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4 22:0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函寄(hán)  硕果(shuò)   炯炯目光(jiǒng)
B.澎湃(bài)  校补(xiào)   迥乎不同(jiǒng)
C.潜心(qiǎn)  迭起(dié)   沥尽心血(lì)
D.赫然(hè)  深宵(xiāo)   气冲斗牛(dò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独裁 高标 心会神疑 潜心惯注
B.游行 慨书 视死如归 一反即往
C.淋漓 救济 心不在焉 群蚁排衙
D.典藉 疏赖 昂首挺胸 兀兀穷年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更高。弥,更加。)
B.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C.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D.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势之盛可以跟斗牛相比。)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进入快速太空提供了新的方式。
B.2019年6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宣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的所有权属于国务院新闻办。
C.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约占在美留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D.一座大型冰川湖一夜之间突然干涸,通过对湖床进一步地勘察,使科学家认为裂缝是湖水巨大的压力造成的。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B.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C.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激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D.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6.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无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诗意的栖居地。
②它能让人放慢原本急匆匆的步伐,撇掉左冲右突、内心喧嚣的浮躁。
③确实,阅读和思考是每个人都不会虚度的旅程。
④在流连字里行间的风景里,找到一个安静的精神角落。
⑤有人说,读一本好书,是一次精神的修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A. ⑤①③②④  B. ⑤①③④②
C. ①⑤③②④  D. ①⑤④②③
7. 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②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③他(闻一多)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A.拟人 排比 对比
B.比喻 排比 引用
C.比喻 对比 对比
D.拟人 比喻 引用
8.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臧克家,是山东诸城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被誉为“农民诗人”。
B.本文从闻一多作为学者、诗人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介绍他的“说和做”。
C.在作为学者和诗人方面,闻一多先生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D.本文用“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的例子来衬托闻一多先生对学术研究的专注。
9.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无数风流人物。现在请你协助出一期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黑板报。
(1) 黑板报共三个板块,请仿照已拟好的栏目拟出第三板块的栏目。要求结构、字数都相同。
第一板块:品读古名人名言
第二板块:评述古名人功过
第三板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板块是对名人名言的品读鉴赏,请选取某一古名人的一句名言,加以品析,并写上简单的批注。(提示:批注可从语言特色、表现手法、思想内容、得到的启发等方面入手)
示例  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批注:劝诫世人不要忽视细小的事情,语重心长。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他,是行的高标”,回答问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即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两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0.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11.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2. 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13. 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常常只说不做,或者说一套做一套,你是如何看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至深至纯师生情
——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
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艺出版社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意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编辑,不过要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因为这些文章是周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署名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培成同志承担”,这就足够了。
③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录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论文。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先生审定。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
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8月份,评选开始。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响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
⑤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本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我就想起了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周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妥。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汉字是表意和表音的意音文字。”“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不妥。文字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
⑥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D.S.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注意。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这令我十分敬佩。
⑦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语文书简》出版后,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他说:“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勉。
(有改动)
14. 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15. 选文第③段“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一句中的“这桩心事”具体指什么?
16. 从选文第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品质令人敬佩?
17. 选文第⑦段引用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的话,有哪些作用?
18. 你认为选文中哪件事能够正面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季羡林
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
②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旬以后,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然而,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从眼镜后面流出来的淳朴宽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其中饱含着疑惑的神气。我连忙说:“我是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他点头称是。但是,过了没有五分钟,他又问我:“你是谁呀!”我敬谨回答如上。在每一次会面中,尽管时间不长,这样尴尬的局面总会出现几次。我心里想:老友确是老了!
