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3分)它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流社会的政治通道。正因为如此,唐太宗才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得意之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肯定了( )
A.科举制度的作用 B.儒家学说的影响
C.贞观之治的繁荣 D.社会风气的净化
2.(3分)“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这种以水力作动力的灌溉工具是(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秧马
3.(3分)唐朝灭亡之后,北方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了五个政权,历经54年,每个政权平均约为10年,最短的不到四年。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民族交融不断加深 B.政权更迭十分频繁
C.统一必是大势所趋 D.疆域面积不断扩大
4.(3分)《旧唐书》记载,“释毡裘,袭纨绮,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促进了吐蕃社会习俗的改变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些变化开始于( )
A.安西都护府的正式设置
B.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C.骨力裴罗接受玄宗册封
D.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
5.(3分)王建《凉州行》云:“多来中国收妇女,一半生男为汉语。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诗句反映了唐朝( )
A.中外文化交流 B.文学艺术多彩
C.民族交往交融 D.经济十分繁荣
6.(3分)如图的邮票图案内容分别为“西行求法”和“东归译经”。据此请问玄奘“西行”目的地和“东归”的地点分别是( )
A.日本和洛阳 B.大食和洛阳
C.新罗和长安 D.天竺和长安
7.(3分)唐朝长安的一家书店,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有儒家经典、诗词集、医术等。店内伙计告知顾客,这些书籍大多是通过一种先进的印刷技术制作而成,使得书籍的价格相对以往降低了不少,更多人能够买得起书。这里提到的先进“技术”是( )
A.印章 B.雕版印刷术
C.墨拓石碑 D.手抄笔录法
8.(3分)唐政府曾广泛吸收社会人士参与历法编制工作,如著名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就曾主持编制过《大衍历》,并且负责制造了不少天文仪器。这体现出( )
A.科学技术服务社会生产
B.中国天文技术领先于世界
C.国家力量推动科技发展
D.政府加强了对文化的控制
9.(3分)在百家讲坛中一首歌曲《无言》中对一位历史人物有这样的描述: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这位人物建立了哪个朝代( )
A.南宋 B.北宋 C.明朝 D.契丹
10.(3分)古代诗句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下列诗句相关的政策方针是( )
为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耳。——范仲淹 做人莫作军,做铁莫做针。——宋朝俗语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民间俗语
A.崇文抑武 B.重农抑商 C.和亲会盟 D.富国强兵
11.(3分)观察如表,这一历史事件是( )
背景 政治保守,行政效率低。战事屡战屡败,每年被迫送出大量钱物。开支浩大,财政困难。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不断
时间 1069年开始
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A.茶农王小波起义 B.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C.范仲淹推行新政 D.王安石实行变法
12.(3分)“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歌描述的是( )
A.农耕生活 B.经商生活 C.游牧生活 D.海盗生活
13.(3分)辽、西夏与北宋关系错综复杂,燕云十六州是导火索之一。请从《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如图),找到燕云十六州的位置( )
A.① B.② C.③ D.④
14.(3分)“绍兴11年,宋金达成和议,宋向金称臣,并每年向金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提到,宋高宗‘屈己就和’,以保偏安之局。”据此信息,对南宋偏安局面理解准确的是( )
A.南宋主动出击借和议实现边境和平
B.和议推动南宋经济发展实现南北统一
C.宋金和议后南宋成为金管辖的郡县
D.南宋以屈辱条件换和平偏安江南一隅
15.(3分)杭州钱塘门遗址附近的风波亭,篆刻着一副对联:“有汉一人,有宋一人,百世清风关岳并;奇才绝代,奇冤绝代,千秋毅魄日星悬。”此“有宋一人”的历史功绩是( )
A.北上抗金 B.西征灭夏 C.北上拒辽 D.建立南宋
二、辨析改错(8分)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6.(2分)755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判断:
改正:
17.(2分)白居易的《长恨歌》《将进酒》寓意丰富,传诵千年而历久弥新。
判断:
改正:
18.(2分)唐朝著名画家吴道子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判断:
改正:
19.(2分)1005年宋辽澶渊会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判断: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0.(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他是唐朝历史上相当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同时他也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因为他集辉煌与失败于一身。在位期间,唐朝进入了最繁华的盛世,同时又带来了最大的灾难。
——据姜鹏、李静《五万年中国简史》
(1)(5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是谁?并概述“他”的改革措施。
材料二 宗翰、宗望再分道南下,两路都抵汴京。徽、钦二宗,遂于1127年北狩。而宋朝时,太子、后妃、宗室多已被掳,只得请哲宗的废后孟氏出来垂帘。于是孟后下诏,命高宗在归德正位。
——据吕思勉《中国通史》
(2)(5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北狩”“被掳”均指什么历史事件?并分析此事件造成哪些影响?
