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二讲)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件58张+学案)-中考地理复习考点梳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六章(第二讲)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件58张+学案)-中考地理复习考点梳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5-06 07:42:10

文档简介

第二讲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祖国的首都——北京
考点 考向 频次 分值 难度 常考题型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自然环境 2024年·T19(3)(5) 3 ***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2024年·T19(4) 2 ***
祖国的首都——北京 北京的职能与发展 2024年·T10 1 **
任务一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填图
在黄土高原地形图上写出A、B、C、D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2.填空
认识黄土地貌景观。
A黄土塬     B黄土梁
C黄土峁     D黄土川
3.填空
严重的水土流失。
(1)自然原因
土质 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植被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气候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
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②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3)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地形坡度及降水强度的关系:地表植被越少,地面坡度越大,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4)治理措施
生物措施 采取植树种草等
工程措施 建梯田、修挡土坝等
合理安排 生产活动 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自然环境
(2024·泰山区期中)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样,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地貌类型单一
B.植被覆盖率高
C.煤炭资源贫乏
D.水土流失严重
2.我们漫步在黄土高原上,可以看到(  )
A.小桥流水,前街后河
B.千沟万壑,窑洞层叠
C.河网密布,四合院落
D.椰树林立,竹楼掩映
1.D 2.B [第1题,黄土高原的黄土地貌类型多样,有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川等,A错误。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低,B错误。黄土高原上的山西等省区煤炭资源极其丰富,是中国的“煤海”,C错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D正确。故选D。第2题,黄土高原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景观,当地的特色民居是窑洞;小桥流水、前街后河、河网密布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景观,四合院落是华北地区的景观,椰树林立、竹楼掩映是海南省等低纬度沿海地区的景观。B正确,故选B。]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2024·新泰期中)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源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发祥地。现今,当地通过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等措施,推动乡村振兴。读南泥湾位置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南泥湾所在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山西省,太行山脉以西
B.位于秦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C.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D.位于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
4.以下措施符合南泥湾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有(  )
①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特色农业 ②增加耕地面积,大力发展种植业 ③发展红色旅游,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④加强生态建设,守护绿水青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D 4.B [第3题,读图可知,南泥湾位于陕西省,A错误;南泥湾位于黄土高原,这里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支离破碎,B错误,D正确;南泥湾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C错误。故选D。第4题,南泥湾位于黄土高原,这里植被稀少,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生态脆弱。因此,符合南泥湾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是科技兴农,发展特色农业,①正确;利用当地红色革命精神,发展红色旅游,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③④正确;该地区应该退耕还林、还草,改善水土流失现象,不应扩大耕地面积,②错误。故选B。]
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民居:黄土具有直立性强的特点,不易坍塌,容易开挖——传统民居窑洞在黄土上直接挖凿而成。
(2)民歌: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人们传统的联系靠“吆喝”——传统民歌信天游声音洪亮高亢。
(3)服饰:黄土高原多风沙——居民头上包羊肚巾。
任务二 祖国的首都——北京
1.填表
阅读北京的地形图,完成表格内容。
位置 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与河北省、天津市相邻
气候 位于暖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地形、地势 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河流 永定河、潮白河等,均属海河水系,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渤海
城市职能 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2.判断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以下判断。
(1)北京的圆明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2)北京城中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建筑: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
(3)中南海体现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文化中心。 (×)
(4)北京正在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
(5)北京是我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有京包线、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在此交会。 (√)
北京的职能与发展
(2024·宁阳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的代表,其建筑特点是四面有房屋,墙体厚且高大,中间是庭院,南窗较大,屋顶有坡度。读北京市区交通图和四合院图,完成1~2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契合了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中的(  )
