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69张+学案)-中考地理复习考点梳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69张+学案)-中考地理复习考点梳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5-06 07:52:19

文档简介

考点 考向 频次 分值 难度 常考题型
我国的地理区域差异 划分依据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区域界线及划分的主导因素 2022年·T18(2) 1 **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022年·T18(2) 1 **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任务一 我国的地理区域差异
1.填图
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上写出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理区域。
2.填表
地区 界线
甲、丙地区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段
甲、乙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
丁与甲、乙、丙地区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区域界线及划分的主导因素
(2024·东平期中)2024年的5月20日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我国南方地区民谚“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含义是“雨水开始增多,江河小得盈满”。华北地区民谚“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一险”是指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1~2题。
1.我国幅员辽阔,大致可分为四大地理区域,下列划分区域的主导因素,符合实际的是(  )
A.甲与乙——气温
B.乙与丙——降水
C.乙与丁——季风
D.丙与甲、乙、丁——地形地势
2.“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发生在图中的(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1.D 2.D [第1题,甲为西北地区,乙为北方地区,丙为青藏地区,丁为南方地区,甲与乙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为降水,A错误;乙与丙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主导因素为地形地势,B错误;乙与丁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其主导因素为气候,C错误;丙与甲、乙、丁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主导因素为地形地势,D正确。故选D。第2题,“小满小满,江河渐满”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民谚,图中丁地区是南方地区,D正确,排除A、B、C。故选D。]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及其划分依据。
(1)根据材料一推测,图中①应当填入________因素,②应当填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线,③应当填入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应当填入________因素。
(2)由材料一可知,青藏地区发展种植业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强,南方地区发展种植业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配合好。
材料二 邮戳是邮局盖在邮票上的标记,邮戳上的地名是邮局所在地,下图是4个在不同地区加盖的邮戳。
(3)图中的邮戳中,加盖地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是________,加盖地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 第(1)题,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最主要差别是地形,青藏地区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所以①填地形因素。青藏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所以②填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划分界线的主要依据为降水的差异,③填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④填气候因素。第(2)题,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降水少,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南方地区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分和热量配合好。第(3)题,②广西桂林位于南方地区,③陕西西安位于北方地区,①呼和浩特位于西北地区,④昆仑站位于南极地区。
[答案] (1)地形 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 400
气候 (2)光照 水分和热量 (3)② ③
四大地理区域都具有显著的地理特征,区域内部没有差异吗?
不是。每个地理区域内部都具有共同的地理特征,但区域内部因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等因素有所不同,仍然存在地理差异。
任务二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判断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是我国中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
(2)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 (√)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
(4)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
(5)大致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
2.填表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0 ℃ >0 ℃
河流结冰状况   结冰 不结冰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经济林木 苹果、梨、枣 柑橘、茶叶、油桐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下图为河南省冬季供暖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有人戏称,只因与驻马店隔条“河”,信阳冬季就不供暖。这条“河”是(  )
A.黄河 B.汾河 C.淮河 D.长江
2.关于这条“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北多为水田
B.分界线以北为亚热带
C.“河”南为干旱区
D.传统上“河”以北为北方地区
1.C 2.D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条“河”是淮河,该河流与秦岭构成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题,这条“河”是淮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是北方地区,多为旱地,为暖温带,以南为湿润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4·东平一模)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分区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区域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
B.乙、丙两区域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C.甲、丙两区域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缘线
D.丙、丁两区域的分界线是太行山脉
4.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是(  )
A.1月平均气温0 ℃等温线
B.亚热带和热带分界线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
3.B 4.A [第3题,读图可知,甲是西北地区、乙是南方地区、丙是北方地区、丁是青藏地区。大兴安岭位于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上,A错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B正确;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C错误;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缘线,D错误。故选B。第4题,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1月平均气温0 ℃等温线吻合;秦岭—淮河一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秦岭—淮河一线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A正确。]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2024·肥城期末)秦岭平均海拔2 000至3 000米之间,既挡住了南方暖湿气流的北上,也阻断了北方干燥气流的南下,山脉两侧气候有很大不同。古人曾赞秦岭:“唯此有马头观桃花,马尾扫风雪之景致”。下图为秦岭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别,表现为(  )
