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14天)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甲模型表示失去一个电子的钠离子和得到一个电子的氯离子的组合,乙模型表示失去两个电子的镁离子和得到一个电子的氯离子的组合,则丙模型可以表示的化学式是( )
A.FeCl3 B.Fe2S3 C.H2S D.MnO2
2.图中所示的四个事例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立竿见影 B.坐井观天
C.杯弓蛇影 D.五彩缤纷
3.如图所示为巴黎奥运会静水皮划艇男子500米双人比赛中的场景。在全力冲刺下,中国选手刘浩、季博文逐渐与对手拉开差距,夺得该项目的金牌。冲刺过程中,若说刘浩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的观众
B.终点标志线
C.身后的季博文
D.其他选手的皮划艇
4.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其中氮原子N质子数为7,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中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B.每个中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
C.每个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
D.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
5.环境温度稳定在25℃,在t1时环境温度从25℃骤降到10℃并稳定一段时间,记录人体散热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t1到t2时,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体温与环境温度相差增大造成
C.t2以后,由于体温调节,散热量减少
D.t3以后,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6.浙江越剧小生陈丽君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人物塑造能力,迅速成为全网关注的焦点,如图是陈丽君在表演“抛伞”的瞬间!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伞被倾斜向上抛到最高点时,若突然一切外力同时消失,伞将保持静止状态
B.抛出伞后,陈丽君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给陈丽君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伞离开陈丽君的手后,伞相对于陈丽君一直处于静止
D.伞在空中运动时,伞的速度发生变化,但惯性不变
7.某实验室的试剂按物质分类放置,部分试剂摆放如表:
试剂柜 甲 乙 丙 丁
试剂 CuO、MnO2等 HCl、HNO3等 KOH、Ca(OH)2等 NaHCO3、KCl等
若你需要氧化钙,应去找的试剂柜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小乐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选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和干燥等操作从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下列对装置或操作分析正确的是( )
A.发生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利于氧气排出
B.收集装置:瓶口向上放置时,氧气从导管a通入
C.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漏斗
D.洗涤操作:可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来检测二氧化锰是否洗涤干净
9.“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决定性质”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尖成熟区形成的根毛,有利于根对土壤中水和有机物的吸收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做燃料
C.NH4NO3,HNO3,NH4HCO3中都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
D.肺泡壁和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10.某汽车的座椅具有通风(由“”实现)和加热(由“”实现)的功能,通过闭合相应的开关可实现“仅加热、仅通风、同时加热和通风”三项功能。下列电路设计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2024年4月3日早上7时58分,我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我市多地震感强烈。
(1)台湾省多地震是因为位于亚欧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和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从室外跑进楼内躲避
B.若在高层应乘电梯快速下楼
C.在房屋倒塌前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若在底楼,可快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
12.如图为2023年杭州亚运会场馆,其建设体现“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理念。
(1)亚运场馆实现了光伏全覆盖,当阳光照射到光电半导体上,光能将转化成电能,使电器工作。亚运期间光伏发电量达到了4000万kW h相当于燃烧 吨焦炭释放的能量。(已知焦炭的热值q=3.0×107J/kg)。
(2)亚运城餐厅的餐具采用了微生物降解材料生产,自然界某些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可将该材料分解成CO2和H2O。以下生产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与上述相同的是 。(填序号)。
①鲜奶中添加乳酸菌后制酸奶
②葡萄中添加酵母菌后酿葡萄酒
③面粉中添加酵母菌后制面包
(3)为倾力打造绿色城市,大力植绿、造绿。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篱笆的 进行定期修剪。
(4)比赛期间,场馆内产生的垃圾需分类投放,以下垃圾可以和废弃矿泉水瓶投放在一起的是 (填序号)。
A.纸盒 B.铝合金衣架 C.鱼骨头 D.碎玻璃渣
13.宁波地处浙江省东北部、大陆海岸线中段,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是生活在水域中的被子植物,体内有发达的气道为根输送氧气,稻谷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是我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体内具有发达的气道,体现了生物能 一定的环境。
