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13天)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13天)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04 19:1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13天)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5年1月,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在云南省红河州发现我国第二种无足目两栖动物新物种——红河鱼螈。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温恒定
B.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完成受精
C.幼体水生,用鳃呼吸
D.成体以肺呼吸为主,皮肤湿润辅助气体交换
2.如图所示为人们总结出来的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里的氢置换出来
B.常温下,铝制容器比铁制容器更容易腐蚀
C.波尔多液(主要成分为硫酸铜)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
D.铜器时代早于铁器时代,这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有一定关系
3.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主要因素,注射HPV疫苗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PV细胞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B.从免疫学角度分析,HPV疫苗属于抗原
C.注射HPV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D.给健康人注射HPV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4.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实践二十号卫星,该卫星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如图是火箭发射前的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箭升空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推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进入预定轨道后,实践二十号卫星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D.卫星巨大的太阳翼能够提供超强电流,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5.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小球,甲球由可伸长的橡皮筋系住,乙球由不可伸长的细绳系住,都从同一水平高度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当两球各自第一次到达悬点正下方A点时,橡皮条长度恰好与细绳长度相等,不考虑橡皮筋重、绳重及空气阻力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释放到各自第一次到达A点过程中,两小球重力所做功W甲<W乙
B.两球各自第一次到达A点时的速度v甲<v乙
C.两球各自第一次到达A点时,甲球的机械能=乙球的机械能
D.两球各自第一次到达A点时,甲球与橡皮绳的机械能>乙球的机械能
6.某同学进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操作,记录并绘制了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依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
7.科学观念是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学科观念对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粒观: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化钠分子
B.结构观:小肠壁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C.能量观: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屁股发烫,是因为做功改变了内能
D.守恒观:盐溶液不显电性是因为阳离子与阴离子带的正、负电荷总量相等
8.如图所示为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视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为了观察到更多的口腔上皮细胞,应选用高倍物镜
B.将①所在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C.①和②是细胞核,能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D.乙中细胞比甲中细胞少了液泡和叶绿体
9.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a管中装入的是少量煮沸的蒸馏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塞紧木塞,并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一段时间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a管中的铁钉会锈蚀
B.L端的液面低于R端
C.该实验可以证明铁的锈蚀需要空气和水
D.若将a管中的水换成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
10.海水盐浓度越大,其导电性越好,固定间距金属片A、B之间海水的电阻越小。下列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海水盐浓度越大,电表示数越大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竹子生长快,适应性强,用途广泛,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1)竹子的茎呈圆柱形、中空,叶子为狭披针形。竹子的这些性状特征是由     决定的。