A.北侧地域的传统民居多以竹木为原料,通风性好
B.南侧一些地区的传统民居墙壁厚实,防寒保暖
C.北侧地域的人们传统出行以水路为主
D.南侧地域的人们喜食米饭
6.“唯此有马头观桃花,马尾扫风雪之景致”中,“马尾”指的是秦岭(  )
A.北侧  B.南侧  C.东段  D.西段
5.D 6.A [第5题,秦岭—淮河一线南侧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南侧地域的传统民居多以竹木为原料,通风性好,A错误;北侧一些地区传统民居墙壁厚实,由于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墙厚有利于御寒,B错误;北侧地域的人们传统出行以陆路为主,C错误;南侧地域耕地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人们喜食米饭,D正确。故选D。第6题,根据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可知,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分属不同地理区域,该线以北为北方地区、以南为南方地区。“马尾”指秦岭以北,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有风雪天气;“马头”指秦岭以南,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A正确。故选A。]
7.(2023·新泰期末)众多的“驴友”游遍大江南北,他们拍摄了图2所示的景观图片。结合图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及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B是________地区;A地区与C地区的界线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甲、乙两地气候的共同点是________,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村落在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图2中②景观最有可能拍摄于图1中________地区;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图1中________地区的冬季景观。(以上均填字母)
(4)我国南、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差别明显,从自然因素分析主要是受________的影响形成的。
[解析] 第(1)题,图中B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西南部,是青藏地区,A为西北地区,C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段。第(2)题,丙地的气候特征是冬冷夏暖,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甲、乙两地都是季风气候,共同点是雨热同期。第(3)题,图2中②是江南水乡的景观,拍摄于图1中的D地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C地区的冬季景观。第(4)题,南、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差异主要是受气候因素影响形成的。
[答案] (1)青藏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段
(2)冬冷夏暖,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雨热同期
(3)D C
(4)气候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河流的特点: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期短;有冰流量小,水浑位变显。南河流量大,水位变不显;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限时提能训练(十九) 中国的地理差异
(时间:60分钟,总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024·泰山区期末)近日,有研学社推出“漫步中国”线路,其中一条漫步路线是“走胡线”,即“胡焕庸线”,是指黑河—腾冲两地的连线。读图,完成1~2题。
1.此线经过山脉B,它和淮河组成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关于B—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B.1月份0 ℃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区域
C.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2.沿“走胡线”漫步中国时,各段体验者描述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西南段——四川盆地气候湿热,游览“天府之国”,品川菜
B.陕西段——跨越大兴安岭,观看“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景色
C.山西段——走进河套平原,观赏“塞上江南”的小桥流水风光
D.东北段——A处山脉气候垂直差异大,依次呈现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景观
1.B 2.A [第1题,由图可知,B为秦岭,它和淮河组成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即秦岭—淮河一线,它们的地理意义主要有: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A错误;1月份0 ℃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区域,B正确;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C错误;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D错误。故选B。第2题,四川盆地位于“走胡线”西南段,该盆地气候湿热,被誉为“天府之国”,可以品川菜,A正确;大兴安岭位于“走胡线“东北段,在内蒙古高原可以观看“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景色,B错误;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高原境内,不在“走胡线”山西段,C错误;A为大兴安岭,地处中温带,而“气候垂直差异大,依次呈现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景观”的是横断山脉,D错误。故选A。]
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国家绿肺”之称。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地最有可能出产的水果是(  )
A.哈密瓜 B.荔枝
C.苹果 D.柑橘
4.下列数据,有可能为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是(  )
A.950 mm B.650 mm
C.450 mm D.150 mm
3.C 4.A [第3题,甲地区位于秦岭以北,属于北方地区。苹果是北方地区的水果,哈密瓜是西北地区的水果,荔枝、柑橘是南方地区的水果。故选C。第4题,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800 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乙地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多年平均降水量高于800毫米。故选A。]
(2024·宁阳期末)除夕夜,北方包饺子迎新年,南方年糕扑鼻香,我国南北方地理差异显著,下图为北方包饺子和南方年糕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北方饺子、南方年糕的主要原料分别是(  )
A.小麦、高粱 B.小麦、水稻
C.玉米、水稻 D.水稻、小麦
6.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生产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②南方水稻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北方农作物只能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一年一熟 ③北方地区以“黑土地”“紫土地”著称,耕地集中成片 ④南方地区的丘陵主要为“红土地”,土壤肥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B 6.A [第5题,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种植小麦,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故北方饺子、南方年糕的主要原料分别是小麦、水稻,B正确。故选B。第6题,南方地区降水多,北方地区降水少,故我国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①说法正确。南方热量充足,水稻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北方农作物只能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一年一熟,②说法正确。北方地区以“黑土地”“黄土地”著称,耕地集中成片,“紫土地”位于南方地区,③说法错误。南方地区的丘陵主要为“红土地”,黏性强,土壤贫瘠,④说法错误。故选A。]
