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角形的认识 2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角形的认识 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1-06 12: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出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明确三角形的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知道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二)数学思考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解决问题
在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之后,学生能对相关的知识做出正确地判断。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通过让学生观察、猜测等实际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总结概括及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1.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特性。
2.通过交流、探究,使学生掌握三角形高的确定和画法。
教学资源:
硬件环境:
多媒体教室和实物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意图 教学设计意图
环节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图形王国里的许多朋友,来,看看你还记得他们吗?(展示课件)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认识这个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三角形,和它做朋友。(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环节二、观察动手,加深认识1.对比观察,抽象概念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画一个三角形。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探究: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同学们都大胆的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那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呢?请同学们帮老师找出我们的这个新朋友,好吗?(出示图形)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通过观察学生找出三角形有三条线段的特点,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定义中“围成”的含义。逐步归纳三角形的概念。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称为三角形。 课件验证。2.主动学习,探究新知 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很快地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师生共同标出各部分的名称。(课件演示) 在自己所画的三角形中标出来。3.尝试操作,画三角形的高 师: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时候,我们认识了他们的底和高,三角形也有它的底和高,请同学们自学试着说出三角形的高和底指的是什么吗?我们应怎样画出它的高呢?小组合作交流。汇报交流结果。(可以让学生到台前演示,同时说明高和底: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试着在自己所画的三角形中画出高和底。课件演示:为了表达方便,通常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就是三角形ABC。让学生给自己画的三角性标上字母,起个名字。合作交流,探究每个三角形有几条高。4.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出示平行四边形框架进行演示)你还记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吗?(生答)如果我在它的对角再加一条木条,你想一想会怎样?(学生猜测,请学生来验证一下。)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答后板书:特性:稳定性)师: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环节三、巩固新知,形成技能1.判断(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2)三角形有三条高,三个底。( )(3)自行车车架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 )2.填空(1)三角形是由( )条边、( )个顶点、( )个角组成的。(2)三角形具有( )性。(3)三角形有( )条高。3.完成86页练习十四第1题。环节四、总结归纳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认识的好朋友是谁?什么是三角形呢?你能说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吗?同座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在学生回答后,老师加以总结。环节五、拓展延伸与欣赏师:根据你学到的知识,课后搜集三角形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例子,也可以上网搜寻相关的图片,或撰写收获小短文发帖来进行交流。 利用课件展示图片,形象的动态描述,使学生观察更方便。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运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师生适时给予评价,在交流中体会三角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一组图形,在学生观察后判断,哪个是三角形,为什么?同时课件出示结果。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建立三角形的表象。把多个三角形图形的边首尾相连,再把这些图形的平面图形下移,使学生体悟三角形的定义。利用课件完成。快捷、便利的完成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同时用课件演示高的做法,把做高的过程更直观、形象的在屏幕上演示,学生记忆会更深刻。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复杂、费时的教师演示过程简单化,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兴趣盎然。利用课件来展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感知这一知识点。先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利用课件重点标出其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地方,使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再通过课件出示第二组图片,让学生找出图片中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地方,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三角形稳定性)与生活的联系。课件展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课件演示老师收集的广泛事例,清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设计意图:借助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激发学生展示自我,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评价能力。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交流,能让学生自然体会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为抽象概念作好了认知准备。设计意图: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主动、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能力。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能把知识掌握,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设计意图:在讨论交流中,学习的知识会不断深入,在学会画高后,探讨“每个三角形都有几条高”,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设计意图:直观的教学演示,使学生更易于观察,动手验证使学生更能体会到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意图:大量的生活图片,真实的反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体会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设计意图:课件练习,省去了小黑板和纸条出示的麻烦,快捷的出示题目,订正题目,节省教学时间,直观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培养学生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同时,进一步使学生体会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