(2)竹鞭是竹子的地下茎,竹子可采用竹鞭繁殖。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埋于土下10~15厘米,一段时间后可长出新竹。该生殖方式属于     (选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3)竹子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没有水流出的原因主要是     。
12.中华鲟我国特有的一种濒危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江流域。
(1)长江流域所有的中华鲟构成一个     。
(2)近年来野生中华鲟数量急剧下降,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科研部门在长江武汉江段开展中华鲟放流活动。放流前,鱼体要浸泡在食盐水中消毒,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该食盐水溶液,可向49kg水中加入氯化钠     g。
(3)中华鲟是一种洄游性鱼类。如图所示,为研究其洄游情况,科研员在鱼体内植入微型信号发射器,通过监测船上的听筒接收信号发射器发出的稳定声波来确定鱼的相对距离。若此时监测船水平向左匀速运动,信号处理装置将信号处理后发现接收到的声音的响度和音调保持不变,则以岸上群山为参照物,此时中华鲟可能的运动情况为     (选填“水平向左运动”“静止”或“水平向右运动”)。
13.如图是一种手摇发电的手电筒,当手沿箭头方向来回摇动时,灯泡就能发光。这个手电筒壳内有线圈,摇动时,可以感受到有一个物块在来回运动,小明猜想这个物块是磁体,依据是:磁体运动时,闭合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     ,线圈相当于电路中的     (填“用电器”或“电源”)。若发电功率为80W,给一个额定电压是5V,电池容量是3200mAh的手机充电,从20%充到70%需要     小时。
14.始丰溪湿地公园属于典型的河流湿地,这里生活着1000多种野生植物,2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如图是表示该湿地部分物质循环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1)枫杨是湿地公园中常见的植物,每年4到5月,树上开满了穗状花序,枫杨属于     (选填“被子”或“裸子”)植物。
(2)从生态系统成分看,在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生物属于     。
(3)为保护湿地,有关部门采取了种植树木、投放鱼类在内的众多措施,这样的活动可提高湿地的     能力。
15.杭州亚运会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将科技与艺术之美巧妙结合,令人难忘。
(1)杭州亚运火炬的金属部分由铝合金制成,铝合金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亚运会中,中国5G基站大放异彩,氮化镓(CaN)是支撑5G的核心材料,利用镓与氨气在高温的环境中可制得氮化镓,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Ga+2NH32GaN+3X,则X的化学式为     。
(3)杭州亚运会棒(垒)球体育中心“云之翼”罩棚表面覆盖了带二氧化钛(TiO2)涂层的PTFE膜,让罩棚拥有自净能力。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16.在某次无人机送货过程中,无人机的质量M=1.5千克,货物的质量n=1千克,无人机与货物间通过轻绳相连,请分析:
(1)无人机匀速上升时,其对货物的拉力为     牛。
(2)无人机水平匀速飞行时,1分钟前进了30米,则无人机的速度大小为     米/秒。此过程无人机对货物所做的功为     焦。
17.电动自行车因轻便、快捷已成为市民常见的交通工具,但其安全问题也备受瞩目。
(1)交警提示:电动自行车安装遮阳伞存在安全隐患。安装了遮阳伞的电动车(如图1)快速行驶时,人感到车向上职。造成“车向上飘”的原因是     。
(2)消防提醒:电动自行车蓄电池长时间充电时要预防电池自燃。
①在给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在电路中相当于     (填“电源”“开关”或“用电器”)。
②为保障蓄电池充电安全,需控制充电时间。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定时充电器,当定时器达到预设时间时,定时器电阻迅速变得很小,充电器就自动停止充电。针对该充电器的设计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定时器与充电器串联
B.充电时,定时器在电路中相当于一导线
C.停止充电时,充电器在电路中处于短路状态
18.某同学将稀盐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如图甲),无明显现象。若要证明反应发生,实验思路有两条:①验证反应物消失;②验证有新物质生成。
(1)从甲试管中取少量反应后溶液并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得出盐酸与氢氧化钡已经发生反应的结论。其实验原理所选用的思路是     (填“①”或“②”)。
(2)根据该同学实验结果分析,图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应该是     。
(3)根据图乙,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的实质是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小科自制了一个轻质杆秤,如图甲所示,秤砣的质量为0.2千克,秤钩悬挂处A与提纽处O点之间的距离为4厘米。秤盘上不放重物,秤砣移至提纽处O点,杆秤恰好水平平衡。
(1)秤盘上放重物,移动秤砣中,发现提纽右侧翘起,应将秤砣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2)移动秤砣至B处,杆秤水平平衡,如图乙所示,测得OB=10cm,则被测重物的质量为多少?
(3)该杆秤的刻度是否均匀,列式说明。
20.某项目化小组为了研究蹦床运动员的训练情况,设计了一种测定蹦床所受压力的装置,其原理如图甲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0=10Ω,压敏电阻的阻值R随压力F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乙所示。已知小温从距离蹦床越高处下落则对蹦床的压力越大,小温从某一高度下落后得到电路中电压表的示数与电流表的示数之间的关系如图丙中线段ab所示。
(1)当小温还在空中时,由于受到蹦床自重的影响,压敏电阻所受压力为200牛,求此时电路总电功率。
(2)小温从这一高度跳下后,在与蹦床接触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达到最大值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为多大?
