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异故”应解释为“不同的缘故” 。
2. C。A选项,“为”,前者是“给、替”,后者表被动;B 选项,
“以”,前者是“因为”,后者是“用”;C 选项,“而”都是表转
折;D 选项,“之”,前者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后者用于主
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3. A。A选项是省略句,省略“之”;B、C、D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B选项正常语序为“臣未闻之也”,C 选项正常语序为“夫晋,有何
厌”,D选项正常语序为“求,尔如何” 。
4. B。例句中“兄”是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A选项“端章
甫”是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B选项“貌”是名词作状
语,表面上;C选项“目”是名词作动词,使眼色;D 选项“朝”是
使动用法,使……朝见 。
5. A。“四书”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不包括《诗
经》 。
6. C。“期”应解释为“约定” 。
7. A。A选项,“若”都是第二人称代词,你;B选项,“乃”,前
者是“才”,后者是“只、仅仅”;C 选项,“独”,前者是“唯独”,
后者是“难道”;D选项,“王”,前者是“称王”,后者是“使……
称王” 。
8. B。应是“(项王)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队骑兵)四向(突围)” 。
9. C。A选项第一句体现项王的惊慌,第二句体现其兵败逃亡;B 选
项第一句体现项王的悲伤,第二句体现其视死如归;D 选项第一句体
现项王的无奈,第二句体现其对失败原因的错误认知;C选项两句都
体现项王英勇豪迈 。
10. ①闻四面楚歌;②悲歌泣下泪沾裳;③叹无一人生还 。
11. D。“星河”是实写,“鹭起”也是实写,并非虚实相生 。
12. A。“念往昔”一句是引起下阕对往昔的回忆和感慨,并非总结
上阕内容 。
13. 对金陵秋景的赞美之情,如对“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等景
色的描绘;对六朝兴衰的感慨,借“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
绿”表达;对统治者的警告,用“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
14. (1)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2)戒奢以俭,情不胜其欲;
(3)功成而德衰,能克终者盖寡;(4)必竭诚以待下,则纵情以傲
物;(5)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罚所及则无因怒而滥刑;(6)尤
在名实,而天下之理得矣;(7)难壬人;(8)胥怨者民也;(9)
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10)乾坤日夜浮;(11)戎马关山
北;(12)着我扁舟一叶,表里俱澄澈;(13)万象为宾客,扣舷独
啸 。
15. C。A选项,小红与坠儿的对话被薛宝钗听到;B 选项,赵姨娘请
马道婆作法谋害宝玉和王熙凤;D 选项,宝玉把金麒麟留给史湘云 。
16. 以贾宝玉为例,他蔑视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平等,不愿走仕途经
济之路,这是其叛逆的一面;但他又对封建家庭有一定的依赖,在一
些事情上表现出软弱和无奈,如面对父亲的严厉管教不敢反抗。他对
林黛玉深情专一,同时又与其他女子关系亲密,情感复杂。这些不同
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使他成为圆形人物 。
17. B。“不可理喻”在这里指孔子的行为和思想不被现代人理解,
并非固执、蛮横 。
18. B。A选项,文章没有全面表现孔子不懈求索的一生;C 选项,不
能说《论语》作用有限,它记录了孔子的思想;D选项,文中没有提
及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制约现代人精神追求 。
19. 木车的激情指孔子及其弟子为了传播思想、理念,不畏艰难,不
知疲倦地在大地上奔走的精神 。
20. 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与木车形成对比,突出木车速度缓慢、
行程艰难;衬托出孔子及其弟子为思想而激情奔走的强大精神力量,
更能体现“木车的激情”的可贵 。
21. 文章通过写木车的激情,表达了对孔子及其弟子为传播思想而不
懈努力的崇敬;强调思想的力量可以超越物质条件的限制;呼吁现代
人怀念木车的激情,重视心灵的力量 。
22. (1)B。(2)让匆促节奏的城市拥有了更多休闲的空间 。
23. (1)《说担当》:可从个人担当对成长的重要性、国家担当对
发展的意义等方面论述,列举古往今来有担当的人物事例,如林则徐
虎门销烟等,论证担当的价值 。(2)《生命中应有的姿势》:可设
定具体情境,如参加比赛、面对困难等,描写自己或他人在这些情境
中积极应对的细节,展现生命中不同的积极姿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