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这是唐代诗人胡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千里长河”的中心是( )
A.余杭 B.长安 C.涿郡 D.洛阳
2.周村古商城内有一座“状元府”,其对面还有一条以“高升”“及第”门楼为标志的古巷。与这些古建筑相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察举制 C.刺史制 D.科举制
3.2024年5月,国家典籍博物馆面向公众举办一场展览。该展览共分为“沙场战神少秦王”“不世雄才唐太宗”“万民之王天可汗”“凡夫一面李世民”四个部分。与之相关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4.下图是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权力秩序及其结构,该结构明显体现出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君相分权 B.六部平等 C.权力制约 D.皇权至上
5.开元初出现了“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的局面,这主要得益于( )
A.汉文帝的休养生息 B.唐玄宗的励精图治
C.隋文帝的奋发图强 D.当时重文轻武的政策
6.唐代以前受儒家礼仪的影响,女性多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即使出行也要包裹的很严密。但在唐朝,女性也可以与男性一样素面骑马、出游。尤为突出的是女性的服饰也由深领变为如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特别是盛唐以后流行袒领,女性里面不穿衬衣,袒露胸脯。这些变化反映了唐朝( )
A.儒家思想的衰落 B.社会风气的开放
C.社会经济的繁荣 D.民族政策的开明
7.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提到:“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唐玄宗的变化导致了( )
A.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B.开元盛世,唐朝走向鼎盛
C.对外开放包容,万国来朝 D.文成公主入藏,民族关系和睦
8.下图为( )
A.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 B.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C.唐末农民起义示意图 D.唐朝藩镇割据形势图
9.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子弟到长安学习。这些史实反映了( )
A.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C.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D.民族交往交融加强
10.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这说明唐玄宗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的方式是
A.设置机构 B.和亲政策 C.册封首领 D.武力征服
11.如果给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
开凿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开元盛世 遣唐使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2.下图两位历史人物的活动路线图反映了( )
A.文明交流互鉴 B.民族关系和睦
C.海外贸易繁荣 D.边疆管理加强
13.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开元年间,诗人李白、杜甫、岑参、王维等都享有盛名;音乐、绘画、雕刻等艺术获得显著成就。这从侧面说明了( )
A.文化事业的繁荣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
B.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习俗的变迁
C.社会习俗的变迁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
D.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
14.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分割知州权力而设置的官职是( )
A.枢密使 B.通判 C.转运使 D.节度使
15.《募役法》规定: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也要交钱服役。《方田均税法》规定: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这说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政府收入 B.增强军事力量
C.抑制土地兼并 D.减轻农民负担
16.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北宋与辽朝长期和平关系的形成?( )
A.澶渊之盟 B.靖康之变 C.绍兴和议 D.宋夏和约
17.唐代诗人陆龟蒙在《秘色乐器》中写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他在诗中赞美的是哪种瓷器?( )
A.唐三彩 B.青瓷 C.白瓷 D.青花瓷
18.七年级1班排演历史剧《贞观之治》,小明扮演一位耿直进谏的名臣。他扮演的名臣是
A.姚崇
B.房玄龄
C.杜如晦
D.魏征
19.下面不属于唐朝成就斐然的艺术创作的是
A.书法绘画
B.音乐歌舞
C.石窟雕刻
D.小说戏剧
20.下表为唐代部分诗句摘录。这些诗句展现了( )
诗人 诗句 时代
杨炯 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 初唐
王昌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盛唐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中唐
杜牧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晚唐
A.战争的残酷场面 B.边疆形势的严峻
C.浓厚的家国情怀 D.封建统治的腐朽
21.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发生在唐太宗时期 B.它标志着唐朝的衰落
C.它的主要特点是文化繁荣 D.它导致了社会的动荡
22.诚如陈寅恪所言:“李氏据帝位,主其轴心,其他诸族入则为相,出则为将。”唐朝的著名将领中,有很多都是番将,如史大奈,本西突特勒人;阿史那社尔,突厥处罗可汗之次子;执失思力,突厥酋长。他们皆受唐太宗重用,战功卓著。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少数民族能征善战
C.唐朝国力强盛
D.唐朝尚武风气盛行
23.下图是清代御制《耕织图》(部分)。图中曲辕犁最早出现于( )
A.东周 B.唐代 C.北宋 D.清朝
24.在宋代榷场贸易中,茶叶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在金国,茶叶已经成为百姓待客的必备物品,百姓婚嫁也以茶叶为聘礼,表示对婚姻的坚贞不渝。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互市贸易促进文化交融 B.生产发展推动习俗变更
C.政权并立带动文化传播 D.民族交融成为当时主流
25.唐代,向中央进贡丝织品的巴蜀州郡有20多个,进贡的丝织品中仅“绫”这一类,就有益州的“细绫”,梓州和嘉州的“水波绫”等。这说明唐朝时巴蜀地区的丝织品( )