(3)若小温从距离蹦床更高的位置跳下,则b点的位置将会移动至B点,请在图丙中用黑点标出B点可能的位置。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13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B B C A B B C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解答】解:A.红河鱼螈属于两栖动物,体温不恒定,A错误。
B.红河鱼螈属于两栖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完成受精,B正确。
C.红河鱼螈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C正确。
D.红河鱼螈属于两栖动物,成体以肺呼吸为主,皮肤湿润辅助气体交换,D正确。
故选:A。
2.【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里的氢置换出来,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铁制品比铝制品更容易腐蚀,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则农业上配制的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铜器时代早于铁器时代,这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有一定关系,即金属越活泼,越不容易被人类发现和利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和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
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答】解:A、HPV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A错误。
B、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所以从免疫学角度看,HPV疫苗属于抗原,B正确。
C、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由此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注射HPV疫苗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注射HPV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D、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给健康人注射HPV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正确。
故选:A。
4.【分析】(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受平衡力时,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4)太阳能电池板实现了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解:A、火箭升空时,向后喷出高温高压的燃气,利用了反冲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火箭加速升空,受到的不是平衡力,受平衡力时应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进入预定轨道后,实践二十号卫星相对地面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C正确;
D、太阳翼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
故选:B。
5.【分析】(1)已知小球的质量和高度,根据W=Gh计算小球重力做功,然后比较大小;
(2)动能的大小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动能和势能之和称为机械能。
【解答】解:A、两球的质量相同,则重力相同,当两球到达悬点正下方A点时,两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根据W=Gh可知,该过程中小球重力做功W甲=W乙,故A错误;
B、最初两球处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释放,则两球的重力势能相等,下摆过程中,绳子不会伸长,而橡皮条会伸长,所以,可知小球到达A点时,不计空气阻力,甲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橡皮条的弹性势能,乙球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所以在最低点时,乙球的动能大,其速度较大,即V甲<V乙,故B正确;
CD、甲球的机械能等于甲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乙球的机械能等于乙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两球各自第一次到达A点时,重力势能相等,而甲球的动能小于乙球的动能,所以在A点甲球的机械能小于乙球的机械能,故CD错误。
故选:B。
6.【分析】A、根据图像中pH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溶液的pH等于7,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图像可知,pH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大于7,所得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分析】(1)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其中小肠长,和有多种消化腺,分泌多种消化液,与小肠的消化功能有关;。小肠绒毛襞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与小肠的吸收有关;而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与消化和吸收都有关;
(3)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
(4)盐溶液对外不显电性,其中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
【解答】解:A、微粒观: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故A错误;
B、结构观:小肠壁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故B正确;
C、能量观: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正确;
D、守恒观:盐溶液不显电性是因为阳离子与阴离子带的正、负电荷总量相等,故D正确。
故选:A。
8.【分析】(1)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偏右上方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右上方移动。
(2)图中①②都是细胞核。
【解答】解:A、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显微镜放大倍数较小才能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数目,错误。
