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
1.(2024·山东日照期中)蛋白质糖基化是在糖基转移酶的作用下,糖与多肽链中特定氨基酸的侧链基团发生反应的过程。真核细胞中该过程起始于内质网,结束于高尔基体。经糖基化形成的糖蛋白对蛋白酶具有较强的抗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多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会影响糖基化修饰
B.糖基化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但不会影响其功能
C.溶酶体膜内侧的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程度可能较高
D.内质网的功能障碍可能会影响细胞间的识别作用
2.(2024·湖北重点中学联考)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AMs)是一个新发现的重要结构,该结构存在于线粒体外膜和内质网膜某些区域,通过蛋白质相互“连接”,但未发生膜融合。MAMs能使线粒体和内质网在功能上联系起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产生的CO2若从MAMs部位逸出,需要通过四层磷脂分子层
B.MAMs结构的发现,说明内质网膜和线粒体膜之间可能可以相互转化
C.通过蛋白质相互“连接”的地方可能是内质网与线粒体信息传递的通道
D.推测线粒体中一些物质的合成可能需要内质网的参与
3.(2024·湖北名校联考)细胞器是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微小结构,它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要把各种细胞器分离出来进行研究,应该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
B.中心体是高等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它与有丝分裂密切相关
C.分泌蛋白的合成首先是在游离核糖体上进行的
D.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
4.(2024·广东广州一模)核孔复合体镶嵌在内外核膜融合形成的核孔上。下图为核孔复合体参与的三种物质运输方式,其中只有丙方式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对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出的物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B.某些分子以甲或乙的方式进出核孔复合体可看作是被动运输
C.以丙方式进入细胞核的物质的运输速度,会受相应的受体浓度的制约
D.解旋酶、RNA聚合酶和染色质等均可经核孔复合体进出细胞核
5.(不定项)(2024·河北邢台一中月考)下图为细胞部分结构和相关生理过程的示意图,A~E为细胞内结构,LDL为低密度脂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LDL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后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
B.溶酶体是由内质网形成囊泡直接产生的
C.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C→B→A→D→溶酶体
D.将RNA聚合酶抗体注射到E区域,会使细胞中的核糖体数量增多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一) 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
1.(2024·山东日照期中)蛋白质糖基化是在糖基转移酶的作用下,糖与多肽链中特定氨基酸的侧链基团发生反应的过程。真核细胞中该过程起始于内质网,结束于高尔基体。经糖基化形成的糖蛋白对蛋白酶具有较强的抗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多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会影响糖基化修饰
B.糖基化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但不会影响其功能
C.溶酶体膜内侧的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程度可能较高
D.内质网的功能障碍可能会影响细胞间的识别作用
B [根据题意可知,蛋白质糖基化是糖与多肽链中特定氨基酸的侧链基团发生反应,所以多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会影响糖基化修饰,A正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经糖基化形成的糖蛋白对蛋白酶具有较强的抗性,说明蛋白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其功能,B错误;溶酶体内含有较多的水解酶,但是溶酶体自身的膜蛋白却不会被水解酶水解,推测可能与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程度较高有关,C正确;蛋白质糖基化过程起始于内质网,所以内质网的功能障碍会影响蛋白质糖基化,从而影响细胞间的识别作用,D正确。]
2.(2024·湖北重点中学联考)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AMs)是一个新发现的重要结构,该结构存在于线粒体外膜和内质网膜某些区域,通过蛋白质相互“连接”,但未发生膜融合。MAMs能使线粒体和内质网在功能上联系起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产生的CO2若从MAMs部位逸出,需要通过四层磷脂分子层
B.MAMs结构的发现,说明内质网膜和线粒体膜之间可能可以相互转化
C.通过蛋白质相互“连接”的地方可能是内质网与线粒体信息传递的通道
D.推测线粒体中一些物质的合成可能需要内质网的参与
A [线粒体外膜和内质网膜某些区域,通过蛋白质相互“连接”,但未发生膜融合。CO2在线粒体基质产生,若从MAMs部位逸出,需要通过线粒体的内膜和外膜、内质网膜,需要通过6层磷脂分子层,A错误;MAMs结构的发现,说明内质网膜和线粒体膜之间是可以建立联系的,那膜之间就有可能相互发生转化,B正确;根据“MAMs能使线粒体和内质网在功能上联系起来”可推测,内质网与线粒体可能通过蛋白质相互“连接”的地方进行信息传递,使它们功能上相互联系,C正确;MAMs能使线粒体和内质网在功能上联系起来,由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推测,线粒体中一些物质的合成可能需要内质网的参与,D正确。]
3.(2024·湖北名校联考)细胞器是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微小结构,它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要把各种细胞器分离出来进行研究,应该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
B.中心体是高等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它与有丝分裂密切相关
C.分泌蛋白的合成首先是在游离核糖体上进行的
D.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
