多样



热带草原气候
(3)图中A为________气候,B为____________气候,两者一东一西分布于大陆两侧。此外,降水也有差异,_____(填“A”或“B”)是冬雨型,____(填“A”或“B”)是夏雨型。
(4)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气候类型分布于________(纬度)至________(纬度)之间,年降水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__气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
地中海
亚热带季风
A
B
35°N
60°N
温带大陆性
海陆分布
[解析] 第(1)题,世界气候类型多样,分布复杂,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多为地中海气候。
第(2)题,热带气候类型分布纬度最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对比,两者气温年较差都比较小,两者中,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分干湿两季,降水季节变化大。
第(3)题,图中A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周边地区最为典型,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为冬雨型,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夏雨型。
第(4)题,读图可得,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气候类型分布于35°N~60°N之间,年降水量最少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脉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难以抵达,故降水少,体现了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的判读口诀
热带雨林南北十,高温多雨皆夏日。
热带草原十归线,干湿季节交替变。
热带季风十归东,旱雨来自冬夏风。
热带沙漠回归三,终年高温雨不见。
地中海、三四西,夏炎燥、冬温雨。
温带海洋四六西,夏凉冬温水均匀。
亚季回归三五东,夏雨冬暖季显著。
温季风、东部找,夏热雨、冬寒燥。
温带大陆内部跨,终年少雨温差大。
亚寒北纬五七十,冬季长寒夏暖湿。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024·泰山区期中)泰安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模拟实验。读图,完成5~6题。
5.实验数据中缺失了夜晚砂石的温度,你认为夜晚砂石的温度最有可能是(  )
A.24 ℃ B.12 ℃
C.21 ℃ D.26 ℃
6.该实验原理可用于解释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是(  )
A.暑假期间,同学们喜欢去沿海地区玩
B.暑假期间,同学们喜欢去山上避暑
C.寒假期间,同学们喜欢去山上滑雪
D.寒假期间,同学们喜欢去海南过年


5.B 6.A [第5题,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知,砂石升温快,降温也快;水升温慢,降温也慢。读图可知,白天砂石温度为
30 ℃,水的温度为23 ℃;夜晚水的温度为17 ℃,砂石的温度要比水的温度低,题干中只有12 ℃低于17 ℃。第6题,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暑假期间,同学们喜欢去沿海地区玩是因为暑假陆地炎热,而海边较为凉爽;暑假期间,同学们喜欢去山上避暑是海拔对气温的影响;寒假期间,同学们喜欢去山上滑雪是气温对降水形式的影响;寒假期间,同学们喜欢去海南过年是纬度对气温的影响。]
7.探究与发现。
【探究目标】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 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燃烧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探究思考】
(1)读图甲,两等量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A地纬度较______(填“低”或“高”),受热面积小,光热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热量____(填“多”或“少”)。


(2)图乙中实验证明,白天砂石温度比水高,夜晚砂石温度比水低。这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不同,砂石(代表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水(代表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同纬度陆地与海洋相比,夏季________的气温高,冬季则相反。
(3)图丙中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为茂密的森林,东侧为草原荒漠,这是因为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西侧位于山脉的迎风坡,降水________。
陆地

【探究结论】
(4)根据材料可知,影响气候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人类活动
[解析] 第(1)题,读图甲,两等量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A地纬度较低(位于赤道附近),受热面积小,光热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热量多,说明了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第(2)题,由图乙实验可得出,同纬度陆地与海洋相比,夏季陆地(吸热快,散热快)的气温高,冬季则相反,说明了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第(3)题,图丙中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为茂密的森林,东侧为草原荒漠,这是因为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西侧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东侧位于背风坡,降水少,说明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第(4)题,根据实验和图文资料可知,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人类活动。气候要素包括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归根结底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地形、海陆位置、人类活动影响气温和降水。
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形成只与某一种气候因素有关?
不是。 世界各地的气候特征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目前阶段研究的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在分析某个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的时候,要分清主次,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因温室效应而造成温度上升的气候变化,而其所造成的效应称之为全球变暖效应。读图,完成8~9题。
气候与人类活动
8.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正确的(  )
A.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大气降水增多,农作物增产
B.高纬度国家不需要防治全球气候变暖
C.全球气候变暖完全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所致
D.全球气候变暖会给局部地区带来好处,但从全球来说,弊大于利

9.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树立环保意识
B.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力度
C.植树造林
D.绿色出行

8.D 9.B [第8题,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但并不一定对农作物增产起到促进作用,一些对水分要求较小的农作物,过多的降水反而导致其减产;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是全球性的,故无论地区纬度高低,均要有防治全球气候变暖的意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工业化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温室气体,不只是二氧化碳所致;对于一些热量不足的地区,气候变暖可能会带来好处,但是对于全球的气候环境来说,弊大于利。第9题,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要树立环保意识、植树造林、绿色出行等,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力度会释放更多的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可可是制作巧克力的原材料,炎热而又多雨的环境最适宜可可的生长。下图为可可及主要生产国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最适宜可可生长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11.适宜可可生长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赤道附近
B.沿海地区
C.回归线附近
D.大陆内部