B、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图中1染色体要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正确。
C、①和②是细胞核。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因此,能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阻挡有害物质进入细胞,错误。
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叶绿体,乙中细胞比甲中细胞少了液泡和细胞壁,错误。
故选:B。
9.【分析】根据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调节U形管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段时间后观察a中铁钉生锈,b中铁钉没变化,是因为a中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了铁锈,b中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故A正确。
B、a中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了铁锈,会造成a试管内压强减小,可以观察到L端的液面高于R端,故B错误。
C、a中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了铁锈,b中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观察a中铁钉生锈,b中铁钉没变化,该实验可以证明铁的锈蚀和水有关,故B正确。
D、铁在有盐和酸存在时锈蚀速度会加快,所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故D正确。
故选:B。
10.【分析】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电表的作用;闭合开关S,海水盐浓度越大,据此分析海水电阻的变化,然后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解答。
【解答】解:A、A图中AB和R0串联,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电压;由于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示数不变,故A错误;
B、B图中AB和R0串联,电压表测AB两端电压;海水浓度越大,AB间电阻越小,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其分担的电压越小,即电压表的示数越小,故B错误;
C、图中AB和R0并联,电流表干路中的电流,电源电压恒定,电阻R0不变,根据I0 得I0不变;海水盐浓度越大,其导电性越好,电阻越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海水的电流变大,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干路中的电流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故C正确;
D、图中AB和R0并联,电流表测量定值电阻R0的电流,电源电压恒定,电阻R0不变,根据I0 得I0不变,即电流表示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不经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3)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解答】解:(1)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所以竹子的茎呈圆柱形、中空,叶子为狭披针形。竹子的这些性状特征是由基因决定的。
(2)不经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因此竹子可用它的地下茎﹣﹣竹鞭繁殖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3)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95%以上用于蒸腾作用。所以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没有水流出的原因主要是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
故答案为:(1)基因
(2)无性生殖
(3)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
12.【分析】(1)在一个区域里,常有许多同种生物的个体生活在一起。我们把这些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据此分析;
(2)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3)根据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根据种群的定义可知,长江流域所有的中华鲟构成种群;
(2)配制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溶液,溶剂为49千克水,设氯化钠的质量为m,根据题意可知:2%100%,m=1kg;
(3)此时监测船水平向左匀速运动,信号处理装置将信号处理后发现接收到的声音的响度和音调保持不变,说明监测船和中华鲟之间距离不变,因此中华鲟也是水平向左运动。
故答案为:
(1)种群;
(2)1;
(3)水平向左运动。
13.【分析】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分析;
根据W=Pt进行计算。
【解答】解:该手电筒有线圈,使用时将它来回摇晃,线圈在磁场中就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此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所以手电筒里面的物块应该是磁铁,线圈相当于电路中的电源,此手电筒发电是电磁感应现象;
额定电压是5V,电池容量是3200mAh的手机充电,从20%充到70%时消耗的电能为:W=UItη=5V×3.2A×3600s×(70%﹣20%)=28800J;
需要的时间为:t360s。
故答案为:感应电流;电源;360。
14.【分析】(1)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就能更长时间地维持相对的稳定。
(3)图中的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分解者作用。
【解答】解:(1)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枫杨是湿地公园中常见的植物,每年4到5月,树上开满了穗状花序,枫杨属于被子植物。
(2)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从生态系统成分看,在③分解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生物属于分解者。
(3)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就能更长时间地维持相对的稳定。为保护湿地,有关部门采取了种植树木、投放鱼类在内的众多措施,这样的活动可提高湿地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被子
(2)分解者