C [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要把各种细胞器分离出来进行研究,应该用差速离心的方法,A错误;中心体分布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心体与有丝分裂密切相关,但不是高等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B错误;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大致为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 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故分泌蛋白的合成首先是在游离核糖体上进行的,C正确;线粒体、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但溶酶体是单层膜,D错误。]
4.(2024·广东广州一模)核孔复合体镶嵌在内外核膜融合形成的核孔上。下图为核孔复合体参与的三种物质运输方式,其中只有丙方式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对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出的物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B.某些分子以甲或乙的方式进出核孔复合体可看作是被动运输
C.以丙方式进入细胞核的物质的运输速度,会受相应的受体浓度的制约
D.解旋酶、RNA聚合酶和染色质等均可经核孔复合体进出细胞核
D [核孔可实现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物质交流,细胞核对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出的物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A正确;分析题意可知,只有丙方式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即某些分子以甲或乙的方式进出核孔复合体是不需要能量的,故可看作是被动运输,B正确;丙方式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方式可视作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运输速度受相应的受体浓度的制约,C正确;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无法通过核孔进出,D错误。]
5.(不定项)(2024·河北邢台一中月考)下图为细胞部分结构和相关生理过程的示意图,A~E为细胞内结构,LDL为低密度脂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LDL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后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
B.溶酶体是由内质网形成囊泡直接产生的
C.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C→B→A→D→溶酶体
D.将RNA聚合酶抗体注射到E区域,会使细胞中的核糖体数量增多
BD [据图可知,血浆中的LDL(低密度脂蛋白)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后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A正确;由图可知,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形成囊泡而产生的,B错误;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最终形成溶酶体,故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C→B→A→D→溶酶体,C正确;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而RNA通过转录形成的,如果将RNA聚合酶的抗体注射到体外培养的细胞的核仁区域中,会导致RNA的合成受阻,进而导致细胞中的核糖体数量减少,D错误。]
(教师用书独具)
1.(2024·江苏南京一模)叶绿素a(C55H72O5N4Mg)头部和尾部分别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素a的尾部主要嵌在叶绿体的内膜中
B.镁元素在植物体内主要以叶绿素a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常用无水乙醇作层析液分离出绿叶中的叶绿素a
D.叶绿素a呈蓝绿色,合成时需要光照和适宜温度
D [叶绿素a的尾部具有亲脂性特点,而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故叶绿素a的尾部可能嵌在类囊体薄膜中,A错误;镁元素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B错误;叶绿素a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而不是用无水乙醇作为层析液,C错误;叶绿素a呈蓝绿色,合成时需要光照和适宜温度,D正确。]
2.(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检测)长期高糖饮食会使胰岛素的合成量远超内质网的折叠能力,导致胰岛素发生错误折叠,从而激活内质网膜上的相应受体,引发细胞内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最终制造出更多的内质网和伴侣蛋白,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伴侣蛋白能协助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当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积累过多而超过伴侣蛋白的校正能力时会引发细胞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均是影响胰岛分泌的信号分子
B.经图示信号分子诱导后首先发挥作用的酶是RNA聚合酶
C.错误折叠的胰岛素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伴侣蛋白数量过少是长期高糖饮食的人易患糖尿病的直接原因
D [血糖调节有神经—体液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为血糖浓度较高→葡萄糖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体液调节为葡萄糖感受器→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据此可知,影响胰岛分泌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和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分泌能促进胰岛素分泌,综上所述,葡萄糖、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均是影响胰岛分泌的信号分子,A正确;据图分析可知,错误的蛋白质A与内质网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使得该受体被活化,“纠错”过程是对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进行的改正,因此该过程改变的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信号分子能够促使伴侣蛋白基因转录,而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因此与信号分子共同发挥作用的酶最可能是RNA聚合酶,B正确;错误折叠的胰岛素空间结构异常,但依然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正确;据图可知,错误的蛋白质A能与伴侣蛋白结合,进而形成正确折叠的蛋白质A,伴侣蛋白数量过少,导致胰岛素发生错误折叠,进而引起糖尿病,因此长期高糖饮食的人易患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是胰岛素发生错误折叠,D错误。]
