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生物(扫描版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生物(扫描版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5-04 20:41:19

文档简介

生物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
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在多种酶的催化下最后转变成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的生长和发育
需要,具体代谢过程如图1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乙醛酸循环体
线粒体
脂肪水解
人脂肪酸+C2-+琥珀酸--+苹果酸
甘油--+C,-
-→葡萄糖--+蔗糖
图1
A.花生油是在室温时呈液态的常见植物油,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较丰富
B.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的脂肪常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脂肪微粒被染成橘黄色
C.相同质量的蔗糖在胚轴中氧化分解需氧量比脂肪直接氧化分解需氧量少
D.种子萌发初期,大量脂肪水解转变为蔗糖,从而导致种子的干重诚少
2.攀枝花是木棉的别称之一,每年早春木棉的枝上首先绽放娇艳似火的花,然后萌发绿意盎然的新
叶。其细胞呼吸过程如图2甲所示,不同氧气浓度下细胞呼吸气体交换相对值如图乙所示。下列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能量

葡萄糖
E+B


HO
气体交换相对值
酶④
口C0释放量圈0,吸收量
能量

D
能量酶
B
b
HO
氧气浓度

图2
A.一株木棉树包含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B.决定木棉“红花”与“绿叶”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细胞中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C.图甲所示的代谢释放能量最多的是过程③,该过程发生在细胞中线粒体内膜上
D.如果需要运输新鲜采摘的药食两用的木棉花,应该将氧气浓度控制在a浓度
第1页,共10页
3.研究发现高光敏感的拟南芥突变体由正常光强转移到高光条件时,光合速率显著下降,已知其叶
绿体中NAD磷酸激酶基因缺失(NAD瞵酸激酶催化NAD生成NADP+)。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如
图3甲所示,野生型与突变型的叶绿体内NADP*和NADPH的含量如图乙所示。已知该突变型拟南
芥中由psaA-psaB蛋白复合体组成的PSI功能受损,进一步研究发现野生型拟南芥叶绿体的psaA
-psaB 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率明显大于突变型拟南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翮野生型
NADPH NADP'+H'
ATP H'ADP+Pi
突变型

0.6
所时例
0.4
22
合求酶
0.2
NADP
NADPH
H,0
NADP和
0,
NADPH

图3
A.据图甲可知,光反应中最初电子供体是H,0O,最终电子受体是NADPH
B.据图乙结果可以推测突变型拟南芥C3的还原速率明显低于野生型拟南芥
C.NAD磷酸激酶可能通过促进更多NADPH形成,进而促进psaA-psaB 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D.验证NAD磷酸激酶基因的作用应当设置野生型、突变型和导人该基因的突变型三组实验
4.PPARY是调控脂肪代谢的关键调节因子,能够有效降低肌内脂肪含量。研究人员利用现代生物技
术获得转PPARy基因猪(F。代),选取F。中一头公猪与非转基因母猪杂交得到F,代,再选取F,
中一头转基因猪与非转基因母猪杂交得到F2代,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转基因个体/
亲本公猪
亲本母猪
产仔数
公/母
断奶后存活数
非转基因个体
F。代

