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阶段重点突破练(二)(课件 练习,共2份)苏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专题6(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阶段重点突破练(二)(课件 练习,共2份)苏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专题6(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06 11:27:46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阶段重点突破练(二)
专题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6
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可减缓食物腐败的速率
B.铝粉与Fe2O3需要在高温下反应,所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蜡烛燃烧过程中,只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能量变化
D.品红溶液中通入SO2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属于可逆反应
A
解析 A.降低温度会降低化学反应速率,把食物放入冰箱内,温度降低,所以可减缓食物腐败的速率,故A正确;B.虽然铝粉与Fe2O3需要在高温下反应,但是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C.蜡烛燃烧过程中还存在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等,化学能不完全转化为热能,故C错误;D.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复原,是不同反应条件下进行的两个过程,不是可逆反应,故D错误。
2.(2023·广东合格考模拟)下列化学反应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B.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
C.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D.如图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D
解析 化学反应中有新的物质产生,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因此物质变化的同时也伴随着能量变化,A正确;化学键断裂时产生自由移动的原子,需要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时,自由原子结合在一起会放出能量,B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取决于断键吸收的能量与成键释放的能量的差值,与是否需要加热无关,C正确;根据图示,反应物吸收能量转化为生成物,因此生成物的能量比反应物多,该反应是吸热反应,D错误。
3.已知反应H2+Cl2===2HCl,破坏1 mol 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 Cl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 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该反应的能量关系为Q1+Q2C.该反应需要在点燃或光照下进行,所以为吸热反应
D.该反应中化学能只能转化为热能
A
解析 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正确;放热反应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2Q3 kJ大于破坏化学键吸收的能量(Q1+Q2)kJ,B不正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条件无关,C不正确;该反应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也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电能、光能等,D不正确。
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Br2(l)===2HBr(g) ΔH=-72.8 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B.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
C.1 mol H2与1 mol Br2反应放出72.8 kJ热量
D.H2(g)+Br2(g)===2HBr(g) ΔH<-72.8 kJ·mol-1
D
解析 该反应中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但不是全部的化学能都转化为热能,还可能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故A项错误;热化学方程式H2(g)+Br2(l)===2HBr(g) ΔH=-72.8 kJ·mol-1<0,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B项错误;能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状态有关,物质的状态不同,具有的能量不同,1 mol H2(g)与1 mol Br2(l)完全反应放热72.8 kJ,故C项错误;ΔH=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Br2(g)的能量大于Br2(l)的能量,则ΔH<-72.8 kJ·mol-1,故D项正确。
5.已知2H→H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H→H2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键是共价键
B.相同质量的氢气分子的能量比氢原子的能量低
C.2H→H2过程中形成1 mol新化学键放出437.6 kJ的能量
D.1 mol H2离解成2 mol H要放出437.6 kJ热量
解析 A对,H2分子中含有共价键,故2H→H2过程中形成共价键;B对,由图可知,氢原子变成H2放出能量,则相同质量的氢气分子的能量比氢原子的能量低;C对,由图可知,2H→H2过程中,形成1 mol H—H键要放出437.6 kJ能量;D错,1 mol H2离解成2 mol氢原子,要断裂H—H键,故要吸收437.6 kJ能量。
D
6.(2023·河南驻马店高一期中)化学反应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以下是H2与Cl2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H+[︰︰]-
B.该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
反应
C.形成1 mol H—Cl键要吸收431 kJ的
能量
D.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能量大于产物形成化学键时释放的能量
B
解析 HCl是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H︰︰,选项A错误;根据提供的数据,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679 kJ,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为862 kJ,吸收能量小于放出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另外该反应是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元素化合价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正确;形成1 mol H—Cl键要放出431 kJ的能量,选项C错误;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679 kJ,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为862 kJ,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选项D错误。
