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交大阳光中学(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交大阳光中学(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3 15:4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学常识、识记字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同时把他们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
1.了解梁实秋先生笔下梁任公的形象。
2.学习梁实秋先生记人叙事类散文的写法。
教学思路
联系标题激趣导入——交流认知——学习探究——合作探讨——总结评价——写作练习
教学方法
立足课本,以动态的语文活动为主,引导探讨交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导入: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梁启超? (大家心目中的梁启超)
(出示幻灯片)介绍梁启超:
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
谈谈自己对梁先生的印象
(我们大多了解的他是一个革命者、政治家)(在这里我还为大家介绍一点他的另一面)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48卷)。(他在当时文坛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子。)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梁实秋先生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来看看作者心目中的梁启超!大家注意:文章中标题中所说的梁任公就是梁启超,任公是梁启超的号。
初步把握;先请大家听我朗读,思考下面两个题目:
问题一: 本文名为记叙一次演讲,实际是通过写事来写人。那么作者心目中的梁启超是什么形象呢?(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问题二:一场演讲让作者记忆深刻对当时的观众有什么影响?(用原文的话回答)
学生联系文本,思考交流,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1)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2)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三、学习探究,质疑答疑
探究学习1
梁启超先生的演讲竟然能够引起不少人从此对中国文学的强烈爱好,那么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先生的性格、气质和修养的呢?(注意这个问题有两问,一个是问什么描写方法,一个是问从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先生。)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有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1、2)等等
(这需要我们从文中的描写来探究梁先生的个性特点)
我首先给大家做个示范:
方法点拨:找、读、品、评
示例:“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
我们分组来讨论,1-2组为一大组,你们来讨论外貌描写;3-4组为二大组,你们讨论语言描写;5-7组来讨论动作描写,按照我教你们的来看梁先生的形象。
学生经过老师方法点拨,讨论问题,得出答案。
①描外貌
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睿智、朴实、潇洒、自信 学者的外表
②绘语言
“启超没有什么学问” 谦逊
“可是也有一点喽。” 自负
③摹动作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 (请学生模仿朗读,体味人物形象)
潇洒、自信
④演讲时的动作神态 (学生朗读)
敲头回忆 ( 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手舞足蹈、时悲时喜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自由洒脱、性情坦露
四、进一步合作探讨
组织活动,让学生全作探讨。明确答案。
探究学习2:如此精彩的演讲,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记叙了哪几个演讲的片段呢?我们再来从演讲的片段进一步了解梁先生!
演讲的内容
①朗诵、解释《箜篌引》
②讲他最喜爱的清传奇剧本《桃花扇》
③讲唐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①有学问(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可见知识丰富的梁启超)
箜 篌 引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 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②直面死亡的勇气 有文采
……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胜如花】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
③杜甫 忧国忧民 任公
忧国忧民、忧心如焚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培养合作探索讨精神,在讨论中提高口头交际能力和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小结讨论成果展示: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我们现在来看看作者所说的热心肠的含义,是不是指心肠好、热心帮助他人。对,不是。而是指:
真性情 (真实展露自己情感的真性情)
热心肠 有激情(讲课时的有激情)
炽热的爱国情怀(对这个国家的发自心底的爱)
探究推断3篇文章我们看到作者对梁先生有什么感情呢?
敬其学问 (对这位学识渊博的学 者的敬重)
敬仰 仰其文采 (对这位学者演讲时文采的佩服、景仰)
尚其精神 (对这位学者的精神的崇尚)
五、总结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学者风范的梁启超。并不是作者不欣赏梁启超革命者的风范,而是他要向我们介绍的是一个学者,这也是文人梁实秋最欣赏文人梁启超的地方。所以作者选择了这么一个演讲来体现梁启超的文人气质。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选材的方法,用适当的材料来恰如其分地来表达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演讲时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听众及作者的感受表现了梁先生的稳健、潇洒、风趣、博闻。写人显情中透露着方法,我们要学习文章在描外貌、绘语言、举行动、抓侧面中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的这种方法。
读任何一篇文章时,让学生明白不仅要明白文章写什么,更要让学学生明白文章是怎么写的。
六、作业
试以《记XX老师上课》为题,任选本文所使用的一种或几种写人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记叙人物的言谈举止,突出其人物的个性特点。
学生课后写,老师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