20
11/9
10/10
18
F1代
转基因猪

12
7/5
6/6
6
F,代

11
4/7
5/6
11
F2代
转基因猪

9
3/6
5/4
9
A.F。代转基因猪的产生除依赖基因工程技术外,还可能需要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等相关技术
B.通过PCR等技术检测F。个体染色体DNA上已经插人PPARY基因,即可判断转基因猪培育成功
C.根据杂交结果可以判断PPARY基因被重组在该F。公猪的一条常染色体上
D.理论上,F,代中的任意一头转基因公猪与非转基因母猪杂交,后代都会出现与F2代相似的
结果
第2页,共10页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C A B C B D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B D C D D
【解析】
1.花生油是植物油,通常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因此室温下呈液态,A 正
确。苏丹Ⅲ染液是脂肪染色的常用试剂,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B 正确。脂肪的碳氢比例
高于蔗糖,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更多,C 正确。脂肪水解后形成蔗糖的过程中,氧含量
会明显升高,水分子等含氧无机物参与到有机物的组成,干重上升,D 错误。
2.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木棉树没有“系统”这一层次,A
错误。“红花”主要由液泡中的花青素决定,而“绿叶”由叶绿素(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膜)
决定,B 错误。由图可知,图甲中过程③应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 NADH
与 O2 结合释放大量能量,且发生在线粒体内膜,C 正确。由图可知,图乙中 a 浓度时无氧
呼吸强度大,不适合食物的保鲜运输,D 错误。
3.光反应中最初电子供体是 H2O,最终电子受体是 NADP+,A 错误。图乙显示突变型 NADPH
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而 NADPH 是 C3 还原的关键还原剂,因此 C3 还原速率会降低,B
正确。题干中已知突变型 NAD 磷酸激酶基因缺失导致 NADP+减少(进而 NADPH 减少),
且 psaA psaB mRNA 与核糖体的结合率降低。野生型中 NAD 磷酸激酶可能通过生成
NADP+(进而形成 NADPH),促进 PSⅠ复合体形成,即可促进 psaA psaB mRNA 与核糖
体结合,C 正确。根据实验设计对照原则,验证 NAD 磷酸激酶基因的作用应当设置野生型
(对照)、突变型(基因缺失)和导入该基因的突变型(重新补回基因)三组实验,D
正确。
4.转基因动物的制备通常需要基因工程(构建载体)、动物细胞工程(如体细胞核移植)和
胚胎工程(胚胎移植等),因此 A 正确。通过 PCR 技术仅检测到插入基因并不能完全说明
转基因猪培育成功,还需验证基因是否表达并发挥功能(如降低肌内脂肪含量),B 错误。
从 F1 代和 F2 代的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比例接近 1∶1,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杂合子
生物学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8 页)
(一条染色体携带,另一条不携带),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C 正确。F1 代转基因猪为杂
合子(假设为 Aa),与非转基因猪(aa)杂交,后代理论上转基因(Aa)与非转基因(aa)
比例为 1∶1,与 F2 代数据(如 5∶6、5∶4)接近,D 正确。
5.由系谱图可知,Ⅱ 4 不携带致病基因,Ⅱ 3 与Ⅱ 4 生出患病男孩Ⅲ 5,所以排除隐性遗
传病,再通过Ⅰ 1 与Ⅰ 2 生出正常女孩Ⅱ 5,可以排除伴 X 显性遗传,因此该遗传病为
常染色体显性,A 正确。Ⅳ 5 个体是杂合子(Aa),与正常男性(aa)婚配:子代基因型
为 Aa(患者)或 aa(正常),子代患者为杂合子,B 正确。根据该家系的情况无法推断
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纯合致死,C 错误。Ⅲ 3(Aa)与Ⅲ 4(aa),子代基因型可能为 Aa,
可能患病,应当进行基因检测,D 正确。
6.密码子简并性是指多个密码子编码同一种氨基酸的现象。优化修饰外源基因时,可以替换