(2024·邢台一模)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绵延1 600多千米,冬季阻挡寒潮,夏季阻挡暖湿气流,在山顶处形成一幅“泾渭分明”的神奇景观。如图为陕西省地形图及航拍秦岭景观图。读图,完成7~9题 。
7.秦岭是我国主要山脉之一,其大致走向是(  )
A.弧形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东西走向
8.秦岭的存在,为我国带来了强烈的南北差异,具体表现在(  )
A.黄土高原以水田农业为主
B.陕南山地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C.汉中的年降水量比西安多
D.西安1月平均气温高于0 ℃
9.形成航拍图中“泾渭分明”奇观的主要原因是秦岭(  )
A.纬度高,空气稀薄光照十分强烈
B.距海近,湿润气流源源不断
C.海拔高,夏季阻挡暖湿气流北上
D.海拔高,冬季阻挡寒潮南下
7.D 8.C 9.C [第7题,秦岭主要位于陕西省,其简称为陕或秦,该山脉呈东西走向,其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故选D。第8题,西安位于秦岭北部,1月平均气温低于0 ℃;汉中位于秦岭南部,位于湿润区,西安位于半湿润区,因此汉中的年降水量比西安多;陕南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土高原以旱地农业为主。故选C。第9题,秦岭以南纬度低、气温高、气候湿润,是有云的一面,盛行暖湿气流,因此秦岭夏季阻挡暖湿气流北上。故选C。]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橘与枳产地的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海陆因素影响,两地地理环境差异大
B.两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C.两地均以面食为主
D.两地河流在冬季普遍都有结冰现象
11.橘产地的传统民居风格是图中的(  )
A.       B.
C.       D.
10.B 11.C [第10题,“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的“淮”为淮河,“淮南”指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淮北”指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均属于季风气候,因而都具有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特点,但由于纬度因素的影响,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两地地理环境差异大,A错误,B正确。淮河以北以面食为主,淮河以南以米饭为主食,C错误。淮河以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河流有结冰现象;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河流无结冰现象,D错误。故选B。第11题,橘产地位于南方地区,而四幅图中,只有C图符合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风格。A是新疆晒葡萄干的晾房;B是黄土高原的窑洞;D是蒙古草原的蒙古包。故选C。]
(2023·泰山区二模)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被誉为“中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秦岭被誉为“中国的中央水塔”,主要因为其是(  )
A.河流有无封冻期的分界线
B.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C.接近400mm年等降水量线
D.珠江、汉江、渭河等河流的发源地
13.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
B.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
C.冬季汉江无结冰现象,渭河有结冰现象
D.渭河含沙量小,汉江含沙量大
12.B 13.C [第12题,“中国的中央水塔”反映了秦岭位于我国中部,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也是汉江、渭河等多条河流的发源地(珠江的发源地为云贵高原);河流有无封冻期与“中国的中央水塔”称号不符;秦岭接近800mm年等降水量线。故选B。第13题,汉江位于秦岭以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渭河位于秦岭以北,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汉江无结冰现象,渭河有结冰现象;汉江是长江的支流,在武汉汇入长江干流,汉江的水量不受长江干流水量的影响;渭河含沙量大,汉江含沙量小。故选C。]
有位外国友人到中国旅行,对中国有深刻的感受:“我看到了四色中国,太美了!”读图,完成14~15题。
14.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B.“银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
C.“金色中国”——茫茫戈壁,黄沙漫漫
D.“黄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15.关于各区域特色及形成原因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
A.“黄色中国”的传统民居窑洞——黄土广布、沟壑纵横
B.“金色中国”的坎儿井——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C.“银色中国”的农产品品质好——昼夜温差大
D.“绿色中国”的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14.C 15.B [第14题,“金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A错误;“黄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B错误;“金色中国”——茫茫戈壁,黄沙漫漫,C正确;“银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D错误。故选C。第15题,“黄色中国”是我国的北方地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传统民居是窑洞,黄土广布,沟壑纵横,A正确; “金色中国”是我国的西北地区,远离海洋,且受重重山脉阻挡,降水稀少,水源缺乏,B错误;“银色中国”是我国的青藏地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里因稀薄的气体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则迅速下降,故昼夜温差大,C正确;“绿色中国”是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属于我国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D正确。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35分。)
16.(2023·宁阳期中)读图,完成下列各题。(9分)
(1)图1中Ⅰ、Ⅱ、Ⅲ、Ⅳ分别表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如此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C为Ⅰ、Ⅱ两地区的分界线,此界线为________一线,此线与1月份________等温线及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此线以北的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
(3)图1中区域Ⅳ与其他三个区域的界线B确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该地区的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
(4)四大区域中,几乎完全处于季风区范围的两大区域是________。(填代号)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描述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填区域名称)
[答案] (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
(2)秦岭—淮河 0 ℃ 800 小麦
(3)地形地势
(4)Ⅰ、Ⅱ
(5)南方地区
17.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图中A、B、C、D分别代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A是________地区,C是________地区。
(2)①界线大致与我国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②界线西段的山脉是________;确定③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其中气候最干旱的是______地区,水热条件最优越的是________地区。(均填图中字母代号)
(4)D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____级阶梯。
[答案] (1)北方 青藏
(2)400 秦岭 地形地势
(3)D B
(4)二
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黑木耳属食用菌,适宜生长在环境洁净、靠近水源、光照时间较长的向阳山坡。陕西省柞水县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森林覆盖率达65%,因柞树多而得名。柞树质地坚硬,不易腐烂,因此是当地栽培黑木耳的最佳树种。
材料二 近年来,柞水县把黑木耳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产量激增。2020年4月,柞水县黑木耳借助网络电商平台成为市场上热销的农产品。
材料三 柞水县区域简图、黑木耳柞木栽培及吊袋栽培图。
 
