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盐道街中学2024~2025学年(下)半期考试
高2023级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具身智能”加速人形机器人“进化”
继大模型后,“具身智能”成为今年科枝界的新热点,被认为是新一波人工智能(A)浪潮中的
重点方向。众多初创公司诵现、融资屡创新高、技术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作为该领域最具代表
性的实体,正在大模型催化下加速产业化落地。
如果将大模型视为“有趣的灵魂”、“具身智能”默能的人形机器人则有了“好看的皮囊”,已在多
个领域成为人类的有力助手。
重新定义机器人
作为连接虚拟空问和现实空间的桥梁,“具身智能”是指将A!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它
们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
“具身智能”一词本身具有浓厚的技术哲学色彩。1945年,法国哲学家莫里斯 梅洛-蓬蒂提出“具
身性”概念,认为人类需通过身体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和感知,进而理解世界。1950年,被称为“A
之父”的英国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中首次提出“具身智能”这一概念。
事实上,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工业机器人(机械臂)早已在制造业广泛应用,带来质效提升。
但传统工业机器人是“固定程序+机械臂”的组合,而“具身智能”赋能的机器人则是“多模态感知+大脑
决策”的迭代。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许华哲认为,未来机器人将呈现多姿多彩的形态·双足、四
足、轮式、机械狗、智能无人机甚至机械小蜜蜂,但人形机器人对人类社会适配牲最佳,将成为最
能够帮助人类的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可解决生产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很多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无法靠流水线统一
组装,这就需要具有泛化能力的人形机器人来“帮忙”,把批量生产的零部件按客户的定制需求组装
成产品。在家庭服务、公共服务等更复杂多变的场景中,人形机器人也更具优势,可适应不同的环
试卷第1页,共8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