(2)稻谷中的淀粉被食用后,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 才能被人体吸收。
(3)稻谷晒干后贮藏,这是为了抑制其 (填“光合”或“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贮藏时间。
14.小城家的动感单车及扶手示意图如图所示,骑行时显示屏有数据。观察到当只有在双脚踩踏板骑行时,按压电子仪表的“开始按钮”,同时将双手握住“手握感应片”,电子仪表的显示屏就可以显示骑行人的心率,若双手没握或握不紧“感应片”时,显示屏就不显示数据。若不骑行即使按压也不显示。
(1)关于动感单车,这个“手握感应片”在电路中的作用相当于 。
(2)下列设备的主要原理与自发电动感单车原理相同的是 。
A.动圈式话筒 B.电磁起重机 C.电动机
(3)单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地面对单车的支持力和 力是一对平衡力。
15.如图为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它的一端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随着温度的变化,瓶内气体压强发生改变,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
(1)一天内发现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则表明气温 (填“上升”或“下降”)。
(2)法国物理学家雷伊第一个改进了伽利略温度计,他将伽利略的装置倒转过来,将水注入玻璃泡内,而将空气留在玻璃管中,仍然用玻璃管内水柱的高低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该装置是利用 (填“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16.锦绣项目化小组开展“自制制氧机”的工程实践活动。
【探秘原理】市场上的制氧机按制氧原理主要分三类:空气分离制氧、电解水制氧和化学试剂制氧。
(1)某品牌制氧机以空气为原料,当空气经过分子筛时,氮气和氧气分离,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则该制氧机制得的“氧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若要通过分解反应制备氧气,一定不能选用的反应物是 (填字母)。
A.氯酸钾(KClO3) B.氯化铵(NH4Cl) C.过氧化氢(H2O2)
【自制制氧机】项目小组利用饮料瓶、吸管、输液管等废旧物品设计并制作了如图乙装置。
(3)装置中一个是制氧仓,放入制氧剂后可产生氧气;另一个是加湿仓,氧气经过该仓后变得清洁湿润。则 瓶为加湿仓。
17.人工心脏是一种使用机械或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或完全替代自然心脏给人体供血的辅助装置,主要由血泵、驱动装置、监控系统、能源四个部分构成。如图所示的人工心脏血泵中,阀门S1仅向泵室外侧开启,阀门S2仅向泵室内侧开启。
(1)为了维持人体的血液循环,该装置线圈间所接电源应为 (选填“直流电”或“交流电”)。
(2)为使血液流入泵室,应开启阀门S2,并使电流从线圈的 (选填“A”或“B”)端流入。
18.“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是一种在缺氧环境中通过制氧剂临时供氧的装置。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超氧化钾(KO2),产生氧气的主要原理是超氧化钾与人体呼出的水汽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4KO2+2H2O=4KOH+3O2↑,制氧剂中其它成分不能生成氧气。
(1)人体的呼吸器官是肺,请写出人体内细胞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因此,设计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时,可以通过人体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来确定制氧剂的用量。
(2)小科查阅资料知道,水深每增加100米,就会增加10倍于标准大气的压力。若潜水艇潜到水下50m的深度,此时它所承受的压力至少为 牛(设潜水艇表面积为100m2,海水密度为1.0×103kg/m3)。
(3)经研究小科还发现KO2不仅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而且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4KO2+2CO2=2K2CO3+3O2↑。于是他认为可将KO2作为深海潜水庭内的制氧剂,请写出若用其作制氧剂的优点 。
(4)最后小科设计了如图甲、乙两种化学氧自救呼吸器,其内部气体路径如图所示。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理?说明理由: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实验室用金属镁与100g盐酸反应探究酸的性质。小滨取反应后的溶液,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当NaOH溶液滴加至150g时不再有沉淀产生。求:
(1)5.8g沉淀的成分为 。
(2)a点时,与NaOH反应的物质化学式 。
(3)若在b点溶液中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填“能”“不能”)证明HCl有剩余;
(4)计算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在献爱心活动中,小明为敬老院老人设计了一款智能电热坐垫,能实现加热后自动保温。该坐垫电路如图甲,Ra是安装在坐垫内的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如表所示。
闭合开关S1、S2,电热坐垫启动高功率工作模式,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达到0.05安时,衔铁La和Lb同时被吸引,转为低功率工作模式。当坐垫温度降低使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为0.04安时,电磁铁无法吸住衔铁La和Lb,La、Lb恢复原位,又转为高功率工作模式。电热坐垫在高功率和低功率模式之间切换,使其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
热敏电阻Ra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 20 25 30 35 39 40 41 42 43 44 45 50 55 60 65
阻值/欧 600 480 390 300 240 230 220 210 200 190 180 150 120 100 85
(1)分析表中数据,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a的阻值 。(选填“变大”或“变小”)
(2)图甲中R1和R2的阻值均为1210欧。在某次测试中,电热坐垫高功率工作和低功率工作用时均为10分钟,则本次测试中电热丝消耗的总电能为多少焦?
