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学科核心素养专训(五)
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
1.(2024·江苏淮安模拟)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过程,关于以下几个重要科学探究,叙述错误的是( )
①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②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④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A.①摩尔根首次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
B.②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和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化学本质一致
C.③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验证实验一样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
D.④中DNA双螺旋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
2
4
1
3
题号
√
C [①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首次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即将白眼基因定位在X染色体上,A正确;②格里菲思提出并由艾弗里证实的“转化因子”是DNA,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是基因,对于大多数生物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两者化学本质一致,B正确;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验证实验并未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采用的15N没有放射性,C错误;DNA双螺旋结构中A与 T、G与 C互补配对,碱基之间距离是相同的,使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D正确。]
2
4
1
3
题号
2.(2024·江苏盐城模拟)常见的启动子可分为三类:组成型启动子,驱动基因在所有细胞、组织和器官中持续表达;组织特异型启动子,调控基因只在某些特定的部位中表达;诱导型启动子,通常在光、盐等信号作用下,使目的基因的转录水平有所提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与组织特异型启动子的调控和组成型启动子均有关
B.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构建需要将目的基因连接在诱导型启动子的下游
C.真核生物细胞中,一般一个启动子只能启动一个基因的转录
D.强启动子可使基因高水平表达,启动子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与RNA聚合酶的亲和性
2
4
1
3
题号
√
B [据题干信息“组成型启动子,驱动基因在所有细胞、组织和器官中持续表达”可知,细胞分化过程与组成型启动子有关,组织特异型启动子,调控基因只在某些特定的部位中表达,所以细胞分化与组织特异型启动子的调控也有关,A正确;组织特异型启动子,调控基因只在某些特定的部位中表达,而乳腺生物反应器需要将目的基因连接在组织特异型启动子的下游,导入细胞中,保证基因在乳腺细胞中表达,B错误;一般情况下,真核生物细胞中,一个启动子只能启动一个基因的转录,C正确;强启动子可使基因高水平表达,启动子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与RNA聚合酶的亲和性,从而启动基因的转录,D正确。]
2
4
1
3
题号
3.(不定项)(2024·山东潍坊模拟)物种去除实验是指从群落中去除一种或几种物种的实验方法,被用在种间关系、物种多样性、某一特定种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等研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去除一种生物后,另一种生物也随之消失,说明两种生物是互利共生关系
B.在不同的群落中去除同一种植物,生态系统功能会发生相同程度的变化
C.一般来说,营养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去除物种造成的影响越小
D.物种去除实验运用了自变量控制的“减法原理”
2
4
1
3
题号
√
√
AB [若去除一种生物后,另一种生物也随之消失,说明两种生物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也可能是寄生或捕食关系,A错误;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群落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同,则在不同的群落中去除同一种植物,生态系统功能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B错误;一般来说,营养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去除物种后可由其他物种进行补充,从而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较小,C正确;人为去除物种进行实验运用了自变量控制的“减法原理”,D正确。]
2
4
1
3
题号
4.(2024·广东汕头模拟)疼痛的发生与神经递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活化有关。NMDA受体是一种通道型受体,当NMDA受体被激活,Ca2+内流进而引发Na+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研究发现氯胺酮具有一定的止痛和抗抑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NMDA储存在__________中,NMDA释放并作用于受体后会使突触后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_。NMDA发挥作用后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______________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2
4
1
3
题号
突触小泡
外负内正
被降解或回收
(2)推测氯胺酮止痛和抗抑郁的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设计并进行了氯胺酮对抑郁症小鼠社交障碍影响的实验。请补充完善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
a.构建抑郁症模型小鼠,小鼠表现出明显的社交回避行为;
2
4
1
3
题号
氯胺酮能抑制NMDA
受体,降低了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Ca2+进入细胞减少,从而
