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6课 隋唐时期的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敦煌榆林窟里有一幅唐僧取经图。图中身披袈裟、双手合十的是唐僧。唐僧的原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唐朝高僧玄奘。这幅壁画描述的就是唐僧师徒取经回国的故事。你是否知道玄奘西行的路线?隋唐时期中外交流中还有哪些代表人物呢?
瓜州榆林窟第3窟玄奘取经图
新课引入
目标展示
课标要求: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了解唐朝对外交流的基本史实,理解外交与综合国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阅读相关史料,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读相关史料和教材内容,知道遣唐使来华的基本史实。
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矢志不渝的毅力,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目标问题导学任务一
新课学习
◎遣隋使和遣唐使◎
学生阅读“遣隋使和遣唐使”这一子目内容,相关史事及课本插图,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
1.了解什么是遣隋使和遣唐使?
2.了解遣唐使的目的和特点?
3.了解遣唐使的影响是什么?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局部)
画面描绘了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遣隋使和遣唐使
壹
任务一:阅读P31页,说说什么是遣隋使与遣唐使?
遣隋使、遣唐使: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团,也包括留学生和留学僧。
任务二:阅读P31页,说说遣隋使与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遣唐使来华的特点?
目的:学习中国优秀先进的文化。
(来自世界帝国隋唐的吸引力与包容力)
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人员素质高。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科技文化等传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杰出人物:阿倍仲麻吕<晁衡>)
任务三:阅读P31页,说说日本派出的遣唐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大唐国者,法式备定(法律完备),珍(珍贵,繁盛)国也,常须达(应该常常去)” 。 —— 《日本书纪》
日本和服
中国唐装
大唐盛世(大唐贡献):唐朝的先进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画艺术、建筑技术、社会风俗、佛教等传到日本。
遣隋使和遣唐使
壹
目标问题导学任务二
新课学习
学生阅读“鉴真东渡”这一子目内容,相关史事及课本插图,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
1.了解鉴真东渡的地位、概况和影响?
2.结合材料探究鉴真东渡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鉴真东渡◎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受日本的邀请东渡,先后5次都没有成功,第6次东渡最终抵达日本。(754年)
他在日本传授佛法,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东渡
贰
(人物介绍:鉴真,江苏扬州人……P32)
日本唐招提寺
讨论:鉴真东渡的影响
探究:材料体现了鉴真怎样的精神品质?
为弘扬佛法的责任感和矢志不渝、百折不挠、不畏艰难的精神等
唐招提寺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鉴真东渡
贰
材料:“是为法事也,何惜生命……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唐大和尚东征传》
目标问题导学任务三
新课学习
学生阅读“与新罗的交往”这一子目内容,相关史事及课本插图,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
1.了解新罗与唐朝交往的背景、目的?
2.了解与新罗交往的情况?
◎与新罗的交往◎
《桂苑笔耕集》书影
与新罗的交往
叁
任务一:阅读P33页,说说与新罗交往的背景、代表人物?
背景:隋唐和古代朝鲜半岛的国家往来频繁。新罗统治朝鲜半岛部分地区后,派遣使臣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代表:崔致远,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唐朝的官员。
《桂苑笔耕集》收录了崔志远在中国期间写下的大量诗文,是现存最早的古代朝鲜半岛汉文典籍。这部诗文集代表了朝鲜半岛文人较高的创作水平。
任务一:阅读P33页内容,说说唐朝与新罗交往的情况。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双方陆上和海上贸易往来都非常活跃。
经济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
派遣使臣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学技术,建筑、艺术、服饰多受唐朝的影响。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政治
文化
艺术
与新罗的交往
叁
往来频繁
新课学习
四、玄奘西行
目标问题导学任务四
新课学习
学生阅读“玄奘西行”这一子目内容,相关史事及课本插图,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
1.了解玄奘?
2.结合视频、材料及课本,为玄奘法师设计一段人物扫描(提示:姓名、国籍、时间、西行目的、路线、西行经历及贡献等方面?
◎玄奘西行◎
唐
与南亚
敦煌榆林窟第3窟《玄奘取经》
你知道西游记里去西天取经的唐僧的原型是谁吗?
过渡:在唐朝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吸引了世界目光的同时,我们又以谦逊地学习力吸纳和学习着外来文化之精华,下面将要出现的一位人物,他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他是西游记里去西天取经的唐僧的原型,
他就是唐玄奘,正是唐代的高僧,姓陈名祎,法号玄奘,因精通佛教经典“三藏经”,人称“三藏法师”。玄奘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玄奘在求法时发现这些称呼都不准确,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玄奘西行的经历与西游记里的唐僧一样,历经了无数磨难,甚至玄奘西行之路所受的磨难远超于小说里的描写。下面我们就一起跟随唐玄奘西行的脚步,前往唐与南亚印度的交往。
请结合视频、材料及33-34页,为玄奘法师设计一段人物扫描(提示:姓名、国籍、时间、西行目的、路线、西行经历及贡献等方面)
玄奘西行
肆
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
天竺
玄奘,唐代著名高僧,为了探求佛理,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经陆上丝绸之路)历经4年长途跋涉到达天竺,曾在最高佛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重要贡献:①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②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人物扫描
来自世界帝国唐的学习力
请结合视频、材料及33-34页,为玄奘法师设计一段人物扫描(提示:姓名、国籍、时间、西行目的、路线、西行经历及贡献等方面)
玄奘西行
肆
唐代出了两位高僧,一位是玄奘,一位是鉴真。玄奘取经是做学生去的,鉴真弘法是做老师去的。
——赵朴初(前中国佛教协会主席)
鉴真、玄奘都是中外友好交流的使者,都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玄奘西行
肆
归纳表格,比较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异同?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可贵的精神?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怎样的特征?
事件内容 身份 时间 目的地 途中遭遇 是否结伴 贡献
鉴真东渡 僧人 唐玄宗 日本 六次航行,五次失败,历尽磨难 结伴 弘扬佛法,并传授中国先进科学文化知识
玄奘西行 僧人 唐太宗 天竺 千难万险,九死一生 独行 留传《大唐西域记》
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区别:鉴真传授佛经(传播唐文化)
玄奘求取佛经(吸收先进外来文化)
“引进来”
“走出去”
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坚持不懈、不畏艰险
特征: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玄奘西行
肆
目标问题导学任务五
新课学习
学生阅读“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这一子目内容,相关史事及课本插图,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
1.了解东罗马帝国和大食与唐朝交往的情况?
2.唐朝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对外交流频繁,这也是其繁荣的原因之一,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
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
伍
贞观年间,东罗马帝国的使臣到长安。
开元时,东罗马帝国多次派使臣来华,进贡狮子、羚羊等。
史书记载的与唐朝通好就有40多次
中国的造纸术还通过大食传播到西方,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大食
古代
阿拉伯
东罗马帝国
任务:阅读教材第35页,说说东罗马帝国和大食与唐朝交往的情况。
唐朝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对外交流频繁,这也是其繁荣的原因之一,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2、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他国文化精华,为己所用。
课堂小结
1. 玄奘的的事迹不包括
A. 历经艰险,西行求取佛经 B. 在目的地遍访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C.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译 D. 以亲身见闻写成《西游记》
2.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行程被记录在《大唐西域记》中?
A. 张骞 B. 玄奘 C. 鉴真 D. 文成公主
3.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原因有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B
课堂评价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