(1)读图1可知,柞水县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地区,该县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
(2)读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柞木可能属于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图1并结合所学内容,描述流经柞水县河段的水文特征(至少两条)。
(4)分析柞水县成为优质黑木耳产地的自然优势条件(至少三条)。
[答案] (1)南方 北高南低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含沙量小、流速快等。 (4)①位于秦岭南坡,光照时间长;②拥有大量栽培黑木耳的最佳树种——柞树;③水源充足;④植被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环境洁净。
19.我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显著。某中学开展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自然环境对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C________地区与D________地区的分界线:它与1月________等温线和_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该界线两侧的区域差异表现在_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
(2)A、C两地区界线两侧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是否受________(填“夏季风”或“冬季风”)的影响。
(3)B________地区与A、C、D地区的分界线:它与我国地势第________级阶梯的边界基本吻合。该界线两侧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___上。
[答案] (1)北方 南方 0 ℃ 800 mm 气温
降水 (2)夏季风 (3)青藏 一 地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9张PPT)
第十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任务一 我国的地理区域差异
1.填图
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上写出甲、
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2.填表
地区 界线
甲、丙地区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段
甲、乙地区 _____—_____一线
丁与甲、乙、丙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横断山脉
秦岭
淮河
昆仑山脉
祁连山脉
区域界线及划分的主导因素
(2024·东平期中)2024年的5月20日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我国南方地区民谚“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含义是“雨水开始增多,江河小得盈满”。华北地区民谚“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一险”是指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1~2题。
1.我国幅员辽阔,大致可分为四大地理区域,下列划分区域的主导因素,符合实际的是(  )
A.甲与乙——气温
B.乙与丙——降水
C.乙与丁——季风
D.丙与甲、乙、丁——地形地势
2.“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发生在图中的(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1.D 2.D [第1题,甲为西北地区,乙为北方地区,丙为青藏地区,丁为南方地区,甲与乙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为降水,A错误;乙与丙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主导因素为地形地势,B错误;乙与丁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其主导因素为气候,C错误;丙与甲、乙、丁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主导因素为地形地势,D正确。故选D。第2题,“小满小满,江河渐满”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民谚,图中丁地区是南方地区,D正确,排除A、B、C。故选D。]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及其划分依据。
(1)根据材料一推测,图中①应当填入________因素,②应当填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线,③应当填入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应当填入________因素。
(2)由材料一可知,青藏地区发展种植业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强,南方地区发展种植业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配合好。
地形
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
400
气候
光照
水分和热量
材料二 邮戳是邮局盖在邮票上的标记,邮戳上的地名是邮局所在地,下图是4个在不同地区加盖的邮戳。
(3)图中的邮戳中,加盖地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是_____,加盖地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是____。(填序号)