引发Na+内流减少,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减弱
b.取一定数量正常小鼠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一组注射等量的5 mg/kg氯胺酮;取一定数量的模型鼠随机平均分为四组,一组注射__________________,另三组分别注射等量的5 mg/kg、10 mg/kg、20 mg/kg的氯胺酮;
c.社交实验(具体操作不做要求);
等量的生理盐水
d.实验结束后,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计算小鼠
的社交偏好率,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②分析和讨论:
实验可初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mg/kg氯胺酮处理正常小鼠组的数据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正常小鼠对氯胺酮的敏感性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模型小鼠。
适量的(低浓度的)氯胺酮能明显改善抑郁小
鼠的社交偏好率,过高浓度的氯胺酮反而会加剧小鼠的社交障碍
低于
(4)若已证明氯胺酮可以改善小鼠抑郁症,能否直接投入生产应用于治疗人类抑郁症?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不能,对人体有效性、安全性
未知
[解析] (1)由题可知,NMDA是一种神经递质,NMDA储存在突触小泡中,NMDA与NMDA受体识别并会导致Ca2+内流进而引发Na+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故NMDA释放并作用于受体后会使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NMDA发挥作用后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以免持续发挥作用。(2)疼痛的发生与NMDA受体的活化有关,当NMDA受体被激活,Ca2+内流进而引发Na+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氯胺酮具有一定的止痛和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氯胺酮能抑制NMDA受体,降低了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Ca2+进入细胞减少,从而引发Na+内流减少,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减弱,从而起到止痛和抗抑郁作用。
2
4
1
3
题号
(3)此实验目的是探究氯胺酮对抑郁症小鼠社交障碍的影响。自变量是氯胺酮的有无,因变量是抑郁症小鼠社交行为。对照组不需要注射氯胺酮,为了保持单一变量,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根据图可知:5 mg/kg氯胺酮组模型小鼠社交偏好率>0,但10 mg/kg、20 mg/kg氯胺酮组模型小鼠社交偏好率<0,由此实验可初步得出结论为:适量的(低浓度的)氯胺酮能明显改善抑郁小鼠的社交偏好率,过高浓度的氯胺酮反而会加剧小鼠的社交障碍。5 mg/kg氯胺酮处理正常小鼠组的数据社交偏好率低于对照组,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正常小鼠对氯胺酮的敏感性低于模型小鼠。
2
4
1
3
题号
(4)实验说明药物对小鼠有效,但对人体是否有效未知,是否安全也未知,需要进一步做实验,才能确定是否能用于治疗人类抑郁症,而不能直接投入生产应用于治疗人类抑郁症。
2
4
1
3
题号
(教师用书独具)
1.(2024·山东济宁二模)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长期饮用碱性饮料可以明显提高人体内环境的pH
B.某细胞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稳态遭破坏后即会使人患癌症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相反作用有利于维持机体的稳态
D.长期处于稳态的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和消费者消费的有机物相等
√
C [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长期饮用碱性饮料后血浆pH一般不会有很大变化,A错误;癌症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当一个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不一定会引发癌症,B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对同一器官的相反作用,有利于维持机体的稳态,C正确;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等于所有生物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时,表明该生态系统处于稳定,因此若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和消费者消费的有机物相等,则该生态系统处于衰退状态,D错误。]
2.(2024·湖北荆州三模)寒冷引发机体骨骼肌战栗、频繁排尿、细胞代谢加强;机体的生理变化离不开信息分子参与调节。关于下图中的信息分子发挥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信息分子A一般需囊泡运输,释放后需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才能进入突触后膜
B.信息分子D的分泌量减少会促进信息分子C的分泌
C.进入低温环境后,信息分子A、B、C、D的释放量均增加
D.信息分子A、B、C、D都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后发挥作用
√
D [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一般需囊泡运输,经突触间隙释放后需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并不能进入突触后膜,A错误;信息分子D是甲状腺激素,其分泌量减少只会减弱对垂体的抑制作用,不能促进信息分子C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进入低温环境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图中的信息分子A神经递质、C促甲状腺激素、D甲状腺激素的释放量均有所增加,但B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不会增加,C错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信息分子都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因此信息分子A、B、C、D都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后发挥作用,D正确。]
3.(2024·河北保定期末)在鉴别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溴甲酚紫可用于分离和筛选产生代谢酸(有机酸)的微生物。如果培养基的颜色由紫色变成了黄色则说明其中的微生物能产生代谢酸。下列相关分析与实际相符的是