7.25 ℃、101 kPa下,煤炭、氢气、天然气和甲醇(CH3OH)等几种燃料的热值(指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依次是33 kJ·g-1、143 kJ·g-1、56 kJ·g-1、23 kJ·g-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s)+O2(g)===CO(g) ΔH=-396 kJ·mol-1
B.CH4(g)+2O2(g)===CO2(g)+2H2O(l) ΔH=-896 kJ·mol-1
C.2H2(g)+O2(g)===2H2O(l) ΔH=-286 kJ·mol-1
D.CH3OH(l)+O2(g)===CO2(g)+2H2O(l) ΔH=736 kJ·mol-1
B
解析 A项,煤炭的热值是33 kJ·g-1,则12 g煤炭放出的热量为396 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 ΔH=-396 kJ·mol-1,错误;B项,天然气的热值是56 kJ·g-1,则16 g CH4放出的热量为896 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 CO2(g)+2H2O(l) ΔH=-896 kJ·mol-1,正确;C项,氢气的热值是143 kJ·g-1,则4 g H2(即2 mol)放出的热量为572 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ΔH=-572 kJ·mol-1,错误;D项,甲醇的热值是23 kJ·g-1,则32 g (1 mol)甲醇放出的热量为736 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2(g)+2H2O(l) ΔH=-736 kJ·mol-1,错误。
8.根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步骤Ⅰ和Ⅱ的变化过程都会放
出能量
B.由②可以看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
化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C.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
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
解析 ①中步骤Ⅰ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步骤Ⅱ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A项错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由②可以看出,生成物N2O4(g)和N2O4(l)的能量不同,反应放出的能量也不同,则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B、D项正确;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C项正确。
9.(2023·广州中学五山校区高一期末)化学反应除了物质转化外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
选项 操作 现象
A 向装有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水,将温度计插入其中,取出温度计,滴加2滴酚酞溶液 温度降低,酚酞溶液变浅红色
B 向装有少量Na2O2的试管中滴加水,触摸试管外壁,并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试管发热,有尖锐爆鸣声
C 将一块绿豆大小的钠投入预热的坩埚中,加热至钠熔化后,撤掉酒精灯 火焰呈黄绿色,生成黄色固体
D 向分别装有少量稀盐酸和NaOH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加入两片未打磨的铝片,触摸试管外壁,用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两支试管外壁都发热,只有装稀盐酸的试管看到气泡,产生可燃的气体
解析 碳酸氢钠溶于水吸热,且溶液呈碱性,现象正确,A项正确;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后,木条复燃,没有尖锐的爆鸣声,B项错误;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为过氧化钠,火焰为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C项错误;未打磨的铝片上层为氧化铝,和盐酸、氢氧化钠反应,先生成水,氧化铝反应完后,铝片和盐酸、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气,D项错误。
10.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每生成2分子AB吸收(a-b) kJ能量
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该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D.每断开2 mol A—B键,吸收b kJ的能量
D
解析 A.由图可知,该反应每生成2 mol AB吸收(a-b)kJ能量,故A错误;B.反应物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的能量之和,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错误;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可能不需加热也能发生,故C错误;D.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每断开2 mol A—B键,吸收b kJ的能量,故D正确。
11.填空。
化学
吸热
926
496.4
解析 (1)根据题意分解海水时,分解海水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因此实现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2)已知键能H—H为436 kJ·mol-1、O=O为x kJ·mol-1、O—H为463 kJ·mol-1;根据题意b为成键释放的能量即463 kJ·mol-1×2=926 kJ·mol-1,则241.8 kJ·mol-1=926 kJ·mol-1-436 kJ·mol-1- kJ·mol-1,则x=496.4。
12.(2023·陕西西安高一月考)能源是现代文明的原动力,通过化学方法可以使能量按人们所期望的形式转化,从而开辟新能源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1)某化学反应中,设反应物的总能量为E1,生成物的总能量为E2。
①若E1>E2,则该反应为    (填“放热”
或“吸热”)反应。该反应可用图__________
(填“A”或“B”)表示。
②若E1或“吸热”)反应。该反应可用图    (填“A”或“B”)表示。
放热
A
吸热
B
解析 (1)①若E1>E2,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可用图A表示。②若E1(2)化学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ΔH,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表所示。
化学键 H—H C=O H—O C—H C—O
E/(kJ·mol-1) 436 745 465 413 a
已知每生成1 mol水蒸气反应放出187 kJ能量,则a=    。
351
解析 (2)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每生成1 mol水蒸气反应放出187 kJ能量,则(745×2+436×3-413×3-a-465×3) kJ·mol-1=-187 kJ·mol-1,则a=351 kJ·mol-1。
(3)如图所示,25 ℃时,把试管放入盛有少量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 mL浓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②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镁片不断溶解,表面有气泡
产生,烧杯中出现浑浊
镁与盐酸反应放热,Ca(OH)2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析出Ca(OH)2