[解析] 第(1)题,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最主要差别是地形,青藏地区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所以①填地形因素。青藏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所以②填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划分界线的主要依据为降水的差异,③填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④填气候因素。第(2)题,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降水少,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南方地区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分和热量配合好。第(3)题,②广西桂林位于南方地区,③陕西西安位于北方地区,①呼和浩特位于西北地区,④昆仑站位于南极地区。
四大地理区域都具有显著的地理特征,区域内部没有差异吗?
不是。每个地理区域内部都具有共同的地理特征,但区域内部因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等因素有所不同,仍然存在地理差异。
1.判断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是我国中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  )
(2)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 (  )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  )
(4)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  )
(5)大致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  )
任务二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

×

×
2.填表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0 ℃ >0 ℃
河流结冰状况   结冰 不结冰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______________林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____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
水田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___熟到___熟
经济林木 _____、___、枣 _____、茶叶、油桐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苹果

柑橘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下图为河南省冬季供暖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有人戏称,只因与驻马店隔条“河”,信阳冬季就不供暖。这条“河”是(  )
A.黄河 B.汾河 C.淮河 D.长江
2.关于这条“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北多为水田
B.分界线以北为亚热带
C.“河”南为干旱区
D.传统上“河”以北为北方地区


1.C 2.D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条“河”是淮河,该河流与秦岭构成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题,这条“河”是淮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是北方地区,多为旱地,为暖温带,以南为湿润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4·东平一模)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分区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区域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
B.乙、丙两区域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C.甲、丙两区域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缘线
D.丙、丁两区域的分界线是太行山脉

4.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是(  )
A.1月平均气温0 ℃等温线
B.亚热带和热带分界线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

3.B 4.A [第3题,读图可知,甲是西北地区、乙是南方地区、丙是北方地区、丁是青藏地区。大兴安岭位于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上,A错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B正确;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C错误;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缘线,D错误。故选B。第4题,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1月平均气温0 ℃等温线吻合;秦岭—淮河一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秦岭—淮河一线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A正确。]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2024·肥城期末)秦岭平均海拔2 000至3 000米之间,既挡住了南方暖湿气流的北上,也阻断了北方干燥气流的南下,山脉两侧气候有很大不同。古人曾赞秦岭:“唯此有马头观桃花,马尾扫风雪之景致”。下图为秦岭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别,表现为(  )
A.北侧地域的传统民居多以竹木为原料,通风性好
B.南侧一些地区的传统民居墙壁厚实,防寒保暖
C.北侧地域的人们传统出行以水路为主
D.南侧地域的人们喜食米饭

6.“唯此有马头观桃花,马尾扫风雪之景致”中,“马尾”指的是秦岭(  )
A.北侧  B.南侧  C.东段  D.西段

5.D 6.A [第5题,秦岭—淮河一线南侧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南侧地域的传统民居多以竹木为原料,通风性好,A错误;北侧一些地区传统民居墙壁厚实,由于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墙厚有利于御寒,B错误;北侧地域的人们传统出行以陆路为主,C错误;南侧地域耕地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人们喜食米饭,D正确。故选D。第6题,根据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可知,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分属不同地理区域,该线以北为北方地区、以南为南方地区。“马尾”指秦岭以北,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有风雪天气;“马头”指秦岭以南,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A正确。故选A。]
7.(2023·新泰期末)众多的“驴友”游遍大江南北,他们拍摄了图2所示的景观图片。结合图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及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B是______地区;A地区与C地区的界线大致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丙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地气候的共同点是_________,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青藏
400毫米年等
降水量线北段
冬冷夏暖,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雨热同期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村落在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图2中②景观最有可能拍摄于图1中________地区;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图1中________地区的冬季景观。(以上均填字母)
(4)我国南、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差别明显,从自然因素分析主要是受________的影响形成的。
D
C
气候
[解析] 第(1)题,图中B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西南部,是青藏地区,A为西北地区,C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段。第(2)题,丙地的气候特征是冬冷夏暖,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甲、乙两地都是季风气候,共同点是雨热同期。第(3)题,图2中②是江南水乡的景观,拍摄于图1中的D地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C地区的冬季景观。第(4)题,南、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差异主要是受气候因素影响形成的。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河流的特点: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期短;有冰流量小,水浑位变显。南河流量大,水位变不显;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时间:60分钟,总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024·泰山区期末)近日,有研学社推出“漫步中国”线路,其中一条漫步路线是“走胡线”,即“胡焕庸线”,是指黑河—腾冲两地的连线。读图,完成1~2题。
限时提能训练(十九) 中国的地理差异
1.此线经过山脉B,它和淮河组成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关于B—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B.1月份0 ℃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区域
C.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2.沿“走胡线”漫步中国时,各段体验者描述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西南段——四川盆地气候湿热,游览“天府之国”,品川菜
B.陕西段——跨越大兴安岭,观看“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景色
C.山西段——走进河套平原,观赏“塞上江南”的小桥流水风光
D.东北段——A处山脉气候垂直差异大,依次呈现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景观