( )
A.将泡菜水加入含溴甲酚紫的鉴别培养基后在恒温有氧的条件下培养48 h后会出现紫色→黄色的颜色变化
B.将醋酸菌接种在含溴甲酚紫的鉴别培养基后在恒温有氧的条件下培养 48 h后会出现紫色→黄色的颜色变化
C.将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接种在含溴甲酚紫的鉴别培养基后在恒温且严格无氧的条件下培养48 h后会出现紫色→黄色的颜色变化
D.将酵母菌接种在含溴甲酚紫的鉴别培养基后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培养48 h都会出现紫色→黄色的颜色变化
√
B [泡菜水中的产酸菌是乳酸菌,有氧条件下其代谢很弱,很难出现颜色变化,A错误;醋酸菌是产酸的好氧细菌,接种在含溴甲酚紫的鉴别培养基后在恒温有氧的条件下培养48 h后会出现紫色→黄色的颜色变化,B正确;尿素分解菌和酵母菌都不是产酸菌,将它们接种在含溴甲酚紫的鉴别培养基后有氧或无氧培养都不会出现相应的颜色变化,C、D错误。](五) 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
1.(2024·江苏淮安模拟)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过程,关于以下几个重要科学探究,叙述错误的是( )
①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②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④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A.①摩尔根首次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
B.②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和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化学本质一致
C.③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验证实验一样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
D.④中DNA双螺旋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
C [①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首次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即将白眼基因定位在X染色体上,A正确;②格里菲思提出并由艾弗里证实的“转化因子”是DNA,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是基因,对于大多数生物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两者化学本质一致,B正确;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验证实验并未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采用的15N没有放射性,C错误;DNA双螺旋结构中A与 T、G与 C互补配对,碱基之间距离是相同的,使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D正确。]
2.(2024·江苏盐城模拟)常见的启动子可分为三类:组成型启动子,驱动基因在所有细胞、组织和器官中持续表达;组织特异型启动子,调控基因只在某些特定的部位中表达;诱导型启动子,通常在光、盐等信号作用下,使目的基因的转录水平有所提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与组织特异型启动子的调控和组成型启动子均有关
B.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构建需要将目的基因连接在诱导型启动子的下游
C.真核生物细胞中,一般一个启动子只能启动一个基因的转录
D.强启动子可使基因高水平表达,启动子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与RNA聚合酶的亲和性
B [据题干信息“组成型启动子,驱动基因在所有细胞、组织和器官中持续表达”可知,细胞分化过程与组成型启动子有关,组织特异型启动子,调控基因只在某些特定的部位中表达,所以细胞分化与组织特异型启动子的调控也有关,A正确;组织特异型启动子,调控基因只在某些特定的部位中表达,而乳腺生物反应器需要将目的基因连接在组织特异型启动子的下游,导入细胞中,保证基因在乳腺细胞中表达,B错误;一般情况下,真核生物细胞中,一个启动子只能启动一个基因的转录,C正确;强启动子可使基因高水平表达,启动子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与RNA聚合酶的亲和性,从而启动基因的转录,D正确。]
3.(不定项)(2024·山东潍坊模拟)物种去除实验是指从群落中去除一种或几种物种的实验方法,被用在种间关系、物种多样性、某一特定种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等研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去除一种生物后,另一种生物也随之消失,说明两种生物是互利共生关系
B.在不同的群落中去除同一种植物,生态系统功能会发生相同程度的变化
C.一般来说,营养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去除物种造成的影响越小
D.物种去除实验运用了自变量控制的“减法原理”
AB [若去除一种生物后,另一种生物也随之消失,说明两种生物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也可能是寄生或捕食关系,A错误;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群落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同,则在不同的群落中去除同一种植物,生态系统功能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B错误;一般来说,营养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去除物种后可由其他物种进行补充,从而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较小,C正确;人为去除物种进行实验运用了自变量控制的“减法原理”,D正确。]
4.(2024·广东汕头模拟)疼痛的发生与神经递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活化有关。NMDA受体是一种通道型受体,当NMDA受体被激活,Ca2+内流进而引发Na+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研究发现氯胺酮具有一定的止痛和抗抑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NMDA储存在_______________中,NMDA释放并作用于受体后会使突触后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____。NMDA发挥作用后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______________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2)推测氯胺酮止痛和抗抑郁的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设计并进行了氯胺酮对抑郁症小鼠社交障碍影响的实验。请补充完善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
