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回归教材四遗传的基本规律(课件+学案含答案 )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回归教材四遗传的基本规律(课件+学案含答案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5-06 15:08:51

文档简介

四、遗传的基本规律
1.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1)材料:正确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2)对象: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结果处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实质
(1)适用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适用于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两对或两对以上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
(2)实质
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判断性状的显隐性的基本方法
(1)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或自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如甲×甲或甲自交,子代有乙性状,则甲为显性性状,乙为隐性性状。
(2)不同性状(或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多个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此性状一般为显性性状。(为进一步确认,可与相同性状的亲代回交,有性状分离,该性状为显性性状,无性状分离,该性状为隐性性状。)
(3)基因在X染色体上,表型不同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雌性个体的表型均与父本相同,与母本不同,则父本的表型为显性。
4.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方法
(1)自交法:此法适用于植物,不适合用于动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待测个体自交,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2)测交法: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待测对象若为雄性动物,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产生更多的后代,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3)花粉鉴定法:此法只适用于一些特殊的植物。如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液呈现不同颜色。如果花粉颜色有两种,且比例为1∶1,则被鉴定的亲本为杂合子;如果花粉颜色只有一种,则被鉴定的亲本为纯合子。
5.判断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方法
(1)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①若性状的显隐性是已知的,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位置可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若子代表型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代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则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且亲本均为纯合子,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常用正、反交法。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2)判断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若已知性状的显隐性,且已知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最常用的方法是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纯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若子代雄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雌雄个体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6.位于X、Y同源区段上的基因A/a的遗传特点
(1)涉及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
(2)遗传仍与性别有关。如XaXa×XaYA→子代雌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XaXa×XAYa→子代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
7.遗传系谱图题的解题方法
(1)“一判”:判断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2)“二析”:分析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一般用假设法或排除法)。
(3)“三写”:写出有关个体的基因型(先写出可确定的基因型,不能补全的用“_”代替)。
(4)“四算”:计算相关基因型或表型的概率(计算原则是“先分后合”,即先分别算各对等位基因的概率,最后综合考虑)。
1.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了矮茎豌豆,原理是基因重组。 (×)
提示:基因重组至少涉及两对等位基因。
2.某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AB、Ab、aB、ab四种基因型的配子,原因是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
3.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可让该紫茎番茄自交或与绿茎番茄杂交。 (√)
4.某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说明此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
提示:该性状不一定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5.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则子代中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16。 (√)
6.摩尔根在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果蝇实验中,F2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推测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
7.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而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
提示:性染色体上有决定性别的基因,但不是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8.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由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群红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1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5∶1,则F1中,红眼雌果蝇杂合子占1/12。 (√)
9.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据此无法确定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
10.“家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致病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该病家系中有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病的孩子。由表型正常的夫妇生患病孩子的事实可确定该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 (√)
11.山羊的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若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则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
12.出现由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家庭,后代男女患病概率相等。 (×)
提示: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也有差异,后代男女患病概率不一定相等。
13.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一,则某正常女性为携带者的概率是2/101。 (√)
14.科学工作者选取了两只有刚毛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为有刚毛和卷毛,并且后代的刚毛∶卷毛=2∶1,雌果蝇∶雄果蝇=1∶2,则刚毛为显性性状。 (√)四、遗传的基本规律
1.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1)材料:正确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2)对象: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结果处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实质
(1)适用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适用于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两对或两对以上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
(2)实质
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判断性状的显隐性的基本方法
(1)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或自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如甲×甲或甲自交,子代有乙性状,则甲为显性性状,乙为隐性性状。
(2)不同性状(或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多个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此性状一般为显性性状。(为进一步确认,可与相同性状的亲代回交,有性状分离,该性状为显性性状,无性状分离,该性状为隐性性状。)
(3)基因在X染色体上,表型不同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雌性个体的表型均与父本相同,与母本不同,则父本的表型为显性。
4.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方法
(1)自交法:此法适用于植物,不适合用于动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待测个体自交,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2)测交法: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待测对象若为雄性动物,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产生更多的后代,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3)花粉鉴定法:此法只适用于一些特殊的植物。如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液呈现不同颜色。如果花粉颜色有两种,且比例为1∶1,则被鉴定的亲本为杂合子;如果花粉颜色只有一种,则被鉴定的亲本为纯合子。
5.判断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方法
(1)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①若性状的显隐性是已知的,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位置可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若子代表型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代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则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且亲本均为纯合子,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常用正、反交法。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2)判断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若已知性状的显隐性,且已知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最常用的方法是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纯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若子代雄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雌雄个体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6.位于X、Y同源区段上的基因A/a的遗传特点