1.B 2.A [第1题,由图可知,B为秦岭,它和淮河组成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即秦岭—淮河一线,它们的地理意义主要有: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A错误;1月份0 ℃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区域,B正确;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C错误;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D错误。故选B。第2题,四川盆地位于“走胡线”西南段,该盆地气候湿热,被誉为“天府之国”,可以品川菜,A正确;大兴安岭位于“走胡线“东北段,在内蒙古高原可以观看“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景色,B错误;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高原境内,不在“走胡线”山西段,C错误;A为大兴安岭,地处中温带,而“气候垂直差异大,依次呈现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景观”的是横断山脉,D错误。故选A。]
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国家绿肺”之称。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地最有可能出产的水果是(  )
A.哈密瓜 B.荔枝
C.苹果 D.柑橘
4.下列数据,有可能为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是(  )
A.950 mm B.650 mm
C.450 mm D.150 mm


3.C 4.A [第3题,甲地区位于秦岭以北,属于北方地区。苹果是北方地区的水果,哈密瓜是西北地区的水果,荔枝、柑橘是南方地区的水果。故选C。第4题,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800 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乙地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多年平均降水量高于800毫米。故选A。]
(2024·宁阳期末)除夕夜,北方包饺子迎新年,南方年糕扑鼻香,我国南北方地理差异显著,下图为北方包饺子和南方年糕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北方饺子、南方年糕的主要原料分别是(  )
A.小麦、高粱 B.小麦、水稻
C.玉米、水稻 D.水稻、小麦

6.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生产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②南方水稻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北方农作物只能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一年一熟 ③北方地区以“黑土地”“紫土地”著称,耕地集中成片 ④南方地区的丘陵主要为“红土地”,土壤肥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B 6.A [第5题,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种植小麦,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故北方饺子、南方年糕的主要原料分别是小麦、水稻,B正确。故选B。第6题,南方地区降水多,北方地区降水少,故我国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①说法正确。南方热量充足,水稻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北方农作物只能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一年一熟,②说法正确。北方地区以“黑土地”“黄土地”著称,耕地集中成片,“紫土地”位于南方地区,③说法错误。南方地区的丘陵主要为“红土地”,黏性强,土壤贫瘠,④说法错误。故选A。]
(2024·邢台一模)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绵延1 600多千米,冬季阻挡寒潮,夏季阻挡暖湿气流,在山顶处形成一幅“泾渭分明”的神奇景观。如图为陕西省地形图及航拍秦岭景观图。读图,完成7~9题 。
7.秦岭是我国主要山脉之一,其大致走向是(  )
A.弧形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东西走向
8.秦岭的存在,为我国带来了强烈的南北差异,具体表现在(  )
A.黄土高原以水田农业为主
B.陕南山地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C.汉中的年降水量比西安多
D.西安1月平均气温高于0 ℃


9.形成航拍图中“泾渭分明”奇观的主要原因是秦岭(  )
A.纬度高,空气稀薄光照十分强烈
B.距海近,湿润气流源源不断
C.海拔高,夏季阻挡暖湿气流北上
D.海拔高,冬季阻挡寒潮南下

7.D 8.C 9.C [第7题,秦岭主要位于陕西省,其简称为陕或秦,该山脉呈东西走向,其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故选D。第8题,西安位于秦岭北部,1月平均气温低于0 ℃;汉中位于秦岭南部,位于湿润区,西安位于半湿润区,因此汉中的年降水量比西安多;陕南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土高原以旱地农业为主。故选C。第9题,秦岭以南纬度低、气温高、气候湿润,是有云的一面,盛行暖湿气流,因此秦岭夏季阻挡暖湿气流北上。故选C。]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橘与枳产地的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海陆因素影响,两地地理环境差异大
B.两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C.两地均以面食为主
D.两地河流在冬季普遍都有结冰现象

11.橘产地的传统民居风格是图中的(  )
A.       B.
C.       D.