A.劳动分工细密 B.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C.地域发展水平不均衡 D.形成地域特色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隋的统一,为唐的繁荣作好了全方位的准备。盛世大唐,近三百年,经济繁荣昌盛,文化兴旺发达,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朝气蓬勃,国家活力四射。不仅洋溢着刚健有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而且展现出兼容并蓄、自信大度的宽阔胸怀。海上和陆路丝绸之路的通畅,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使唐朝成为东亚文明圈的核心和全球范围内最为富强的国家。
唐代江苏,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输出地……盐城、泰州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设有盐城监、海陵监等机构,每岁煮盐达百余万石。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享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
——南京博物院历史馆展览概述
请回答:
(1)据材料:能够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填“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填“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填“未涉及”。
①隋的统一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全方位的基础。( )
②唐朝中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主要依赖于陆路丝绸之路的畅通。( )
③江苏地区在唐代是全国最大的粮食输入地。( )
④唐朝都城长安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 )
⑤盐城、泰州是唐朝的重要盐业中心,扬州是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
(2)据材料,归纳唐朝成为东亚文明圈核心的原因。
27.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社会发展与变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依然有着许多可借鉴之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与自然的和谐】
材料一 隋炀帝即位后,为巩固国家统一,有效控制江南地区,特别是掌控调配江南富庶物资,他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把沿线重要通都大邑连缀在一起,密切了各地区间的联系,对加强南北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起了重要作用。
【社会制度的和谐】
材料二 科举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畯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摘编自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社会经济的和谐】
材料三
图1筒车示意图 图2三彩釉陶载乐骆驼
【共建和谐的社会】
材料四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指出科举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所示农具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图2所示的精美工艺品属于唐朝陶瓷器的哪一种类?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8.古代皇帝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皇帝一唐高祖①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陆续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基本统一全国。 皇帝二唐太宗 自贞现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摘编自杜佑《通典·食货七》
皇帝三武则天武周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380万户,到她去世时增至615万余户。 ——摘译自韩国《隋唐五代史纲》 皇帝四唐玄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摘编自杜甫《忆昔》
(1)浏览皇帝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①处内容补充完整。
(2)浏览皇帝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统治期间的社会状况。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繁荣局面称作什么?
(3)浏览皇帝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则天是如何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
(4)浏览皇帝四,杜甫的诗描写了唐朝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这一盛世景象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D B B A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B A A B D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A B A D
26.(1) 正确 错误 错误 未涉及 正确
(2)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社会兼容并包、对外开放。
27.(1)目的:为了巩固国家统一,有效控制江南地区。意义:密切了各地区间的联系,对加强南北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起了重要作用。
(2)标志: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特点:自由报考、不问出身贵贱、公开考试、考试内容广泛、以程文优劣为录取依据。
(3)功能:灌溉。瓷器:唐三彩。
(4)如何做:坚持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扬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保障和改善民生
28.(1)填写:618年
(2)社会状况: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长生,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局面:贞观之治
(3)措施:经济上: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选官和用人上: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4)盛世:开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