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天津市南开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天津市南开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4 22:3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反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中国历朝历代都曾为此作出过努力。秦朝负责监察百官,被称为“风霜之吏”的官员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转运使
2.大型油画再现了宏大的历史场景,下列选项中与油画主人公有关联的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某说书人正绘声绘色地讲道:“项羽命令将士砸掉烧饭的锅,凿沉战船,烧毁营帐,每人只带三天粮食,以示决一死战。在激战中,起义军的战士勇猛杀敌,以一当十,打得秦军落花流水。”说书人描述的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4.东汉前期,统治者释放奴婢,整顿吏治,减轻刑罚,注意民生,与民休息。各项政策措施不同程度的实行,使得显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奠定了东汉前期八十年间国家强盛的物质基础。这强盛局面,被称为( )
A.文景之治 B.汉武盛世 C.光武中兴 D.太康中兴
5.东汉中期以后,多数皇帝年幼即位,政治上交替专权的是( )
A.外戚和宦官 B.外戚和将军 C.将军和宦官 D.将军和地方官
6.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7.两汉时期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下列说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①设置西域都护②建立刺史制度③开辟海上丝绸之路④设置西域长史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8.汉武帝时,汉朝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穿过马六甲海峡,最远可到达( )
A.朝鲜半岛 B.中南半岛 C.印度半岛 D.阿拉伯半岛
9.公元前91年,司马迁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典籍《史记》。今天我们通过阅读《史记》可了解的史实有( )
①秦始皇统一文字 ②汉武帝反击匈奴 ③黄巾大起义 ④陈胜吴广起义 ⑤张仲景写出《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0.秦汉时期文化百花齐放。下列有关秦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中国②《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③蔡伦造出的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④《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下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④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隋朝完成统一时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太原起兵,平定起义,建立大唐
B.知人善任,善于纳谏,开创“贞观之治”
C.不拘一格,巩固边疆,“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D.励精图治,重用贤才,步入“开元盛世”
13.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下列哪一首诗是对它进行的描述( )
A.精耕多细作,最属大唐功。犁重秤能调,田中万代通。
B.翠竹参差立,生根沃土中。虚怀存韧劲,志欲耸天穹。
C.景德产佳瓷,产瓷不产手。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
D.周轮排短筒,俯吸仰而沛。夹岸饶农田,接竹引其内。
14.茶叶及茶文化向域外传播自唐朝开始,茶叶消费品的外输,不仅仅是商品贸易活动,更是与茶有关的文化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的输出。这些与中国相邻的国家把茶文化向更远圈层传播,使茶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这说明( )
A.古代茶叶品质优良 B.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达
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D.唐代文化影响世界
15.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这折射出唐朝手工业注重( )
A.传承与创新 B.交流与互鉴 C.封闭与守旧 D.包容与开放
16.“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这首《无家别》中的“世乱”的影响是( )
A.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B.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C.形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D.给唐朝以致命打击
17.唐朝时期,位于东北的渤海国发展迅速,被称为“海东盛国”。当时的大祚荣被唐朝册封为( )
A.天可汗 B.云南王 C.怀仁可汗 D.渤海郡王
18.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有( )
①日本 ②新罗 ③天竺 ④东罗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清代史学家赵翼感慨道:“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关于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五个政权先后建立于长江流域
C.政局动荡,战事不断,生灵涂炭
D.开国之君均为武将,统治残暴
20.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图中正在接见吐蕃使者的唐朝皇帝是 (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1.隋唐时,四方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有十四种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乐,以至王建有诗云:“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这反映了
A.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B.少数民族音乐仅流行于洛阳
C.胡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D.四方少数民族仰慕中原文化