10.A 11.A [第10题,读图可知,可可生长地区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都不适合可可生长。第11题,读图可知,适宜可可生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亚洲的马来群岛等地;沿海地区不一定降水丰富,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内部降水少,都不适宜可可生长。]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气候影响农作物的品种:如我国东部地区农作物“南稻北麦”就体现出这一特点。
(2)气候影响农作物的熟制:从热带地区的“一年三熟” 到寒温带地区的“一年一熟”,热量起了决定性作用。
(时间:60分钟 总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古诗,描绘气候的一项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限时提能训练(五) 世界的气候

A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竹林外桃花初开放,江水的回暖,鸭子在水中嬉戏游水,一片初春的美景,该诗句描绘的是气候。]
(2023·泰安期末)读四种气候在全球分布区示意图,完成2~4题。
2.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
A.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③热带季风气候④热带沙漠气候
B.①热带草原气候②热带雨林气候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C.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④热带季风气候
D.①热带草原气候②热带雨林气候③温带季风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3.导致④地气候仅分布在沿海狭长地带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4.图示中①②地,地理信息共同点是(  )
A.气候类型相同
B.植被景观相同
C.人种语言相似
D.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


2.B 3.C 4.D [第2题,读图可知,①是分布在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②是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气候;③是分布在亚欧大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④是分布在北美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第3题,由图可知,④是分布在北美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之所以呈狭长分布,是由于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山脉,阻挡了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导致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分布在沿海狭长地带,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人类活动无关。第4题,图中①热带草原气候和②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低纬度地区;热带草原气候是草原景观,热带雨林气候是雨林景观;①地区以黑色人种为主,②地区以白色人种为主。]
读四地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资料统计图,回答5~6题。
5.①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6.④地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赤道附近
B.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
C.极地地区
D.中纬度大陆内部

5.B 6.D [第5题,图示①地终年高温,年降水量2 000~3 000毫米,故为热带雨林气候,B正确;②地终年高温,但年降水量极少,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地终年高温,年降水量1 500~2 000毫米,为热带季风气候;④地最低月均温在0 ℃以下,且年降水量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第6题,④地最低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且年降水量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内部地区;赤道附近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是热带沙漠气候;极地地区是寒带气候。]
(2023·新泰期末)小明通过纪录片了解了图中序号所表示的4个地方的地理现象。据此完成7~8题。
7.图2是纪录片中出现的地理景观。该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  )
A.④地 B.③地
C.②地 D.①地
8.旅游者去图2中景观所在地旅游,最不可能携带的物品是(  )
A.羽绒服 B.防晒霜
C.雨伞 D.手机


7.C 8.A [第7题,在图1中,①地是热带沙漠气候;②地是热带草原气候;③④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图2是稀树草原景观,应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该地区最有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②地。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2中景观所在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阳光强烈,旅游者去该地旅游,最不可能携带羽绒服,可以带防晒霜、雨伞和手机。]
9.(2024·新泰期中)若图中甲地发生洪涝灾害,最有可能的时间是
(  )
A.1月 B.4月 C.6月 D.7月

A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由于其位于北半球,1月份甲地正值冬季,此时温和多雨,所以易发生洪涝灾害。]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各气象要素的平均值,是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天气状况基本特征的综合反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世界的气候类型是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影响着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下图为亚欧大陆甲、乙、丙、丁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亚欧大陆甲、乙、丙、丁四城市气候变化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西向东降水季节分配越来越均匀
B.自西向东降水越来越多
C.自西向东冬季气温越来越高
D.自西向东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

11.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城市传统民居特点的推测,合理的是(  )
A.东部比西部房屋更注重通风散热
B.东部比西部房屋更注重冬季保暖
C.东部比西部房屋墙壁厚度更小
D.东部比西部房屋更注重防潮

10.D 11.B [第10题,读图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降水量季节分配最均匀的是甲地,甲是四地中最偏西的;甲到丙,降水越来越少,但丁比丙降水多一些;读图分析,自西向东冬季最低月均温越来越低,温差越来越大。第11题,图中东部地区冬季严寒,应更注重御寒保暖;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气温年较差更大,为了减少室内外温差,房屋墙壁厚度应更大;西部沿海地区的甲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更应注重防潮。]
猴面包树是热带稀树草原中一种非常奇特的常绿乔木,树干粗大,喜温耐旱,干季时落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湿季时可大量储水于树干中。下图中,图甲为①②两地位置与气候资料图,图乙为湿季猴面包树景观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①②两地气候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位置 B.纬度因素
C.生物因素 D.人为影响
13.图乙猴面包树景观,可能拍摄于(  )
A.①地2月 B.②地2月
C.①地8月 D.②地8月