A.科技创新中心 B.全国文化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全国政治中心
2.四合院的主要特点有(  )
①庭院方正,采光条件好 ②修筑院墙,有利于挡风避寒 ③多平顶,利于积雪留存 ④以竹为主要建材,夏季凉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D 2.A [第1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北京是全国最高权力机关和决策机构所在地,故选D。第2题,四合院庭院方正,坐北朝南,采光条件好,①正确;四合院修筑院墙,砖墙较厚,利于冬季保温御寒,②正确;北京四合院为斜顶,利于积雪下滑,③错误;北京四合院以砖、木、瓦等为材料,④错误。故选A。]
3.(2024·泰山区期中)北京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每年都有许多国际会议在此召开。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北京发展目标的是(  )
A.在市内规划新区,振兴钢铁等工业
B.四合院设施落后,应拆除后兴建高楼大厦
C.保护故宫等文化遗产,禁止游览
D.加强城区水源地生态建设,扩大绿地面积
D [在市内规划新区,振兴钢铁等工业,污染严重,不利于实现北京发展目标,A错误;拆除四合院,不利于北京的文化保护,B错误;禁止游览故宫等文化遗产做法过于绝对,不利于文化保护与传承,C错误;加强城区水源地生态建设,扩大绿地面积,有利于实现北京发展目标,D正确。故选D。]
限时提能训练(二十一)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祖国的首都——北京
(时间:30分钟,总分: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024·岱岳区期中)“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地区吹来的。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黄土颗粒越来越细。下图为黄土颗粒大小分带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有关黄土高原“风成说”的证据错误的是(  )
A.黄土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各种地形上
B.自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
C.黄土的矿物成分和下面的基岩成分不同
D.黄土是由当地的岩石风化形成
2.形成黄土高原塬、墚、峁、川等地貌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地壳运动
C.风力吹送 D.乱砍滥伐
3.读黄土高原地图,方框中的数字代号①②③④与下列字母代号abcd对应正确的是(  )
a.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b.城市绿化面积增加 c.农村人口不断减少 d.减少乱砍滥伐,保护森林
A.deab B.bcad
C.cadb D.abcd
1.D 2.A 3.B [第1题,黄土高原的“风成说”的证据有:黄土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各种地形上;黄土颗粒由西北向东南越来越细;黄土成分与当地基岩不同,与中亚、内蒙古相符。“黄土是由当地的岩石风化形成”说法错误。D错误,A、B、C正确。故选D。第2题,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侵蚀而形成的塬、墚、峁、川等地貌,A正确;与地壳运动、风力吹送和乱砍滥伐无关,排除B、C、D。故选A。第3题,城市生态发展的方向使b城市绿化面积增加;由于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导致c农村人口不断减少,且城市人口增加,肉、奶、禽、蛋等的需求增加,为适应市场的需求,a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城郊农业;为缓解农村人地矛盾采取的措施:减少荒地破坏,恢复植被;d减少乱砍滥伐,保护森林;减少过度放牧,保护草地等。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023·肥城期中)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图为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古诗句描写到图中地理事物的是(  )
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近年来,黄土高原治理成效显著,河水含沙量明显减少,主要的工程措施有(  )
A.开挖沟渠,引水灌溉
B.修建挡土坝,缓坡修梯田
C.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D.过度放牧区减少牲畜数量
4.B 5.B [第4题,诗句①描述的是秦岭,图中有秦岭,①符合题意;诗句②描述的是长江,在图中没有相应的地理事物;诗句③描述的是太行山,图中有太行山,③符合题意;诗句④描述的是庐山,图中没有相应的地理事物。故选B。第5题,近年来,黄土高原治理成效显著,河水含沙量明显减少,主要得益于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修建挡土坝、缓坡修梯田等工程措施,B正确。开挖沟渠,引水灌溉不能起到治沙的作用,A错误。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属于生物措施,C错误。过度放牧区减少牲畜数量属于生物措施,D错误。故选B。]
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其发展变化为世人所瞩目。读下图,完成6~8题。
6.下列关于北京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B.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C.地处华北平原、天山、内蒙古高原交汇的枢纽地带
D.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对外交流中心
7.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北京采取的有效措施可能有(  )
①在历史性建筑中建酒店、宾馆等,大力发展旅游业
②在世界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③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 ④修旧如旧,避免维修过程中修缮性的破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北国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这是网友调侃北京雾霾天气。下列行为中,不能降低或缓解北京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增加城市绿地
B.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
C.倡导“绿色”出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D.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
6.C 7.D 8.B [第6题,北京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A正确;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B正确;天山位于新疆,C错误;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对外交流中心,D正确。故选C。第7题,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北京采取的有效措施可能有在世界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修旧如旧,避免维修过程中修缮性的破坏,②③④正确;在历史性建筑中建酒店、宾馆等,会破坏文化遗址,①错误。故选D。第8题,增加城市绿地、倡导“绿色”出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这些行为都能缓解北京雾霾天气,A、C、D正确,不符合题意;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会加重雾霾,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2024·泰山区期中)四合院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下图示意北京地形和气候资料。据此完成9~10题。
9.符合北京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是(  )
A.地形特征:以平原为主,东部多山地
B.气候特征: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C.河流特征:西北—东南流向,夏汛冬枯