密码子,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则可不改变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因此蛋白质结构不变,A 正确。
据密码子的偏好性对基因进行优化修饰,会改变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则基因结构发生改变,
B 错误。由图中实验结果显示,修饰后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未修饰的基因,C 正确。空
质粒组(仅含载体,不含外源基因)用于排除载体本身(如启动子、抗生素抗性基因等)
对表达量的干扰,确保观察到的表达差异来自外源基因而非载体,D 正确。
7.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不改变 DNA 序列),而基因突变是 DNA 序列的改变。题干中 LTR
甲基化仅影响 IAP 的启动子活性,不会改变 Avy 的 DNA 序列,因此不属于基因突变,A
错误。随机交配时,Avya × Avya 的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vyAvy(25%)、Avya(50%)、aa
(25%),Avy_个体占 75%,但部分 Avy甲基化后会使该基因失去作用,B 错误。IAP 的 LTR
甲基化会使其失活,导致下游基因(如 A 或荧光蛋白基因)不表达。LTR 未甲基化 → IAP 启
动子激活 → GFP 表达(绿色荧光);LTR 甲基化 → IAP 失活 → GFP 不表达(无荧光)。
因此,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 IAP 上游无法检测,需要导入 IAP 下游才能通过荧光强弱
可间接监测 LTR 甲基化状态,C 错误。表观遗传(如甲基化)可稳定遗传,影响性状,因
此可作为进化的原材料,D 正确。
8.物种多样性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而种群 A 内部个体间的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同一
物种内的变异),A 错误。海岛隔离导致不同环境的选择压力不同,可能通过自然选择和
遗传漂变促使新物种形成,B 正确。分子生物学证据(如 DNA 序列、蛋白质差异)是研
究物种演化的常用依据,C 正确。由题干可知 D 和 E 是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D 正确。
9.题干中研究了灵芝多糖(GLPS)和褪黑素(MT)对小鼠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设计了对
照实验。正常组作为对照组,应选择健康、睡眠质量良好且生理状态一致的小鼠,以排除
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 正确。模型组是模拟睡眠障碍的组别,应该使用咖啡因等
因素形成睡眠障碍,但不能损坏大脑的睡眠中枢,否则药物组的药物就难以调节小鼠的睡
生物学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8 页)
眠,B 错误。由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 MT 组和 GLPS 组的 GABA 受体基因和 5 HT 受体基
因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因此,MT 和 GLPS 可能通过上调受体基因表达改善睡眠,C 正
确。题干中提到的白细胞介素(免疫)、5 HT(神经)、GABA(神经)、去甲肾上腺素(神
经—体液)均为信号分子,参与睡眠调节,可知睡眠确实受神经—体液—免疫网络共同调
控,D 正确。
10.辅助性 T 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激活 B 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毒性 T 细胞(细胞免疫),
因此既可以参与体液免疫,又可以参与细胞免疫,A 正确。由图甲可知,Treg 通过 CD39
将 ATP/ADP 水解为 AMP,再通过 CD73 将 AMP 水解为腺苷(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因
此 CD39 和 CD73 具有水解酶活性,B 正确。由图乙可知,乳酸(无氧呼吸产物)能抑制
T 细胞功能并促进 Treg 的免疫抑制作用,从而帮助癌细胞逃避免疫攻击,C 错误。由图
甲可知,Treg 通过腺苷(抑制信号)、抑制性细胞因子(如 IL 10、TGF β)和颗粒酶 B
(诱导凋亡)三种方式抑制 T 细胞,机理可能不同,D 正确。
11.由图甲可知,CK 通过激活 ARRs(细胞分裂素响应调节因子),间接抑制 ABI5(ABA
