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3 22:1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30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翻开书页,便踏入一片hào hàn无垠的星空。文字如桥,跨越时空,连接哲人的智慧、诗人的浪漫与平凡人的悲欢。在甘肃的黄河之滨,有人从《读者》中如沐春风,触摸人文温度;在陇原的书香季里,孩童借绘本探索想象的边界,目酣神醉。读书不为功利,却在字里行间悄然滋养思维,让狭隘者 ,迷茫者 ,孤独者 。它是一把钥匙,解开未知的锁,令人茅塞顿开和恍然大悟;亦是一面镜子,照见自我的渺小与成长的可能。当指尖摩挲纸张,或屏幕光影流转,阅读终将chén diàn为历久弥新的生命底色——在喧嚣中辟一方净土,于浮躁里守一份从容。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狭隘 渺小
hào hàn chén diàn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海纳百川 醍醐灌顶 内心丰盈
B. 醍醐灌顶 内心丰盈 海纳百川
C. 醍醐灌顶 海纳百川 内心丰盈
D. 内心丰盈 海纳百川 醍醐灌顶
3、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4.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徐渭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A.徐渭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B.徐渭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C.徐渭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D.徐渭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生活中的磨难没能掩盖生活中的温情。
②还是刻骨铭心的纯真爱情,都在荒寒的人生底色上涂抹上温情的色彩,温暖着读者的心。
③尤其是孙少平和田晓霞之间近乎柏拉图式的爱情,纯真甜美,让人心醉。
④这是一个温暖的世界。
⑤无论是醇厚的父子之爱、纯洁的同窗友情、美好的同事情分、淳补的乡邻情谊。
①④⑤②③ B. ④①⑤②③ C. ①⑤②③④ D. ④⑤②①③
6.根据语境填写古诗名句。(5分)
古人以诗为歌,在字里行间倾诉胸臆、寄寓情志。曹操在《观沧海》中,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① ,若出其里”谱写了一统天下的豪情之歌;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② ,③ ”唱响了即便相隔万里仍心意相通的友谊之歌;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用“④ ,独怆然而涕下”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悲壮之歌;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商女不知亡国恨,⑤ ”吟咏了历史兴衰的忧愤之歌。
7.名著阅读(3分)
请从下列名著人物中任选其一,简述他(他们)的青春故事并说说从他(他们)身上汲取到了怎样的精神力量。
红小鬼(《红星照耀中国》)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鲁迅(《朝花夕拾》)
初三(1)班准备开展“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活动中,班级同学绘制了下图作为班史的封面,请结合封面内容简要阐明设计理由,并撰写一句与之相关的励志句。(4分)
设计理由
励志句
(2).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根据下面的语句,仿照前半句的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2分)
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
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
后半句:
(3).活动结束后,为了留下初中生活珍贵的回忆,班级想请你邀请杨校长为班史纪念册写篇序言。(注意格式)(4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4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9.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篇写梦境之景,以天、云、雾、星河、千帆等物象,创设迷蒙幻妙之境,极富浪漫气息。
B.“嗟”“谩”是对日暮途远的叹息,又暗藏己身遭逢不幸的嗟怨,幽怨凄恻,再现婉约词风。
C.以天帝之“问”自然引出下阕之“报”,上下阕问答之间毫不停顿,一气呵成,衔接紧密。
D.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大鹏振翅高飞象征词人渴望挣脱现实困境,远走高飞。
10.“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 请结合此句内容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12分)
西村十记(节选)
[明]史鉴①
①杭人多春游。盛时常苦多雨,为之废者什六七。今年雨独少,客来游时,鲜或值之。游城中后之三日,天宇忽黯。然云气自山谷中出,上接太空,顷刻弥布,欲雨不雨。客顾笑曰:“天殆将促我游乎?”乃始整顿为游事。
②乃折而西行,登万松岭,凤凰山之左翌也。可二三里许至绝顶,见怪石数十株,奇秀挺拔无与比。屹立相向,中止通一人行。路尽有草屋一间,僧一人居之。南下转西,有坊曰万松②,故宋宫也。然陵谷变迁城邑移改非复往时气象矣。不胜黍离之悲③,彷徨者久之。
③自是益西,至圣果寺,凤凰山之右翌也。背山临江,风景殊绝。主僧茂古林迎客松树下,欢然如旧相识。因导登寺后之高阁遥望。见江波浩渺,东连大海,与天为际。而会稽佳山水,屡见叠出,萦带如画。西南一岭甚平坦,云女教场也。嗟乎!高宗④有臣如岳飞而杀之,乃欲教女子以兵用图恢复,难以哉!