3.(不定项)(2024·山东潍坊期中)核孔复合体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质复合体。它具有双功能,表现在两种运输方式: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大分子凭借自身的核定位信号和核孔复合体上的受体蛋白结合而实现主动运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孔在核质物质交换过程中具有选择性
B.核孔的数目会因细胞的代谢状态改变而发生变化
C.核苷酸、ATP等小分子物质通过核孔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大分子的核定位信号与核孔复合体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具有特异性
ABD [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核孔对大分子的进出具有选择性,A正确;核孔的数目会因细胞的代谢状态改变而发生变化,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越多,B正确;主动运输是指物质可以从低浓度往高浓度跨膜运输的方式,C错误;大分子的核定位信号与核孔复合体上的受体蛋白能特异性结合,D正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0张PPT)
学科核心素养专训(一)
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
1.(2024·山东日照期中)蛋白质糖基化是在糖基转移酶的作用下,糖与多肽链中特定氨基酸的侧链基团发生反应的过程。真核细胞中该过程起始于内质网,结束于高尔基体。经糖基化形成的糖蛋白对蛋白酶具有较强的抗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多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会影响糖基化修饰
B.糖基化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但不会影响其功能
C.溶酶体膜内侧的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程度可能较高
D.内质网的功能障碍可能会影响细胞间的识别作用
2
4
1
3
题号
5
√
B [根据题意可知,蛋白质糖基化是糖与多肽链中特定氨基酸的侧链基团发生反应,所以多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会影响糖基化修饰,A正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经糖基化形成的糖蛋白对蛋白酶具有较强的抗性,说明蛋白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其功能,B错误;溶酶体内含有较多的水解酶,但是溶酶体自身的膜蛋白却不会被水解酶水解,推测可能与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程度较高有关,C正确;蛋白质糖基化过程起始于内质网,所以内质网的功能障碍会影响蛋白质糖基化,从而影响细胞间的识别作用,D正确。]
2
4
1
3
题号
5
2.(2024·湖北重点中学联考)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AMs)是一个新发现的重要结构,该结构存在于线粒体外膜和内质网膜某些区域,通过蛋白质相互“连接”,但未发生膜融合。MAMs能使线粒体和内质网在功能上联系起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产生的CO2若从MAMs部位逸出,需要通过四层磷脂分子层
B.MAMs结构的发现,说明内质网膜和线粒体膜之间可能可以相互转化
C.通过蛋白质相互“连接”的地方可能是内质网与线粒体信息传递的通道
D.推测线粒体中一些物质的合成可能需要内质网的参与
√
2
4
1
3
题号
5
A [线粒体外膜和内质网膜某些区域,通过蛋白质相互“连接”,但未发生膜融合。CO2在线粒体基质产生,若从MAMs部位逸出,需要通过线粒体的内膜和外膜、内质网膜,需要通过6层磷脂分子层,A错误;MAMs结构的发现,说明内质网膜和线粒体膜之间是可以建立联系的,那膜之间就有可能相互发生转化,B正确;根据“MAMs能使线粒体和内质网在功能上联系起来”可推测,内质网与线粒体可能通过蛋白质相互“连接”的地方进行信息传递,使它们功能上相互联系,C正确;MAMs能使线粒体和内质网在功能上联系起来,由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推测,线粒体中一些物质的合成可能需要内质网的参与,D正确。]
2
4
1
3
题号
5
3.(2024·湖北名校联考)细胞器是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微小结构,它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要把各种细胞器分离出来进行研究,应该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
B.中心体是高等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它与有丝分裂密切相关
C.分泌蛋白的合成首先是在游离核糖体上进行的
D.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
√
2
4
1
3
题号
5
C [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要把各种细胞器分离出来进行研究,应该用差速离心的方法,A错误;中心体分布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心体与有丝分裂密切相关,但不是高等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B错误;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大致为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 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故分泌蛋白的合成首先是在游离核糖体上进行的,C正确;线粒体、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但溶酶体是单层膜,D错误。]
2
4
1
3
题号
5
4.(2024·广东广州一模)核孔复合体镶嵌在内外核膜融合形成的核孔上。下图为核孔复合体参与的三种物质运输方式,其中只有丙方式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对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出的物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B.某些分子以甲或乙的方式进出核孔复合体可看作是被动运输
C.以丙方式进入细胞核的物质的运输
速度,会受相应的受体浓度的制约
D.解旋酶、RNA聚合酶和染色质等均
可经核孔复合体进出细胞核
√
2
4
1
3
题号
5
D [核孔可实现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物质交流,细胞核对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出的物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A正确;分析题意可知,只有丙方式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即某些分子以甲或乙的方式进出核孔复合体是不需要能量的,故可看作是被动运输,B正确;丙方式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方式可视作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运输速度受相应的受体浓度的制约,C正确;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无法通过核孔进出,D错误。]