信号通路的关键抑制因子),从而解除 ABI5 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A 正确。由图甲可
知,ABA 通过 ABI5 和 MYB 两条途径抑制种子萌发,不能促进种子萌发,B 错误。由
图乙可知,赤霉素处理后 MYB 蛋白表达增加,同时α 淀粉酶(分解淀粉为萌发提供能
量)表达也增加,因此图乙支持 MYB 通过促进α 淀粉酶表达来促进种子萌发这一结论,
C 正确。题干涉及 GA、CK、ABA 等多种激素的相互作用,可体现了植物的生长、发育
是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调节网络调控的,D 正确。
12.样方法是植物种群和群落调查的常用方法,适用于豆科植物调查这些豆科植物和它们的
邻体植物的组成研究,A 正确。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固氮,可增加土壤氮含量,间接供
邻体植物利用,体现“利他效应”,B 正确。由图可知,ABCD 四种豆科植物的相对值小
于 1 时表示这四种豆科植物对邻体植物的个体数或丰富度有抑制作用,可能是竞争资源
(如光、水)的“利己”行为,C 正确。题干未说明 C 豆科植物的具体作用,只能由图
中看出 C 可能抑制邻体植物,而豆科植物 G 更可能促进邻体植物多样性,更适合生态恢
复,D 错误。
13.基本培养基需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A 正确。
所有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氨基酸Ⅰ中均能生长,说明这些基因不参与氨基酸Ⅰ的吸收或利
用,仅参与其合成,B 正确。E 突变株仅在添加氨基酸Ⅰ时能生长,其他条件下均不能,
说明基因 E 可能催化前体→氨基酸Ⅱ,而非直接催化前体→氨基酸Ⅲ,C 错误。由表中实
生物学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8 页)
验结果推断代谢路径: 。
14.由题干可知,噬菌体和菌 T 的遗传物质为 DNA,且间隔序列整合了噬菌体 DNA 片段,
说明不同来源的 DNA 可以拼接,A 正确。噬菌体为病毒,需依赖宿主菌(菌 T)增殖,
因此需先培养菌 T 再接种噬菌体 P1 和 P2,B 正确。由题干可知,菌 T 通过整合噬菌体
DNA 片段(间隔序列)获得抗性,因此人为将能够侵染菌 T 的各类噬菌体的 DNA 片段
与重复序列交替排列,可以制备高抗性工程菌,C 正确。据图可知,S1 和 S2 来自于 P1
这组(有两个 P1 片段)对 P1 的抗性低于 S3 为 P1 和 P2 共有这组(有一个 P1 片段),D
错误。
15.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G1、S、G2)和分裂期(M 期,即有丝分裂)。分裂间期是细胞
周期的一部分,但严格来说不属于有丝分裂过程(有丝分裂仅指 M 期),A 正确。若 TN
使细胞停滞在分裂间期早期(G1 期),可能通过抑制 DNA 复制实现,B 正确。由图可知,
TN 促进 Notch1 降解发挥作用,使 Notch1 与下游靶蛋白(N、R)的结合减少,C 正确。
TN 导致 Notch1 与下游靶蛋白(N、R)的结合减少,能够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但具体
的调控方式可能因基因的不同而不同,共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D 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共 55 分。
16.(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1 分)
(1)减小 增大细胞的渗透压以保持水分含量
(2)12 一定浓度的海藻糖处理可缓解干旱对甘蔗组培苗的生长抑制,促进不定根生长
(3)植株吸收水分减少、叶片胞间 CO2 浓度降低等
(4)100(1 分)
【解析】(1)干旱条件下,植物为了减少水分丢失和吸水,淀粉会转变成可溶性糖,增加
细胞的渗透压,从而保持水分含量。
(2)实验共 5 组(正常条件组和 4 个不同海藻糖浓度处理的干旱胁迫组),60 株甘蔗组培
苗平均分配到 5 组中,每组应设置 60÷5=12 株重复样本。对比正常条件组和干旱胁迫组,
以及不同海藻糖浓度处理的干旱胁迫组的数据,可发现干旱胁迫下,添加外源海藻糖能
改善甘蔗组培苗生长指标,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促进作用。
(3)从光合作用原料角度,CO2 和水是重要原料。干旱时,植物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
关闭,使得 CO2 吸收量减少,暗反应中 CO2 固定受阻;同时根系吸水减少,而水参与光