④是日竟不雨,明日乃雨。客曰:“天之成全我者至矣,可不知止乎!”因共谋为归计。
(选自《中国古代山水游记菁录》,有删改)
【注释】①史鉴:平生好读书,喜出游。多次婉拒入朝为官,一直隐居不仕。②万松:凤凰山上的南宋皇宫牌坊遗址。③黍离之悲:指国家败落后,对往昔兴盛的哀叹。④高宗:指南宋皇帝宋高宗,他与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了抗金名将岳飞。
11.根据文章语境,解释下面的加点词。(4分)
(1)客顾笑 顾:
(2)可二三里许至绝顶 绝顶:
(3)自是益西 益:
(4)是日竟不雨 雨: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从下列A—D中选出正确的两处(涂黑相应字母)。(2分)
然陵谷变迁A城邑B移改C非复往时D气象矣。
13.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补全山水游记探究单。(4分)
山水游记探究单
所至 所见 所感
景物 特点
万松岭 怪石 (1)
故宋宫 衰败 (2)
圣果寺 江波、远方山水 天水相接,时隐时现 因眼前开阔缥缈的景象而心旷神怡
女教场 平坦 (3)
探究结论: (4)以上梳理对你阅读山水游记有何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14.同游山水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志趣。你认为以下人物谁会与作者同游?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2分)
A.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B.范仲淹《岳阳楼记》
C.张岱《湖心亭看雪》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8分)
材料一
徐霞客简介
400多年前,一个身背行囊的“旅行特种兵”,在无导航、无补给、无安全保障的荒野中,用双脚丈量山河,用纸笔记录天地。他在21岁开启人生第一次远行,从江南水乡到云贵高原,从雁荡绝壁到腾冲火山,足迹覆盖大半个中国。他钻过376个溶洞,最早记录喀斯特地貌成因,比欧洲早一百五十多年:推翻“岷江是长江源头”千年谬论,认定金沙江为正源:在云南马雄山发现“一水滴三江”的奇观,成为珠江源头考据第一人。他就是徐霞客。
他通过三十多年的野外考察,翻山越岭、探洞溯江,写下60万字“中国最早旅游攻略”——《徐霞客游记》。5月19日是游记的开篇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其为“世界喀斯特研究之父”。
材料二
徐霞客游历路线图
材料三
新闻报道
1607年3月29日,明代伟大的旅行家、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游记文学家徐霞客从家乡江阴出发,踏上了“游历天下”的路途。2025年的3月29日是“游圣”出游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长江缘·徐霞客文化交流会”活动在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举办,许多“霞客迷”们闻讯赶来,感受徐霞客的探索精神和人生智慧。在系列人文讲座中,中国地质学会徐霞客研究分会副秘书长、江阴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金啸峰从徐霞客生平游历轨迹切入,讲述其“达人之所未达,探人之所未知”的探索精神,为现场观众展现出了一个真实、立体的徐霞客。
1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徐霞客游历的特点。(2分)
16.材料三是一则新闻报道,同样的内容,两家媒体拟了不同的标题,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3分)
A.400余年后的今天,“徐霞客”来上海“圈粉”了(《新民晚报》)
B.徐霞客出游日:江阴故里携文化IP亮相上海,探索诗和远方的真谛(“搜狐网”,标题中“IP”指知识产权)
17.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徐霞客游记》开篇地宁海县举办第十一届“当代徐霞客”寻访活动,聚焦科学探险、生态保护等领域,寻访出10位“当代徐霞客”代表人物。请你综合以上材料,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与“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最为匹配的一句,作为该活动的主题词?写出理由。(3分)