(3)(5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两朝出现灭亡危机的共同原因。
2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安石的改革措施,几乎涉及到封建统治的各个领域,如一直贯彻下去,“富国强兵”不会只是一种梦想。但不幸的是,变法一开始就遭到保守的旧党抵制,因为变法对他们的利益触动太大,募役法使原本不服差役的豪强也要出一份“助役钱”,方田均税法将他们隐瞒的兼并土地查出纳赋,豪强地主官僚于是联手起来反对变法。结果王安石不得不辞去相位。神宗去世后,新法尽废,王安石亦抱恨而终。
——据邵文实《中国历史概述》
(1)(5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并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岳飞北伐,所向披靡,直抵郾城,大破金兵,直趋距开封仅40里的朱仙镇。胜利在即,沦陷区人们奔走相告,等待宋军的到来。时机一片大好之际,高宗却命退兵,怕岳飞不从,一天连发12道金字朱红牌。金军得以喘息,再度南下。高宗倾向投降派一方,是因为有三怕:一怕金兵;二怕抗金得胜后,二宗南归,于己不利;三怕抗金大将久握重兵,会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金人明察其心,明令“必杀岳飞,始可和”。秦桧诬陷岳飞谋反,将岳飞打入牢房。1141年3月,南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
——据邵文实《中国历史概述》
(2)(5分)根据材料二,分析岳飞冤案的历史必然性,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人纪念岳飞的原因。
(3)(5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岳飞两人的共同点。
四、活动与探究(17分)
22.(17分)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时空观念】
材料一
(1)(5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河”A处和B处分别是当时的什么地方?并回答此河开通的作用。
【唯物史观】
材料二 辽、西夏、金和宋政权对照表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 ①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北宋 汉族 ② 赵匡胤 东京
③ 党项族 1038年 元昊 兴庆府
金 ④ 1115年 ⑤ 会宁府(后迁都燕京)
南宋 汉族 1127年 赵构 ⑥
(2)(5分)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的信息补充完整,并归纳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解读文物】
材料三
(3)(7分)历史文物见证人类智慧和创造力。请从材料三中任选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文物的历史价值。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C B C D B C B A D
题号 12 13 14 15
答案 C B D A
二、辨析改错(8分)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6.(2分)755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判断: √
改正: √
17.(2分)白居易的《长恨歌》《将进酒》寓意丰富,传诵千年而历久弥新。
判断: ×
改正: 将《将进酒》从白居易的作品中去除(去掉《将进酒》)
18.(2分)唐朝著名画家吴道子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判断: ×
改正: 吴道子改为阎立本
19.(2分)1005年宋辽澶渊会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判断: √
改正: √
【点评】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掌握澶渊之盟的相关史实。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0.(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他是唐朝历史上相当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同时他也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因为他集辉煌与失败于一身。在位期间,唐朝进入了最繁华的盛世,同时又带来了最大的灾难。
——据姜鹏、李静《五万年中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是谁?并概述“他”的改革措施。
材料二 宗翰、宗望再分道南下,两路都抵汴京。徽、钦二宗,遂于1127年北狩。而宋朝时,太子、后妃、宗室多已被掳,只得请哲宗的废后孟氏出来垂帘。于是孟后下诏,命高宗在归德正位。
——据吕思勉《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北狩”“被掳”均指什么历史事件?并分析此事件造成哪些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两朝出现灭亡危机的共同原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开元盛世、唐宋的灭亡,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解答】(1)人物:根据材料“在位期间,唐朝进入了最繁华的盛世,同时又带来了最大的灾难”可知,这位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他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唐朝进入鼎盛;后期又引发“安史之乱”,让唐朝由盛转衰。
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历史事件:“北狩”“被掳”均指靖康之变(靖康之耻)。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掳走徽、钦二宗及大量皇室成员、官员等。
影响:对北宋而言:直接导致北宋灭亡,北方地区陷入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对南宋而言:北宋灭亡后,赵构在南方建立南宋,宋朝的统治中心被迫南移,中国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此后宋金长期对峙,民族矛盾加深。
(3)综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统治阶层的腐朽:唐朝后期,唐玄宗后期怠于政事,宠信杨贵妃,任用杨国忠等奸臣,政治腐败。宋朝后期,统治集团日益腐朽,官员贪污成风,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唐宋两朝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多次农民起义,如唐朝的黄巢起义,宋朝的方腊起义等,严重动摇了统治根基。军事问题: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地方军事势力强大,中央难以控制,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常常处于劣势,边疆危机严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也加剧了统治危机。
故答案为:
(1)人物:唐玄宗李隆基。
改革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历史事件:靖康之变(靖康之耻)。
影响:直接导致北宋灭亡,北方地区陷入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北宋灭亡后,赵构在南方建立南宋,宋朝的统治中心被迫南移,中国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此后宋金长期对峙,民族矛盾加深。
(3)统治阶层的腐朽;社会矛盾尖锐;都存在军事问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开元盛世、唐宋的灭亡,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安石的改革措施,几乎涉及到封建统治的各个领域,如一直贯彻下去,“富国强兵”不会只是一种梦想。但不幸的是,变法一开始就遭到保守的旧党抵制,因为变法对他们的利益触动太大,募役法使原本不服差役的豪强也要出一份“助役钱”,方田均税法将他们隐瞒的兼并土地查出纳赋,豪强地主官僚于是联手起来反对变法。结果王安石不得不辞去相位。神宗去世后,新法尽废,王安石亦抱恨而终。
——据邵文实《中国历史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并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岳飞北伐,所向披靡,直抵郾城,大破金兵,直趋距开封仅40里的朱仙镇。胜利在即,沦陷区人们奔走相告,等待宋军的到来。时机一片大好之际,高宗却命退兵,怕岳飞不从,一天连发12道金字朱红牌。金军得以喘息,再度南下。高宗倾向投降派一方,是因为有三怕:一怕金兵;二怕抗金得胜后,二宗南归,于己不利;三怕抗金大将久握重兵,会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金人明察其心,明令“必杀岳飞,始可和”。秦桧诬陷岳飞谋反,将岳飞打入牢房。1141年3月,南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