反应中水的光解,缺水影响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导致糖类合成减少,糖产量下降。
生物学参考答案·第 4 页(共 8 页)
(4)从表格数据看,在 100mg/L 海藻糖浓度处理下,甘蔗组培苗在干旱胁迫下的单株平
均鲜重、单株平均干重以及单株不定根数量等生长指标相对最优,说明此浓度下甘蔗组
培苗抵御干旱胁迫能力较好,所以研究外源海藻糖处理对抗旱基因表达影响时,应选
100mg/L 的海藻糖。
1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1 分)
(1)灭菌 倒平板
(2)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模拟 Hp 在人体内生存的环境(37℃接近人体温度,微氧接近胃壁气体环境),适宜 Hp
的生长(2 分) 不断提高 Hp 的纯度
(3)脲酶 13CO2(2 分)
(4)高于胃酸 pH(或较高 pH)(2 分)
【解析】(1)培养基在使用前通常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以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
子。灭菌后冷却到合适温度加入羊血(热敏感成分),然后倒平板,制成培养所需的平板。
(2)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常见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接种方法。因为幽门螺杆菌
是微需氧菌,对氧气需求特殊,且人体胃部温度接近 37℃ ,所以选择 37℃微氧环境培
养。多次循环分离,能逐步去除杂菌,让目标菌(幽门螺杆菌)的纯度更高。
(3)幽门螺杆菌能产生脲酶,脲酶可特异性催化尿素分解,分解产物为氨和二氧化碳。
服用 13C 标记的尿素药丸后,若存在幽门螺杆菌,其产生的脲酶分解尿素,就会产生含
13C 的二氧化碳,检测呼出气体中 13CO2 含量,就能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4)胃壁细胞膜上质子泵(H+/K+ ATP 酶 )会向胃壁细胞外泵出 H+,使胃壁细胞表面
呈酸性。质子泵抑制剂(PPI)可抑制质子泵功能,减少 H+分泌,提高胃壁细胞表面 pH,
由此推测抗生素在胃内 pH 较高(酸性环境减弱)的条件下能发挥较好作用。
1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1 分)
(1)染色体(数目)变异(1 分) 12(1 分) 高秆∶矮秆=1∶1
(2)翻译(1 分) 细胞质和叶绿体
(3)自交方案:在适宜的环境,让足量的 P1、P2 分别单独种植(自交),种子成熟后采
集相同数量植株的种子统计结实率,结实率高的品系对应的育性恢复基因恢复育性的能
力强
杂交方案:在适宜的环境,让足量的 P1、P2 分别与 P3 间行种植(杂交),种子成熟后采
集相同数量 P3 植株的种子并统计结实率,结实率高的杂交品系(P1 或 P2)对应的育性
恢复基因恢复育性的能力强
(4)W 基因的转录过程被抑制,W 蛋白与 C 蛋白的相互作用减弱,自由基减少
生物学参考答案·第 5 页(共 8 页)
【解析】(1)单体是体细胞中缺少一条染色体的植株,属于个别染色体的减少,所以属于
染色体数目变异。水稻 2n=24,有 12 对同源染色体。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有可能缺失一
条形成单体,所以理论上纯合高秆植株具有 12 种单体。假设等位基因 S/s 在某对染色体
上,纯合高秆单体植株的基因型为 SO(O 表示缺少一条染色体),它产生的配子有两种,
S 和 O,比例为 1∶1。矮秆水稻的基因型为 ss,只产生 s 一种配子。二者杂交,后代的
基因型为 Ss 和 sO,比例为 1∶1,所以表型为高秆∶矮秆 =1∶1。
(2)过程②是 W 基因的 mRNA 指导合成 W 蛋白,该过程为翻译。真核细胞中,细胞质
中的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核糖体都可以进行翻译,由图可知,过程②过程发生在
线粒体。
(3)要比较育性恢复基因 R3、R4 恢复育性的能力,需要让它们在各自独立的遗传背景下
发挥作用。P1 基因型为 r3r3R4R4,R3 基因不存在,只有 R4 基因可以发挥作用,P2 基
因型为 R3R3r4r4,R4 基因不存在,只有 R3 基因可以发挥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让 P1、P2
分别自交(单独种植),比较它们各自后代的结实率,来判断 R3 和 R4 恢复育性的能力,
结实率高说明对应的育性恢复基因恢复育性的能力强。也可以让 P1 与 P3 杂交,其 F1 基
因型为 r3r3R4r4(仅含 R4 基因);让 P2 与 P3 杂交,其 F1 基因型为 R3r3r4r4(仅含 R3