D.位置特征:华北平原西北角,临渤海
10.四合院是北京的“名片”,房屋大多坐北朝南。这有利于(  )
A.冬季采光保暖,抵御冬日寒冷
B.夏季遮阴纳凉,抵御伏旱高温
C.面向夏季风,有效增加降水
D.面向西北季风,增加空气流通
9.C 10.A [第9题,北京北部和西部地势较高,以山地、丘陵为主,东南部地势低,多为平原,A错误。北京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B错误。北京河流大多自西北流向东南,夏季降水量大,水位上涨,冬季降水较少,水位较低,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C正确。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没有濒临渤海,D错误。故选C。第10题,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四合院多坐北朝南,冬季可获取更多的阳光,同时减少西北风冷空气的影响,保暖增温,A正确。伏旱天气多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B错误。四合院墙体较低,不能使气流有效抬升,增加降水,C错误。坐北朝南可背向西北季风,减少冬季风的影响,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11.(2023·岱岳区期末)中国文明深深扎根在了黄土中、黄河畔。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探究一】 “风成高原”
材料一 下图是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颗粒大小分带示意图。
(1)黄土高原的西北面是广阔的亚洲内陆,受________因素影响,降水少,有着大面积的戈壁和沙漠,为黄土高原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2)据图推测,黄土随风流动的方向大体是(  )
A.自南向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南向西北
材料二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位置、风向。
材料三 亚洲内陆的岩屑物质被风挟带运移到黄土高原处被拦截。气候干冷时,黄土以堆积作用为主;而气候湿热时,黄土会遭受剥蚀,不利于黄土的堆积。深厚的黄土,使人们长时间定居在同一片土地上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农耕文明。
(3)分析秦岭、太行山脉在黄土高原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 “黄土沃野”
材料四 黄壤千里,沃野弥望。
——《西征赋》
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
——《尚书·禹贡》
材料五 下图示意庆阳、小浪底位置。
(4)中国古代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周”就是在庆阳大塬上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把同时期其他部族通通甩在身后,据材料四、五,分析庆阳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条)
(5)世世代代的农人在这片黄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至今。以下关于这片土地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多选)
①传统民居为四合院 ②气候干燥,食物易腐坏 ③多风沙,无需戴帽子和头巾 ④土质疏松,方便刨土播种 ⑤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
【探究三】 “生态黄河”
材料六 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模拟实验(见下图)。
材料七 下图示意“中国雨带推移规律”。
(6)根据材料六实验可知,影响水土流失大小的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黄河善淤、善决、善徙,历朝历代的人提出了多样的治河策略,关于中游治理措施大都被提炼成简明扼要的四字词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修建小浪底水利枢纽的主要目的是防洪、防凌、减淤。每年的6月底至7月初,小浪底都会定时放水冲沙。结合材料五、七,分析小浪底选择这个时间段调水调沙的原因。
(9)随着沿岸用水量的增加,黄河入海的水量和泥沙都大大减少。这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新的问题。请举例其可能造成的生态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海陆 (2)C
(3)阻挡了挟带有沙粒、粉尘的西北风,从而使这些微粒在秦岭北侧、太行山脉西侧沉积下来,无法翻越秦岭、太行山脉,致使黄土高原无法南扩和东扩
(4)庆阳市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烈,日照时数多,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土层深厚,适合耕作
(5)④⑤
(6)植被多少、坡度大小、降水强度、土质等
(7)保持水土,植树种草
(8)该流域即将进入雨季,提前用余水冲沙可以降低库容,从而为防汛做好准备。
(9)给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12.(2024·肥城期中)2023年12月28日京雄高速北京段五环至六环段顺利贯通,至此,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全线正式实现通车运营。从北京西南五环至雄安新区只需1小时通达,比过去节省30分钟。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8分)
(1)北京是祖国的首都,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位于________平原的西北角,地势特点为________。
(2)北京名胜古迹众多,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个)。
(3)2024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这体现的北京城市职能是________。
(4)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是利用各自的优势发展经济,其中河北省发展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雄安新区是中共中央批准建设的首都功能拓展区。雄安新区选址主要考虑的条件是________(填字母)。
①与京津两地距离远近适中
②人口稠密,城市设施完善
③生态环境较好,发展潜力大
④东临渤海,货物运输便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国家规划要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四合院等老旧建筑全部拆除
B.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C.大力发展房地产产业
D.重点发展钢铁等重工业
[答案] (1)华北  西北高、东南低
(2)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任意两个即可)
(3)政治中心
(4)资源、土地、劳动力丰富,发展空间大,重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距离近等
(5)C
(6)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二讲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祖国的首都——北京
考点 考向 频次 分值 难度 常考题型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自然环境 2024年·T19(3)(5) 3 ***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2024年·T19(4) 2 ***
祖国的首都——北京 北京的职能与发展 2024年·T10 1 **
任务一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填图
在黄土高原地形图上写出A、B、C、D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2.填空
认识黄土地貌景观。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3.填空
严重的水土流失。
(1)自然原因
土质 黄土土质________,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植被 地表裸露,缺乏________保护
气候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________
(2)人为原因