12.A 13.A [第12题,读图可知,该岛屿的盛行风向为东南风。①地位于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②地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故①②两地气候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位置。第13题,读图可知,①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②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猴面包树主要分布在热带稀树草原地区,因此分布在①地;图乙中猴面包树郁郁葱葱,应该拍摄于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该地12月到次年的2月降水多,为湿季。]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期间,组委会开展了“人人1千克,助力冬运碳中和”活动,即个人在“MY森林”贡献1千克绿色能量,可获得“冬运碳中和行动者”电子证书,助力实现冬运会碳中和。下图示意碳中和含义与“冬运碳中和行动者”电子证书。据此完成14~15题。
14.可以在“MY森林”获得绿色能量的行为是(  )
A.循环使用教科书 B.使用塑料包装袋
C.购买瓶装饮用水 D.私家车接送上下学
15.开展“冬运碳中和”活动可以(  )
A.增加经济效益 B.改变冬运会的赛程
C.促进节能减排 D.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14.A 15.C [第14题,循环使用教科书可以节约纸张,保护森林等资源,减少浪费,符合低碳环保理念,因而可以在“MY森林”获得绿色能量,A正确;使用塑料包装袋、购买瓶装饮用水和私家车接送上下学会加大碳排放,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不能在“MY森林”获得绿色能量。第15题,开展“冬运碳中和”活动,可以使人们更多地参与到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中来,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开展“冬运碳中和”活动并不能增加经济效益,也不能改变冬运会的赛程或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35分。)
16.(2024· 东平期末)【联系生活】 某中学老师在课堂尝试设计了《气候》大单元学生学习活动,如下是他选取的部分地图资料库。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A     B
C      D
活动一 知识储备闯关
(1)某中学学生设计了气候的简单框图(如下图),但③处内容漏填了,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③________。
(2)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以归纳,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________。七大洲中,热带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
降水
递减
非洲
活动二 图说气候类型
(3)A、B、C、D所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与山东的气候类型相吻合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与“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特征相吻合是________(填字母)。
B
A
活动三 气候及其影响
(4)北方地区有句俗语是“春耕、夏种、秋收、冬藏”,该俗语反映了(  )(填字母)
A.天气影响农业
B.气候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
C.人类活动影响气候
D.气候影响农业
D
17.(2024·宁阳期末)气候是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地理要素。由于世界各地所处位置不同,地表形态也千差万别,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世界气候展开研究性学习。阅读图文资料,与他们一起完成课题研究。(11分)
【发现气候分布规律】
(1)同学们发现,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________(纬线名称)附近。热带地区,以非洲大陆为例,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依次分布着热带草原气候和_________气候;两极地区分布着寒带气候。
(2)温带地区,以亚欧大陆为例,大陆东岸分布着两种季风气候;大陆内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分布着地中海气候与____________气候。
赤道
热带沙漠
温带海洋性
【探究气候影响因素】
同学们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设计了“北半球温带地区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简图(下图)”,总结出了如下结论:
(3)温带地区气候复杂多样,表现为“冷暖差异”“干湿同在”,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中,A→B或C→D的变化,其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B→E→D的变化,其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对比气候特征差异】
(4)描述下图中C的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B、D两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A     B
C      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纬度位置
【气候与人类】
(5)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又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请将字母选项填到表格中对应的数字处。
a
c
b
a.大量乱砍滥伐b.两极冰川融化,淹没沿海平原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18.(2024·新泰期中)我们所学习的气候类型是以“柯本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划分的。下图代表四种气候类型。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
·热带:最冷月均温≥18 ℃。
·温暖带:最热月均温>10 ℃,最冷月均温0~18 ℃。
(1)根据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甲、乙、丙、丁所表示的气候类型中,属于热带气候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属于温暖带气候的是________。
(2)柯本还提出,若每个月降水量均超过60 mm,则具备“全年多雨”的特征,四地中符合这一气候特征的是________,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热带雨林气候
(3)柯本在划分气候类型时,也会参照当地的自然景观。下列三幅景观图中,能够反映甲地气候特征的是(  )(填字母)
A.     B.      C.
A
(4)气候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寒冷的冬季,农民伯伯利用塑料大棚种植了许多在夏季才能吃到的蔬菜。塑料大棚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  )(填字母)
A.气温条件 B.肥力条件
C.降水条件 D.地形条件
(5)小明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服装。据此判断,他最有可能生活在(  )(填字母)
A.热带地区 B.赤道附近
C.寒带地区 D.温带地区
A
D
19.(2023·东平期末)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根据下列文字等资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资料一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注:北平:北京的旧称。—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料二 济南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0.4 2.2 8.2 16.1 21.8 26.3 27.5 26.3 22 16.1 8.3 1.8
降水量
(mm) 5.7 8.5 15.3 27.4 46.6 78.3 201 170 58.5 36.5 16.2 8.2
(1)从地理的角度来看,文中的“暖和”“响晴”分别描述的是气候中的________和降水两大要素。
(2)根据上表的数据,请在图中将济南的降水量柱状图补充完整。
气温
(3)阅读资料二可知:济南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________;济南的气温年较差是________。济南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4)“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北平冬季多刮偏________(填“北”或“南”)风。
(5)“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根据文章推测,济南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
7月
27.9 ℃
温带季风气候

盆地
[答案]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