a.构建抑郁症模型小鼠,小鼠表现出明显的社交回避行为;
b.取一定数量正常小鼠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一组注射等量的5 mg/kg氯胺酮;取一定数量的模型鼠随机平均分为四组,一组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三组分别注射等量的5 mg/kg、10 mg/kg、20 mg/kg的氯胺酮;
c.社交实验(具体操作不做要求);
d.实验结束后,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计算小鼠的社交偏好率,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②分析和讨论:
实验可初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mg/kg氯胺酮处理正常小鼠组的数据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正常小鼠对氯胺酮的敏感性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模型小鼠。
(4)若已证明氯胺酮可以改善小鼠抑郁症,能否直接投入生产应用于治疗人类抑郁症?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可知,NMDA是一种神经递质,NMDA储存在突触小泡中,NMDA与NMDA受体识别并会导致Ca2+内流进而引发Na+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故NMDA释放并作用于受体后会使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NMDA发挥作用后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以免持续发挥作用。(2)疼痛的发生与NMDA受体的活化有关,当NMDA受体被激活,Ca2+内流进而引发Na+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氯胺酮具有一定的止痛和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氯胺酮能抑制NMDA受体,降低了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Ca2+进入细胞减少,从而引发Na+内流减少,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减弱,从而起到止痛和抗抑郁作用。(3)此实验目的是探究氯胺酮对抑郁症小鼠社交障碍的影响。自变量是氯胺酮的有无,因变量是抑郁症小鼠社交行为。对照组不需要注射氯胺酮,为了保持单一变量,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根据图可知:5 mg/kg氯胺酮组模型小鼠社交偏好率>0,但10 mg/kg、20 mg/kg氯胺酮组模型小鼠社交偏好率<0,由此实验可初步得出结论为:适量的(低浓度的)氯胺酮能明显改善抑郁小鼠的社交偏好率,过高浓度的氯胺酮反而会加剧小鼠的社交障碍。5 mg/kg氯胺酮处理正常小鼠组的数据社交偏好率低于对照组,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正常小鼠对氯胺酮的敏感性低于模型小鼠。(4)实验说明药物对小鼠有效,但对人体是否有效未知,是否安全也未知,需要进一步做实验,才能确定是否能用于治疗人类抑郁症,而不能直接投入生产应用于治疗人类抑郁症。
[答案] (1)突触小泡 外负内正 被降解或回收
(2)氯胺酮能抑制NMDA受体,降低了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Ca2+进入细胞减少,从而引发Na+内流减少,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减弱 (3)①等量的生理盐水 ②适量的(低浓度的)氯胺酮能明显改善抑郁小鼠的社交偏好率,过高浓度的氯胺酮反而会加剧小鼠的社交障碍 低于 (4)不能,对人体有效性、安全性未知
(教师用书独具)
1.(2024·山东济宁二模)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长期饮用碱性饮料可以明显提高人体内环境的pH
B.某细胞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稳态遭破坏后即会使人患癌症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相反作用有利于维持机体的稳态
D.长期处于稳态的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和消费者消费的有机物相等
C [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长期饮用碱性饮料后血浆pH一般不会有很大变化,A错误;癌症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当一个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不一定会引发癌症,B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对同一器官的相反作用,有利于维持机体的稳态,C正确;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等于所有生物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时,表明该生态系统处于稳定,因此若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和消费者消费的有机物相等,则该生态系统处于衰退状态,D错误。]
2.(2024·湖北荆州三模)寒冷引发机体骨骼肌战栗、频繁排尿、细胞代谢加强;机体的生理变化离不开信息分子参与调节。关于下图中的信息分子发挥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信息分子A一般需囊泡运输,释放后需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才能进入突触后膜
B.信息分子D的分泌量减少会促进信息分子C的分泌
C.进入低温环境后,信息分子A、B、C、D的释放量均增加
D.信息分子A、B、C、D都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后发挥作用
D [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一般需囊泡运输,经突触间隙释放后需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并不能进入突触后膜,A错误;信息分子D是甲