(3)小明想在控制电路中增加一个力敏电阻,以实现两个功能:
①1000牛压力以下,坐垫最高温度不超过45℃;
②人离开后,坐垫始终低功率工作。
现有三种力敏电阻Rb、Rc、Rd,其阻值随压力变化如图乙所示。写出你选择的力敏电阻以及在控制电路中的连接方式,并写出500牛压力下坐垫的最高温度值: 。(线圈阻值忽略不计)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14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C D D A D D C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分析】根据题意,甲模型表示失去一个电子的钠离子和得到一个电子的氯离子的组合,乙模型表示失去两个电子的镁离子和得到一个电子的氯离子的组合,凹角和凸角的模型分别表示阳离子和阴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甲、乙模型分别NaCl、MgCl2,甲模型表示失去一个电子的钠离子和得到一个电子的氯离子的组合,乙模型表示失去两个电子的镁离子和得到一个电子的氯离子的组合,由图示可知,凹角和凸角的模型分别表示阳离子和阴离子,则丙由2个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3个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构成,其化学式为Fe2S3。
故选:B。
2.【分析】(1)在日常生活中,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如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池水变浅,海市蜃楼等。
【解答】解:A、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坐井观天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故B错误;
C、杯弓蛇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正确;
D、五彩缤纷是利用三棱镜对白光进行折射,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3.【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解答】解:冲刺过程中,刘浩相对于岸边的观众、终点标志线和其他选手的皮划艇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是运动的;相对于身后的季博文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分析】先从的表示方法得到它是一个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再根据氮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离子带电的原理分析出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从而判断正确答案。
【解答】解:A、中有质子和电子,也有中子,说法错误;
B、每个中含有的质子数为7×5=35;电子数为7×5﹣1=34,说法错误;
C、每个中含有的质子数为7×5=35;电子数为7×5﹣1=34,说法正确;
D、由高能微粒,可知它是一种离子,而不是单质,说法错误。
故选:C。
5.【分析】1、根据曲线图分析,从25℃下降到10°℃时,内外温差加大,使得散热量先增加,后通过调节散热量减少。
2、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
3、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A.当环境温度为25°C时,由于人体温度和环境温度的温差较小,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A正确;
B.当环境温度从25°C下降到10°C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则散热量大幅度增加,使得产热量增加,B正确;
C.时间t2以后,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则散热量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C正确;
D.时间t3以后,散热量减少,同样产热量也减少,但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得以维持相对恒定,D错误。
故选:D。
6.【分析】(1)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做出判断;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3)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4)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解答】解:A、伞被倾斜向上抛到最高点时,仍有水平方向的速度,此时若突然一切外力同时消失,伞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
B、抛出伞后,陈丽君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给陈丽君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伞离开陈丽君的手后,伞相对于陈丽君位置发生了改变,处于运动状态,故C错误;
D、伞在空中运动时,伞的速度发生变化,但质量不变,所以惯性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7.【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分析即可。
【解答】解:氧化钙属于氧化物,应该去找的试剂柜是甲;
故选:A。
8.【分析】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备氧气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气体的收集方法、沉淀洗涤干净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物质中原有的水冷凝后倒流进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故错误;
B.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瓶口向上放置时,氧气从导管b通入,故错误;
C.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和漏斗外、还有玻璃棒,故错误;
D.二氧化锰固体上可能附着有氯化钾,氯离子检验可选用硝酸银和稀硝酸试剂;可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不含氯离子,二氧化锰洗涤干净,故正确;
故选:D。
9.【分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决定性质”这两个科学观念常体现在生物、化学等学科中。比如在生物学中,叶片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在化学中,物质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其化学性质。我们需要依据这些观念来判断各选项说法的正确性。
【解答】解:A.根尖成熟区形成根毛,根毛的存在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根对土壤中水和无机盐的吸收,而植物不能直接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A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所以可以做燃料;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主要用于冶炼金属等,该选项中原因与结论不匹配,B错误;