10.B 11.C [第10题,“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的“淮”为淮河,“淮南”指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淮北”指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均属于季风气候,因而都具有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特点,但由于纬度因素的影响,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两地地理环境差异大,A错误,B正确。淮河以北以面食为主,淮河以南以米饭为主食,C错误。淮河以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河流有结冰现象;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河流无结冰现象,D错误。故选B。第11题,橘产地位于南方地区,而四幅图中,只有C图符合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风格。A是新疆晒葡萄干的晾房;B是黄土高原的窑洞;D是蒙古草原的蒙古包。故选C。]
(2023·泰山区二模)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被誉为“中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秦岭被誉为“中国的中央水塔”,主要因为其是(  )
A.河流有无封冻期的分界线
B.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C.接近400mm年等降水量线
D.珠江、汉江、渭河等河流的发源地

13.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
B.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
C.冬季汉江无结冰现象,渭河有结冰现象
D.渭河含沙量小,汉江含沙量大

12.B 13.C [第12题,“中国的中央水塔”反映了秦岭位于我国中部,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也是汉江、渭河等多条河流的发源地(珠江的发源地为云贵高原);河流有无封冻期与“中国的中央水塔”称号不符;秦岭接近800mm年等降水量线。故选B。第13题,汉江位于秦岭以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渭河位于秦岭以北,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汉江无结冰现象,渭河有结冰现象;汉江是长江的支流,在武汉汇入长江干流,汉江的水量不受长江干流水量的影响;渭河含沙量大,汉江含沙量小。故选C。]
有位外国友人到中国旅行,对中国有深刻的感受:“我看到了四色中国,太美了!”读图,完成14~15题。
14.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B.“银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
C.“金色中国”——茫茫戈壁,黄沙漫漫
D.“黄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15.关于各区域特色及形成原因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
A.“黄色中国”的传统民居窑洞——黄土广布、沟壑纵横
B.“金色中国”的坎儿井——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C.“银色中国”的农产品品质好——昼夜温差大
D.“绿色中国”的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14.C 15.B [第14题,“金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A错误;“黄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B错误;“金色中国”——茫茫戈壁,黄沙漫漫,C正确;“银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D错误。故选C。第15题,“黄色中国”是我国的北方地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传统民居是窑洞,黄土广布,沟壑纵横,A正确; “金色中国”是我国的西北地区,远离海洋,且受重重山脉阻挡,降水稀少,水源缺乏,B错误;“银色中国”是我国的青藏地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里因稀薄的气体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则迅速下降,故昼夜温差大,C正确;“绿色中国”是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属于我国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D正确。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35分。)
16.(2023·宁阳期中)读图,完成下列各题。(9分)
(1)图1中Ⅰ、Ⅱ、Ⅲ、Ⅳ分别表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如此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C为Ⅰ、Ⅱ两地区的分界线,此界线为____________一线,此线与1月份_______等温线及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此线以北的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
秦岭—淮河
0 ℃
800
小麦
(3)图1中区域Ⅳ与其他三个区域的界线B确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该地区的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
(4)四大区域中,几乎完全处于季风区范围的两大区域是________。(填代号)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描述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填区域名称)
地形地势
Ⅰ、Ⅱ
南方地区
17.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图中A、B、C、D分别代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A是________地区,C是________地区。
北方
青藏
(2)①界线大致与我国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②界线西段的山脉是______;确定③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其中气候最干旱的是______地区,水热条件最优越的是_____地区。(均填图中字母代号)
(4)D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级阶梯。
400
秦岭
地形地势
D
B

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黑木耳属食用菌,适宜生长在环境洁净、靠近水源、光照时间较长的向阳山坡。陕西省柞水县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森林覆盖率达65%,因柞树多而得名。柞树质地坚硬,不易腐烂,因此是当地栽培黑木耳的最佳树种。
材料二 近年来,柞水县把黑木耳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产量激增。2020年4月,柞水县黑木耳借助网络电商平台成为市场上热销的农产品。
材料三 柞水县区域简图、黑木耳柞木栽培及吊袋栽培图。
(1)读图1可知,柞水县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地区,该县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
(2)读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柞木可能属于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3)读图1并结合所学内容,描述流经柞水县河段的水文特征(至少两条)。
(4)分析柞水县成为优质黑木耳产地的自然优势条件(至少三条)。
南方
北高南低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 (3)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含沙量小、流速快等。 (4)①位于秦岭南坡,光照时间长;②拥有大量栽培黑木耳的最佳树种——柞树;③水源充足;④植被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环境洁净。
19.我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显著。某中学开展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自然环境对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C_____地区与D_____地区的分界线:它与1月_____等温线和_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该界线两侧的区域差异表现在_____和_____两方面。
(2)A、C两地区界线两侧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是否受________(填“夏季风”或“冬季风”)的影响。
(3)B________地区与A、C、D地区的分界线:它与我国地势第____级阶梯的边界基本吻合。该界线两侧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___上。
北方
南方
0 ℃
800 mm
气温
降水
夏季风
青藏

