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期中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
命题人: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各题正确答案选出来并在答题卡上按题号用 2B铅笔填涂方框。本大题共 16小题,每小题3分,共 48分)
1.“时间的车轮又轧出了同样的辙痕,这个朝代与秦朝是那么惊人的相似。一样的气吞万里如虎;一样的千古江山、尽归一姓;一样的雄才伟略、创制颇多;一样的残暴、好大喜功;一样的二世而亡。”这个朝代是
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2.“诗史互证”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诗句能够印证唐朝盛世景象的是
A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
B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无家别》)
C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
D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
3.下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描绘的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使者的场景。该图可用于研究
《步辇图》(局部)
A .宗教绘画的风格B .唐与突厥的友好关系
C .民族政策的践行D .贞观时期的中外交往
4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打算举办一期“隋唐书画展” ,下列人物的作品可以参展的是
①孙思邈 ②颜真卿③柳公权④吴道子⑤阎立本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 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2025年上期期中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6页)
5. 隋唐统一中国后,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化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形成了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的东亚文化圈,它也被称为“中国文化圈”。“中国文化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文化汇聚,融合创新B .统治者个人励精图治
C .民族融洽,社会稳定D .国力强盛、经济繁荣
6. 据《贞观政要》(卷一)记载,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喂)腹,腹饱而身毙。”下列最能反映唐太宗“先存百姓”治国理念的措施是()
A .减轻劳役,减省刑罚B .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C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D .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
7 .唐玄宗时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这表明唐玄宗在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过程中使用的方式是
A .册封少数民族首领B .和亲
C .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管理机构D .战争
8.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 ,再到宋朝的“交子” ,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都市生活的繁华B .商业贸易的发展
C .造纸技术的成熟D .冶铸工艺的进步
9 .到了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局限在官方设立的市内进行。而是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人
们在城内任何地方都可建立商店,开设作坊店铺,还可以推车挑担沿街叫卖。由此可知,宋代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商业完全脱离政府的管辖
C.重农抑商政策解体D.商业发展打破了坊市界限
10 .宋和西夏在边界有政府设置的贸易市场,此外还有经双方认可的民间市场。以下是宋夏
市场中西夏买卖的商品(部分),由此可见
卖出 皮毛制品、骆驼、牛羊、马、马鞍、玉石、琥珀等
买入 茶、粮食加工食品、丝织品、瓷器、漆器、图书、钱币、金银制品等
A .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B .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有效管理
C .西夏在军事上处于优势D .贸易往来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交流1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宋王室的第三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
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方针是
A.强干弱枝B.分解相权
C.民贵君轻D.崇文抑武
2025年上期期中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2页,(共6页)
12. 下面的思维导图反映出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宋与西夏的互市B .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C .夏金与南宋的对峙D .中外交流促进社会发展
1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能正确反映南宋与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14.在深圳蛇口南部赤湾山文天祥纪念公园的山顶上,人们可以远眺珠江口的零丁洋。当年文天祥被俘经过零丁洋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该诗的写作背景是
A.金灭北宋B.西夏灭亡C.元灭南宋D.金的灭亡
15.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期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
A .伊犁B .驻藏大臣C .宣政院D .澎湖巡检司
16.“元朝在距行省较远的区域设置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政教合一的政策对畏兀儿采取册封、联姻等笼络措施。”材料反映元朝边疆治理的智慧是
A.因地制宜B.军事征服C.订立盟约D.和亲联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道大题,其中 17题 16分,18题 14分,19题 22分, 共 52分)
17.(16 分)唐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世民认为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于是否能通过纳谏防止和改正错误,因此他提倡和鼓励诤谏使贞观年间政治生活趋向健康、和谐。 ——《中国古代历史》(1)材料一中李世民认为国家兴衰的关键是什么?(1 分)由此出现了哪些名臣?(列举一例)(1 分)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哪一盛世局面?(2 分)
2025年上期期中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3页,(共6页)
材料二唐初统治者在隋制基础上,完善了该制度。这样的机构设置,既可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又可提高行政效率,保障中央集权的正常运转,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相权被削弱,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皇权。这一制度为以后的朝代所沿袭。
——摘编自袁刚《隋唐三省体制祈论》
(2)材料二中的图是唐代实行的什么制度(2 分)?依据材料说说该制度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2分)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3)杜甫的诗描写了唐朝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这一盛世景象历史上称之为什么(2分)?出现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2 分)