C.虽然NH4NO3,HNO3,NH4HCO3中都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但HNO3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作氮肥,C错误;
D.肺泡壁和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薄的结构特点使得气体交换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D正确;故选:D。
10.【分析】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支路开关可控制本支路电器。
【解答】解: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支路开关可控制本支路电器。
实现“仅加热、仅通风、同时加热和通风”三项功能,电路中通风的电动机和加热的电阻要并联,两开关设在支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解:(1)台湾省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
(2)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和做法中正确的是若在底楼,可快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尽量远离高大建筑物,D正确;发生地震时,室外的人不能跑到楼内躲避,要跑到比较空旷的地带,A错误;发生地震时容易停电、电梯损坏、楼梯变形等故障,高楼层的人们不能乘电梯撤离,B错误;发生地震时,应迅速撤离,生命安全第一,不能再进入室内抢运物品,C错误。故选D。
故答案为:
(1)太平洋;
(2)D。
12.【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方式进行分析;
根据公式Q=W和Q=mq计算焦炭的质量m;
(2)根据呼吸作用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顶端优势的作用进行分析;
(4)根据垃圾的分类来分析。
【解答】解:(1)阳光照射到光电半导体上,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Q=W=4000万kW h=4×107kW h=4×107×3.6×106J=1.44×1014J,
根据Q放=mq可知,焦炭的质量为:
m4.8×106kg=4.8×103t;
(2)①鲜奶中添加乳酸菌让它在40﹣42摄氏度下大量繁殖,再利用乳酸菌不彻底分解牛奶中的葡萄糖作为乳酸,再释放少量能量进行发酵,不同于上述类型;
②葡萄中添加酵母菌,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先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然后在无氧的条件下还原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不同于上述类型;
③面粉中添加酵母菌后制作面包是酵母菌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气产生CO2和H2O,呼吸作用类型与上述相同;
(3)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对篱笆的顶芽进行定期修剪,目的是消除顶端优势,保留侧芽,使树木不再长高,促使侧芽发育成枝条;
(4)废弃矿泉水瓶属于可再生垃圾,纸盒、铝合金衣架和碎玻璃渣可以回收再利用,也属于可再生垃圾,鱼骨头属于厨余垃圾。
故答案为:(1)4.8×103;(2)③;(3)顶芽;(4)ABD。
13.【分析】(1)环境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影响生物,反之生物在适应一定的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2)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3)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解:(1)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的,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水稻体内具有气道,使其适应水生生活。
(2)稻谷中的淀粉被食用后,在口腔开始初步消化,形成麦芽糖,最终在小肠被完全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
(3)把稻谷晒干,水分减少,这是为了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延长贮藏时间。
故答案为:(1)适应
(2)葡萄糖
(3)呼吸
14.【分析】(1)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来使用电器开始或停止工作;
(2)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3)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解答】解:(1)双手握住“手握感应片”,电子仪表的显示屏就工作,说明是通路,否则显示屏无显示,说明是断路,所以“手握感应片”相当于电路中的开关;
(2)骑行时,其内部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产生感应电流,利用的是电磁感应的原理发电;
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原理制成的,故A正确;
(3)地面对单车的支持力和车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1)开关;
(2)A;
(3)重。
15.【分析】(1)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为气体,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1)当空气温度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的气体的温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由于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容器内的气体的体积会随着温度而发生变化,只要我们能找出其体积的变化规律,就可以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制成温度计。当温度升高时,容器内气体体积增大,将管内水柱压下;当温度降低时,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小,管外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管中,使得管中液面上升;
(2)用玻璃管内水柱的高低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该装置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1)上升;(2)液体。
16.【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概念、物质状态,结合图像分析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解答】解:(1)由图可知,空气通过分子筛后,仍有少量氮气分子存在,所以制得的氧气中含少量氮气,属于混合物;
(2)要通过分解反应制备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而氯化铵不含氧元素;
(3)加湿仓氧气要通过长管进入水中,充分接触润湿后再由短管导出,因此选择A瓶。
故答案为:
(1)混合物;
(2)B;
(3)A。