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________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②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3)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地形坡度及降水强度的关系:地表植被越少,地面坡度越大,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4)治理措施
生物措施 采取________等
工程措施 建梯田、修挡土坝等
合理安排
生产活动 如陡坡地________,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自然环境
(2024·泰山区期中)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样,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地貌类型单一
B.植被覆盖率高
C.煤炭资源贫乏
D.水土流失严重
2.我们漫步在黄土高原上,可以看到(  )
A.小桥流水,前街后河
B.千沟万壑,窑洞层叠
C.河网密布,四合院落
D.椰树林立,竹楼掩映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2024·新泰期中)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源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发祥地。现今,当地通过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等措施,推动乡村振兴。读南泥湾位置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南泥湾所在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山西省,太行山脉以西
B.位于秦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C.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D.位于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
4.以下措施符合南泥湾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有(  )
①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特色农业 ②增加耕地面积,大力发展种植业 ③发展红色旅游,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④加强生态建设,守护绿水青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民居:黄土具有直立性强的特点,不易坍塌,容易开挖——传统民居窑洞在黄土上直接挖凿而成。
(2)民歌: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人们传统的联系靠“吆喝”——传统民歌信天游声音洪亮高亢。
(3)服饰:黄土高原多风沙——居民头上包羊肚巾。
任务二 祖国的首都——北京
1.填表
阅读北京的地形图,完成表格内容。
位置 位于____________平原的西北角,与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市相邻
气候 位于暖温带,属于__________________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地形、地势 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地势由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倾斜
河流 永定河、潮白河等,均属海河水系,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渤海
城市 职能 全国的____________中心、文化中心、__________________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2.判断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以下判断。
(1)北京的圆明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
(2)北京城中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建筑: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  )
(3)中南海体现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文化中心。 (  )
(4)北京正在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  )
(5)北京是我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有京包线、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在此交会。 (  )
北京的职能与发展
(2024·宁阳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的代表,其建筑特点是四面有房屋,墙体厚且高大,中间是庭院,南窗较大,屋顶有坡度。读北京市区交通图和四合院图,完成1~2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契合了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中的(  )
A.科技创新中心 B.全国文化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全国政治中心
2.四合院的主要特点有(  )
①庭院方正,采光条件好 ②修筑院墙,有利于挡风避寒 ③多平顶,利于积雪留存 ④以竹为主要建材,夏季凉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4·泰山区期中)北京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每年都有许多国际会议在此召开。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北京发展目标的是(  )
A.在市内规划新区,振兴钢铁等工业
B.四合院设施落后,应拆除后兴建高楼大厦
C.保护故宫等文化遗产,禁止游览
D.加强城区水源地生态建设,扩大绿地面积
课后检测,请完成限时提能训练(二十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8张PPT)
第二讲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祖国的首都——北京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任务一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填图
在黄土高原地形图上写出A、B、
C、D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太行山脉
秦岭
黄河
宁夏回族自治区
2.填空
认识黄土地貌景观。
A_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黄土川
3.填空
严重的水土流失。
(1)自然原因
土质 黄土土质_____,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植被 地表裸露,缺乏_____保护
气候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_____
疏松
植被
暴雨
(2)人为原因
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_________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②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3)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地形坡度及降水强度的关系:地表植被越少,地面坡度越大,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过垦过牧
(4)治理措施
生物措施 采取_________等
工程措施 建梯田、修挡土坝等
合理安排
生产活动 如陡坡地_______________,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植树种草
退耕还林、还草
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自然环境
(2024·泰山区期中)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样,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地貌类型单一
B.植被覆盖率高
C.煤炭资源贫乏
D.水土流失严重

