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共26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共26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3 20:0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1.史料实证、时空观念:了解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等史实。
2.历史解释、史料证实:了解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理解鉴真与玄奘为推中外文化交往的献身精神。
3.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理解唐朝对外交流活跃的原因,从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认识唐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认识唐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含义:
隋唐时期日本政府派遣到中国学习交流的使团,随使团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2.目的: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和先进制度
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人员素质高
3.特点: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大唐是个文明发达法度完备、值得珍视的国家,应该常去学习。
贞观五年(6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开成三年(838年)止,共派出遣唐使13次。起初,遣唐使团的规模一般不超过200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倍增,开元五年(717年)、二十一年(733年)和开成三年(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团,人数均在550人以上。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选了解唐朝情况和博通经史、娴习文艺的人担任。
4.对日本的影响:
(1)仿照唐朝的先进制度进行改革,包括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律令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制度
(2)都城平安京的建造仿照长安城
唐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日本奈良城(平京城)
日本平安京平面图
长安城平面图
唐朝三省六部制
日本中央官制
日本和同开珎( bǎo )
唐朝开元通宝
建筑
政治
钱币
4.对日本的影响:
(3)唐朝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画艺术、建筑技术、社会风俗、佛教等传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假借汉字的草书造成,用于日常书写和印刷。
平假名:
假借汉字楷书的偏旁冠盖造成,用于标记外来词、象声词以及特殊的词语。
片假名:
【唐朝仕女图】
【日本仕女图】
服饰
唐人茶道
日本茶道
端午节
床前明月光
疑われる上で霜
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
▲李白《哭晁卿衡》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5.代表人物:
阿倍仲麻吕(晁衡)、吉备真备
日本晁衡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哭晁卿衡》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1.鉴真简介
次数
概 况
1
未出海便夭折。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2
被风浪所阻。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3
东渡未能成行,因官府出面阻止。
4
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5
遭遇台风,失败。在海上漂泊14天,到了海南岛。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
东渡成功。754年,鉴真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精神: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勇于开拓。
(1)目的:
(2)时间:
弘扬佛法
唐玄宗时期
(3)过程:
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4)影响: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 、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概况
1.背景:
隋及唐初,朝鲜半岛有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新罗统治朝鲜半岛部分地区后,与唐朝往来频繁。
据统计,从618到907年,新罗以朝贡、献物、贺正、表谢等名义派往唐朝的使者有126次。
——杨昭全《中朝关系史论文集》
2.方式:
(1)遣使:
(2)贸易:
(3)制度:
(4)科技:
新罗派遣使臣和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
新罗商人中国经商,双方陆上和海上贸易往来都非常活跃
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
新罗引进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
(5)文化:
新罗的建筑、艺术、服饰等多受唐朝影响,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广泛流行
1. 玄奘简介
2.概况
(1)目的:
为求佛学真谛
2)时间:
3)经历:
贞观初年
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西域→中亚地区→天竺→那烂陀寺→长安
3.贡献
①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②根据他的口述,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记载了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和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慈恩寺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玄奘圆寂后先葬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上,后迁葬在陕西省长安县少陵原南原畔,并修寺建塔以作纪念。唐肃宗题塔额“兴教”二字,故名兴教寺。
兴教寺
玄奘墓塔
知识拓展
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人物 皇帝 方向 国家 目的 贡献
不同点 鉴真
玄奘
相同点 西

日本
唐太宗
唐玄宗
传播佛法
为中日文化交流
做出卓越贡献
学习
佛法
天竺
为中国佛教的发展
做出了重大贡献;
1、精神相同:坚持不懈、不怕困难、坚定信念、
勇往直前的精神永流传。
2、意义相同:都是大唐对外交往的友好使者,
都体现了唐朝对外开放、双向交流的特点
又叫拜占廷帝国(395年—1453年),在中国的史书中以“大秦”常见。后因受到奥斯曼土耳其和阿拉伯帝国的威胁,希望与唐朝联合。
1.东罗马帝国
又叫拜占廷帝国(395年—1453年),在中国的史书中以“大秦”常见。后因受到奥斯曼土耳其和阿拉伯帝国的威胁,希望与唐朝联合。
(1)贞观年间,东罗马帝国的使臣到长安。
(2)开元时,东罗马帝国多次使臣来,进贡狮子、羚羊等。
1.东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是中古时期时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兰帝国。历经626年,主要有四大哈里发时期(632年–661年)和倭马亚王朝(661年–750年)、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两个世袭王朝。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均称之为“大食”
2.大食(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是中古时期时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兰帝国。历经626年,主要有四大哈里发时期(632年–661年)和倭马亚王朝(661年–750年)、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两个世袭王朝。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均称之为“大食”
2.大食(阿拉伯帝国)
(1)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史书记载的就有40多次。
(2)中国的造纸术就是通过大食传播到西方,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3)很多大食人在中国旅游、经商与定居。
大食人俑
隋唐时期,设鸿胪寺专门主持接待周边地区各族首领和外国宾客。鸿胪寺须分辨来者和朝贡使团的等级高低,统计参加招待宴会的人数。
朝贡使奉献的朝贡物品,都先送到鸿胪寺估价,再根据估价确定回赐的物品。鸿胪寺还负责臣属于唐的各族政权首领承袭爵位、册封等事务。
唐墓壁画客使图
描绘的是唐朝的外交机构——鸿胪寺官员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景
鸿胪(lú)寺官员
东罗马帝国使者
猜测为日本使者或新罗国使者或高句丽使者或渤海国使者
我国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室韦族或靺鞨(mò hé)族的使者
唐朝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往来。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中国人被称为“唐人”。
知识拓展
1、结合材料分析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原因及启示。
材料一“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洋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来往。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二 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城市,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原因:
1、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先进,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2、开放的对外政策
3、海路交通发达
4、鉴真、玄奘等杰出人物的贡献
启示: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②要提高综合国力,国家强盛才有吸引力。
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互惠互利。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唐·王维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课后活动
1、列举隋唐时期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并绘制这一时期的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
(1)国家和地区:日本、新罗、天竺、东罗马帝国、大食
(2)示意图:
长安
向西
向东
向西南
东罗马帝国
大食
天竺
新罗
日本
英国唐人街
美国唐人街
古巴唐人街
澳大利亚唐人街
日本唐人街
泰国唐人街
唐朝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往来。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中国人被称为“唐人”。
英国-伦敦唐人街
加拿大-温哥华唐人街
泰国-曼谷唐人街
美国-旧金山唐人街
唐朝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往来。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中国人被称为“唐人”。
课堂小结
遣隋使和遣唐使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目的:
特点:
规模大、时间长、素质高
学习中国文化
影响: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概况:
影响:
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唐玄宗时期
鉴真东渡
与新罗的交往
位置:
代表:
崔志远
古代朝鲜半岛
玄奘西行
概况:
影响: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唐太宗时期
与东罗马帝国大食
概况:
概况:
中国的造纸术还通过大食传播到西方,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开元时,东罗马帝国多次派使臣来华,进贡狮子、羚羊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