材料四盛世的实现,首先以开明君主的出现为前提。纵观历史可以看出,君主的品德修养,对于盛世有决定作用……历史上任何朝代的任何盛世,都需要一大批清官廉吏……盛世的出现,还需要整个统治集团善于吸取前代教训,居安思危……另外,盛世的形成,需要有相当的时间。一般来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中国历史》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古代盛世得以实现所需要具备的条件。(4 分)
18.(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政府与边疆地区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都保持着良好关系。唐蕃之间和亲,还数次会盟;唐朝封骨力装罗为怀仁可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政府处理民族关系采取的主要方式。(4分)
2025年上期期中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4页,(共6页)
材料二在强盛国力的影响和吸引下,少数民族与隋唐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联系紧密。唐太宗曾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唐太宗获得了北边各民族的尊重,被尊奉为“天可汗”。唐代疆域较以前更加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稳固,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民族交融加强的原因。(4 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保持良好关系的意义。(2 分)
材料三针对众多的边疆民族,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即中国古代朝廷在边远民族地区设置特殊的行政单位)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磨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广置都督府和州、县;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此外,唐王朝还在边疆广设军镇,军镇兵力多者达数万,少者为数千,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唐王朝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也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对于因战乱和自然灾害而内徙和入唐求学的边疆民族同胞,唐王朝也妥善安置,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边疆民族。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为巩固边疆所采取的措施,并总结唐朝边疆政策的特点。(4 分)
19 .(22 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朝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摘编自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1)材料一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2 分)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2 分)
2025年上期期中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5页,(共6页)
材料二:秦汉以后到元是第二个阶段,这个时候中国北方,东部和西部结合在一起,要开发的地区是广大的中国南方。秦统一以后,对开发国土做过一件大事,就是迁徙 50万身份低下的或犯了罪的人,到岭南去看守,把中国南方的国土一直推进到南海边上。这对中国以后逐步开发南方起了很大作用。当然,南方处在落后状态,又有很多民族存在,跟北方交融不那么容易完成,历史为此付出了 1000多年的时间。
——摘编自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2)材料二涉及了南方的开发过程,到宋代出现的什么谚语证明太湖流域已经成为重要的粮仓?(2 分)南方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材料三:到了元以后,中国的统一,从地域方面来说进入了第三个时期,理当是开发大西部。元以后,实际上在东部的南北,没有再出现分裂的可能性,问题在于西部。但是元以后中国缺少开发的条件,广大的西部长期处在一个待开发的落后状态。我们今天开发西部是对于中国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后一个新的起点。美国在 19世纪开发西部,以致于西部和东部走向平衡,维持了美国今天的国情局面。
——摘编自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在西藏地区采取哪些主要措施.(2 分)。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有哪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值得汲取?(2分)
(4)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行省制度的实施。既保证了中央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全国,又保障了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既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交融,又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分裂,比较顺利地解决了唐末之时的集权弊端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元代后,“行省”这个名称一直沿用下来。今天,元行省制度对调整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乌云高娃《元代行省制度之现代价值》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120 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语句通顺,10 分)
2025年上期期中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6页,(共6页)
2025年期中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DCCD 6-10.AABDD. 11-16. DBBCCA
二、非选择题
17. (1)关键:虚心纳谏;名臣:魏征(房玄龄、杜如晦)。(2 分)盛世:贞观之治。(2 分)
( 2)制度:三省六部制。( 2 分)作用:集思广益,减少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统治力量;利于加强巩固皇权。( 2 分,答出一点即可)
( 3)盛世:开元盛世。( 2 分)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2 分)
( 4)条件:出现开明君主;有大批清官廉吏;善于吸取前期教训;需要长时间积累。( 4 分,答出两点即可)
18.(1)主要方式:和亲、会盟、册封、设立机构。( 4 分)
( 2)原因:隋唐时期国力强盛;统治者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一点 2分, 4 分)
意义: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一点 2分,任答一点)
( 3)(1)措施: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在边疆广设军镇,对边疆民族采取和亲政策,妥善安置内徙和求学的边疆民族同胞,颁赐汉文经典书籍。(答出两点即可)(2 分)
特点: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边疆管理体系(羁縻府州制度)和边疆防御体系(军镇屯戍制度);边疆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和亲、册封)为主;通过实行开发边疆、促进边疆发展的政策来稳定边疆地区。(答出两点即可)(2 分)
19.(1)分封制;(2 分)郡县制。(2 分)
( 2)到宋代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证明太湖流域已经成为重要的粮仓 ;(2 分)
南方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等。(答出两点即可)( 2分)
( 3)主要措施有:设立宣政院;委派官员。(2 分)
历史经验:政治制度创新;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合理的民族政策。(答出一点即可)(2 分)
(4)示例:
元朝行省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元朝建立后,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的实施,既保证了中央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全国,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又保障了地方有适度的自主权,有效防止了地方分裂。因此,元朝行省制度有利于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