2.我们漫步在黄土高原上,可以看到(  )
A.小桥流水,前街后河
B.千沟万壑,窑洞层叠
C.河网密布,四合院落
D.椰树林立,竹楼掩映

1.D 2.B [第1题,黄土高原的黄土地貌类型多样,有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川等,A错误。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低,B错误。黄土高原上的山西等省区煤炭资源极其丰富,是中国的“煤海”,C错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D正确。故选D。第2题,黄土高原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景观,当地的特色民居是窑洞;小桥流水、前街后河、河网密布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景观,四合院落是华北地区的景观,椰树林立、竹楼掩映是海南省等低纬度沿海地区的景观。B正确,故选B。]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2024·新泰期中)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源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发祥地。现今,当地通过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等措施,推动乡村振兴。读南泥湾位置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南泥湾所在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山西省,太行山脉以西
B.位于秦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C.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D.位于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

4.以下措施符合南泥湾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有(  )
①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特色农业 ②增加耕地面积,大力发展种植业 ③发展红色旅游,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④加强生态建设,守护绿水青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D 4.B [第3题,读图可知,南泥湾位于陕西省,A错误;南泥湾位于黄土高原,这里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支离破碎,B错误,D正确;南泥湾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C错误。故选D。第4题,南泥湾位于黄土高原,这里植被稀少,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生态脆弱。因此,符合南泥湾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是科技兴农,发展特色农业,①正确;利用当地红色革命精神,发展红色旅游,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③④正确;该地区应该退耕还林、还草,改善水土流失现象,不应扩大耕地面积,②错误。故选B。]
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民居:黄土具有直立性强的特点,不易坍塌,容易开挖——传统民居窑洞在黄土上直接挖凿而成。
(2)民歌: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人们传统的联系靠“吆喝”——传统民歌信天游声音洪亮高亢。
(3)服饰:黄土高原多风沙——居民头上包羊肚巾。
1.填表
阅读北京的地形图,完成表格内容。
任务二 祖国的首都——北京
位置 位于_____平原的西北角,与_____省、_____市相邻
气候 位于暖温带,属于_________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地形、
地势 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地势由_____向_____倾斜
河流 永定河、潮白河等,均属海河水系,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渤海
城市职能 全国的_____中心、文化中心、_________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华北
河北
天津
温带季风
西北
东南
政治
国际交往
2.判断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以下判断。
(1)北京的圆明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
(2)北京城中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建筑: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  )
(3)中南海体现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文化中心。 (  )
(4)北京正在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  )
(5)北京是我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有京包线、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在此交会。 (  )
×

×


北京的职能与发展
(2024·宁阳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的代表,其建筑特点是四面有房屋,
墙体厚且高大,中间是庭院,南
窗较大,屋顶有坡度。读北京市
区交通图和四合院图,完成1~2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契合了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中的
(  )
A.科技创新中心 B.全国文化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全国政治中心
2.四合院的主要特点有(  )
①庭院方正,采光条件好 ②修筑院墙,有利于挡风避寒 ③多平顶,利于积雪留存 ④以竹为主要建材,夏季凉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D 2.A [第1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北京是全国最高权力机关和决策机构所在地,故选D。第2题,四合院庭院方正,坐北朝南,采光条件好,①正确;四合院修筑院墙,砖墙较厚,利于冬季保温御寒,②正确;北京四合院为斜顶,利于积雪下滑,③错误;北京四合院以砖、木、瓦等为材料,④错误。故选A。]
3.(2024·泰山区期中)北京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每年都有许多国际会议在此召开。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北京发展目标的是
(  )
A.在市内规划新区,振兴钢铁等工业
B.四合院设施落后,应拆除后兴建高楼大厦
C.保护故宫等文化遗产,禁止游览
D.加强城区水源地生态建设,扩大绿地面积