基因),由于 P3 本身不育,其结实率完全依赖父本(P1 或 P2)提供的恢复基因(R3 或
R4)来恢复育性。因此,结实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 R3 或 R4 基因的恢复能力。
(4)P1 品系中 W mRNA 和 W 蛋白都未能检出,说明 W 基因的表达受到了抑制。由于
P1 含有育性恢复基因 R4,所以推测 R4 可能抑制了 W 基因的转录过程,导致无法形成 W
mRNA,不能翻译出 W 蛋白,从而不能与 C 蛋白相互作用,使育性得到恢复。
19.(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0 分)
(1)种间竞争 垂直
(2)砂糖桔 L 草、H 草、J 草(顺序不能换)(2 分)
(3)化学 出生率和死亡率(2 分)
(4)在桔园适量施用 J 草提取物(推),同时悬挂足量黑光灯进行诱捕(拉)(答案合理
即可)(2 分)
【解析】(1)砂糖桔果树与杂草竞争阳光、水分和养分等资源,属于种间竞争关系。果园
中木本(果树)与草本(杂草)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实验①中,木虱在砂糖桔与单种杂草共存时更倾向于选择砂糖桔,说明其偏好砂糖
桔。实验②中,木虱对三种杂草的选择比例为 L 草 >H 草 > J 草,因此偏好性排序为 L
草、H 草、J 草。
生物学参考答案·第 6 页(共 8 页)
(3)J 草的提取物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对木虱成虫有显著的驱避效果,这种通过化学物
质传递的信息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种植 J 草可降低木虱的产卵量,从而影响其
出生率,甚至使木虱死亡,从而影响其死亡率,进而降低种群密度,减少黄龙病的传播。
(4)“推-拉”策略可结合驱避(推)和诱杀(拉)手段:
“推” 的措施:根据题目信息,J 草的提取物对木虱成虫有驱避效果,所以可以直接适
量施用 J 草提取物,或者在桔园中种植 J 草,利用 J 草释放的化学物质驱赶木虱,使木
虱远离桔树。
“拉” 的措施:题目中提到木虱具有趋光性,所以可以在果园中设置具有趋光性的诱虫
灯,利用木虱的趋光性将其吸引到诱虫灯附近,然后将其杀灭。另外,也可以放置含有
吸引木虱的化学物质的诱捕器,吸引木虱并将其捕获杀灭,这属于 “拉” 的策略。
20.(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2 分)
(1)限制性内切核酸酶、DNA 连接酶和质粒(2 分) PCR
(2)雄蚕 1/4(2 分)
(3)3 6 1
(4)能 雌蚕均含带有 Cre 酶基因的 W 染色体,胚胎发育后期 Cre 酶可特异性切除 T′
基因,故雌蚕不能表达出绿色荧光蛋白而不发出绿色荧光;雄蚕中含有 T′基因的个体,
因不含 Cre 酶基因,不会发生 T′基因的切除,故这些雄蚕能表达出绿色荧光蛋白而发出
绿色荧光(2 分)
【解析】(1)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用于切割 DNA 分子,获取目的基因(如 T′基因)和切
割载体。DNA 连接酶用于将 T′基因连接到载体上,形成重组质粒。载体(质粒)用于携
带 T′基因并导入家蚕细胞。PCR 技术用于扩增目标 DNA 片段,检测 T’基因是否成功插
入家蚕基因组。
(2)因为 Cre 酶基因定点整合到了雌蚕的 W 染色体上,且在胚胎发育后期特异性表达,
Cre 酶可以特异性识别 LoxPⅡ位点并将 LoxPⅡ位点间的 DNA 片段进行切除,所以雌蚕
的 T′基因会被切除,而雄蚕没有 W 染色体,因此只有雄蚕含有 T′基因,只有雄蚕发出绿
色荧光。亲本雄蚕(TT′ZZ)与雌蚕(TTZW)杂交,F1 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TTZZ∶TT′ZZ∶
TTZW∶TT′ZW=1∶1∶1∶1,其中 TT′ZZ 个体能表现出绿色荧光,占 1/4。
(3)由图③可以判断出各早期胚胎的基因型,1 类:TTZW,2 类:TT′ZW,3 类:T′T′ZW,
4 类:T′T′ZZ,5 类:TTZZ,6 类:TT′ZZ。因为 Cre 酶基因定点整合到了雌蚕的 W 染
色体上,且在胚胎发育后期特异性表达,因此胚胎发育后期 1、2、3 类的 T′基因会被切
生物学参考答案·第 7 页(共 8 页)
除,而常染色体上的 T 基因缺失(基因型记为 tt)会导致家蚕胚胎停育,因此 3 类胚胎
会停育。雄蚕品系甲的基因型为 TT′ZZ,因此相同是 6 类。雌蚕品系乙的基因型为 TTZW,
因此相同是 1 类。
(4)由前面分析可知,能表现出绿色荧光的个体含有 T′基因,而 T′基因只存在于雄蚕中
(因为雌蚕的 T′基因在胚胎发育后期被 Cre 酶切除了),所以挑选能表现出绿色荧光的
个体都为雄蚕。
生物学参考答案·第 8 页(共 8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