A.以匠心雕琢山水之美 B.以足迹串连大江南北
C.以初心传承探索精神 D.以代码编织数字未来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6分)
山稔子之歌
李翠连
①我在院子里种了一棵山稔子, 从今年四月开花, 盼啊盼, 终于在炎炎夏日里, 结出了成熟的果实。
②稔子像一个个小灯盏挂满枝头, 通体紫黑油亮,软软的果皮下包裹着胀鼓鼓的果肉, 似乎随时要喷浆而出。【甲】我顾不上咽口水, 摘了稔子, 撕下尾部的花萼残片, 一股甜香扑鼻而来, 入口甜爽生津, 那股香甜一直滑进了心底,等待了几个月的愿望瞬间满足了。
③在我的家乡, 山稔子是每个孩子的童年记忆。山稔子学名叫“桃金娘”, 老家的白话也叫“冈拈子”, 夏天一到就开花, 一边开花一边结果, 一直到中秋后, 花期和果期足足持续了大半年。
④家乡有一首歌谣, 唱的就是山稔子: 正月正, 稔树醒; 二月二, 稔树起; 三月三, 稔树着青衫; 四月四, 稔花我中意; 五月五, 稔花映山红; 六月六, 稔子红个笃; 七月七, 稔子熟滴滴; 八月八, 稔子乌叭叭; 九月九, 稔子甜过酒; 十月十, 稔子当柴拾; 十一冬, 十二年, 家家户户稔子酒香甜。
⑤清明节, 我们到山上扫墓, 这时山稔子已经抽出嫩芽, 粉绿的芽叶里藏着花苞, 仿佛只等一场雨、一个大好睛天, 那新芽里便会扑扑地冒出圆鼓鼓的花蕾, 看着一丛丛长得跟我们一般高的山稔子树, 心里充满了期待。
⑥春耕过后, 天气转暖, 牛群从田里转到了山上,这可是我们放牛娃最开心的时刻。满山的稔子已经开花,五个小小的花瓣撑开希望,露出黄色的花蕊, 像梅花美丽却不冷艳,比桃花少几缕妖娆又多了一份坚韧, 让人心生欢喜。
⑦小伙伴们时常会采一枝花, 别在草帽上, 唱着山稔子的歌, 在山坡上追逐,与蜂蝶一起流连花丛。【乙】山坡上的笑声伴着老牛哞哞的叫声, 此起彼落,呼应着由远及近的阵阵松涛, 是童年最美的伴奏。
⑧山稔子的花初开时是紫红色, 开到盛时紫色褪去变成粉红, 等到花瓣渐渐变成白色时, 花即将凋谢。【丙】当满山的山稔花开得绚丽多彩时, 一个个粉绿色的小果子已经在花瓣下冒出了头, 枝头上还不断冒出新的花苞, 一时间紫的、红的、粉的、绿的簇拥在枝头上, 灿如云霞, 好看极了。
⑨夏天的风吹得正酣, 山坡上的松树不知何时多了许多鸟巢, 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 山稔子已经如指头般大小, 青绿的果子底部隐隐泛出了红影。山稔子是鸟儿的天然食源, 这会儿,它们守候着, 已经迫不及待了。
⑩儿歌唱着唱着, 唱到暑假来临, 唱到农忙水稻抢收抢种时节过, 牛群再次回到山上时, 成熟的山稔子已经漫山遍野地等着我们了。我们呼朋唤友, 带上小竹篮, 成群结队上山摘稔子, 最幸福的时光便开始了。
山里的稔子树长得高大, 我们钻进树丛里, 便找不到人了, 只看到丛林涌动,有欢笑跃出, 有歌声飘荡。
鸟儿被我们惊起, 飞到松树上看着我们抢摘果子, 叽叽喳喳叫上几声, 像是分享它的快乐, 又像是抗议。等我们摘了好几篮稔子, 躺在大树底下乘凉时, 鸟儿又扑棱棱地飞入稔子树丛中不见了。吃饱了稔子的我们, 在凉风习习的松涛里, 心满意足地睡着了。
中元节后, 是山稔子长得最多最熟、甜度最高的时候, 这时摘了稔果晒至半干,蒸熟后再晒干,泡入米酒中, 到年底, 便有一坛甜香的稔子酒, 是过年过节最好的佳酿, 也是这一年里大山对人们最后的馈赠。
如今离家多年, 许久不曾吃过山稔子了。前年春节回老家, 上山挖了几棵稔子树, 带回城里, 只种活了一棵。离开了大山, 稔子的味道少了那份带着山风的清冽香甜, 但在记忆里, 它依然是最能让我快乐的念想。
妈妈的声音拉回了我的思绪, 我已经吃了好些稔子, 妈妈让我不要多吃, 因为稔子的果实里满是细细的硬核, 吃多易造成肠胃不畅。我想起那些遥远的童年趣事, 笑着问妈妈还会不会山歌。
妈妈摘了几颗稔子, 跟我一起坐在台阶上, 轻轻地唱起了那首属于稔子的歌谣。 (刊载于《南宁日报》多媒体数字报2022.08.12版,有删改)
18.本文唱响了一曲有关山稔子的四季之歌,请你阅读文章,将下图中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19.本文围绕山稔子展开,描绘了故乡的景象与气息。这些景象与气息在作者笔下灵动而清晰,请在文章的画线句中选取一句,并从感官运用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品析。(4分)
文章第 段详细描写了山稔子酒的酿制过程,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4分)