17.【分析】交流发电机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在周期性地变化,这样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
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再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出电流的方向从而找到电源的正负极。
【解答】解:(1)因为人体血液循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心脏需要不断地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流动。该人工心脏血泵通过线圈与磁体的相互作用带动活塞运动,从而实现抽血和送血功能。当线圈接入交流电时,电流方向会周期性改变,使得电磁铁的磁极也周期性变化,从而与左侧永磁体产生周期性的吸引和排斥力,带动活塞做往复运动,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维持人体的血液循环。而直流电只能使电磁铁产生固定的磁极,无法实现活塞的往复运动。
(2)当电流从线圈的A端流入时,根据安培定则,可判断出电磁铁左端为S极,由于左侧磁体的右端为N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活塞被向左拖动,此时活塞筒内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阀门S1闭合,阀门S2打开,血液流入泵室。
故答案为:(1)交流电;(2)A。
18.【分析】(1)根据人体内细胞呼吸作用的原理分析;
(2)根据p=ρgh及p=进行计算;
(3)根据KO2与二氧化碳反应制备氧气的原理分析;
(4)根据甲、乙两种化学氧自救呼吸器的原理分析其合理性。
【解答】解:(1)人体内细胞呼吸作用发生的反应是葡萄糖与氧气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葡萄糖+氧气水+二氧化碳;
(2)潜水员潜到水下50m的深度时受到的压强:p=ρgh=1.0×103kg/m3×9.8N/kg×50m=4.9×105Pa,由p可得,此时潜艇所承受的压力:F=pS=4.9×105Pa×100m2=4.9×107N;
(3)由KO2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知,KO2作为深海潜水艇内的制氧剂,可以把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有效利用,在常温下反应不需加热,节约能源;
(4)甲中制氧剂在中间,乙中制氧剂在最下面,甲的方案更合理,因为水汽能快速与制氧剂接触,且吸气或呼气时水汽都有机会与制氧剂反应,水汽的利用率高。
故答案为:(1)葡萄糖+氧气水+二氧化碳;
(2)4.9×107;
(3)有效利用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
(4)甲的方案更合理,因为水汽能快速与制氧剂接触,且吸气或呼气时水汽都有机会与制氧剂反应,水汽的利用率高。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分析】(1)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
(2)根据a点时没有沉淀生成分析;
(3)根据b点时氢氧化钠与部分氯化镁反应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氯化氢的质量,进一步计算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可见5.8g沉淀的成分为氢氧化镁;
(2)a点时没有沉淀生成,说明a点时,与NaOH反应的物质是盐酸;
(3)b点时氢氧化钠与部分氯化镁反应,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镁,加AgNO3溶液,氯化钠和氯化镁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出现白色沉淀不能证明HCl有剩余;
(4)根据反应可得关系式NaOH~Cl~HCl,设氯化氢的质量为x。
NaOH~Cl~HCl
40 36.5
150g×8% x
x=10.95g
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95%。
答: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95%。
故答案为:
(1)氢氧化镁;
(2)HCl;
(3)不能;
(4)10.95%。
20.【分析】(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a的阻值变小;
(2)串联电路总电阻大于任一分电阻,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根据P可知低功率工作时两电阻串联,高功率工作时,两电阻并联,
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计算两电阻串联时的总电阻,根据Wt计算低功率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和高功率工作时消耗的电能,进一步计算本次测试中电热丝消耗的总电能;
(3)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达到0.05安时,低功率工作模式,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此时控制电路总电阻,
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达到0.04安时,高功率工作模式,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此时控制电路总电阻,
人离开后,坐垫始终低功率工作,所以应该选择力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的减小而减小,由图乙可知500N时力敏电阻的阻值最小为300Ω,
比较可知选择电阻c与a并联接入电路,根据并联电路电阻规律计算此时热敏电阻接入电路的阻值,由表格可知此时的温度。
【解答】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a的阻值变小;
(2)串联电路总电阻大于任一分电阻,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根据P可知低功率工作时两电阻串联,高功率工作时,两电阻并联,
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则两电阻串联时R=R1+R2=1210Ω+1210Ω=2420Ω,
低功率工作时消耗的电能:W1t10×60s=1.2×104J,
高功率工作时消耗的电能:W2tt10×60s10×60s=4.8×104J,
本次测试中电热丝消耗的总电能为:W=W1+W2=1.2×104J+4.8×104J=6×104J;
(3)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达到0.05安时,低功率工作模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控制电路总电阻:R总120Ω,
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达到0.04安时,高功率工作模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控制电路总电阻:R总1150Ω,
人离开后,坐垫始终低功率工作,所以应该选择力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的减小而减小,500N时力敏电阻的阻值最小为300Ω,
比较可知选择电阻c与a并联接入电路,
此时热敏电阻接入电路的阻值Rd200Ω,
由表格可知此时的温度为43℃。
答:(1)变小;
(2)本次测试中电热丝消耗的总电能为6×104J;
(3)选择电阻c与a并联接入电路;43℃。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