解析 (3)①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该反应放热,烧杯中石灰水的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析出氢氧化钙固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镁片不断溶解,表面有气泡产生,烧杯中出现浑浊。②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镁与盐酸反应放热,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析出Ca(OH)2。专题6 阶段重点突破练(二)
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10题,每题4分)
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可减缓食物腐败的速率
铝粉与Fe2O3需要在高温下反应,所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蜡烛燃烧过程中,只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能量变化
品红溶液中通入SO2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属于可逆反应
2.(2023·广东合格考模拟)下列化学反应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  )
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
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如图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3.已知反应H2+Cl22HCl,破坏1 mol 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 Cl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 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该反应的能量关系为Q1+Q2该反应需要在点燃或光照下进行,所以为吸热反应
该反应中化学能只能转化为热能
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Br2(l)2HBr(g) ΔH=-72.8 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
1 mol H2与1 mol Br2反应放出72.8 kJ热量
H2(g)+Br2(g)2HBr(g) ΔH<-72.8 kJ·mol-1
5.已知2H→H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2H→H2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键是共价键
相同质量的氢气分子的能量比氢原子的能量低
2H→H2过程中形成1 mol新化学键放出437.6 kJ的能量
1 mol H2离解成2 mol H要放出437.6 kJ热量
6.(2023·河南驻马店高一期中)化学反应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以下是H2与Cl2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H+[︰︰]-
该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
形成1 mol H—Cl键要吸收431 kJ的能量
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能量大于产物形成化学键时释放的能量
7.25 ℃、101 kPa下,煤炭、氢气、天然气和甲醇(CH3OH)等几种燃料的热值(指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依次是33 kJ·g-1、143 kJ·g-1、56 kJ·g-1、23 kJ·g-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C(s)+O2(g)CO(g) ΔH=-396 kJ·mol-1
CH4(g)+2O2(g)CO2(g)+2H2O(l) ΔH=-896 kJ·mol-1
2H2(g)+O2(g)2H2O(l) ΔH=-286 kJ·mol-1
CH3OH(l)+O2(g)CO2(g)+2H2O(l) ΔH=736 kJ·mol-1
8.根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中步骤Ⅰ和Ⅱ的变化过程都会放出能量
由②可以看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9.(2023·广州中学五山校区高一期末)化学反应除了物质转化外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
选项 操作 现象
向装有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水,将温度计插入其中,取出温度计,滴加2滴酚酞溶液 温度降低,酚酞溶液变浅红色
向装有少量Na2O2的试管中滴加水,触摸试管外壁,并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试管发热,有尖锐爆鸣声
将一块绿豆大小的钠投入预热的坩埚中,加热至钠熔化后,撤掉酒精灯 火焰呈黄绿色,生成黄色固体
向分别装有少量稀盐酸和NaOH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加入两片未打磨的铝片,触摸试管外壁,用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两支试管外壁都发热,只有装稀盐酸的试管看到气泡,产生可燃的气体
10.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该反应每生成2分子AB吸收(a-b) kJ能量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该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每断开2 mol A—B键,吸收b kJ的能量
11.(6分)填空。
(1)(2分)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并在二氧化钛(TiO2)表面作用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2H2O2H2↑+O2↑。分解海水时,实现了光能转化为    能;分解海水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4分)已知键能H—H为436 kJ·mol-1、OO为x kJ·mol-1、O—H为463 kJ·mol-1。下图示表示反应H2(g)+O2(g)H2O(g),1 mol H2参与反应,放热241.8 kJ,则b=     kJ·mol-1,x=    。
12.(9分)(2023·陕西西安高一月考)能源是现代文明的原动力,通过化学方法可以使能量按人们所期望的形式转化,从而开辟新能源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1)(4分)某化学反应中,设反应物的总能量为E1,生成物的总能量为E2。
①若E1>E2,则该反应为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该反应可用图    (填“A”或“B”)表示。
②若E1(2)(2分)化学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ΔH,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表所示。
化学键 H—H CO H—O C—H C—O
E/(kJ·mol-1) 436 745 465 413 a
已知每生成1 mol水蒸气反应放出187 kJ能量,则a=    。
(3)(3分)如图所示,25 ℃时,把试管放入盛有少量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 mL浓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1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
②(2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阶段重点突破练(二)