地形考点 考向 频次 分值 难度 常考题型
我国的地理区域差异 划分依据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区域界线及划分的主导因素 2022年·T18(2) 1 **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022年·T18(2) 1 **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任务一 我国的地理区域差异
1.填图
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上写出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理区域。
2.填表
地区 界线
甲、丙地区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段
甲、乙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一线
丁与甲、乙、丙地区 ________—________—横断山脉
区域界线及划分的主导因素
(2024·东平期中)2024年的5月20日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我国南方地区民谚“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含义是“雨水开始增多,江河小得盈满”。华北地区民谚“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一险”是指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1~2题。
1.我国幅员辽阔,大致可分为四大地理区域,下列划分区域的主导因素,符合实际的是(  )
A.甲与乙——气温
B.乙与丙——降水
C.乙与丁——季风
D.丙与甲、乙、丁——地形地势
2.“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发生在图中的(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及其划分依据。
(1)根据材料一推测,图中①应当填入________因素,②应当填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线,③应当填入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应当填入________因素。
(2)由材料一可知,青藏地区发展种植业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强,南方地区发展种植业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配合好。
材料二 邮戳是邮局盖在邮票上的标记,邮戳上的地名是邮局所在地,下图是4个在不同地区加盖的邮戳。
(3)图中的邮戳中,加盖地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是________,加盖地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四大地理区域都具有显著的地理特征,区域内部没有差异吗?
不是。每个地理区域内部都具有共同的地理特征,但区域内部因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等因素有所不同,仍然存在地理差异。
任务二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判断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是我国中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  )
(2)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 (  )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  )
(4)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  )
(5)大致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  )
2.填表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0 ℃ >0 ℃
河流结冰状况   结冰 不结冰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________林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________为主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________熟到________熟
经济林木 ________、________、枣 ________、茶叶、油桐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下图为河南省冬季供暖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有人戏称,只因与驻马店隔条“河”,信阳冬季就不供暖。这条“河”是(  )
A.黄河 B.汾河 C.淮河 D.长江
2.关于这条“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北多为水田
B.分界线以北为亚热带
C.“河”南为干旱区
D.传统上“河”以北为北方地区
(2024·东平一模)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分区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区域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
B.乙、丙两区域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C.甲、丙两区域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缘线
D.丙、丁两区域的分界线是太行山脉
4.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是(  )
A.1月平均气温0 ℃等温线
B.亚热带和热带分界线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2024·肥城期末)秦岭平均海拔2 000至3 000米之间,既挡住了南方暖湿气流的北上,也阻断了北方干燥气流的南下,山脉两侧气候有很大不同。古人曾赞秦岭:“唯此有马头观桃花,马尾扫风雪之景致”。下图为秦岭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别,表现为(  )
A.北侧地域的传统民居多以竹木为原料,通风性好
B.南侧一些地区的传统民居墙壁厚实,防寒保暖
C.北侧地域的人们传统出行以水路为主
D.南侧地域的人们喜食米饭
6.“唯此有马头观桃花,马尾扫风雪之景致”中,“马尾”指的是秦岭(  )
A.北侧  B.南侧  C.东段  D.西段
7.(2023·新泰期末)众多的“驴友”游遍大江南北,他们拍摄了图2所示的景观图片。结合图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及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B是________地区;A地区与C地区的界线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甲、乙两地气候的共同点是________,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村落在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图2中②景观最有可能拍摄于图1中________地区;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图1中________地区的冬季景观。(以上均填字母)
(4)我国南、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差别明显,从自然因素分析主要是受________的影响形成的。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河流的特点: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期短;有冰流量小,水浑位变显。南河流量大,水位变不显;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课后检测,请完成限时提能训练(十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