(3)自动调节
15.【分析】(1)根据合金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来分析。
【解答】解:(1)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融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Ga+2NH32GaN+3X可知,反应前Ga、N、H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2、6,反应后除3X外,Ga、N、H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2、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3X中含有6个氢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H2。
(3)二氧化钛(Ti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解得:x=+4,即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
故答案为:
(1)混合物;
(2)H2;
(3)+4。
16.【分析】(1)根据G=mg得出货物重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无人机匀速上升时,其对货物的拉力;
(2)根据速度公式得出无人机水平匀速飞行时的速度,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分析此过程无人机对货物所做的功。
【解答】解:
(1)无货物的重力:G=mg=1kg×10N/kg=10N,
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无人机匀速上升时,其对货物的拉力为F=G=10N;
(2)无人机的速度:
v0.5m/s,
货物水平移动时,无人机对货物的拉力与移动距离的方向垂直,此过程中拉力不做功。
故答案为:(1)10;(2)0.5;0。
17.【分析】(1)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消耗电能。
(3)根据图乙确定电器元件的串联和并联,结合题目描述,对各个选项分析。
【解答】解:(1)交警提示:电动自行车安装遮阳伞存在安全隐患。安装了遮阳伞的电动车(如图1)快速行驶时,人感到车向上职。造成“车向上飘”的原因是遮阳伞上方流速更大,压强更小,会产生向上的力。
(2)消防提醒:电动自行车蓄电池长时间充电时要预防电池自燃。
①在给蓄电池充电时,要消耗电能,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蓄电池在电路中相当于用电器。
②为保障蓄电池充电安全,需控制充电时间。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定时充电器,当定时器达到预设时间时,定时器电阻迅速变得很小,充电器就自动停止充电。针对该充电器的设计方案,
A.充电时,定时器与充电器并联,故A错误;
B.充电时,定时器本身有电阻,在电路中不是一根导线,故B错误;
C.停止充电时,定时器电阻几乎为零,则充电器在电路中处于短路状态,故C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1)遮阳伞上方流速更大,压强更小,会产生向上的力;(2)用电器;(3)C。
18.【分析】(1)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
(2)酚酞试液遇到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
(3)根据图乙分析。
【解答】解:(1)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若盐酸与氢氧化钡未反应,溶液显碱性,滴入酚酞会变红;现在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氢氧化钡这种反应物了,所以其实验原理所选用的思路是①验证反应物消失。故答案为:①。
(2)因为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不变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即氢氧化钡已完全反应。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钡;若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钡和氯化氢。从实验现象只能知道氢氧化钡反应完了,无法确定盐酸是否过量,所以图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应该是BaCl2或BaCl2和HCl。故本问答案为:BaCl2或BaCl2和HCl。
(3)从图乙可以看到,氢氧化钡在溶液中解离出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盐酸在溶液中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反应后生成氯化钡(在溶液中以钡离子和氯离子形式存在)和水。所以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答案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分析】(1)根据杠杆力与力臂的乘积较大的一侧会下沉分析;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列式分析。
【解答】解:(1)秤盘上放重物,移动秤砣中,发现提纽右侧翘起,说明右侧的力与力臂的乘积较小,故需要增大其力臂,应将秤砣向右移动;
(2)移动秤砣至B处,杆秤水平平衡,如图乙所示,测得OB=10cm,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mg×OA=m'g×OB;
代入数据m×10N/kg×4cm=0.2kg×10N/kg×10cm
解得m=0.5kg;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mg×OA=m'g×OB;当OA、m'保持不变时,物体的质量与OB成正比,故刻度是均匀的。
故答案为:(1)右。
(2)被测重物的质量为0.5kg;
(3)是均匀的。
20.【分析】(1)根据压敏电阻所受压力,从乙图读出电阻大小;由P可得电功率;
(2)根据b点确定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压敏电阻,对照乙图知压力大小;
(3)根据运动员从距离蹦床更高的位置跳下,更多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分析弹力大小,得出压敏电阻的大小,计算电流,在图中标注。
【解答】解:(1)当F=200N时,R=40Ω;R总=R+R0=40Ω+10Ω=50Ω;
此时电路总电功率P0.18W;
(2)由图丙可知,b点电流最大为l=0.15A;
则定值电阻分压为Ub=1R=0.15A×10Ω=1.5V;
压敏电阻两端电压为U=U总﹣U0=3V﹣1.5V=1.5V;
电阻R10Ω;
由图乙可知F=800N;
(3)若该运动员从距离蹦床更高的位置跳下,已知某运动员从距离蹦床越高处下落则对蹦床的压力越大,则压敏电阻越小,串联电路的总电阻越小,根据欧姆定律知,电路中的电流越大,则b点向右移动,当压力最大时,压敏电阻不再改变,大小为R'=5Ω;最小电阻为1Ω;
最大电流I'0.2A,如图所示:

答:(1)此时电路总电功率是0.18W;
(2)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为800N;
(3)见解答。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