③前几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富丽堂皇的北京图书馆的大报告厅里举行年会。我这位画家老友是敦煌学界的元老之一,获得了普遍的尊敬。按照中国现行的礼节,必须请他上主席台并且讲话。但是,这却带来了困难。像许多老年人一样,他脑袋里煞车的部件似乎老化失灵。一说话,往往像开汽车一样,煞不住车,说个不停,没完没了。会议是有时间限制的,听众的忍耐也决非无限。在这危难之际,我同他的夫人商议,由她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往他口袋里一塞,叮嘱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礼仪常规。然而他一开口讲话,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云外。看样子是打算从盘古开天辟地讲。照这样下去,讲上几千年,也讲不到今天的会。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我心里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针办。我请他的夫人上台,从他的口袋掏出了讲稿,耳语了几句。他恍然大悟,点头称是,把讲稿念完,回到原来的座位。于是一场惊险才化险为夷,皆大欢喜。
④我比这位老友小六七岁。有人赞我耳聪目明,实际上是耳欠聪,目欠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我脑袋里的煞车部件,虽然老化,尚可使用。再加上我有点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铭是:老年之人,煞车失灵,戒之在说。一向奉行不违,还没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在潜意识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了。
⑤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⑥我认为,有的,而且很大。自己年纪越来越老,对于“忘”的评价却越来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辨的水平。苏东坡的词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是把悲和欢、离和合并提。然而古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深有体会之言。悲总是多于欢,离总是多于合,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造物主不赋予人类以“忘”的本领,那么,我们人类在这么多的悲和离的重压下,能够活下去吗?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下去的。然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这样的例子,文学史上还少吗?
⑦因此,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试问,世界上哪一个圣人、贤人、哲人、诗人、阔人、猛人,这人,那人,能有这样的本领呢?
⑧我还必须给“忘”大唱赞歌。试问:如果人人一点都不“忘”,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选自《怀旧集》,有删改)
19.概括“老友确是老了”的两件事。
20.找出表明文章写作思路发生明显变化的句子,并抄写在横线上。
21.品析语言。
(1)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从修辞角度)
(2)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从加点词语角度)
【注】加点词语:造化小儿
22.简要概括第④段的内容,并说说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3.作者为什么要给“忘”大唱赞歌”?
24.结合全文探究“忘”的两层含义。
答案
1、A 2.C 3.D 4.B 5.B 6.C 7.B 8.C 9.(1)推荐古名人名篇 (2)示例: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告诫人们要想学业有成,必须要勤奋
10、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11、这句话领起了文章的下一部分。“还”“另外一个方面”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将“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衔接起来,使前后两部分过渡自然。
12、“走到……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从动作和外貌方面写出了闻一多先生为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充满了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
13、示例:我觉得只说不做和说一套做一套都是不好的。我们应该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只有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14、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与周有光先生之间的几件事。
15、“这桩心事”指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文集。
16.活到老,学到老;治学严谨;求知欲强。
17、点明中心(揭示主题);照应题目。
18、示例一:“我”主动提议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文集而不署主编之名。
示例二: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以后,“我”买了三本周先生的文集,亲自申请参评。
示例三:“我”担任评委时,拿不准的地方请教先生,先生很快就回信提出自己的意见。
示例四:作者与先生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师生往来书信118封。
19.每次见面,都反复询问“我”的姓名 年会讲话,忘了讲稿说个不停
20.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21.(1)运用夸张的修辞,将老友讲话没完没了无限夸大,生动形象地将老友忘事糊涂的形象呈现出来。(或: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听众比作化石,将老友的讲话比作中国历史,生动幽默地将老友讲话没完没了、忘事糊涂的形象呈现出来。)
(2)用富含调侃和戏谑意味的笔调称造物主为“小儿”,幽默生动地体现了作者洞察世事、领悟世理之后的欣喜与放达。
22.“我”因忘事糊涂程度不深而沾沾自喜。 与老友的忘对比,突出了“我”的自律和欣慰;为下文“然而”的自我否定蓄势,既体现了思维的变化及波澜的设置,又实现由叙转议的巧妙衔接。
23.“忘”可以使人在悲和离的重压下活下去,使痛苦的感受减轻。 “忘”剩下的残痕能让诗人写出动人心魄的诗篇。
24.①日常生活中琐碎小事的遗忘糊涂。 ②面对生活的苦痛,人在精神上主动忘却、主动舍弃的一种生活智慧和处事境界。