D [在市内规划新区,振兴钢铁等工业,污染严重,不利于实现北京发展目标,A错误;拆除四合院,不利于北京的文化保护,B错误;禁止游览故宫等文化遗产做法过于绝对,不利于文化保护与传承,C错误;加强城区水源地生态建设,扩大绿地面积,有利于实现北京发展目标,D正确。故选D。]
(时间:30分钟,总分: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024·岱岳区期中)“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地区吹来的。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黄土颗粒越来越细。下图为黄土颗粒大小分带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限时提能训练(二十一)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祖国的首都——北京
1.下列有关黄土高原“风成说”的证据错误的是(  )
A.黄土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各种地形上
B.自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
C.黄土的矿物成分和下面的基岩成分不同
D.黄土是由当地的岩石风化形成

2.形成黄土高原塬、墚、峁、川等地貌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地壳运动
C.风力吹送 D.乱砍滥伐

3.读黄土高原地图,方框中的数字代号①②③④与下列字母代号abcd对应正确的是(  )
a.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b.城市绿化面积增加 c.农村人口不断减少 d.减少乱砍滥伐,保护森林
A.deab B.bcad
C.cadb D.abcd

1.D 2.A 3.B [第1题,黄土高原的“风成说”的证据有:黄土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各种地形上;黄土颗粒由西北向东南越来越细;黄土成分与当地基岩不同,与中亚、内蒙古相符。“黄土是由当地的岩石风化形成”说法错误。D错误,A、B、C正确。故选D。第2题,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侵蚀而形成的塬、墚、峁、川等地貌,A正确;与地壳运动、风力吹送和乱砍滥伐无关,排除B、C、D。故选A。第3题,城市生态发展的方向使b城市绿化面积增加;由于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导致c农村人口不断减少,且城市人口增加,肉、奶、禽、蛋等的需求增加,为适应市场的需求,a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城郊农业;为缓解农村人地矛盾采取的措施:减少荒地破坏,恢复植被;d减少乱砍滥伐,保护森林;减少过度放牧,保护草地等。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023·肥城期中)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图为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古诗句描写到图中地理事物的是(  )
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近年来,黄土高原治理成效显著,河水含沙量明显减少,主要的工程措施有(  )
A.开挖沟渠,引水灌溉
B.修建挡土坝,缓坡修梯田
C.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D.过度放牧区减少牲畜数量

4.B 5.B [第4题,诗句①描述的是秦岭,图中有秦岭,①符合题意;诗句②描述的是长江,在图中没有相应的地理事物;诗句③描述的是太行山,图中有太行山,③符合题意;诗句④描述的是庐山,图中没有相应的地理事物。故选B。第5题,近年来,黄土高原治理成效显著,河水含沙量明显减少,主要得益于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修建挡土坝、缓坡修梯田等工程措施,B正确。开挖沟渠,引水灌溉不能起到治沙的作用,A错误。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属于生物措施,C错误。过度放牧区减少牲畜数量属于生物措施,D错误。故选B。]
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其发展变化为世人所瞩目。读下图,完成6~8题。
6.下列关于北京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B.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C.地处华北平原、天山、内蒙古高原交汇的枢纽地带
D.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对外交流中心

7.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北京采取的有效措施可能有(  )
①在历史性建筑中建酒店、宾馆等,大力发展旅游业
②在世界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③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 ④修旧如旧,避免维修过程中修缮性的破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北国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这是网友调侃北京雾霾天气。下列行为中,不能降低或缓解北京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增加城市绿地
B.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
C.倡导“绿色”出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D.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

6.C 7.D 8.B [第6题,北京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A正确;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B正确;天山位于新疆,C错误;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对外交流中心,D正确。故选C。第7题,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北京采取的有效措施可能有在世界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修旧如旧,避免维修过程中修缮性的破坏,②③④正确;在历史性建筑中建酒店、宾馆等,会破坏文化遗址,①错误。故选D。第8题,增加城市绿地、倡导“绿色”出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这些行为都能缓解北京雾霾天气,A、C、D正确,不符合题意;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会加重雾霾,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2024·泰山区期中)四合院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下图示意北京地形和气候资料。据此完成9~10题。
9.符合北京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是(  )
A.地形特征:以平原为主,东部多山地
B.气候特征: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C.河流特征:西北—东南流向,夏汛冬枯
D.位置特征:华北平原西北角,临渤海

10.四合院是北京的“名片”,房屋大多坐北朝南。这有利于(  )
A.冬季采光保暖,抵御冬日寒冷
B.夏季遮阴纳凉,抵御伏旱高温
C.面向夏季风,有效增加降水
D.面向西北季风,增加空气流通