(1)涉及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
(2)遗传仍与性别有关。如XaXa×XaYA→子代雌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XaXa×XAYa→子代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
7.遗传系谱图题的解题方法
(1)“一判”:判断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2)“二析”:分析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一般用假设法或排除法)。
(3)“三写”:写出有关个体的基因型(先写出可确定的基因型,不能补全的用“_”代替)。
(4)“四算”:计算相关基因型或表型的概率(计算原则是“先分后合”,即先分别算各对等位基因的概率,最后综合考虑)。
1.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了矮茎豌豆,原理是基因重组。 (  )
2.某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AB、Ab、aB、ab四种基因型的配子,原因是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  )
3.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可让该紫茎番茄自交或与绿茎番茄杂交。 (  )
4.某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说明此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  )
5.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则子代中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16。 (  )
6.摩尔根在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果蝇实验中,F2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推测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  )
7.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而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  )
8.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由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群红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1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5∶1,则F1中,红眼雌果蝇杂合子占1/12。 (  )
9.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据此无法确定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  )
10.“家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致病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该病家系中有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病的孩子。由表型正常的夫妇生患病孩子的事实可确定该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 (  )
11.山羊的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若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则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  )
12.出现由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家庭,后代男女患病概率相等。 (  )
13.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一,则某正常女性为携带者的概率是2/101。 (  )
14.科学工作者选取了两只有刚毛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为有刚毛和卷毛,并且后代的刚毛∶卷毛=2∶1,雌果蝇∶雄果蝇=1∶2,则刚毛为显性性状。 (  )(共17张PPT)
四、遗传的基本规律
1.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1)材料:正确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2)对象: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结果处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实质
(1)适用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适用于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两对或两对以上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
(2)实质
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判断性状的显隐性的基本方法
(1)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或自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如甲×甲或甲自交,子代有乙性状,则甲为显性性状,乙为隐性性状。
(2)不同性状(或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多个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此性状一般为显性性状。(为进一步确认,可与相同性状的亲代回交,有性状分离,该性状为显性性状,无性状分离,该性状为隐性性状。)
(3)基因在X染色体上,表型不同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雌性个体的表型均与父本相同,与母本不同,则父本的表型为显性。
4.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方法
(1)自交法:此法适用于植物,不适合用于动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待测个体自交,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2)测交法: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待测对象若为雄性动物,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产生更多的后代,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3)花粉鉴定法:此法只适用于一些特殊的植物。如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液呈现不同颜色。如果花粉颜色有两种,且比例为1∶1,则被鉴定的亲本为杂合子;如果花粉颜色只有一种,则被鉴定的亲本为纯合子。
5.判断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方法
(1)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①若性状的显隐性是已知的,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位置可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若子代表型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代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则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且亲本均为纯合子,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常用正、反交法。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2)判断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若已知性状的显隐性,且已知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最常用的方法是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纯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若子代雄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雌雄个体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6.位于X、Y同源区段上的基因A/a的遗传特点
(1)涉及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
(2)遗传仍与性别有关。如XaXa×XaYA→子代雌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XaXa×XAYa→子代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
7.遗传系谱图题的解题方法
(1)“一判”:判断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2)“二析”:分析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一般用假设法或排除法)。
(3)“三写”:写出有关个体的基因型(先写出可确定的基因型,不能补全的用“_”代替)。
(4)“四算”:计算相关基因型或表型的概率(计算原则是“先分后合”,即先分别算各对等位基因的概率,最后综合考虑)。
1.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了矮茎豌豆,原理是基因重组。 (  )
提示:基因重组至少涉及两对等位基因。
2.某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AB、Ab、aB、ab四种基因型的配子,原因是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  )
×

3.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可让该紫茎番茄自交或与绿茎番茄杂交。 (  )
4.某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说明此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  )
提示:该性状不一定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5.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则子代中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16。 (  )

×

6.摩尔根在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果蝇实验中,F2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推测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  )
7.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而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  )
提示:性染色体上有决定性别的基因,但不是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8.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由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群红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1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5∶1,则F1中,红眼雌果蝇杂合子占1/12。 (  )

×

9.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据此无法确定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  )
10.“家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致病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该病家系中有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病的孩子。由表型正常的夫妇生患病孩子的事实可确定该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 (  )


11.山羊的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若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则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  )
提示: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也有差异,后代男女患病概率不一定相等。

12.出现由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家庭,后代男女患病概率相等。 (  )
×
13.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一,则某正常女性为携带者的概率是2/101。 (  )
14.科学工作者选取了两只有刚毛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为有刚毛和卷毛,并且后代的刚毛∶卷毛=2∶1,雌果蝇∶雄果蝇=1∶2,则刚毛为显性性状。 (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