2
4
1
3
题号
5
5.(不定项)(2024·河北邢台一中月考)下图为细胞部分结构和相关生理过程的示意图,A~E为细胞内结构,LDL为低密度脂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LDL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后以胞吞方式
进入细胞
B.溶酶体是由内质网形成囊泡直接产生的
C.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C→B→A→D→溶酶体
D.将RNA聚合酶抗体注射到E区域,会使细胞中的核糖体数量增多
2
4
1
3
题号
5
√
√
BD [据图可知,血浆中的LDL(低密度脂蛋白)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后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A正确;由图可知,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形成囊泡而产生的,B错误;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
2
4
1
3
题号
5
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最终形成溶酶体,故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C→B→A→D→溶酶体,C正确;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而RNA通过转录形成的,如果将RNA聚合酶的抗体注射到体外培养的细胞的核仁区域中,会导致RNA的合成受阻,进而导致细胞中的核糖体数量减少,D错误。]
2
4
1
3
题号
5
(教师用书独具)
1.(2024·江苏南京一模)叶绿素a(C55H72O5N4Mg)头部和尾部分别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素a的尾部主要嵌在叶绿体的内膜中
B.镁元素在植物体内主要以叶绿素a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常用无水乙醇作层析液分离出绿叶中的叶绿素a
D.叶绿素a呈蓝绿色,合成时需要光照和适宜温度
√
D [叶绿素a的尾部具有亲脂性特点,而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故叶绿素a的尾部可能嵌在类囊体薄膜中,A错误;镁元素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B错误;叶绿素a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而不是用无水乙醇作为层析液,C错误;叶绿素a呈蓝绿色,合成时需要光照和适宜温度,D正确。]
2.(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检测)长期高糖饮食会使胰岛素的合成量远超内质网的折叠能力,导致胰岛素发生错误折叠,从而激活内质网膜上的相应受体,引发细胞内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最终制造出更多的内质网和伴侣蛋白,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伴侣蛋白能协助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当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积累过多而超过伴侣蛋白的校正能力时会引发细胞凋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均是影响胰岛分泌的信号分子
B.经图示信号分子诱导后首先发挥作用的酶是RNA聚合酶
C.错误折叠的胰岛素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伴侣蛋白数量过少是长期高糖饮食的人易患糖尿病的直接原因
√
D [血糖调节有神经—体液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为血糖浓度较高→葡萄糖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体液调节为葡萄糖感受器→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据此可知,影响胰岛分泌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和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分泌能促进胰岛素分泌,综上所述,葡萄糖、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均是影响胰岛分泌的信号分子,A正确;据图分析可知,错误的蛋白质A与内质网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使得该受体被活化,“纠错”过程是对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进行的改正,因此该过程改变的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信号分子能够
促使伴侣蛋白基因转录,而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因此与信号分子共同发挥作用的酶最可能是RNA聚合酶,B正确;错误折叠的胰岛素空间结构异常,但依然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正确;据图可知,错误的蛋白质A能与伴侣蛋白结合,进而形成正确折叠的蛋白质A,伴侣蛋白数量过少,导致胰岛素发生错误折叠,进而引起糖尿病,因此长期高糖饮食的人易患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是胰岛素发生错误折叠,D错误。]
3.(不定项)(2024·山东潍坊期中)核孔复合体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质复合体。它具有双功能,表现在两种运输方式: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大分子凭借自身的核定位信号和核孔复合体上的受体蛋白结合而实现主动运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孔在核质物质交换过程中具有选择性
B.核孔的数目会因细胞的代谢状态改变而发生变化
C.核苷酸、ATP等小分子物质通过核孔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大分子的核定位信号与核孔复合体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具有特异性
√
√
√
ABD [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核孔对大分子的进出具有选择性,A正确;核孔的数目会因细胞的代谢状态改变而发生变化,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越多,B正确;主动运输是指物质可以从低浓度往高浓度跨膜运输的方式,C错误;大分子的核定位信号与核孔复合体上的受体蛋白能特异性结合,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