9.C 10.A [第9题,北京北部和西部地势较高,以山地、丘陵为主,东南部地势低,多为平原,A错误。北京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B错误。北京河流大多自西北流向东南,夏季降水量大,水位上涨,冬季降水较少,水位较低,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C正确。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没有濒临渤海,D错误。故选C。第10题,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四合院多坐北朝南,冬季可获取更多的阳光,同时减少西北风冷空气的影响,保暖增温,A正确。伏旱天气多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B错误。四合院墙体较低,不能使气流有效抬升,增加降水,C错误。坐北朝南可背向西北季风,减少冬季风的影响,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11.(2023·岱岳区期末)中国文明深深扎根在了黄土中、黄河畔。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探究一】 “风成高原”
材料一 下图是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颗粒大小分带示意图。
(1)黄土高原的西北面是广阔的亚洲内陆,受________因素影响,降水少,有着大面积的戈壁和沙漠,为黄土高原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2)据图推测,黄土随风流动的方向大体是(  )
A.自南向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南向西北
海陆

材料二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位置、风向。
材料三 亚洲内陆的岩屑物质被风挟带运移到黄土高原处被拦截。气候干冷时,黄土以堆积作用为主;而气候湿热时,黄土会遭受剥蚀,不利于黄土的堆积。深厚的黄土,使人们长时间定居在同一片土地上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农耕文明。
(3)分析秦岭、太行山脉在黄土高原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阻挡了挟带有沙粒、粉尘的西北风,从而使这些微粒在秦岭北侧、太行山脉西侧沉积下来,无法翻越秦岭、太行山脉,致使黄土高原无法南扩和东扩
【探究二】 “黄土沃野”
材料四 黄壤千里,沃野弥望。
——《西征赋》
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
——《尚书·禹贡》
材料五 下图示意庆阳、小浪底位置。
(4)中国古代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周”就是在庆阳大塬上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把同时期其他部族通通甩在身后,据材料四、五,分析庆阳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条)
庆阳市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烈,日照时数多,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土层深厚,适合耕作
(5)世世代代的农人在这片黄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至今。以下关于这片土地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多选)
①传统民居为四合院 ②气候干燥,食物易腐坏 ③多风沙,无需戴帽子和头巾 ④土质疏松,方便刨土播种 ⑤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
④⑤
【探究三】 “生态黄河”
材料六 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模拟实验(见下图)。
材料七 下图示意“中国雨带推移规律”。
(6)根据材料六实验可知,影响水土流失大小的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被多少、坡度大小、降水强度、土质等
(7)黄河善淤、善决、善徙,历朝历代的人提出了多样的治河策略,关于中游治理措施大都被提炼成简明扼要的四字词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8)修建小浪底水利枢纽的主要目的是防洪、防凌、减淤。每年的6月底至7月初,小浪底都会定时放水冲沙。结合材料五、七,分析小浪底选择这个时间段调水调沙的原因。
保持水土,植树种草
(9)随着沿岸用水量的增加,黄河入海的水量和泥沙都大大减少。这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新的问题。请举例其可能造成的生态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答案] (8)该流域即将进入雨季,提前用余水冲沙可以降低库容,从而为防汛做好准备。
12.(2024·肥城期中)2023年12月28日京雄高速北京段五环至六环段顺利贯通,至此,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全线正式实现通车运营。从北京西南五环至雄安新区只需1小时通达,比过去节省30分钟。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8分)
(1)北京是祖国的首都,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位于________平原的西北角,地势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
(2)北京名胜古迹众多,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个)。
华北
西北高、东南低
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任意两个即可)
(3)2024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这体现的北京城市职能是_________。
(4)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是利用各自的优势发展经济,其中河北省发展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中心
资源、土地、劳动力丰富,发展空间大,重工业基
础好,交通便利,距离近等
(5)雄安新区是中共中央批准建设的首都功能拓展区。雄安新区选址主要考虑的条件是________(填字母)。
①与京津两地距离远近适中
②人口稠密,城市设施完善
③生态环境较好,发展潜力大
④东临渤海,货物运输便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6)国家规划要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四合院等老旧建筑全部拆除
B.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C.大力发展房地产产业
D.重点发展钢铁等重工业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