1.A [A.降低温度会降低化学反应速率,把食物放入冰箱内,温度降低,所以可减缓食物腐败的速率,故A正确;B.虽然铝粉与Fe2O3需要在高温下反应,但是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C.蜡烛燃烧过程中还存在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等,化学能不完全转化为热能,故C错误;D.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复原,是不同反应条件下进行的两个过程,不是可逆反应,故D错误。]
2.D [化学反应中有新的物质产生,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因此物质变化的同时也伴随着能量变化,A正确;化学键断裂时产生自由移动的原子,需要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时,自由原子结合在一起会放出能量,B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取决于断键吸收的能量与成键释放的能量的差值,与是否需要加热无关,C正确;根据图示,反应物吸收能量转化为生成物,因此生成物的能量比反应物多,该反应是吸热反应,D错误。]
3.A [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正确;放热反应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2Q3 kJ大于破坏化学键吸收的能量(Q1+Q2)kJ,B不正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条件无关,C不正确;该反应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也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电能、光能等,D不正确。]
4.D [该反应中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但不是全部的化学能都转化为热能,还可能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故A项错误;热化学方程式H2(g)+Br2(l)2HBr(g) ΔH=-72.8 kJ·mol-1<0,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B项错误;能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状态有关,物质的状态不同,具有的能量不同,1 mol H2(g)与1 mol Br2(l)完全反应放热72.8 kJ,故C项错误;ΔH=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Br2(g)的能量大于Br2(l)的能量,则ΔH<-72.8 kJ·mol-1,故D项正确。]
5.D [A对,H2分子中含有共价键,故2H→H2过程中形成共价键;B对,由图可知,氢原子变成H2放出能量,则相同质量的氢气分子的能量比氢原子的能量低;C对,由图可知,2H→H2过程中,形成1 mol H—H键要放出437.6 kJ能量;D错,1 mol H2离解成2 mol氢原子,要断裂H—H键,故要吸收437.6 kJ能量。]
6.B [HCl是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H︰︰,选项A错误;根据提供的数据,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679 kJ,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为862 kJ,吸收能量小于放出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另外该反应是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元素化合价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正确;形成1 mol H—Cl键要放出431 kJ的能量,选项C错误;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679 kJ,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为862 kJ,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选项D错误。]
7.B [A项,煤炭的热值是33 kJ·g-1,则12 g煤炭放出的热量为396 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 ΔH=-396 kJ·mol-1,错误;B项,天然气的热值是56 kJ·g-1,则16 g CH4放出的热量为896 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 ΔH=-896 kJ·mol-1,正确;C项,氢气的热值是143 kJ·g-1,则4 g H2(即2 mol)放出的热量为572 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572 kJ·mol-1,错误;D项,甲醇的热值是23 kJ·g-1,则32 g (1 mol)甲醇放出的热量为736 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2(g)+2H2O(l) ΔH=-736 kJ·mol-1,错误。]
8.A [①中步骤Ⅰ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步骤Ⅱ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A项错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由②可以看出,生成物N2O4(g)和N2O4(l)的能量不同,反应放出的能量也不同,则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B、D项正确;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C项正确。]
9.A [碳酸氢钠溶于水吸热,且溶液呈碱性,现象正确,A项正确;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后,木条复燃,没有尖锐的爆鸣声,B项错误;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为过氧化钠,火焰为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C项错误;未打磨的铝片上层为氧化铝,和盐酸、氢氧化钠反应,先生成水,氧化铝反应完后,铝片和盐酸、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气,D项错误。]
10.D [A.由图可知,该反应每生成2 mol AB吸收(a-b)kJ能量,故A错误;B.反应物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的能量之和,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错误;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可能不需加热也能发生,故C错误;D.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每断开2 mol A—B键,吸收b kJ的能量,故D正确。]
11.(1)化学 吸热 (2)926 496.4
解析 (1)根据题意分解海水时,分解海水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因此实现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2)已知键能H—H为436 kJ·mol-1、OO为x kJ·mol-1、O—H为463 kJ·mol-1;根据题意b为成键释放的能量即463 kJ·mol-1×2=926 kJ·mol-1,则241.8 kJ·mol-1=926 kJ·mol-1-436 kJ·mol-1- kJ·mol-1,则x=496.4。
12.(1)①放热 A ②吸热 B (2)351
(3)①镁片不断溶解,表面有气泡产生,烧杯中出现浑浊
②镁与盐酸反应放热,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析出Ca(OH)2
解析 (1)①若E1>E2,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可用图A表示。②若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