故乡常常是一种隐喻,在本文中,山稔子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学会如何学习将成为未来毕业生的核心技能。——凯文·凯利这句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或记述经历,或讲述故事,或发表看法,或传授方法。 要求:(1)角度自定,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500字;(4)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
①. ài ②. miǎo ③. 浩瀚 ④. 沉淀 2、A 3、“茅塞顿开和”与“和恍然大悟”删去其一 4.D 5.B 6. 星汉灿烂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念天地之悠悠 隔江犹唱后庭花 7.示例: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青春在革命烈火中淬炼:他在战场上重伤仍坚持战斗,在铁路工地上带病劳动,最终瘫痪失明仍以笔为武器。他的故事传递了坚韧不拔、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力量。
8.(1)①. 示例:画面主体是一条绵延向远方的路,象征同学们以后的人生道路;路的尽头是初生的朝阳,象征即将毕业的同学们;画面上方“追梦”二字寄托着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 ②. 示例:梦想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逐梦不止,奋斗不息。
(2). 示例:望未来豪情盈心底。
(3). 示例:
尊敬的杨校长:
您好!
我是初三(1)班的一名同学,初中乐章即将谱完最后一个音符。为珍藏这段浸透书香与欢笑的青春记忆,我们初三(1)班编撰了一本独属于我们的班史纪念册,特恳请您拨冗为本册撰写序言,您的寄语将为我们珍贵的青春回忆增添光彩。
盼复!
初三(1)班全体同学
2025年4月20日
B
示例:我会在遇到困难(或“希望自己有所作为,遭遇变故,孤独无依,奋力挣扎,感觉前路迷茫……”)的时候引用这句话。我要像大鹏那样乘风高飞,鼓励自己不被困难打倒,要勇往直前,追寻自己的理想。
回头 最高处 更加 下雨
12.断句:然陵谷变迁/城邑移改/非复往时气象矣。
AC处应涂黑。
13、奇秀挺拔无与比 抒发对南宋衰亡的悲叹(黍离之悲) 讽刺南宋统治者不重良将却练兵于女子的荒唐 启发:阅读山水游记需关注“所至——所见——所感”的线索,体会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的关联。
14、选A(陶弘景)。史鉴隐居不仕,寄情山水,与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隐逸志趣相合;范仲淹心怀天下,张岱孤高自赏,与本文的山水闲适情怀不符。
15.历时长久(21岁起游历30余年)范围广阔(覆盖大半个中国);科学严谨(记录地质、水文等数据);不畏艰险(无导航、无补给,深入荒野)。
16.选A(《新民晚报》标题)。
理由:“圈粉”一词生动活泼,贴近年轻读者:“400余年后的今天”突出历史与现实的呼应,吸引关注徐霞客精神的当代价值。
17.选B(以足迹串连大江南北)。
理由:紧扣“用脚步丈量”的核心,突出实地探索的行动力,与徐霞客游历特点高度契合。
18.①开花②暑假来临(农忙时节过后)③最多最熟,甜度最高
19.示例一:甲句,从嗅觉和味觉角度描写。写出了山稔子十分香甜的特点,体现了作者对山稔子果实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乙句,从听觉角度描写。凸显了作者与小伙伴们童年在山坡上追逐嬉戏的欢乐,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喜爱。
示例三:丙句,从视觉角度描写。写出了山稔子花开放及山稔子果初长成时绚丽多彩的场景,体现了山稔子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山稔子开花的喜爱之情。
20.内容上:补充了山稔子的另一种用途,丰富了山稔子的文化内涵,展现其从自然果实到人文产物的转变。通过“大山对人们最后的馈赠”这一表述,强化了山稔子与乡土生活的深厚联系。
结构上:作为时间线索的收束,从农忙时节后的成熟(第⑩段)过渡到年底的稔子酒,完成山稔子生命周期的完整叙述。为下文离乡后的怀念(第④段)埋下伏笔,使情感表达更加自然。
山稔子象征着美好的童年和浓浓的乡情。它是作者童年记忆的载体,放牛、摘果、唱谣等童年趣事都与之相关;同时,离家多年后对山稔子的念想,饱含着对故乡的眷恋,寄托了作者的乡情。
22、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