状腺激素,其分泌量减少只会减弱对垂体的抑制作用,不能促进信息分子C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进入低温环境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图中的信息分子A神经递质、C促甲状腺激素、D甲状腺激素的释放量均有所增加,但B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不会增加,C错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信息分子都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因此信息分子A、B、C、D都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后发挥作用,D正确。]
3.(2024·河北保定期末)在鉴别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溴甲酚紫可用于分离和筛选产生代谢酸(有机酸)的微生物。如果培养基的颜色由紫色变成了黄色则说明其中的微生物能产生代谢酸。下列相关分析与实际相符的是( )
A.将泡菜水加入含溴甲酚紫的鉴别培养基后在恒温有氧的条件下培养48 h后会出现紫色→黄色的颜色变化
B.将醋酸菌接种在含溴甲酚紫的鉴别培养基后在恒温有氧的条件下培养 48 h后会出现紫色→黄色的颜色变化
C.将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接种在含溴甲酚紫的鉴别培养基后在恒温且严格无氧的条件下培养48 h后会出现紫色→黄色的颜色变化
D.将酵母菌接种在含溴甲酚紫的鉴别培养基后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培养48 h都会出现紫色→黄色的颜色变化
B [泡菜水中的产酸菌是乳酸菌,有氧条件下其代谢很弱,很难出现颜色变化,A错误;醋酸菌是产酸的好氧细菌,接种在含溴甲酚紫的鉴别培养基后在恒温有氧的条件下培养48 h后会出现紫色→黄色的颜色变化,B正确;尿素分解菌和酵母菌都不是产酸菌,将它们接种在含溴甲酚紫的鉴别培养基后有氧或无氧培养都不会出现相应的颜色变化,C、D错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五) 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
1.(2024·江苏淮安模拟)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过程,关于以下几个重要科学探究,叙述错误的是( )
①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②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④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A.①摩尔根首次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
B.②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和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化学本质一致
C.③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验证实验一样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
D.④中DNA双螺旋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
2.(2024·江苏盐城模拟)常见的启动子可分为三类:组成型启动子,驱动基因在所有细胞、组织和器官中持续表达;组织特异型启动子,调控基因只在某些特定的部位中表达;诱导型启动子,通常在光、盐等信号作用下,使目的基因的转录水平有所提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与组织特异型启动子的调控和组成型启动子均有关
B.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构建需要将目的基因连接在诱导型启动子的下游
C.真核生物细胞中,一般一个启动子只能启动一个基因的转录
D.强启动子可使基因高水平表达,启动子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与RNA聚合酶的亲和性
3.(不定项)(2024·山东潍坊模拟)物种去除实验是指从群落中去除一种或几种物种的实验方法,被用在种间关系、物种多样性、某一特定种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等研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去除一种生物后,另一种生物也随之消失,说明两种生物是互利共生关系
B.在不同的群落中去除同一种植物,生态系统功能会发生相同程度的变化
C.一般来说,营养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去除物种造成的影响越小
D.物种去除实验运用了自变量控制的“减法原理”
4.(2024·广东汕头模拟)疼痛的发生与神经递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活化有关。NMDA受体是一种通道型受体,当NMDA受体被激活,Ca2+内流进而引发Na+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研究发现氯胺酮具有一定的止痛和抗抑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NMDA储存在__________中,NMDA释放并作用于受体后会使突触后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__。NMDA发挥作用后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________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2)推测氯胺酮止痛和抗抑郁的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设计并进行了氯胺酮对抑郁症小鼠社交障碍影响的实验。请补充完善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
a.构建抑郁症模型小鼠,小鼠表现出明显的社交回避行为;
b.取一定数量正常小鼠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一组注射等量的5 mg/kg氯胺酮;取一定数量的模型鼠随机平均分为四组,一组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三组分别注射等量的5 mg/kg、10 mg/kg、20 mg/kg的氯胺酮;
c.社交实验(具体操作不做要求);
d.实验结束后,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计算小鼠的社交偏好率,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②分析和讨论:
实验可初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mg/kg氯胺酮处理正常小鼠组的数据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正常小鼠对氯胺酮的敏感性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模型小鼠。
(4)若已证明氯胺酮可以改善小鼠抑郁症,能否直接投入生产应用于治疗人类抑郁症?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