——据邵文实《中国历史概述》
(2)根据材料二,分析岳飞冤案的历史必然性,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人纪念岳飞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岳飞两人的共同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岳飞抗金,要求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回答。
【解答】(1)主要措施:根据“募役法使原本不服差役的豪强也要出一份‘助役钱’,方田均税法将他们隐瞒的兼并土地查出纳赋”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有青苗法(在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募役法(又称免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保甲法(把农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农闲时保丁进行军事训练)等。
失败原因:从材料“变法一开始就遭到保守的旧党抵制,因为变法对他们的利益触动太大”可知,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材料中“王安石不得不辞去相位。神宗去世后,新法尽废”说明变法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另外,在变法过程中,执行不善,也引起民间一些不满。
(2)历史必然性:从材料“高宗倾向投降派一方,是因为有三怕:一怕金兵;二怕抗金得胜后,二宗南归,于己不利;三怕抗金大将久握重兵,会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金人明察其心,明令‘必杀岳飞,始可和’”可知,宋高宗害怕抗金胜利后二宗南归影响自己的统治,害怕抗金将领拥兵自重,同时金朝要求必杀岳飞才议和,秦桧的诬陷,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岳飞冤案的必然性。
纪念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所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多次打败金军,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
(3)共同点:综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王安石致力于变法图强,意图富国强兵,岳飞致力于抗金,保卫国家,两人都有强烈的爱国情怀,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国家的不利局面;他们都遭到了保守势力或投降势力的反对和迫害,王安石变法因保守派反对失败,岳飞因投降派陷害蒙冤。
故答案为:
(1)主要措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等。失败原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失去最高统治者支持;变法执行不善等。
(2)历史必然性:宋高宗害怕抗金胜利后二宗南归影响自己的统治,害怕抗金将领拥兵自重;金朝的要求;秦桧的诬陷。纪念原因:岳飞是抗金英雄,保卫人民利益;其精忠报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都有爱国情怀,都为改变国家不利局面努力,都遭到反对和迫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岳飞抗金,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与探究(17分)
22.(17分)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时空观念】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河”A处和B处分别是当时的什么地方?并回答此河开通的作用。
【唯物史观】
材料二 辽、西夏、金和宋政权对照表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 ① 契丹族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北宋 汉族 ② 960年 赵匡胤 东京
③ 西夏 党项族 1038年 元昊 兴庆府
金 ④ 女真族 1115年 ⑤ 完颜阿骨打 会宁府(后迁都燕京)
南宋 汉族 1127年 赵构 ⑥ 临安
(2)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的信息补充完整,并归纳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解读文物】
材料三
(3)历史文物见证人类智慧和创造力。请从材料三中任选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文物的历史价值。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辽宋夏金的并立,要求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回答。
【解答】(1)A处和B处的地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观察可知,A处为涿郡,B处为洛阳。
开通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2)表格信息补充:①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②北宋是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驿兵变建立的。③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是西夏。④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⑤金的建立者是完颜阿骨打。⑥南宋的都城是临安。
时代特征:这一时期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如辽、北宋、西夏对峙,后来金灭辽和北宋,南宋与金对峙等,所以时代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
(3)选择图2三彩釉陶载乐骆驼和图3敦煌莫高窟:图2三彩釉陶载乐骆驼:唐三彩是唐朝陶瓷艺术的精品,图中的三彩釉陶载乐骆驼,展现了唐朝手工业的高超技艺。骆驼是当时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工具,乐俑形象多样,反映出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以及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体现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图3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色塑像。这些艺术作品反映了从十六国到隋唐时期的社会生活、佛教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为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艺术创造力。
故答案为:
(1)A处为涿郡,B处为洛阳。
开通的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2)表格信息补充:①契丹族。②960年。③西夏。④女真族。⑤完颜阿骨打。⑥临安。
时代特征:民族政权并立。
(3)图2三彩釉陶载乐骆驼:唐三彩是唐朝陶瓷艺术的精品,图中的三彩釉陶载乐骆驼,展现了唐朝手工业的高超技艺。骆驼是当时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工具,乐俑形象多样,反映出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以及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体现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图3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色塑像。这些艺术作品反映了从十六国到隋唐时期的社会生活、佛教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为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艺术创造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辽宋夏金的并立,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