22.《论佛骨表》中记载,韩愈曾针对佛教的兴盛上表唐宪宗说,佛教的流行使“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并指出“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果断提出“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万代之惑”。据此可知,韩愈主张( )
A.推行依法治国 B.加强中央集权
C.实行禁佛崇儒 D.实行融佛尊儒
23.唐代某著名的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者认为希望得到上天的恩赐,或者希冀依赖上天进行赏罚都是极其荒谬的,人只要掌握自然规律,就足以支配自然。这位思想家是( )
A.韩愈 B.柳宗元 C.僧一行 D.白居易
24.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大量隋唐文学写本,其内容既有描述敦煌的“乡土作品”,也有描述塞外风情的异域作品:作者既有生活在敦煌的文士、僧人,也有途经该地的各色商人。这有助于研究隋唐时期( )
A.兼容并包的时代特征 B.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敦煌文化的中心地位 D.士商杂糅的发展趋势
25.假如能穿越时光,回到唐朝旅游,你能一睹大唐哪些盛世容颜 ( )
①“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绝世风采
②孙思邈所著《千金方》,收集 5300 多个药方
③越窑“千峰翠色”的青瓷,邢窑“类银似雪”的白瓷
④颜真卿端正劲美的书法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时期·天下一统。李华同学以“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为主题,设计了如下版面,请你完成展板内容。
展板一 【制度沿革·巩固大一统】
(1)根据如下示意图,指出分别与三幅图片相关的制度或措施,从图一到图三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趋势
展板二【多样史料·诉说大一统】
(2)如下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汉武帝的什么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完成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措施是什么,并列举汉武帝所采取的其他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图四 图五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摘自纪录片《中华文明》
展板三【历史解释·认知大一统】
(3)根据如下材料,用一句话来评价汉武帝。
……倒是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A所示的是隋朝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a处,南至b处。唐朝时期,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各族地区的统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图B中c处的政权名称是,唐太宗在位时期,将嫁给了这一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松赞干布。
材料二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材料二中被人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是哪一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唐朝时期对这一制度有怎样的发展?
(3)有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时期,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描述隋唐时期的特征。
三、材料题
28.长安城是唐朝的首都,在中外交往中起到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域各国和唐朝来往,必经长安;东亚、南亚各国经陆路与西域交往,也必经长安;它是首都,各国使节频繁来此进行政治活动,向这里传播域外文化,又从这里带回唐朝文化;它作为文化中心,四方儒士云会于此,又有左右两教坊,善歌工舞,域外传来新声佳曲,经教坊上演,传遍京城,影响全国。
——樊柳志《国史概要》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长安外郭城依直线划分为整齐排列的108个坊和东西市。唐代对市场的设置、开闭的时间、商业区域的规划都有严格的限制。东西两市各有市署和平准署具体负责市场管理。
长安城的西市示意图 长安城的东市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和长安在对外交流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长安城市管理的主要特点。相较于东市,西市有什么不同?
(3)上述材料反映出唐朝时期怎样的时代风貌?
《天津市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C A A D C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D A B D A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B A C
26.(1)制度或措施:图一是分封制、图二是郡县制;图三是推恩令;
政治趋势:中央集权呈现越来越加强的趋势。
(2)措施:图四反映了汉武帝时期重视农业发展,出现了新型的播种工具——耧车;图五反映了汉武帝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将铸币权收归国有,统一铸造五铢钱。
“完成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他措施:推恩令,刺史制度;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北击匈奴等。
(3)评价: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虽有过失但仍开创了鼎盛之世的皇帝。
27.(1) 涿郡 余杭郡 吐蕃 文成公主
(2)制度:科举制度。标志:隋炀帝设置进士科。发展:唐太宗在位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在位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3)特征: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8.(1)特点:海陆并举;范围广泛;双向交流;形式多样。地位:长安是西域各国、东亚、南亚各国经陆路交往的必经之地;是各国使节进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地点;是域外文化与唐朝文化的交流中心。
(2)特点:城市规划严整;由政府统一管理市场,严格规定商业开放时间和区域。东、西市差别:西市外来商旅与商品更多,汇聚了较多的海外商人和异域货物,带有更强的国际色彩;东市则相对以本地交易为主,面向官府和本地居民。
(3)时代风貌:国力强盛,社会繁荣安定;对外交流活跃,文化兼收并蓄;贸易发达、城市管理井然有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